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的雙重人格裡,藏著什麼?

2020-09-19 浮生有戲

文 | 浮生

轟轟烈烈宣傳,稀稀落落票房,迪士尼這次載在了中國市場上。

截至9月17日,2020版《花木蘭》在內地上映七天,累計票房剛破2億,貓眼官方預測最終票房2.73億。

不僅無法與同期上映的《八佰》的27.7億比肩,甚至可能是迪士尼同門真人電影在內地市場的票房墊底。豆瓣評分4.9分,實慘。

真有這麼差嗎?浮生不信邪,花費48元巨款,看了一場巨幕3D版。

散場後,對著某某奶茶店的招牌發了一會兒呆,心疼。

其實,並沒有期望迪士尼能講一個多麼好的故事。

講一個邏輯縝密的故事,從來不是迪士尼的長項。

真人電影本就是迪士尼商業對市場的迎合,海外票房的叫好聲可以佐證。

只是,對於花木蘭的故鄉而言,這部由華人影星劉亦菲、鞏俐、李連杰擔綱主演的,以中國傳統英雄史詩改編的電影,確實讓人失望。

我們心中的花木蘭,仿佛出現了重影,硬凹出了一個雙重人格。

不過,喧囂一時的「魔改中國文化」大帽子,倒也不必著急給《花木蘭》扣上。


1

中國的傳奇花木蘭

在討論新版《花木蘭》之前,我們必須知道原生的花木蘭是什麼樣子的。

木蘭此人,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其籍貫和生卒年月。

國人初識花木蘭,大多源自一篇《木蘭詩》。

詩中寫道:木蘭從軍是「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在沒有飛機的年代,這個行程速度,可證木蘭是個地地道道的北方女子。

詩文千年傳,到了明代,文學家徐渭在其改編的雜劇《雌木蘭替父從軍》中寫:「妾身姓花名木蘭」,從此木蘭有了姓氏。

花木蘭有爹娘、有長姐,還有個弟弟。

匈奴入侵,皇帝徵兵時,爹爹年長,弟弟年幼,於是木蘭請戰,替父從軍。從此女扮男裝、徵戰沙場,金戈鐵馬,十年方歸。

歸來見天子,軍功累累,卻不受官,言道爹娘已老,願千裡還鄉。

回歸故鄉的花木蘭,「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這才在戰友的面前揭露女子身份。

從此留下了「花木蘭替父從軍,難辨雄雌」的千古佳話。

看,這就是中國的史詩英雄花木蘭——

她是英雄,也是平民。

她熱愛家庭,又報效國家。

她的人生,是傳奇,也是生活。

她既有戰士的英武,還有女兒的秀美。

這讓木蘭的故事,在數不勝數的古代傳說中獨樹一幟,清新動人。

唐朝乾封元年,唐高宗偕武則天泰山封禪還朝,路經亳州,朝木蘭祠,封木蘭為「孝烈將軍」。

花木蘭,武則天,這兩個名字聯繫在一起,豪情萬丈,恐怕是我們遙望歷史,最能勾起女權聯想的情節了。

但是故事飄揚過海,到了迪士尼,就免不了入鄉隨俗,不一樣了。

2

迪士尼的花木蘭公主

花木蘭是迪士尼14位公主中,唯一沒有公主/女王身份的人,卻以強烈的個人特色和強大的武力值傲立其中。

迪士尼公主們的共同人格,大都是:抗爭傳統束縛,為自己爭取權利,並最終改變命運的故事。

這樣的公主人格,太吸引人了,所以自從《美人魚》試水成功以來,幾十年長興不衰。

內核不變,形式要改。

在新的審美潮流下,再次對公主故事進行與時俱進的解讀和改編,從動畫到真人,是迪士尼公主們的必然的創新走向。

簡單回顧一下,近年迪士尼的真人電影:

  • 2014真人版《沉睡魔咒》
  • 2015真人版《灰姑娘》
  • 2017真人版《美女與野獸》
  • 2019真人版《沉睡魔咒2》
  • 2019真人版《阿拉丁》
  • 2020真人版《花木蘭》

看完這串片單,想一想它們的故事和品質,是不是覺得心氣平和不少?

這就是迪士尼的定位和水平,他們只需要不斷地強化公主們「抗爭傳統束縛,突破自我,改變命運」的人格,就是成功了。

那麼,從這個角度看,《木蘭詩》裡的花木蘭,忠孝無雙,卻無疑還不夠被束縛,是不是需要改編?

