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誦讀95丨厚樸大黃湯、小半夏湯

2021-02-12 中醫書友會

I導讀:2018年,中醫書友會舉辦了第一次經典誦讀——《傷寒誦讀》,每周兩期,持續更新了一年,很多書友陪伴了我們一年,感謝你們的堅持。

今年,咱們正式開始《金匱誦讀》,每周兩期,我們一起記誦《金匱要略》。你,願意加入嗎?

一年時間,靈蘭陪你背完《金匱要略》

(二十六)言支飲則必稍偏矣,然不引痛脅下,亦不言脅支滿,而只胸滿,是雖偏而不甚偏,故可直驅之,而用小承氣,氣順則自下也。論曰:此即小承氣,治腹滿之痛而閉者,即曰三物湯。蓋此重散結氣,故以厚樸為主,彼乃與七物湯對照言之也。

(二十七)言支飲,則非肺飲矣。然而不得息,是肺因支飲滿而氣閉也。一呼一吸曰息,不得息,是氣既閉,而肺氣之布,不能如常度也。葶藶苦寒,體輕象陽,故能瀉陽分肺中之閉,唯其瀉閉,故善逐水,今氣水相擾,肺為邪實,以葶藶瀉之,故曰瀉肺;大棗取其甘能補胃,且以制葶藶之苦,使不傷胃也。

(二十八)嘔乃胃家病,非支飲本證,然可以驗心下之有支飲者。嘔家本渴,謂諸嘔皆屬火,又嘔多則亡津液,渴乃常理。嘔家必寒,為木火為標,嘔至於渴,寒邪去矣,故曰:渴者為欲解。反不渴,是胃中客邪可盡,而偏旁之水飲常存,飲氣能制燥也,故曰必有水飲。然飲所居,偏而不正中,故曰支飲,假使在中,與嘔俱出矣。半夏、生薑,止嘔去逆,燥溼下飲,故主之。曰小半夏湯者,另有人參、半夏與蜜三味,為大半夏湯,故以小字別之。

(二十九)中脘以下曰腹,腹滿自不得責上焦,口舌在上,上焦無病,何以乾燥,則知腹滿為大腸病,口舌乾燥乃水氣傷陰,大腸主津液,陰傷而津液不得上達,口舌乃乾燥矣,故曰:此腸間有水氣。藥用防己,不言木,漢防己也,腸間為下焦,下焦,血主之,漢防瀉血中溼熱,而利大腸之氣;椒目,椒之核也,椒性善下,而核尤能利水,葶藶瀉氣閉而逐水;大黃洩血閉而下熱,故主之。若口中有津液,是大腸之陰不為飲傷,故陰津不亡。而胃家之津反為壅熱所耗,故渴,乃熱在胃,為實邪,故加芒硝急下之,以救胃耳。渴不應有津液,今津多而反渴,故知胃有實熱也。先服一小丸起,尤巧,所謂峻藥緩用也。

拓展學習:

