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監管的第三方力量,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2020-12-25 騰訊網

┃來源:海聊清談 蔡海清

2020年6月30日,國務院在《關於推進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20號)中明確提出:「積極引入信息技術服務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商業保險機構等第三方力量參與醫保基金監管,建立和完善政府購買服務制度,推行按服務績效付費,提升監管的專業性、精準性、效益性」。12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規定:「開展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檢查,可以聘請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協助調查」,「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的監督」。上述法規政策的出臺標誌著第三方力量將在未來的醫保基金監管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問題是:或者說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定位決定了不同的監管形式和不同的實施路徑,直接影響第三方監管力量的作用發揮,進而影響到醫保基金監管的實際效果。

目前,在實際工作中,各地在引入第三方力量參與醫保基金監管的具體做法儘管並不完全一樣,但一般來說,都是在一項工作需要開展的時候,根據工作內容,引入相關第三方組合成一支隊伍。第三方力量在監管工作中基本上充當的是配角和依從者角色。當任務完成,工作結束,隊伍也就隨之解散。我將此稱之為「臨時聚合型」參與方式。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機制靈活,針對性強,適應性好,能較好地應對並處理一些臨時性工作和偶發性、典型性事件。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不利於醫保基金監管事業的長遠發展。由於每一次工作都只是不同專業部門的臨時性組合,對於擁有不同專業能力的第三方而言,不同專業部門之間並不必然能夠相互配合得那麼天衣無縫。這種配合上的默契和綜合能力的形成,需要將這些部門的專業元素聚合在一個相對固定的組織框架內、並經過長期的磨合和調適,才有可能,從而產生「1+1>2」的效果。如果第三方力量僅僅只是以「臨時聚合型」方式參與其中,在工作中必然會有一種依從心理和短期的任務意識,而不可能有更多系統性的長遠謀劃和打算,這種現象其實並不利於醫保基金監管事業的長遠發展。

二是制約了常態化監管工作的質量提升空間。隨著醫保基金監管逐漸進入制度化和常態化工作軌道,日常監管將成為醫保部門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在醫保部門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矛盾的當下,日常監管如果要保證較高的質量和效率,除了內部挖潛、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外,非常重要的一個舉措就是藉助第三方力量為基金監管提供專業支持。而提供專業支持的第三方要真正能夠履行日常監管職責,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要成為日常監管工作組織架構內的一個組成部分。否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技術支持只可能是被動應付而不可能產生好的監管效果,也不利於常態化監管機制的建立。

三是抑制了第三方監管力量的工作主動性。第三方監管力量在醫保基金監管中,如果長期扮演的只是一個「臨時工」角色,在參與基金監管過程中,就只可能跟在醫保部門後面亦步亦趨、聽命令做動作,根本不會有主動作為的意識,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質上已經被壓抑了。所謂「提升監管的專業性、精準性、效益性」一定會在實際工作中大打折扣,而「建立和完善政府購買服務制度,推行按服務績效付費」將極有可能演變成按工作量付費,第三方力量在醫保基金監管工作中也有可能演變成真正的「例行公事」而有選擇性地敷衍了事,特別是在常態化之後的日常醫保基金監管工作中。

由此可見,組建一支專職負責醫保基金監管工作者隊伍負責日常的醫保基金監管工作,顯然十分必要。但受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和財政預算限制,暫且不說組建隸屬於政府機構的專門的醫保監管隊伍的可能性有多大,即使批准成立了相應的機構,人員配備的數量也根本滿足不了現實的工作需要,最後還是得藉助外力、依仗第三方。我個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最終辦法還是要轉到政府購買服務的思路上來。事實上,許多地方也正是按照這種思路在努力地探索新的監管方式,創造新的監管經驗。其中,江西撫州和新餘的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們的做法概括起來講,也就是:

一、成立第三方醫保基金監管中心

在醫保局的指導和授權下,成立第三方醫保基金監管中心,並由第三方組建一支包括信息技術人員、會計人員、具有醫學從業背景人員在內的巡查隊伍,派駐轄區各定點醫療機構全面開展醫保基金巡查工作。

第三方監管中心除進行常態化的日常監督外,同時積極配合協同醫保部門開展的專項抽查、舉報檢查、飛行檢查等安排,實現醫保稽查與第三方監管服務的一體化運行,拓寬醫保監管的深度和廣度,提升了監管效率。

