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 /李玉娥

2021-01-08 齊魯壹點

我想寫寫我的母親,也寫寫我的父親。因為我知道只有母親好,父親才好。母親走了,父親也不在了。

小時候記憶中的父親是一位聰明實在,積極向上的,地地道道的農村青年。他方方的臉,寬寬的額頭下面一雙黑黑的大眼睛,鼻梁不高,總是爽朗的笑,他若在街上,家裡都聽到他說話的聲音和笑聲。我父親的名字小名叫「老虎兒」。父親有力氣,一雙大大的手,粗粗的手指,厚厚的手背,幹起活來手腳麻利,別看他胖,走起路來一身輕的樣子,都帶風。

聽奶奶講,我爺爺的脾氣特別古怪,不讓我父親上學,所以父親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文化。

那時候的農村是集體生產,村裡領導看我父親能幹聰明,讓他當隊長。父親記工的時候不會寫字,不過簡單的字他自己學的還可以點。有一次隊裡拾棉花,這個「棉花」父親不會寫了,他在日子的後面畫上了棉花桃的圖樣,後來這事成了笑話,也成了他智慧的典型。

父親的心腸好,晚上值班兒看坡看莊稼,遇見有村民圖謀不軌的去田裡偷莊稼的,我的父親從來不揭發他,都知道不容易,父親讓他留下東西,人悄悄地走。父親的人緣兒挺好。

即使父親那麼能幹,可由於家庭成員的特殊情況,掙的工分兒不夠用的。每年年底隊裡一算帳,我家總是缺糧。

我很快上小學了,我印象中的父親是每日沒黑沒白的幹,忙裡忙外,整天看不到空閒。

我家裡那時候五口人,因我父親的人品,我家裡被評上了「五好家庭」。我奶奶是雙目失明,媽媽的智商低,有些婦女活根本不會幹,失明的奶奶還很重要呢。比我大四歲的哥哥有意遺傳媽媽的基因,也是弱智。我的年齡小,所以家庭的所有勞動擔子都落在了父親的一個人身上。儘管這樣,我的父親很樂觀,從來看不出他的憂愁。由於他的體格好,總是說「不怕累,不向困難低頭。」因為這,在我放學的時候,我總是幫著父親幹些農活。因此我這個當女兒的養成了一個習慣,喜歡幹外邊的農活,不喜歡幹家裡的洗碗刷鍋的活。可不管怎麼幹,我家裡的活總是落後,趕不上去。父親為了幹活兒,中午都是在坡裡吃飯,起早貪黑的幹,真累呀,我的父親!

後來我上初中了,哥哥上了小學就不上了。父親依舊這樣勞碌著,從不叫苦。父親特別孝敬奶奶,到了天快冷的時候,奶奶住的屋有個後門,父親趕緊用一些草打成草珊子,隔上塑料布,堵在門上,給奶奶取暖。奶奶失明,年齡隨著大了,有什麼需要,只要喊一聲「小虎」,父親總是立馬跑到身邊,聽奶奶的吩咐。因為奶奶心靈,失明的奶奶不少操心,也是父親的好幫手呀。

光種地日子的花錢怎麼夠用?父親只有下力氣,沒有其他的門路。沒有文化真的是一個缺陷。幸好我村的西邊有一個大沙河,後來的雨水少了,河裡沒有水,有的村民都去那裡挖沙賣錢,我父親也去了,領著弱智的哥哥也開始了挖沙掙錢。哥哥雖然慢慢長成青年了,可為家庭也幫不了什麼,這讓父親的心裡又多了一件惆悵的大心事。

我三年的初中上完了,因某種原因,我沒有再往上考學。回家了,也好幫著父親照料一下家務。可這時候印象中的父親,不像從前那麼陽剛,活力,開朗了,發現他臉上又增添了一層陰雲籠罩著他。

母親一如既往的每天早起,拿柴,燒火,煮粥,一鍋一鍋的煮地瓜,一鍋一鍋的蒸菜,蒸上一鍋饅頭算是上等的飯。饅頭都是我失明的奶奶做的,媽媽就是負責燒火。我也慢慢學會了一些活,代替奶奶幹了。奶奶離不了我,不讓我出去打工。我在家裡,父親總起來說,他也輕快了一些。奶奶的年齡大了,在我不上學的第二年,奶奶去世了。失去母親的父親沒有看出太多的痛苦,反而更不在家,整天出出進進的忙碌掙錢。父親愛唱,愛說,看起來很開心,可我知道我的父親心裡苦啊!