果然改了。

  • 第一,改籍貫。
  • 第二,改家世。
  • 第三,改技能。
  • 第四,還要改故事。

這種改編,是為了在花木蘭身上,套進更有「迪士尼」味的氣質。

當花木蘭由一位北方女英雄,被變成南方客家土樓裡的漢族移民時,我們就知道了,這個花木蘭,身上將帶著很多隱喻。

土樓,中國福建和廣東的標誌傳統建築,是客家人的一種自衛式建築,同一個祖先的子孫們在一幢土樓裡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

其圓形封閉的建築空間,規模宏大的住宅集群,和家族宗親的聚居形式,是亂世之中,南遷的漢族移民抱團生存的文化和物質成果。

外御倭寇,內凝宗親,閉關自守,土樓代表傳統。

人多的地方有江湖,宗親多的地方有規矩。

通過這個出身和籍貫的改變,公主花木蘭要掙脫的傳統束縛就有了。

在這個拘束刻板的環境中,要長出一個頂天立地的女英雄,必須要一些條件。

比如:與眾不同的家庭教育。

父親花周,退役傷殘軍人,膝下無子,把長女木蘭當男孩子教養大。

恨不能上天入地的花木蘭,從小被父親放飛式教養,她勇敢、聰慧、對家庭充滿愛戀。

父親與木蘭的相處方式,更加平等和西方化。但是當他意識到女兒生活在傳統社會當中時,他對木蘭提出了新的期許——

人生都要擔使命,「給家族帶來榮譽」就是之一。實現使命的路徑,男人通過戰鬥,女兒通過婚姻。

父親還給了木蘭信念:家族的精神圖騰,鳳凰,涅槃重生的壯烈與堅強,就是讓木蘭一再絕處逢生的力量。

你看,這樣的木蘭,她已經具備了一些與「傳統」格格不入的品質。

可是,木蘭公主與別的公主不同,她不需要英雄來救,她自己就是英雄。

所以,她得有英雄必備的天賦。

天賦就是「氣」,是與生俱來的神奇品質。

英雄和嬌女,是陽剛與陰柔、獨立與順從的兩個極端。

講故事,講究欲揚先抑,所以必須讓花木蘭的天賦受到壓制。

媒婆和母親,作為傳統女性的代表,提醒了花周:家族榮譽最大,男女有別。

土樓的傳統是束縛,慈父的叮嚀卻是保護,所以木蘭會反抗傳統,卻不想背叛父親。

她學會壓制自己的天賦,也接受塗脂抹粉去相親,在厚重的妝容下,隱藏自己的喜怒哀樂。

柔然入侵,皇帝徵兵,父親傷病,參軍就是送死。

這個衝突給了木蘭不聽父親話的充分理由。

違背父親的心意,是為了救父親。

終究是違背了,所以還是要儘量縮小違背的範圍。

這是木蘭女扮男裝的充分理由,也是她參軍後藏起天賦的充分理由。

可是,戰場上,國家榮譽、生死搏殺,藏起了性別的花木蘭,也同時擺脫了枷鎖。

熱血被點燃,真實的花木蘭被激活。

尤其,當鞏俐飾演的女巫仙娘出現時,她驕傲、暴烈又可悲的人生,是刺激木蘭覺醒的重要一環。

仙娘向外尋求認同,木蘭向內找到突破。

如果自己都不敢承認自己,又怎麼可能獲得一塊立足之地呢?

到這個時候,公主花木蘭的成長線已經十分清晰,當她完成了內在的覺醒,則餘下的使命就是以堂堂正正的真我姿態,徵服不平等的環境。

這種徵服,首先從洪輝開始,到戰友、將軍,再到孤身赴戰,救下皇帝——這個天下,「環境」意志的最高代表。

木蘭救下的不是一個窩囊皇帝,而是一個強者。

李連杰的皇帝,有城府,也有強大的武力值。

強大的皇帝卻身陷危機,代表著每個人都有缺點。

皇帝的強大,還表現在,他不吝於正視並認可木蘭的強大。

父權、皇權、女權,在此終於圓滿,和諧共處。

其實,是一個可以自洽的故事。

影片不過是借著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殼子,套進一個華夏風情的背景,講述了一段女性覺醒的成長故事。

所以,劇本的邏輯線神奇,情節轉換生硬,是技術問題,卻不是魔改的問題。

3

小人物成長史&天才女性覺醒史,導演糾結的平權夢

改編是罪嗎?