二、設立駐院巡查服務制度

在二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設立駐院巡查服務窗口,建立從入院、在院到出院的全過程駐院巡查服務制度,實現全流程、一體化監管,並將醫療風險管控與健康管理理念貫穿到參保患者看病就醫、出院康復的全過程。具體來說,就是:

1.入院事前審核服務。主要審核因疾病或外傷入院的資格:

(1)身份核對:入院核對參保人員身份,實行實名住院,杜絕冒名頂替;嚴格把握入院指徵,排查誘導住院、低標準入院、分解住院等行為。

(2)外傷協查:對外傷患者第一時間進行排查,區分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打架鬥毆、違法犯罪等外傷,自殺、自殘、醉酒、吸毒、服毒等自身傷害,以及其他有第三責任方的意外傷害。

2.在院事中監管服務。重點監控以下行為:

(1)項目收費審核:是否存在分解收費、重複收費、串換收費、擅自提高收費標準、檢驗低價高套收費等情況。

(2)藥品使用審核:是否存在超量用藥、重複用藥、分解處方、限定藥品超限使用、違反規定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情況。

(3)特檢特治與自費項目告知和審核:對參保患者住院期間使用特殊檢查、特殊治療、高值醫用耗材、自費項目等實行先告知,對其合理性進行審核,並由參保患者本人或親屬籤字同意後再使用,避免增加參保患者個人費用負擔。

(4)過度醫療審核:是否存在無疾病指徵作不必要的化驗、檢查與治療等情況。

(5)住院指徵監控:對住院患者實行在線監控和實地查房監控,杜絕小病大養、掛床住院。

(6)相關資質審核:有無違反衛健、市場監督部門相關法規如超報業地點、執業範圍、執業類別、診療科目等,並將費用納入醫保結算等情況。

3.出院事後稽查服務。主要稽查以下行為:

(1)核實出院指徵:避免定點醫療機構推諉患者,因擔心醫院醫療保險基金總額控制指標超標而將達不到出院標準的患者強制出院。

(2)審核結算費用:審查住院期間醫療費用構成及支付比例,扣除不合理及違規費用,並形成稽核報告。

4.門診特殊慢性病審核。對門診特殊慢性病患者用藥、檢查等進行審核,杜絕搭車開藥,開與慢性病種無關的藥品及進行無關檢查行為。

5.「健康管理」延伸服務。對個體或群體進行健康監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評估、健康諮詢、健康教育、健康指導、疾病預防、慢性病管理等服務,對健康危險因素實行幹預,實現醫療保障由變單一被動的疾病治療向主動的健康管理升級。

三、建立「先扣款後申訴」工作機制

對在定點醫療機構駐院巡查過程中發現的違規醫療費用,授權第三方直接核扣。定點醫療機構對第三方核扣有異議的,可以向醫保部門申訴。

凡是在患者出院後、經審核發現的違規醫療費用,由第三方核扣後報市醫保部門按規定程序追回醫保基金,並根據違規費用的性質,處以一定比例的處罰。

從上述兩地工作開展的情況來看,設立第三方醫保基金監管中心的做法,在將醫保服務延伸、監管關口前移的同時,搭建了一個醫、保、患多方能夠及時相互溝通的平臺,既促使醫療行為得以規範、遏制了醫療費用快速增長的勢頭,也建立起了保障患者需求的迅速反應機制。下一步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是要迅速提升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水平,在努力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不斷提高醫保基金監管的準確性、有效性和針對性。