沒有了奶奶,媽媽像逼著鴨子上架,不會幹的也得幹,總得做著這一家人吃飯。媽媽的腰彎了,看上去比原來更矮了,整天從這屋跑到那屋裡磨磨唧唧的收拾。媽媽雖然智力弱,可是勤快人,就我這樣的媽媽,父親經常誇她,從不嫌棄。有時候媽媽幹不了的婦女活,父親也幫著幹。奶奶走了,我也出去打工了,給家庭增點收入。

這時候我印象中的父親比原來更瘦了,身上的肌肉不那麼結實了,變得鬆懈,額上增添了明顯的皺紋,兩邊的鬢角白了。

我出去打工,直接去了濟南。在那裡經過勞務所的介紹,我很快有了一份工作。那時候沒有電話,沒有給父親聯繫。可直到有一天下雨了,我在門口抬起頭,忽然看到了父親站在我的面前,笑著說:「在這裡呀。」當時的我又驚又喜,「你怎麼來啦?還找到這裡來啦?」我這才聽父親說,他知道只要來濟南打工的都是去一個地方叫「五裡牌坊勞務所」地方去登記。父親就是順著那裡的線索找來的。可憐天下父母心!父親說在家裡惦記,不放心,所以就趁著下雨天有空來了。父親在這裡呆的時間不長,天也下著雨,拿了我平時積攢的工錢,給了父親,讓他拿回了家,雖然不多。看著父親,在茫茫的雨中坐上了車,回家了,我的心裡真是酸酸的……

我的工作幹到臨近中秋節時,我的心裡不安起來,我知道這時候家裡是最農忙的時候,父親自己幹不過來。我們那裡的土地人均很多,我家裡沒有車輛也沒有牲口的幫助,只有父親自己靠勞動力,於是我選擇了辭工不幹了,回家幫父親忙農活了。

之後,我沒再外出打工,在當地鄰村找了個活兒。這時候我的年齡也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了。經別人介紹,我和鄰村的一個小夥子結婚了。雖然沒有舉行排場的婚禮,但我也有新思想,不拘一格,家庭情況無所謂,主要是我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對象。藉助他的力量,好好的過日子,當著父親娘家這邊的家。因為哥哥弱智,一直是單身,所以娘家的發展寄托在我的身上了。

這時候的父親,變得蒼老,滿臉的皺褶,花白的鬍子和白髮,嘴裡的牙齒掉了不少,幾次勸他修去,他捨不得,總是將就著吃東西。有時候聽媽媽告訴我說「你爹咬不動什麼了」之類的話,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我結婚以後,我們夫妻都很努力,勤勞致富吧,總起來說比老人掙錢容易多了。在我生了大女兒三歲的時候,我和老公為我娘家蓋起了新房。在原來老家的位置,搬到了村裡新規劃的新區來,這裡視野空曠,亮堂堂的。父親很高興,逢人就說,「哎呀,真痛快,就是不吃好的,喝涼水也高興呀!」我也輕鬆了許多。

父親年齡大了,在沙河裡挖沙的活早就不幹了,自己又幹起了小生意,經常趕集賣小百貨。父親就是這樣,閒不住,有時候還出去收廢品來掙錢。他也經常給我們說「不能光拖累我們,你娘有病了,不斷的吃藥,我還要掙錢給她花呢。」說的也是啊,父親的思想豐富 ,最體貼人了,父親真的太辛苦了!

