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9日北京專電(記者梅冬妮)「這部作品從詞作者到作曲家到參演的聲樂大師、樂團全部來自武漢,它將向世界發布、證明武漢的人文和精神力量。」10月10日晚,北京國際音樂節聯合中國愛樂樂團與上海交響樂團共同委約,作曲家鄒野、方石,詞作家唐躍生歷時半年於北京、武漢、深圳三地隔空聯手創作的聲樂及合唱交響曲《無題——獻給2020》,將在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上迎來全球首演。
圖為:(左起)武漢愛樂樂團團長張守忠、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北京國際音樂節創始人餘隆、中國愛樂樂團黨委書記劉俐、湖北著名作曲家方石、作曲家鄒野、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張立萍、詞作家唐躍生、男中音歌唱家賀磊明。 記者梅冬妮 攝
武漢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及中國愛樂樂團的武漢籍演奏家,將搭檔北京音樂家協會合唱團、武漢音樂學院合唱團,在作曲家鄒野的親自執棒下共同奏響這部令人激動的新作,武漢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張立萍、男中音歌唱家賀磊明也將在本場音樂會上共同獻聲。
聲樂及合唱交響曲《無題——獻給2020》由八個樂章構成,分別為一、序曲,男中音與合唱:2020庚子醒;二、合唱:瞬息;三、間奏曲,柔板:寒夜的燭光;四、女高音獨唱:蝴蝶飛翔;五、男中音獨唱:最後的幸福;六、女高音與女聲合唱:櫻花落;七、小提琴和樂隊與男聲講述:看夕陽;八、終曲:女高音男中音與合唱:重生。
整部作品從創作到參與首演的眾多藝術家,大多是湖北籍或與武漢有著密切的關係和深厚的情感。近200人的交響樂團與合唱團中,武漢愛樂樂團的演奏家們佔絕大多數。武漢愛樂樂團團長張守忠回憶,「2月初,樂團全體黨員下沉到一線,為居民量體溫、購買生活用品,其間演奏家們還為全國樂迷帶來『雲上音樂會』,用藝術的方式鼓舞家鄉父老。10月10日,武漢愛樂樂團亮相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不僅是一份殊榮,更是我們向全國表達謝意的一次亮相。」
該作品的發起者、中國愛樂樂團藝術總監餘隆,在9日的發布會上透露,疫情期間他的家人都在武昌。對於武漢愛樂樂團能亮相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他表示非常榮幸。「疫情期間,武漢愛樂的藝術家們都下沉到社區,他們不止從事表演,他們在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這次的創作把武漢籍的藝術家聚在一起,從詞作者到作曲家到聲樂大師,包括樂團,全部來自武漢,它向世界發布、證明武漢的人文和精神力量。」
作為本場音樂會的女高音獨唱,武漢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張立萍剛動完手術帶病上陣,身為武漢人,她對作品中描繪的種種感同身受。「我剛接到要唱這個作品的時機和現在不一樣,那時有一點焦慮,不知如何面對,尤其作為武漢人,帶著一種悲壯的情緒。練習的時候不能細想詞,想作品裡面表達的事情。」張立萍表示,她想通過這首作品表達對武漢人民和逝去生命的尊重。
三位主創,作曲家鄒野、方石,詞作家唐躍生都是武漢人,起始於今年2月的創作,三人卻分隔北京、武漢、深圳三地,開始了長達7個月的「雲端」合作。「面對現在進行時的事件,把它變成文藝作品很難,也不知道從哪兒下筆。」鄒野透露,接到委約的第一時間他就致電自己的老同學,「睡在下鋪的兄弟」方石, 邀請他一同完成創作。「我們在線上來回傳譜子、傳小樣,這樣完成創作,9月28日才完成最後一稿。」10月5日,樂團齊聚北京排練的前一天,三人才首次見面。
首次接觸交響作品創作的唐躍生,雖表示「任務艱巨,有壓力」,卻在創作中大膽突破,將這部交響作品中的第七樂章,以不拘泥於常規固有的寫作方式,在音樂中引入講述、誦說的形態,再現了疫情中病癒康復的老人遙望夕陽餘暉的這一治癒場景。巧合的是,這位老人曾是武漢歌舞劇院的一名小提琴演奏員,還和鄒野做過鄰居,更使這一段落充滿真實的動人力量。
【編輯:張玲】
【來源:長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