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年初,一部網飛新片就被納入了叔的年度期待。
該片陣容強悍,不僅集合了《怪奇物語》的「小11」和「大超」等知名演員。
而且影片聚焦大女主的主題,也讓不少人拿它和今年熱映的《花木蘭》比較,甚至稱其為英國版《花木蘭》。
千呼萬喚,影片終於在9月23日正式上線Netflix!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部令人期待已久的電影,居然遭遇了和《花木蘭》相似的命運——拍砸了。
福爾摩斯小姐:失蹤的侯爵
開畫後,影片斬獲爛番茄92%的新鮮度。
看著挺唬人不是?
但IMDb評分6.7,豆瓣評分6.2的口碑評價,或許才更能代表電影的真實水平。
講真,影片的故事和題材,還是蠻有趣的。
在大銀幕和小熒幕上,想必我們已經看過了太多有關福爾摩斯的影視作品,從《神探夏洛克》到《大偵探福爾摩斯》不一而足。
而本片的視角,卻極其新穎——不再講述福爾摩斯,而是圍繞他的妹妹展開整個故事。
伊諾拉·福爾摩斯作為家中的小妹,出生後不久父親便不幸去世。
兩個哥哥邁克羅夫特和夏洛克,之後也相繼離家闖蕩。
自幼她被母親一人撫養長大,在母親的教導下,她學習科學知識,練習射箭、擊劍、西洋棋、網球、柔術等技藝。
和母親一起,伊諾拉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然而在她16歲生日的早晨,母親卻莫名其妙地失蹤了!
為了找回母親,伊諾拉向兩位哥哥尋求幫助。
但在看到伊諾拉的邋遢模樣,以及家中的真實樣貌之後,兩人商議將伊諾拉送往寄宿學校。
從小被教育要特立獨行的伊諾拉當然不肯,於是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逃去倫敦。
就這樣,她一路奔逃,一路尋找母親。
在這場旅途中,她捲入了跟一位男爵相關的秘密陰謀。
為了查出案件實情,伊諾拉與多方勢力展開周旋,用先人一步的實力彰顯著過人的聰慧與才華。
影片作為一部商業片,在娛樂性上做的很足。
小11主演的福爾摩斯小姐,堅毅勇敢,特立獨行。
她一路上如走馬燈式的公路冒險,可謂是輕鬆幽默,元氣滿滿。
為了增加觀影的趣味性,影片運用了大量的字謎梗。
甚至,還用《死侍》中「打破第四面牆」的方式,讓女主與觀眾對話。
照理說,這些元素本應成為影片的加分項。
但當它們被頻繁使用,並成為影片敘事的主要手段時,反而就成為減分項。
我極其認可「小11」的過人演技,她在片中將那份少女的俏皮可愛演繹地惟妙惟肖。
可問題是,當片中不斷出現「打破第四面牆」的演繹方式,無疑是對觀影效果的極大削弱。
字謎梗,自然也設計地別具匠心。
比如,伊諾拉(Enola)反過來是孤單(alone)。
暗地拔河(The bankmen met)經過字母順序的轉換,變成河岸堤壩(The Embankment)等等。但作為一部有推理元素的懸疑片,當幾乎所有的線索,都是通過女主解字謎的方式找到。
你會明顯感覺到,整個看似花哨的推理線,不過是一場故弄玄虛的表演而已。
這是編劇在劇作上的偷懶。
當然,編劇在劇作上的最大問題,還不止於此。
縱觀全片,主線無非兩條:尋母和探案。
尋母線中,伊諾拉找到了母親私藏的炸藥,知曉她將在參議改革投票中有所行動。
但伊諾拉卻中途突然改口,說要暫緩尋母計劃,先去救那位身處危險之中的男爵。
直到最後母親上門,這條線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續上了。
探案線則同樣捉襟見肘,圍繞男爵的謎團看似疑點重重,但縱觀整個敘事脈絡,並沒給觀眾留下太多的思考空間。
劇情推進似乎順理成章,能讓大家記住俊男靚女的懵懂愛情就好。
最後,再來聊聊影片聚焦的女權元素。
本片導演哈利·布拉德比爾,此前曾執導過英劇《倫敦生活》。
從前作和本片來看,導演有著對女性題材的明顯偏愛。
而影片原著,也同樣是一部有著女權思潮的作品。
在1884年,那個正處在變革邊緣的英國,影片中的兩位獨立女性脫穎而出。
伊諾拉的母親最先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並意圖改變它。
而從小就接受母親教育的伊諾拉,後來則追隨著母親的步伐,走上了自己的成長之路。
她一路披荊斬棘,開啟破案生涯,甚至很多時候比哥哥神探夏洛克領先一步。
實際上, 影片的用意更多是在於讓我們看到那些歷史長河中被忽視的女性。
在網飛準備的宣傳物料中,出現了一眾女性雕像。
她們不僅有影片中虛構的原創人物伊諾拉·福爾摩斯。
圖片來源:@a土人
更有不少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比如——
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姐姐弗朗西斯·狄更斯,她本是一位極具天賦的鋼琴家和歌手。
圖片來源:@a土人
但由於家境貧困,家人不得不早早地讓她結束了在皇家音樂學院的學業。
著名詩人託馬斯·哈代的妹妹瑪麗·哈代,她不僅接受了高等教育。
圖片來源:@a土人
還通過個人的努力從學校老師成為校長,這在當時的年代裡實屬不易。
海倫娜公主,英王愛德華二世的姐姐,她熱衷護理事業,不僅是英國紅十字會的主創成員,而且還擔任英國皇家護士協會的主席。
圖片來源:@a土人
著名音樂家莫扎特的姐姐瑪麗亞·安娜·莫扎特,同樣具備音樂才華。
圖片來源:@a土人
從小她和莫扎特一樣,被譽為「神童「。
但隨著年紀漸長,當時的輿論環境使得她無法再繼續自己的音樂生涯。
可以想見,囿於文化、時代等諸多因素,歷史上被掩蓋的優秀女性一定還有很多。
導演有意要做的表達,正是伊諾拉母親一路上對女兒的款款忠告。
「你不靠別人就能活得精彩。」
「有兩條路你可以走,你的或別人幫你選的路。」
影片所著重表現的,也正是伊諾拉在女權思潮的影響下,做出的諸多改變,並最終獲得的成長。
再加之,影片所講述的事件又剛好是與婦女選舉權相關的歷史事件。
這一切似乎足以讓這個女權故事水到渠成,但影片中人物臉譜化等問題則將整部電影引向災難。
為了襯託女主,片中的幾乎所有男性被盡數「矮化」。
大哥邁克羅夫特被塑造成只會欺凌女性、控制女性的大男子主義。
男主蒂克斯伯裡子爵被塑造成天真無害,甚至大多時候都無法自保的「小綿羊」。
就連神探夏洛克都淪為陪襯,片中所有男人的出現,似乎都只為彰顯女主的聰明機智與才華無匹。
故事的俗套則更令人憤然,這都2020年了,為什麼我們還要看先鋒女性大戰老古董的狗血劇情?
而且,片中很多臺詞的出現並未讓人看到女權主義思潮的光彩,反而略顯尷尬與生硬。
當然能夠明白女主人公說出「未來取決於我們」時想要傳達的信心與勇氣,但我想真正的女權應當包含更多內容。
比如對女性議題的探索、對社會思潮的關注與影響,而不只是幾句空洞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