曾經被嘲諷,現在被追憶並被讚譽的1998年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改沒改編?

改了。動畫版首先就給花木蘭安排了公主標配的愛情。

但是,動畫版還保留了花木蘭的「小人物成長史」。

磕磕絆絆的小人物花木蘭,武力值為負分,她女扮男裝在軍營裡經受挫折,最終成長為一個女戰士的樣子,巾幗不讓鬚眉,這就是她沒有雪膚華服卻依然傾倒眾人的原因。

這也是讓木蘭在迪士尼14位公主中穩穩地立足的根本。

而真人版《花木蘭》的改編,卻把小人物成長史,直接變成了天才女性覺醒史。

假如我們不去考究迪士尼對於市場的迎合心理,而僅僅關注導演藏在影片背後的可能心態,就會發現——

這次改編的失敗,不在演員,不在武打,不在技術,而在於表達故事時,導演沒有理順的平權夢。

這個「不順」,主要表現在鞏俐飾演的女巫仙娘一角上。

《木蘭詩》裡的花木蘭,只有國家敵人,沒有具體的個人對手。

而公主花木蘭的成長,卻必須要有個反派的刺激,才能使這個「反抗傳統」的故事講通。

沿襲迪士尼公主命運中一定要有的反派配置,於是安排出一個女巫仙娘。

傳統讓女性必須隱藏住不遜色於男人的天賦,否則就被認定為邪惡的女巫。仙娘不願意接受壓制,可是她的抗爭方式,卻是隱藏於「主人」的身後,以此換取一塊立足之處。

一個實力遠弱於她的「主人」。

仙娘多麼強大啊,她一人可敵一國。甚至柔然國敢於和帝國叫板的底氣,盡在於仙娘。

仙娘以大女人的強勢,藏起小女人的軟弱。

這都可以理解。也都說的通。

可是,仙娘的犧牲,太符號化了。

像是一個「女權路上,無數的先驅者」代表。

符號得太沒有說服力。

這種符號式的糾結,還表現在對於女性選擇權的闡述中。

她讓花木蘭被拘於傳統,又衝破傳統,再在封賞的朝堂上,擺設一群站在男人身後的貴婦,這個符號化的場景,都為引出影片中那句話——

對家庭的奉獻,是一種基本的美德。

轟然一座偽女權的大山!

軍中三德「忠、勇、真」還不夠使,得再加上個「孝」字,別辜負了家庭責任。

生硬,刻板,像是一個面對審視的女鬥士,一邊要聲明權利,一邊要安撫同夥。

很難想像,一千多年過去了,女性還需要用這麼鄭重其事的方式,高喊著「誰說女子不如男?」,還要強調著「我上得朝堂,入得廚房」。

尤其,這聲吶喊,還發自歐美。

可是,我可以批評影片的技術不足,卻不忍太過指責導演的糾結。

圖:導演與主演

畢竟,這個距離木蘭一千多年的世界,在地球的每一個人類居住的角落,確實還有很多權利在左右兩性規則。

與此相比,魔改中國文化什麼的,其實不必要太較真——

一千多年前的朝代,不代表當今的中國。一個迪士尼公主的造夢殼子,更不代表文化中國。

期待迪士尼公主們的平權夢,能夠早一天實現,享受故事,討論傳統,讓公主們大大方方地,爭取「人的權利」,而不只是「女人的權利」;

