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導讀:2018年,中醫書友會舉辦了第一次經典誦讀——《傷寒誦讀》,每周兩期,持續更新了一年,很多書友陪伴了我們一年,感謝你們的堅持。
今年,咱們正式開始《金匱誦讀》,每周兩期,我們一起記誦《金匱要略》。你,願意加入嗎?
一年時間,靈蘭陪你背完《金匱要略》
(一)趺陽,胃脈也;微弦、陰象也。以陰加陽,脾胃受之,則為腹滿,設不滿,則陰邪必旁攻胠脅而下閉谷道,為便難,為兩胠疼痛。然其寒不從外入而從下上,則病自內生,所謂腎虛則寒動於中也,故不當散而當溫。
(二)腹滿按之不痛者,無形之氣,散而不收,其滿為虛;按之而痛者,有形之邪結而不行,其滿為實。實者可下,虛者不可下也,舌黃者熱之徵,下之實去,則黃亦去。
(三)腹滿不減者,實也;時減復如故者,腹中寒氣得陽而暫開,得陰而複合也。此亦寒從內生,故曰當與溫藥。
(四)痿黃,脾虛而色敗也。氣不至,故燥;中無陽,故不渴。氣竭陽衰,中土已敗,而復寒結於上,髒脫於下,何恃而可以通之止之乎?故死。
(五)寸口脈弦,亦陰邪加陽之象,故脅下拘急而痛;而寒從外得,與趺陽脈弦之兩胠疼痛有別,故彼兼便難,而此有惡寒也。
(六)陽欲上而陰引之,則欠;陰欲入而陽拒之,則嚏。中寒者,陽氣被抑,故喜欠;清涕出、發熱色和,則邪不能留,故善嚏。
(七)中寒而下利者,裡氣素虛,無為捍蔽,邪得直侵中髒也;欲嚏不能者,正為邪逼,既不能卻又不甘受,於是陽欲動而復止,邪欲去而仍留也。
(八)瘦人髒虛氣弱,風冷易入,入則谷氣留滯不行,繞臍疼痛,有似裡實,而實為虛冷,是宜溫藥以助脾之行者也。乃反下之,谷出而風冷不與俱出,正乃益虛,邪乃無制,勢必犯上無等,否亦竊據中原也。
拓展學習:
宋柏杉:大承氣湯要怎麼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