天有不測風雲,就在2008年的一個夏天的早上,我的媽媽病倒了,得的腦血栓,可當時無知的我們全家,沒有及時救治的意識,也不知道這個病的厲害,沒有及時的上醫院搶救,耽誤了,從發病到去世才三天的時間。後悔,遺憾,心疼,我的父親垮了。一向很能幹的他變得沒有力氣了,一向樂觀的他變得無語了,總是發呆,整個人變了。父親有時候自己絮叨,說「沒有人給他燒水喝了,沒有人給他做飯吃了。」因為哥哥弱智,不知道給父親燒水,更不會做飯。母親一輩子雖然智力差,但她在家庭裡起著作用,一日三餐,年年月月,朝夕相處,始終如一,支撐著父親。媽媽這一走,父親徹底也沒有了精神力量,他病了,血壓升高了,整夜失眠,睡不著覺,不時的半夜裡起床,他說好像聽到我娘半夜裡起來洗碗了。

父親抑鬱了。我把他接到我的家裡去住,他不放心兒子,心裡掛念著兒子,他知道我的哥哥啥也幹不了,甚至還掛著我哥哥吃飯呢。

那時候也就是距離我娘沒了才兩個月左右,快過秋了,玉米熟了,該收了,他又掛著收莊稼,偷偷的跑回了家。我們兩家離得很近,秋收的時候我幫著父親收了一部分。面臨眼前的狀況,思想豐富的父親,性格剛強的父親,卻走了絕路——萬萬想不到他會喝了農藥走了。他追了母親去了,時間才間隔兩個半月,我痛苦到了極點!

這就是母親好,父親才好。母親沒了,父親也沒了。我懷念他們,直到現在11年了,我一直忘不了,想起父母的一幕幕,還像昨天一樣!

我永遠愛他們,想念他們,願他們在天堂裡幸福安康!