有追求完美的動力,也有選擇不完美的權利。



​【浮生有戲】

公眾號同名,ID:FSyouxi,歡迎來撩~

堅持原創 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新版《花木蘭》裡,藏著多少美國人的一知半解
    美國版《花木蘭》9月11日在內地公映。由於迪士尼提前一周就把片子掛到了自己的平臺Disney+上,許多中國觀眾先睹為快,從目前的輿論來看,差評蔚為大觀。忠和勇姑且不談,「真」在儒家文明體系裡,出現的頻率很低,反倒是在基督教文化「真善美」的精神譜系裡,位置更加顯著。在新版《花木蘭》中,「女扮男裝,不敢成為真的自己」,成了一種心魔與罪過,甚至比「被發現你是女兒身」顯得更加危險。
  • 「N號房」嫌疑犯有雙重人格?究竟什麼是雙重人格?
    韓國犯罪心理學家在接受採訪時說道,分析「博士」的心理狀態,認為他有雙重人格。什麼是雙重人格?雙重人格是多重人格障礙的一種,是指患者有超過一個人格存在,每個人格都獨立存在,每個人格可以有不同的性別、族別、年齡甚至物種。
  • 雙重人格:一具軀體裡的「兩個人」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多面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是雙重人格。只有人格分裂到了一定的程度,一種人格不能被另一種人格所影響、所左右,才可以稱得上是雙重人格。很多70後、80後相比都對鳥山明的《七龍珠》十分熟悉,如今的90後恐怕也不陌生。
  • 不要小瞧《木蘭:橫空出世》,它是花木蘭電影裡最有突破的一部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她隱瞞女兒身代父從軍,並幾百入侵民族,隨著那首《木蘭辭》一起,成為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故事上沒有丟掉代父從軍的核心,人物塑造上,電影中的花木蘭更加調皮、不服輸,個性上更加鮮明。
  • 解讀《雙世寵妃》:擁有雙重人格是什麼體驗?
    講述的是擁有雙重人格的女主離奇的愛情故事。看了這個故事,我們不禁產生了一些疑問。擁有雙重人格是什麼體驗?讓我們一起分析。更多經常內容,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01一、什麼是雙重人格,兩個人格之間是如何轉換的?
  • 電影《花木蘭》原著:一個女人真正的成長,是自我人格的覺醒
    由劉亦菲主演,原定於3月26日在全球多地上映的電影《花木蘭》,首映禮第二天就宣布全球撤檔,之前的電影預告和劉亦菲所塑造的花木蘭形象一度引起全網熱議。這位姑娘就是故事主角花木蘭,要問她不停嘆息是在思念什麼呢?她表示什麼也沒思念,只是想到昨夜看到的徵兵文書,原來皇帝在大量徵募士兵,那麼多卷的文書,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作為軍戶,平時享受軍戶待遇,國家有難本該義不容辭,作為一個未出閣的姑娘,花木蘭又為什麼這麼發愁?朝廷又不需要女子陣前廝殺,徵兵文書上更是沒有她的名字。
  • 雙重人格是什麼意思?如何妥善治療
    雙重人格是一種多重人格,是一種嚴重的心理障礙。這兩個人格相對獨特且相互分離,是一個多重人格。這是一種歇斯底裡的分離心理障礙,多重人格的基本特徵是,儘管同一個人有兩種或更多種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個時候,只有一種是明顯的。
  • 雙重人格的基本表現
    具有「雙重人格」的人,往往會表現出程度不同的失常行為。在日常生活裡,一些人的「雙重人格」有兩個主要的表現特徵:①一個人在他的一生當中,有時會和過去判若兩人,完全變了。②把過去的事情全部忘得一乾二淨。在社會上,除雙重人格以外,還會有三重人格、四重人格,以至更多的人格同時共存的現象,不過這樣的人不多見。「雙重人格」也好,「多重人格」也好,都是一個人的人格失去了完整統一的性質,分裂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格,從而支配他的行為。
  • 是什麼阻止了我給《花木蘭》高分?
    是什麼阻止了我們給這部「中國IP」的好萊塢電影打高分呢?迪士尼早年的動畫電影《花木蘭》,無論是在故事改編、人物塑造,還是在配樂特效、場景美術等方面,都堪稱一絕。既有亮眼的中國元素,也有西方視角的創新解讀,先進的動畫製作技術讓這部「中國IP」的西方電影成了一代經典。然而到了迪士尼的這部真人電影裡,以往的閃光點似乎消失地無影無蹤。
  • 人格「雌雄同體」?大腦也分性別?劉亦菲直言,「花木蘭」真難