宋柏杉:水飲病舌脈證治


相關焦點

  • 論仲景和解四方 —— 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半夏瀉心湯、四逆散
    一為小柴胡湯去人參、甘草,倍用生薑;一為小承氣湯輕用大黃,去厚樸加芍藥。因少陽之邪漸次傳入陽明,陽明實熱內結,中氣不虛,故不必用小柴胡湯中的人參、甘草,以免甘藥壅滯留邪;「嘔不止」,故倍用生薑以增強止嘔化飲之功,且生薑協柴胡還可加強外散之力。
  • 論張仲景和解四方 :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半夏瀉心湯、四逆散
    一為小柴胡湯去人參、甘草,倍用生薑;一為小承氣湯輕用大黃,去厚樸加芍藥。因少陽之邪漸次傳入陽明,陽明實熱內結,中氣不虛,故不必用小柴胡湯中的人參、甘草,以免甘藥壅滯留邪;「嘔不止」,故倍用生薑以增強止嘔化飲之功,且生薑協柴胡還可加強外散之力。
  • 張仲景的四個和解方劑: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半夏瀉心湯、四逆散
    因少陽之邪漸次傳入陽明,陽明實熱內結,中氣不虛,故不必用小柴胡湯中的人參、甘草,以免甘藥壅滯留邪;「嘔不止」,故倍用生薑以增強止嘔化飲之功,且生薑協柴胡還可加強外散之力。本方證雖有陽明實熱內結,然僅心下滿痛,而未涉及全腹,可見其程度較輕,故方中僅用小承氣湯之半(大黃用量減半,並去厚樸),顯然,其攻下作用亦較輕。
  • 金匱誦讀98丨桂苓五味甘草湯加減
    《傷寒誦讀》,每周兩期,持續更新了一年,很多書友陪伴了我們一年,感謝你們的堅持。今年,咱們正式開始《金匱誦讀》,每周兩期,我們一起記誦《金匱要略》。你,願意加入嗎?一年時間,靈蘭陪你背完《金匱要略》(三十八)衝脈之火,得表藥以發之則動;得熱藥以逼之亦動。而辛熱氣味,既能劫奪胃中之陰,亦能布散積飲之氣。
  • 胡希恕和馮世綸教授應用半夏厚樸湯經驗(好文值得仔細看)
    現將其與胡希恕先生應用半夏厚樸湯的臨床經驗介紹如下。1 理論基礎《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云:「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千金要方》云:「胸滿,心下堅,咽中貼貼,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赤水玄珠》首載「梅核氣」為「咽中如有炙臠」之病名。《醫宗金鑑》云:「所謂咽中如有炙臠也,俗名梅核氣。」以上諸文論述了半夏厚樸湯的臨床特性。
  • 經方:梔子厚樸湯
    清•陳修園《長沙方歌括》梔子厚樸湯出自漢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主要功效用於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原文】《傷寒論》第79條: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樸湯主之。方四十一。梔子十四個,擘 厚樸四兩,炙,去皮 枳實,四枚,水浸,炙令黃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 金匱誦讀84丨大黃附子湯
    《傷寒誦讀》,每周兩期,持續更新了一年,很多書友陪伴了我們一年,感謝你們的堅持。今年,咱們正式開始《金匱誦讀》,每周兩期,我們一起記誦《金匱要略》。你,願意加入嗎?一年時間,靈蘭陪你背完《金匱要略》【大黃附子湯】此較前條同是寒,但偏痛為實邪,況脈緊弦,雖發熱,其內則寒,正《內經》所謂感於寒者,皆為熱病也,但內寒多,故以溫藥下之。
  • 《金匱要略·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原文朗誦+解讀】
    今年,咱們正式開始《金匱誦讀》,也是每周兩期,我們一起記誦《金匱要略》。胸痺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樓薤白白酒湯主之。栝樓薤白白酒湯方栝樓實一枚(搗)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樓薤白半夏湯主之。
  • 金匱誦讀63丨小建中湯
    I導讀:2018年,中醫書友會舉辦了第一次經典誦讀——
  • 金匱誦讀94丨木防己湯、澤瀉湯
    I導讀:2018年,中醫書友會舉辦了第一次經典誦讀——
  • 解謎:大柴胡湯中究竟有沒有大黃?
    小編也很好奇,大柴胡湯中究竟有沒有大黃?您又是怎麼看的?不妨在文末的寫留言處寫下您的見解,同時來看看本文作者的看法。《傷寒論》大柴胡湯一方,歷代多數醫家認為應有大黃,然亦有認為大柴胡湯無大黃者。筆者認為,推究大柴胡湯有無大黃,應著眼於《傷寒論》的整體內容,溯本求源,才能得出符合原書本意的正確結論。
  • 【金匱要略】原文誦讀版 附:方歌
    (13) 越婢加半夏湯方: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五枚  甘草二兩  半夏半升【原文】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8) 厚樸麻黃湯方:厚樸五兩  麻黃四兩  石膏如雞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乾薑二兩  細辛二兩  小麥一升  五味子半升 脈沉者,澤漆湯主之(9) 澤漆湯方:半夏半升  紫參五兩一作紫菀。
  • 大黃牡丹皮湯
  • 《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原文朗誦+解讀】
    今年,咱們正式開始《金匱誦讀》,也是每周兩期,我們一起記誦《金匱要略》。小柴胡湯方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甘草三兩 半夏半斤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右七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
  • 金匱誦讀89丨麻子仁丸、腎著湯
    I導讀:2018年,中醫書友會舉辦了第一次經典誦讀
  • 厚樸 厚皮 重皮 赤樸 烈樸
    【運用】:1、治腹滿痛大便閉者:厚樸8兩(24克),大黃4兩(12克),枳實5枚(9克)。上三味,以水一鬥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內大黃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以利為度。(《金匱要略》厚樸三物湯)。2、治久患氣脹心悶,飲食不得,因食不調,冷熱相擊,致令心腹脹滿:厚樸火上炙令幹,又蘸薑汁炙,直待焦黑為度,搗篩如面。
  • 金匱誦讀66丨酸棗仁湯&大黃蟄蟲丸
    I導讀:2018年,中醫書友會舉辦了第一次經典誦讀——
  • 學習經方的體會——臨證見吐涎沫者多,小青龍湯與半夏乾薑散、吳茱萸湯有什麼不同?
    臨床中見吐涎沫證非常多,有外寒內飲之咳吐涎沫者,有胃有寒飲之嘔吐涎沫者,然其症狀各有特點,治用方證也各有不同,今就小青龍湯方證,半夏乾薑湯方證,吳茱萸方證臨床應用予以探討,以供參考。       小青龍湯方有治外寒內飲者,如《傷寒論》第41條「傷寒,心下有水氣,渴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 【經方重磅】《張仲景本草學》徵求意見稿(大黃示例)
    【古典收載】1、大黃在《傷寒論》入15方次,分別為桂枝加大黃湯、大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桃核承氣湯、抵當湯、抵當丸、大陷胸湯、大陷胸丸、麻子仁丸、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茵陳蒿湯。
  • 《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原文朗誦+解讀】
    I導讀:2018年,中醫書友會每周兩期《傷寒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