中醫書友會第224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這篇文章,是宋柏杉老師在左手金匱、右手傷寒——助你笑傲江湖一課裡的開頭語。宋老師用了兩講的篇幅,闡釋了他之所以選擇《金匱要略》來講的原因,和他計劃怎樣講這部經典。《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對於中醫人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宋老師以自己超凡的悟性和廣博的知識、以及大量的臨床經驗,嘗試著為我們揭開經典的神秘面紗,有什麼比這個更值得期待的呢?(編輯/王超)
前言:為什麼要講《金匱要略》,以及我將怎麼講《金匱要略》?
作者/宋柏杉
一、為什麼要講《金匱要略》?
用心靈聆聽中醫,用生命感受中醫之美,大家好,我是宋柏杉,歡迎進入金匱大講堂。從今天開始,我將和大家一起共同學習《金匱要略》。首先我們來談一下為什麼要講金匱。
1.《傷寒雜病論》的架構不全,我們儘量呈現全貌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傷寒論》的整體構架。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一十六卷。那麼我們今天見到的《傷寒論》是十卷二十二篇,二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二方(也有說一百一十三方的,因為有個禹餘糧丸有方名無方藥),那麼其他六卷到哪裡去了呢?其他六卷又寫的什麼內容呢?
我們縱觀一下《傷寒論》的全貌,《傷寒論》裡大部分篇幅都是寫傷寒,前面有平脈篇 、辨脈篇、傷寒例,後面辨太陽病、少陽病 、陽明病等等的篇幅。仔細看一下條文,我們發現《傷寒論》裡面沒有講溫病、熱病還有風溫。按仲景先師的水平和學識應該是能夠涉獵到這幾個病種,因為我們仲景先師的水平絕對不是我們常人可以比擬的,而且在《傷寒論》原文裡面也明確地體現出了這幾個病的病名。
我們再來反思一下仲景先師在《傷寒論·序》中說自己寫了十六卷,那麼我們現在官方流傳的版本——宋本《傷寒論》裡面只有十卷,那麼其他六卷是什麼內容呢?這件事值得我們學者思考。
我們發現在《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和白雲閣本《傷寒論》裡面確實記載有十六卷,其中確實有溫病篇、熱病篇,當然了官方流傳的版本(宋本)比較正規,信服力比較強一些。我們《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裡面十六卷是完備的,在宋本傷寒論裡缺失的部分在這裡邊補充的比較完全,也有的人說這是後人進行修訂的版本。那麼即便是後人修訂的,那麼這個人也應該是個高手,因此,我們有必要把《傷寒論》的全貌呈現給大家,此是其一。
2.相比較《傷寒論》,《金匱要略》難讀,也難講
由於《傷寒論》部分講的老師比較多,我們在這裡暫且不講。因為《金匱要略》有二十五篇,裡面寫了雜病、婦科病、雜療法、食物中毒、飲食禁忌等,所以,《金匱要略》很難講,從目前來看講的人比較少。
我們把《傷寒雜病論》分成兩本書:一本叫《傷寒論》,一本叫《金匱要略》,那麼《金匱要略》講了四十多個病種,還有婦科病、 月經病、胎前產後病、還有飲食禁忌都講了,還有開始第一篇講的臟腑篇的部分,因此上內容很繁雜,所以講起來比較有困難。再者在開篇的部分,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這一篇裡面前後矛盾, 錯簡就很多。
因此上我們很多的老師也好,學生也好,讀起《金匱要略》來,在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篇就讀暈乎了,勉強的再看一下痙溼暍篇,再往後讀一讀,讀到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第三,基本上再就看不下去了,為什麼看不懂?什麼是陰毒,什麼是陽毒?什麼百合狐惑?和我們現在的名詞連貫不起來,因此上我想大部分學員讀到第三篇基本就放棄了,這也就是說《金匱要略》比較難講。
3.《金匱》的方劑比較多,學以致用,能更好的服務患者
第三方面,《金匱要略》裡面涉及的方劑比較多,全書涉及了二百六十二首方劑,裡面還摘錄了後世醫家的一些著名的方劑,比如千金方等等。最近幾年,我們掀起了一股學習傷寒的熱潮,大家的熱情很高。但是大部分人都是重傷寒,輕金匱,因此上我們有必要把《金匱要略》重新地講一遍。