原標題:探討第三方監管力量作用發揮的實施路徑

熱點推薦

中國醫療保險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相關焦點

  • 香港將對第三方支付推新監管制度 即將進入立法階段
    發展得如火如荼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明年有望在港臺地區正式持牌經營,欲以線下支付模式進軍境外的內地第三方支付也將告別「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  香港擬推新監管制度  近日,香港金管局金融基建發展處主管林樹培稱,香港特區政府關於第三方支付監管制度的公眾諮詢已經完結,即將進入立法階段。
  • 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亂象叢生、良莠不齊 七大建議建言加強監管
    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目前的經營和發展面臨著哪些問題,對該行業具體應當如何監管、誰來監管?行業和機構的定位應該是怎樣的、轉型方向是什麼?如,僅確認是否存在超範圍經營、商業賄賂等行為,而無法對所售產品、操作模式等核心內容進行監管。   從監管的角度來看,除了準入門檻低,在經營過程中也缺乏持續的監督管理,相對於行業規模而言,監管力量嚴重不足,監管框架也不明確。在行為監管和審慎監管方面分別怎麼管,審慎監管中,要建立怎樣的資本金要求和風險撥備要求?
  • 盱眙縣醫保基金監管案例曝光
    近段時間,按照省市醫保部門對醫保基金監管工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縣醫療保障局持續加大基金監管力度,紮實有效推進全縣打擊欺詐騙保專項行動
  • 第三方支付洗錢風險及監管建議
    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各種網絡支付、網絡匯款的使用量激增,傳統的銀行業已無法滿足爆發式增長的網絡結算需求,作為網際網路信用中介的第三方支付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並逐漸發展壯大的。第三方支付大大促進了經濟與貿易的發展,但隨著規模的愈發增大,隱藏在其背後的洗錢風險也凸顯出來,第三方支付平臺反洗錢監管已成為當前反洗錢工作中不可迴避的問題。
  • 第三方物業服務評估監理怎樣更好發展?
    監管機制的成功實施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否則該監管機制應該慎行。一 提高行業的市場化程度,培養公民的物業服務產品消費意識將第三方評估監管機構引入物業管理行業進行評估、監督,在深圳、廈門等地曾經提倡過,但最終都沒能實現。
  • 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量身」監管 三方支付洗錢漏洞將遏制
    其中提出「依託國家「網際網路+監管」等系統,推動監管平臺與企業平臺聯通,加強交易、支付、物流、出行等第三方數據分析比對,開展信息監測、在線證據保全、在線識別、源頭追溯,增強對行業風險和違法違規線索的發現識別能力,實現以網管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意見》出臺以後,實際上,也表明了支付行業未來的監管方向。
  • 僱人住院、死人住院:醫保半年追回13億被騙基金,誰在啃食救命錢?
    2013年左右,兩人開始授意天誠醫院住院部的醫生和護士「協作」騙取醫保基金。 在這個過程中,住院部醫生負責開具能在醫保基金中報銷的高價藥,護士則負責在實際用藥過程中,將高價藥串換為功能類似的低價藥,使患者的實際用藥支出與醫生開具的處方用藥形成差價。此後,護士再將電子處方上的高價藥品計費清單、患者資料等憑證上報綿陽市醫保局報銷。
  • 扣撥和追回醫保基金近億元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博客,微博)訊(記者封滿樓)記者從昨天召開的青島市民生領域管理服務提升行動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青島市醫保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決策部署,以承接國家醫保基金監管方式創新試點為契機,先後組織開展了打擊欺詐騙保綜合治理行動、自查自糾專項行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和飛行檢查等多輪專項行動。
  • 深圳巨石達陣等12家培訓機構的預付款接受第三方監管
    確保消費者的預付費不再被捲走如今,一種讓預付款接受監管的方式正被深圳多家培訓機構所採用,確保消費者的預付費不再被捲走。9月26日,在深圳舉行的「大灣區教育安心消費宣傳日」中,深圳有12家培訓機構接受中國銀行和「課誠寶」平臺的預付費監管。
  • 衡水市政府免費為二手房買賣搭建第三方監管平臺
    政府免費為二手房買賣搭建第三方監管平臺衡水市市區存量房交易實行資金監管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不收取任何服務費>近日,河北省衡水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出臺《衡水市存量房買賣合同網上簽約和交易結算資金監管辦法》,自12月1日起,在市區城市規劃區範圍內(桃城區、衡水高新區、濱湖新區)實行存量房買賣合同網上簽約和交易結算資金監管,規範存量房(一般指未居住的二手房)交易行為,保障交易資金安全,保護交易雙方合法權益。
  • 資管周刊丨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亂象叢生、良莠不齊 七大建議建言...