    今天我們不說口碑、電影內容,單單從神仙姐姐劉亦菲扮演的「花木蘭」開始講。這個女神,越來越MAN在這部電影裡,劉亦菲從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仙,變成了陽剛硬氣的花木蘭。在大家身邊,人們管這股氣質叫傳統意義上的「男性特質」,正如花木蘭這一角色。
  • 迪士尼的《花木蘭》不是中國的《花木蘭》
    國內影視版的《花木蘭》有好多個版本,而對於這一版本的《花木蘭》,顯然觀眾不是很買帳!有人吐槽劇情不合理,有人吐槽英文,也有人吐槽,請了這麼多名演員,結果就這?認真看了《花木蘭》,看完後我想,這部電影之所以得不到國內大部分觀眾的喜愛,還是因為我們很大一部分人看電影的角度原因。
  • 一人兩面,動漫中的雙重人格,你更中意哪個?
    「扮豬吃老虎」是動漫中男主的通病,前期默不作聲,後期橫行霸道橫著走……雙重性格是如何產生的?畫師創作漫畫,他畫著畫著又想讓主角更厲害點,於是雙重人格這種設定就出現了,什麼打不過、解決不了的對手,全部都丟給了無所不能的第二人格。
  • 再讀《木蘭詩》,發現5個花木蘭女扮男裝沒被發現的原因,藏得深
    唐詩中號稱最難懂的《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到底要表達什麼,估計只有李商隱自己弄得明白。宋詩中有蘇軾的千年謎詩《金山寺》,「江心似有炬火明」到底東坡夜遊時是看到了什麼,他自己都表示不知道。與這兩首詩相比,或許更讓網友感興趣的是《木蘭詩》(又叫《木蘭辭》)。花木蘭的大名,據說現在已經傳遍了世界各地,咱們這位人見人愛的女俠確實是威風。
  • 【心理學小百科】你了解雙重人格嗎?!
    可能現實生活中有些同學也擁有著雙重人格,也對此十分苦惱,下面,菌菌告訴你如何攻克雙重人格! 很多人可能對雙重人格並沒有十分明晰的概念,下面,菌菌來為你解讀雙重人格!多重人格即具有超過一個人格存在(若只有兩個則稱為「雙重人格」),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  雙重人格是一種非常罕見且不可治癒的精神病,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雙重人格病例還未超過1000個,超過兩重以上的人格還未超過50個,但是有很多人都喜歡拿雙重人格來標榜自己,而事實上,這都是不科學的。
  • 七夕逢生辰,期待《花木蘭》劉亦菲的雙重幸福
    》的巨幅海報,並配上害羞和親親的表情,讓一眾等待《花木蘭》上映定檔日期的粉絲十分激動。當初確認劉亦菲出演《花木蘭》時可謂轟動一時,因為這是首部由亞裔演員主演的迪士尼真人電影。導演妮基·卡羅是在1000多位試鏡的女演員中最後選中了劉亦菲的,可以想像當時試鏡時的艱巨和不易。
  • 《幸福額度》:雙生花?雙重人格?
    一直覺得最適合林志玲來演的題材和故事就是充滿時尚、迷離味道的現代時裝戲,《幸福額度》裡曉青曉紅這倆姐妹算是將女神剖成兩瓣來,讓觀眾看到志玲姐姐最真實的女人味
  •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倘若說,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雙面薇若妮卡》又可以叫做「兩生花」,那麼艾歐阿德的《雙重人格》亦可以叫做「雙生子」。簡言之,《雙重人格》便是一個「雙生子神遊無間道」的故事,非Simon即James,註定無法兩者共存始終。
  • 不去看劉亦菲版《花木蘭》,是對花木蘭最大的尊敬
    同時花木蘭是一個不慕名利的女性形象。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可是劉亦菲版的《花木蘭》只是一個為父從軍的女英雄。而且她一開始就是一個尚未覺醒的女英雄。花木蘭在軍營中的一方面要低調,不能讓人發現。還要隱藏自己身體內的那一股氣。但是軍營中求真的價值觀,這讓她對自己產生了迷惑。
  • 迪士尼花木蘭VS廈門花木蘭,你pick哪一個!
    《花木蘭》電影已經上映兩天啦!幀數就是1秒鐘時間裡傳輸的圖片數量幀數越多,圖像越清晰而普遍的電影都是25幀左右這是躍升了近5倍啊!所以呀,還等什麼!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花木蘭的故事被反覆的講述、演繹、傳頌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也斥巨資匠心巨製大馬戲《花木蘭》整部馬戲融合了沙畫藝術、中國功夫
  • 四本病嬌男主文,男主雙重人格佔有欲強,論高嶺之花人設的崩塌
    重出江湖的落魄女歌手和人格分裂總裁的治癒系愛情。一個人格高冷禁慾假正經;一個人格放蕩不羈愛撩妹。明月崩潰:我好像在和兩個人談戀愛……甜寵為主,兩個人格的男主都很愛很寵女主,這種像是跟兩人談戀愛的劇情著實蘇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