在這裡有一個問題,我們現今人看不懂古書的原因是什麼?我們自從實行了新教育以來,我們學習的基礎知識、文化課,從小學開始就學英文,引進了大量的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我們連一首古詩都看不懂,我們過多的學習了X+Y=Z,我們把好多的精力都浪費在學習這些東西上,以至於我們對本土文化反倒看不懂了。我們的孩子們過多地學習了科學,而忽略了我們本民族的文化學習,因此上我們民族的瑰寶我們自己看不懂,導致我們的中醫傳承出現了大問題。
就像我們打仗,給了你一把槍就讓你上去了,這個槍是哪國造的?什麼口徑的?用什麼樣子彈?後坐力多少?你一概不知,掄上去就打仗,胡亂地砍殺一陣。你想用這樣的方法,你能取得勝仗嗎?因此上我們也呼籲中醫的傳承還要恢復師帶徒的方式。
一個東西要壞,從外部是攻不壞的,只有從內部壞 ,才能壞得透氣 ,才能壞得徹底。我經常和我的學生們談起,學生們說最近幾年扶持中醫了,我們喊扶持中醫已經三年過去了,我們看一看扶持的效果:我們的確有專長考試,至今雷聲大雨點小,我常跟學生講中醫不是靠喊兩句口號就能扶持起來的。那麼如果打壓中醫呢?我明確的告訴你,你也打不死,因為中醫來源於民間,最終是為老百姓身體健康服務的。那麼只要你有效果,老百姓就會相信,所以你打也打不沒,也打不死 ,更打不絕種。
我們現在老百姓經常責怪好中醫少,我說這很正常。我們不需要那麼多的大醫名醫,我們也不希望全國的中醫都像仲景先師那樣,都像葉天士 、李東垣那樣,這也不可能,我們需要更多的中醫是能夠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感冒 、發燒 、頭疼、 咳嗽、 腰腿疼等等。常見病的醫生是最需要的,我們的各位醫務工作者,你只要能夠治療常見病 、多發病,做一個普普通通的醫生,就是老百姓所需要的醫生。
我們老百姓責怪好醫生少,我經常給這樣解釋:炒菜的人多不多?他說多,那麼能真正成為大廚的有幾個?少。我說瓦工多不多?木工多不多?多。給你裝修個房子,能讓你滿意的有幾個?好的畫家也不少,畫畫的人能畫出來像鄭板橋、齊白石一樣的人能有幾個?任何一個行業精英人都佔少數,這才符合客觀規律,如果全世界都是精英,那麼這個世界很可怕,我們將無法生活,甚至無法生存。
還有一個問題,那是我在一次會議上,那個老師是西醫的,覺得很崇拜我,跟我交朋友,他說:但是我對你們中醫有看法,你們中醫看誰都有病。我說很正常啊,為什麼呢?我說你要沒病,你就成「真人」了,你能與天地同壽,你能提攜天地,把握陰陽,你能做到嗎?他說做不到。
我們中醫人評價一個人健康與否有五個標準:第一,五臟無虛損;第二,六腑無衰敗;第三,氣血無耗損;第四,經絡尚通暢;第五,神志尚安寧。那麼我問你,你能做到這五點嗎?
所以說,我們中醫人眼裡的健康人是少之又少,少之又少,我們做不到。如果我們真正做到了,我們至少是真、 至、聖、賢,至少應該是賢人吧。然後他就笑了,認可我們的觀點。
4.《金匱》的方子可複製性好、療效好
那麼我們再談一下我們為什麼要講《金匱要略》?我們《金匱要略》裡面的方子可複製性好,它的療效好,包括《傷寒論》裡面的方子也是一樣,只要你認準證,用上去就會效如桴鼓。
我們《傷寒論》和《金匱要略》裡面的方子,理法方藥是一脈相承的,實用性又強,我們也有必要好好的學習一下。
《金匱要略》和《傷寒論》相對於其它的書,是言簡而又意賅,我們可見仲景不僅是一個醫學家,而且應該是一個文學家,是個文言文的大家。我們縱觀一下《傷寒論》裡面的文筆嚴謹,去一字嫌少,添一字嫌多,因此上我們有必要得好好學習一下。
也有的人說了,既然寫得這麼好,為什麼叫《傷寒論》,而不叫《傷寒經》呢?其實我們的古人說哪本書是「經」,哪個是「論」 ,哪個是「說」,是非常有界限的。「經」是只談結果,不談原理,這就是「經」,你比如《易經》、《內經》、《道德經》等等。這些經書很難看懂,因為他只告訴你結果,不告訴你原理,所以我們讀起來就很困難,所以說「經」是用來講的,一定要有師父給你講。
而「論」我們相對就能看懂,它既講原因,又講方法,又講結果。你看《傷寒論》裡面的方子,前面寫病機、 病因,還有一些鑑別診斷都給你講了,最後某某方主之,這就是「論」。「論」的東西就是定理,我們沒必要再去搞一個科研去驗證《傷寒論》,去驗證《內經》,我們沒必要去驗證公理和定理。
二、如何講授《金匱要略》
1.用方之道:原方加減,不要出一二味
縱觀一下,我們臨床發現了很多問題,也有好多搞經方的老師經常說,我用某某湯治好了什麼病,還發出了一些病例。我們簡單的舉個例子,有的老師就講說,我用桂枝湯治好了什麼病。我們觀察他發出來的病例,方子有二十五六味藥,裡面確實有桂枝和芍藥,這樣的病例我不認同。