李玉娥,女,作家,能歌善舞,在各種平臺發表作品126篇《首》。

相關焦點

  • 李玉娥:練好「硬功夫」捍衛舌尖上的安全
    原標題:李玉娥:練好「硬功夫」 捍衛舌尖上的安全中國甘肅網12月15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2019年,在強手如林的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職業技能大賽上,榆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李玉娥一舉拔得頭籌,
  • 我的父親母親(二)
    所以,後來父親與母親回憶起他們在第一次相親的情況時,母親說連父親長什麼樣都沒有看清楚,父親說他也是在媒人的指點下,也只看清楚了母親身上穿的衣服的顏色,至於她長的什麼樣,也沒有看到。儘管如此,由於父親當時看起來還是一個不錯的小夥(說實話,現在看父親年輕時的照片,覺得真的很英俊,我做為父親的兒子,在有些方面還真比不上父親),外公外婆便同意了父母親的這樁婚事。
  • 韓青 | 我的父親母親
    婚後六十年裡,父親、母親風裡來,雨裡去,養育了三女兩男五個子女。父親是很隨和的人,母親的性格比較剛烈。在我的記憶裡,父親很少發火,遇到事兒的時候,母親的腔口總比父親高,但父親也有發火的時候,發起火來還很厲害,這時母親就不再高聲爭吵了。或許是性格的互補,或許是命運的契合,父親、母親不管是在逆境裡還是在坦途中都始終牽著手,不離不棄。
  • 趙光選‖我愛父親母親
    我愛父親母親 常常有人問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的愛人和母親同時掉到河水裡,而你只能救其中一個,你會救哪一個?也許很多人都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因為兩個都是最愛。如果是我,我一定毫不猶豫地回答:母親!高中時,我雖然已經會騎自行車了,但家中只有父親剛買的一輛舊自行車,他會編鐵絲筐、笊籬等生活用品,閒時賣鐵貨要經常用自行車。我也就只能由父親接送了。當時我是住校生,父親每到周末按時接送一趟,風雨無阻,從未間斷過。在一個星期一早晨,外面下著大雨,我心想等雨停了再讓父親送我去學校,耽誤半天課不會有問題。
  • 任正非:我的父親母親
    我的父親母親作者:任正非轉載自《意林》 2013年12期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如果8日上午我真給母親打了電話父親是校長,父親的同事、原來的書記黃宣乾是老革命,忍受不了而自殺了。其實他們的錯誤就是要把教學搞好為國家,就是今天的科教興國。今天能把科教興國的口號喊響,一百多年來有多少人為它殉道。當時,我已到外地讀書,沒有直接感受到家庭的遭遇,因為母親來信絕不會描述。
  • 「我的父親母親」主題作文點評
    那時,我手拙,不會繫鞋帶,每次回家,鞋帶大都是鬆開著的,母親見了,嗔怪著我,彎下腰來,替我把鞋帶整理好。那時,母親的發烏黑如墨玉。母親的腰,是被生活這塊大石頭硬硬地墜彎的。我在八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當爹又當年,辛辛苦苦拉扯著我,沒白沒黑地勞作。我每次在田裡見到她,她都是在彎腰忙碌著,半天也不見她抬起身來。播種、收穫,母親一次次彎腰,只是希望田裡能長出我們母子生活更多的依靠來。
  • 吳中揚|追憶我的父親母親
    所以如果不是父親這一鬧和二哥的「走後門」,我還能不能繼續讀書或許還真是個問題!父親平時也有一些臭脾氣,在嫂子和我愛人中寶妯娌們看來,我們兄弟身上也多少有一點遺傳。那時農村裡的人只能靠種田養家,為了養活我們七個子女,父親母親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勞。小時候記得父親冬天農閒時節經常跟人撐船(還不是機帆船)出去挑糞(因為那時還很少用化肥,主要靠的是糞肥。
  • 蔣緯國口述自傳:我的父親母親
    那年在朱家的三樓陽臺上,父親母親分別坐在大理石圓桌兩旁,我站他們兩人中間。母親對父親說:「我能夠幫你的忙到此為止,今天的問題是出在廣東幫身上,如果你要繼續革命,你就得把廣東幫團結起來,否則恐怕就散掉了。」父親說:「你的意思要如何整合呢?」母親說:「我不是跟你開玩笑,現在革命的成與敗就在一個人手上。
  • 完美的家庭教育:讓父親做父親,讓母親做母親
    完美的家庭教育是需要父親和母親共同參與的,因為父母雙方對孩子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家庭教育缺少父親的參與,或者父母的家庭角色錯位,就會造成孩子人格上的不完整,進而影響到孩子的一生。釋放自己的父格植入勇敢父愛如山,父親的形象就是力量。孩子的勇敢特質主要來自於父親,雖然母親也能給孩子植入勇敢,但效果遠遠不如父親。
  • 我的父親母親—20年經典
