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導讀:2018年,中醫書友會舉辦了第一次經典誦讀——《傷寒誦讀》,每周兩期,持續更新了一年,很多書友陪伴了我們一年,感謝你們的堅持。
今年,咱們正式開始《金匱誦讀》,每周兩期,我們一起記誦《金匱要略》。你,願意加入嗎?
一年時間,靈蘭陪你背完《金匱要略》
(十三)風氣中脾,外淫肌肉,為翕翕發熱;內亂心意,為形如醉人也;脾脈入腹而其合肉,腹中煩重,邪勝而正不用也;皮目而短氣,風淫於外而氣阻於中也。李氏曰:風屬陽邪,而氣疏洩。形如醉人,言其面赤而四肢軟也。皮目、上下眼胞也。
(十四)又曰:脈弱以滑,是有胃氣。浮之大堅,則胃氣絕。真髒見矣,按之如覆杯,言其外實而中空無有也。徐氏曰:潔潔狀如搖,是不能成至而欲傾圮之象。故其動非活動,轉非圓轉,非髒氣將絕而何?故死。
(十五)浮者陽氣多,澀者陰氣少,而趺陽見之,是為胃強而脾弱。約,約束也,猶弱者受強之約束而氣餒也;又約,小也,胃不輸精於脾,脾乃乾澀而小也。大黃、枳實、厚樸所以下令胃弱,麻仁、杏仁、芍藥所以滋令脾厚,用蜜丸者,恐速下而傷及脾也。
(十六)腎受冷溼,著而不去,則為腎著。身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皆冷溼著腎,而陽氣不化之徵也。不渴,上無熱也;小便自利,寒在下也;飲食如故,胃無病也;故曰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裡冷溼,久久得之。蓋所謂清溼襲虛,病起於下者也。然其病不在腎之中髒,而在腎之外腑。故其治法,不在溫腎以散寒,而在燠土以勝水。甘、姜、苓、術,辛溫甘淡,本非腎藥,名腎著者,原其病也。
(十七)腎脈本石,浮之堅,則不石而外鼓;按之亂如轉丸,是變石之體而為躁動,真陽將搏躍而出矣;益下入尺,言按之至尺澤,而脈猶大動也。尺下脈宜伏,今反動,真氣不固而將外越,反其封蟄之常,故死。
拓展學習:
宋柏杉:五臟風寒積聚篇怎麼讀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