就像我們炒菜要放一點胡椒麵一樣,放一點調料,或者是八角,或者是花椒麵,我們炒了一盤蒜苔炒肉,端上來服務員肯定要給你報蒜苔炒肉,如果服務員給你報菜名說:老師,請吃炒花椒麵。我用花椒麵招待了客人,客人吃的挺香,還挺滿意,這顯然不合適。
我們在學習應用經方的時候,加減的藥味一定要少於原方,一般加減一味或兩味為好。因為治病就是這樣,奇之不愈則偶之,偶之不愈則奇之,要麼加一要麼加二,怎麼會有加減那麼多藥呢?究其原因就是我們對病機的把握不準確,對藥物也就是我們中醫人掌握的武器了解不夠透徹,加一個不放心,再加上一個,再加上一個覺得還差點,又加了一個,加來加去就成了大雜貨湯了。
2.結合後世醫家,精析原文,糾正讀音
我們這次講解《金匱要略》,首先要閱讀原文,有一些個生僻字我們要糾正一下讀音,第二個我們要精析原文,我們要把原文分析透徹。這裡邊我們會列舉先賢們的觀點,比如前世大家尤在涇、唐容川、程門雪等老師,還有我們《醫宗金鑑》吳謙老先生,他們對《金匱要略》原文的理解,我們會加以闡述。
3.匯報個人理解和臨床體會
更重點的是談一下我個人的認識和理解,以及我個人在臨床應用的體會,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再一點我們在講解原文的時候,比如我們講解婦人病篇的時候。婦人病篇比如有安胎門,講到當歸散、白朮散時,我們就將把安胎也就是胎動不安的病,不僅講仲景先師的治療方法和思路,我們還要講後世醫家對於胎動不安的思路和治療方法,我們將把胎動不安這個病詳細的講透徹,盡我所能把它講透。
比如《金匱要略》上有當歸散、白朮散,還有當歸芍藥散、膠艾湯等安胎的,我們後世醫家還有保產無憂飲也就是母子兩全湯,還有香砂六君等等一些安胎的方子、安胎的思路,我們在這一章節將把它闡述清晰。
也就是說,我們講的《金匱》不僅僅是《金匱》,而是它涉及到病種,我們就把古今先賢我所能夠認知的觀點和認識還有所用的處方講給大家,以供大家臨床參考。
4.區別於後世的28脈,講解傷寒脈法
再有《傷寒論》平脈篇、辨脈篇,我們在《金匱要略》裡不涉及到,但是《金匱要略》條文中涉及到的脈象,我們也要加以論述。因為傷寒裡面的脈象和我們後世的28種脈瀕湖脈學的脈象學是截然不同的。而且我們傷寒的脈法應用於臨床更加準確,在指導臨床方面更具有指導意義。
我們仔細看一下在《傷寒論》裡邊每一章節的提綱就能看出來,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篇,你看我們仲景先師對「脈」「證」「病」都非常重視,傷寒的脈法驗之於臨床更為確切,指導臨床更加可靠。
5.講方子,配以臨床實際案例
在分析完條文闡述完各家觀點之後,我們把條文下面的方子也要解析,然後結合我在臨床中應用的體會和實際病例,給大家加以闡釋和講解。
一方面拓寬大家的思路,再一方面提高大家學習的興趣。如果我們單純講理論,單純講條文,大家會感覺枯燥,講著講著就睡著了,這在我們講課的習慣中是不允許的。如果一個人聽你講課聽睡著了,這個不是聽課者的責任,而是講者的責任。
三、總結
我參加很多講座,包括給普通老百姓講課,給學生講課,包括給專業人士講課,給西醫講中醫,我一再要問組織者,聽眾都是什麼人?這很重要,我們要對什麼人講什麼課。如果我們對學生就誇誇其談地講你的經驗,學生也聽不懂,如果我們針對一些中醫的專家就講理論念條文,人家比你條文熟,人家聽得也不感興趣,所以我們要針對什麼人講什麼課。
我們靈蘭組織這次課,針對大眾面很大,專業人士也有,專家水平的也有,學者水平的也大有人在,中醫愛好者也在,還有大量的患者。所以這個課講起來難度非常之大,我個人也感覺壓力山大。所以說,我只能盡其所能,盡其所學,講給大家聽。
提示: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以觀看本課程免費視頻。
推薦閱讀
一味藥治好了他的狂躁病
左手金匱、右手傷寒——助你笑傲江湖
I 版權聲明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宋柏杉直擊臨床講《金匱》來啦!!
25篇原文一句一句解讀,40個病種一種一種分析,200多個方劑,一個一個應用,還有仲景先師脈象向你娓娓道來。
一年時間,計劃超過100講,每周更新,從生活到臨床,從思維到手段,我們將盡心盡力協助您讀懂金匱,應用臨床!目前已有近900人加入學習了。點擊此處,了解課程詳情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宋柏杉·直擊臨床講金匱》免費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