    《我的父親母親》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電影,根據鮑十的小說《紀念》改編,講述了母親招娣與父親駱長餘相知、相愛、分離,最終相守一生的故事。電影由張藝謀執導,章子怡飾演的招娣是遠近聞名的美人,不僅心靈手巧,而且勇敢地成為十裡八鄉第一個自由戀愛的女孩;父親駱長餘是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一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教書;駱玉生是兒子也是故事的講述者。
  • 《我的父親母親》——中國最好的愛情電影
    ,吃飯都可父親拿頭一份,為了讓父親能吃上自己做的飯,母親偷偷把自己家的青花大碗挪到第一個位置母親昏睡了整整兩天,這下村裡人都知道了母親的事,在那個年代,自由戀愛還是件新鮮事,母親算是給三合屯開了個頭姥姥擔心母親醒了還會去縣上找父親,就求人給縣上的父親帶話,希望他能回來,哪怕回來看上母親一眼也好
  • 「我的父親母親」徵文大賽獲獎作品選登——《那個貨車司機是我的父親》
    當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才發覺已近兩個月沒有和父親見過面了。我家在關中平原的一個小縣城,90年代初,我的父母經人介紹組成了一個小家。聽母親說,剛結婚那幾年,他們的日子常常"硝煙瀰漫"。有一年冬天,流行大紅色條絨褲,追求新潮的母親就給自己也買了一條,一向保守老派的父親為了阻撓母親穿那條他認為招搖的大紅色條絨褲,主動發起了戰爭且最終以失敗告終。
  • 我的父親、母親——Richard Billingham
    「我嘗試著讓照片成為我所認知的一種真實……並且我認為它們是溫暖的。」
  • 電影美樂蒂今日推薦——《我的父親母親》
    你聽過母親年輕時的愛情故事嗎?其實,母親也曾經是個向著愛一路奔跑的單純姑娘。教室裡的念書聲,招娣覺得那是有生以來最好聽的聲音。
  • 一生摯愛一人,電影我的父親母親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是由張藝謀執導,章子怡,鄭昊,孫紅雷主演的一部文藝愛情片。榮獲了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第2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第06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
  • 【「我的父親母親」徵文獲獎名單揭曉】
    他的父親被送去「看病」了,再也不回來……我以為這個家也跟著倒了,但是,我仿佛又看到了一片希望,雷志勇老師的《印象父親》中,有一位偉大的母親,用她那嬌弱的身體支撐起了這個家,她辛酸的經歷、坎坷的遭遇讓我不禁潸然淚下。我不敢想像這位嬌弱的母親是怎樣把四個小孩撫養大?也不懂她是怎麼熬過來的?更不懂得她是如何地堅強起來?但她讓我們仿佛看到一隻勇敢的海燕,在恕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地飛翔。
  • 《我的父親母親》影評:打動人心的愛情故事
    今天,我重溫了一次關於愛情的電影,故事裡那份純真的愛情再一次把我打動,就好像一杯烈酒,慢慢的才讀懂那其中的滋味,那樣純潔的愛將我的心慢慢的融化掉,撥開心弦是最質樸的感動。《我的父親母親》是由張藝謀導演、孫紅雷、章子怡主演的一部電影,故事根據作家鮑十的作品《紀念》改編,影片採用第一人稱「我」的角度來敘述關於我的父親母親的愛情故事。
  • 影像|章子怡電影處女座《我的父親母親》
    拍攝《我的父親母親》那一年,章子怡只有19歲,還沒成為"國際章",也沒遇見"宮二",在她清澈如水的眸子裡,正閃動著少女的光芒。她以一張白紙的質樸姿態,開啟了屬於自己的電影之路白雪皚皚的冬天,一輛吉普車正行駛在公路上,在車上坐著的就是電影的主角駱玉生。昨天晚上他的父親去世了,這次回來是奔喪的,父親生前是一名老師,在村裡小學教了一輩子書。
  • 故事:父親去世後,母親把我告上了
    建議回去後給病人多吃一些肉末、雞蛋之類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脂肪甜食也沒關係,就是要少食多餐。回家的路上,儘管已有心理準備,但想著父親的生命就快要到盡頭,我還是控制不住眼淚。父親安慰我說:「哭啥呀?這輩子爸滿足了!只是不要像你叔公那樣才好啊!」把父親送回家,本來我要留下來住一晚上的,但父親執意要我回去。在農家樂的車庫裡,我一個人坐在駕駛室裡哭了個痛快,直到黃霞來敲車窗。
  • 【東姚民間文藝】我的父親母親 / 郝富增
    父親生於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日,母親比父親小兩歲,生於一九三六年十月。父親出生在一個貧窮家庭。聽父親講,爺爺到山西做買賣,奶奶在家裡領著大伯、父親、姑姑三個小孩度日。爺爺去世得早,奶奶把孩子們撫養大,各自成家。父親兒時學習很好,初小畢業後獲得高小入學資格,但因家庭貧困未能繼續攻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