    而這背後暴露的是行業定位模糊、監管缺位和行業自律不夠的深層次原因。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目前的經營和發展面臨著哪些問題,對該行業具體應當如何監管、誰來監管?行業和機構的定位應該是怎樣的、轉型方向是什麼?從監管的角度來看,除了準入門檻低,在經營過程中也缺乏持續的監督管理,相對於行業規模而言,監管力量嚴重不足,監管框架也不明確。在行為監管和審慎監管方面分別怎麼管,審慎監管中,要建立怎樣的資本金要求和風險撥備要求?行為監管需要進一步強化,過去暴露出來很多銷售誤導、欺詐等現象,行為監管誰來負責具體監管?此外,金融行業監管強調對同一類產品適用同一套監管規則,共同監管如何落實?
  • 湖南:織密扎牢醫保基金「安全網」 管好用好百姓「救命錢」
    紅網時刻12月2日訊(記者 劉丹 通訊員 周鵬翔黃潯)醫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錢」,具有「專款專用」的性質,將醫保基金視作「唐僧肉」而發生的欺詐騙保行為,最終損害的將是每一個參保人的切身利益。《通知》明示,全省醫保即將全面引入視頻監控、人工智慧、生物特徵識別等技術,實現監管關卡前移;建立醫保大數據子系統,開發訓練醫保分析算法模型,實現基金監管從人工抽單審核向大數據智能監控轉變。同時,省醫保局將聯合藥監部門建立醫保藥品耗材追溯體系,結合採集藥品耗材進銷存數據,實現藥品耗材精準監管。
  • 西安鑫龍天然居小區引進第三方供暖 業委會擔心出了問題無人監管
    物業引進第三方公司,讓業主和該公司籤訂協議,公司收費並負責供暖事宜。而部分業主和業委會對協議內容不認可,擔心公司出問題無人監管,要求物業負責收費監管,否則就要撤換供熱公司。經過多方先後多次協商,物業終于于11月19日同意收費監管。
  • 監管風暴刮向三方財富公司:南通一刀切遭監管闢謠,上海已有公司人...
    前有P2P,後有三方財富公司,市場傳言下一步三方財富公司也將面臨強監管,被監管部門清理整頓。隨後,關於「江蘇南通第三方財富公司被一刀切,遭清退註銷」的消息不脛而走。12月10日,針對該傳聞,江蘇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熊濤向媒體表示尚未聽說,並表示該消息的真實性還有待進一步核實。
  • 第一部醫保監管條例草案通過,地方醫保部門怎麼看——
    我們著力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基金監管新格局,全面構築醫保基金安全防線。一是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做好「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檢查,定期開展聯合執法和聯合懲戒。推動成立臨沂市醫保定點藥店行業協會,覆蓋全市90%連鎖藥店1900多家門店,從職業道德、行業誠信、自律守法、社會責任等方面進行倡導和約定,實現政府監督管理與行業自治自律有機結合。三是建立長效宣傳機制。
  • 監管規範銀行攬存:不得與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合作吸收存款
    (原標題:監管規範銀行攬存:不得與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合作吸收存款)
  • 第三方代銷或受限 私募股權基金募資「有點冷」
    業內人士表示,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在股權投資基金募資及後續對投資人服務等環節中扮演重要角色,若無法代銷私募股權類產品,或加劇一級市場募資的困境。(小標題)第三方或無法代銷私募股權產品近日,證監會發布《銷售辦法》及配套規則,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 保險實務解析:公估機構能否保持第三方中立角色立場?-工保網
    保險公估人,作為獨立於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外的第三方機構組織,基於客觀、公正、中立的角色立場,為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提供評估、勘驗、鑑定、估損、理算等保險服務。其出具的保險公估報告結果並不偏袒任何一方,能夠同時為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所接受,有利於緩和、調節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的矛盾衝突,保證保險理賠的客觀、公平、公正,促進保險行業市場的規範健康發展。
  • 監管重拳!禁止銀行與第三方網絡平臺合作攬存 已開展的立即終止
    來源:券商中國原標題:監管重拳出擊!禁止銀行與第三方網絡平臺合作攬存,已開展的立即終止!中小銀行壓力山大?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從支付寶、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美團金融、度小滿等「下架」之後,或再遭一擊。對於近期備受關注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該局在上述《通知》中明確要求,「轄內各類型銀行機構不得通過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或與其他第三方中介合作的方式吸收存款,已經開展合作的,即日起下架相關存款產品,終止合作。」銀行發行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也被叫停備戰年終考核,年底往往是銀行攬儲衝刺季。
  • 網際網路保險新規解讀(一):從此沒有第三方
    ⑤線上線下融合,可分開時分別適用對應規則線上線下融合展業的線上線下可分開時線上部分適用線上監管規則線下部分適用線下監管規則⑥新規中僅兩處提到第三方那還是「第三方支付」網際網路保險的世界只有兩方保險機構和其它只有能做網際網路保險的和不能做網際網路保險的沒有第三方第三方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