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乾隆時重用"文人",乾隆就自稱為"詩人",到處刻碑留書。他寫的詩編成《雅頌集》分贈下官,這就使得那些達官貴人,有了炫耀自己的護身符。
自一天在鑲黃旗酒館裡,雪芹同鄂比等幾個好友正在喝酒和談笑,忽然闖來個自稱是皇帝親戚的小官,大模大樣地全不把別人放在眼裡。他手裡拿著一把一尺來長的摺扇下邊是金黃色的半尺來長的糖子。一進門先朝正北佛龕的地方,雙手舉扇過頭行了一禮。然後將摺扇放在佛龕臺上,找了個顯眼的地方坐下,要酒要菜擺出很闊氣的架勢。曹雪芹他們這些見過大世面的人,看著這個小丑似的人物,都暗自好笑,早猜到這類人物準是京裡派出打探民情的耳目。所以沒把他放在眼裡,只顧高談闊論自己覺得有趣的事兒。過了一會兒,這個小官覺得自己一個人喝得沒意思,於是端著酒杯,提著酒壺,湊過來搭話。曹雪芹等人看他那副狂傲樣兒,本不想理睬他。但轉念一想,不正可以拿他開開心,出出他的洋相麼?於是曹雪芹欠身給他讓個偏坐,他便厚著臉皮兒擠過來自我介紹說:"鄙人姓富察號伯謙,來探訪友人……"雪芹等人也通了姓名,然後問道:"請問值謙兄所持摺扇是否乃先人所留?"富察伯謙一聽不由得意忘形,撇了撇嘴說:"非也,非也。"
雪芹忙說:"啊呀!原來是當今的墨寶,是否能賜炮嘗福?"富察伯謙似有躊躇地說:"還是我給諸位誦讀吧了
於是他取過摺扇,遠遠地站在佛龕前,似乎怕他們看的真切念道:"這把寶扇乃是當今皇上於十三年南巡時所留墨寶。」
讀畢,他又躬身將扇子放歸原處。曹雪芹善書畫,能辨真偽,他一眼就看出這扇子是假的。富察伯謙還在那裡大吹大擂,雪芹早聽得不耐煩了,於是打斷了他的廢話,說道為助酒興,藉此良機,我破個謎給大家猜猜,並以當今詩上一韻為題打一物:'金線裹金球,我在樹上好風流,十個將軍來拿我,脫了黃袍萬事休!"
富察伯謙明知雪芹是在嘲諷皇上的詩作得淺陋,像哄小孩子的謎語一樣,但又不好說破,只得裝成一本正經的樣子說:"看來這金線裹的金球似乎在樹上,這'十個將軍'又指什麼呢?脫了黃袍還可穿皂袍兒,怎麼會萬事休呢?費解,費解。"曹雪芹說:"如果不派十個將軍去捉拿,黃袍哪會在貴人身上?"鄂比也說:"脫了黃袍反而清淨了,穿著黃袍在樹上招風沒一個有好結果的。」
曹雪芹見富察伯謙面色難看,知道目的已達到,便說:"這謎語是我三歲那年過生日,我的嬤嬤送給我一個又大又圓的橘子時講的。她跟我說十個手指頭就是是個將軍,她把橘子皮剝開就像脫黃袍,她把橘子一瓣瓣掰開餵我嘴裡就完事兒了。您明白了嗎?"
富察伯謙臉上像抽筋似的顫動了一下,他再也坐不住了,藉口有事,抓起摺扇,頭也不回地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