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道士為什麼喜歡背一把劍,而不是背一把刀?

2021-02-19 國家人文歷史

前幾期聊封神,有段雲中子進劍除妖的故事,一直想聊聊道士的劍。今天咱們的話題就是大寶劍。

只要看看古代小說、戲劇就知道:道士一般都是拿劍的,一般都是像呂洞賓那樣,背後背一把寶劍。就沒有見過背一把刀的。道士是出家人,天天背一把兇器幹什麼?而且,為什麼喜歡用劍而不喜歡用刀呢?

先聊第一個問題,出家人為啥背兇器?

並不是出家人都背兇器,說好聽點,是兵器。比如和尚,就很少背劍。雖然少林七十二絕技裡有一部《達摩劍譜》,但也沒聽說什麼人練。和尚使的,要麼是禪杖,要麼是戒刀,要麼就是棍子。


話說,你見過使劍的孫悟空嗎

然而和尚們的禪杖也好、戒刀也好,都是隨身的物品,禪杖是用來敲醒打盹的和尚的,戒刀是用來裁衣服、剃髮、修指甲的,雖然可以當兵器用,但都算不上兵器。道士又不剃頭,拿把寶劍修指甲?

如果我們稍微翻翻史書甚至小說,就會發現,天天劍和印不離身的,只有兩種人,一種就是道士,另一種就是將領。所以《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在新野,第一次調兵遣將,必須請來劉備的劍印,才能發號施令。而劍對於道士來講,也幾乎就是標配,比如道教的傳承,重要的一件信物就是法劍。張天師張道陵去世前說:「吾升天之後,留太上所賜寶劍、都功印籙,以付子孫。」此後印和劍就成了天師府的信物。茅山宗師相傳,也是有印有劍。

這其實就透露了一點消息:道教,甚至道家,具有很濃厚的軍事背景。

只要稍熟悉一點道教史的朋友就知道,天師道始創於東漢末年的張陵,張陵設立二十四治,這本身就是一種宗教組織。傳到孫子張魯手裡,割據一方,形成政教合一的勢力。初學道者名「鬼卒」,帶著一種濃濃的軍事味道。張魯獨佔漢中二十年,如果不是軍民合一,如何能撐下來?

另外一個派系,張角太平道,更是不得了,本來就是造反的。道眾差點把漢朝滅了。

所以,道教創教之初,就是建立在軍事基礎之上的。成員往往既是修道者,又是戰鬥人員。攜帶兵器當然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只要看看近代的太平天國,就可以推想魏晉時期道徒的面目。


《太平經》西壁圖局部,轉引自馮渝傑《道教法劍信仰衰落原因考》

張魯降曹操後,天師道仍然在到處傳播,陳瑞(277年)、李特(310年)、孫恩(399年),這都是借天師道造反的。另外還有張昌「妄稱神聖,絳頭毛面」,東晉的「妖賊李弘」,「自稱聖王,聚眾為寇」。

這個李弘未必是真有其人,因為當時有句謠言:「老君當治,李弘應出。」東南西北到處有人冒名李弘造反。所以劉勰在《滅惑論》裡說:「張角李弘,流毒漢季。」當時有部經典《太上洞淵神咒經》說「真君者,木子弓口,王治天下」。木子(李)弓口(弘的異體字),就該王治天下;那麼木子二人,該飛到哪裡去呢?

一部道教的創教史,遠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養性修真,那樣虛無恬淡,而是在嘯聚、在密謀、在復仇、在搏命。

道教,其實產生於底層老百姓的反抗,是對當前政府的不信任。

所以一方面修心養性,一方面聚眾造反——這兩者本來就是一體之兩面。葛洪說漢末的道教「刺客死士,為其致用,威傾邦君,勢凌有司,亡命捕逃,因為窟藪」,劉勰說道士「斬縛魑魅,以快愚情,憑威恃武,俗之舊風,故吏兵鉤騎,以動淺心」,這都是眼很毒的。

所以到今天為止,我們看道教的神裡,有許許多多都是武將打扮的,不是什么元帥,就是什麼將軍,手下多少萬天兵天將。這個只要翻翻《道法會元》就知道,不用多列舉。道教有靈符,軍隊有兵符;道教有法印,軍隊有將印;道教有令牌,軍隊有令箭;道教有召將謝將,軍隊有調兵遣將;道教有除妖斬魔,軍隊有攻殺戰鬥……一句話,道教隨處都帶著軍事制度的痕跡。


上清含象劍鑑圖

就是號稱清靜無為的道家思想,其實也和兵家的思路是相通的。陳攖寧先生說:「自古道家,無不識兵者……兵學遂為道家之特長。」一部《道德經》,未始不能看作一部軍事著作。至於李筌注《孫子》,作《太白陰經》,更是道、兵二家的大通人。

這大概聊了第一個問題,道士為啥喜歡拿兵器,這和道教的軍事背景有關係。當然,這不是全部原因,但起碼是一個重要原因。接下來是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是劍而不是刀?

我們總有個感覺,在武俠劇裡,拿劍和拿刀,雖然都是打架,但拿劍打架的,身份就高貴些;拿刀的,往往就是小嘍囉。除非是到了清代,這個感覺是正確的。劍和刀本身也存在著價值的區別。

侯寶林先生有一個著名的相聲《文昭關》。講的是伍子胥逃難過昭關的故事。說某戲班演這齣戲的時候,給伍子胥在後臺上裝打扮的人,原本是管鍋爐的外行,本來伍子胥是要佩寶劍出場的,那人錯給他掛了一口腰刀,演員也沒察覺。可是伍子胥一出場,原本這裡有四句唱,必須提到寶劍:「過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滾油煎。腰中枉掛三尺劍,不能報卻父母冤。」結果觀眾見伍子胥帶了刀出場,一齊喊倒好。伍子胥一急,臨時現編了四句:「過了一朝又一朝,心中好似滾油澆。路上的盤費我都花掉,賣了寶劍換了一口刀。」


《文昭關》

相聲也是有邏輯的,這裡的邏輯就是劍貴刀賤,那麼是不是合理呢?我們在《漢書》中看到另外一個故事:漢代名臣龔遂,做渤海太守。「命百姓賣劍買牛,賣刀買犢」,可見在漢代民間,劍就是比刀貴的。一口劍能換一頭牛,一口刀只能換一頭小牛犢,相差是這樣大。

居延漢簡裡也有類似的例子,一口普通的劍,價值650錢到700錢之間。一口一尺二寸長的短刀只值30錢。就算普通的劍是三尺長的,把這短刀的成本擴大三倍,也不過90錢。比劍便宜多了。蜀地的刀,運到中原來,加上順豐快遞的價格,也不過「值數百」,勉強和一口劍相當。

其實長度相同的刀和劍,所用的料是差不多的,興許刀用的鐵還要多些。但是,造劍與造刀不同。造劍需要兩面開刃,手工當然比只開一面刃的刀繁難。且兩面開刃比單開一面的相比,至少憑空多了一道工序,那就是得找對稱,另外中脊還得找直。這些問題在一面刃的刀身上都不存在。我的一個朋友原本是開刀劍店的。我請教他,說與造刀劍的匠人師傅聊,都說造刀比造劍容易。

有人問:既然造劍比造刀難,那麼為什麼先秦的時候多用劍而少用刀呢?我想這應該是材料的原因,先秦時期,大家用的都是青銅劍,而青銅劍是範鑄成型的,和鋼鐵發明後的打造的刀劍完全不一樣。範鑄成型,你鑄成什麼樣子都可以。當然,我沒有學過冶煉史,還得請專業人士解惑。


漢代鐵質刀劍

因為劍難造,刀容易造,這就更擴大了兩者的差異。刀往往可以批量生產,而劍總是定製。但凡限量版的,就肯定來得高貴。孫權一次造了十口劍,萬口刀。可見劍是孫權自用或者頒發給將領們的,而刀是發給普通小兵的。古代的帝王將相,不惜把最好的稱謂,最華美的裝飾加給劍。但對刀則冷落得多。

 

刀興起後,劍逐漸退出實戰,但還用於指揮戰鬥、權力象徵等場合。所以,將領佩劍以指揮,小兵佩刀去打仗。道士替天行法,自然要佩帶這種代表權力的劍了。比如:

洞神部道士佩陰陽斬魔劍。

高玄部道士佩金剛洞神劍。

中盟洞玄部道士佩陽光洞神劍。

三洞部道士佩銷魔劍。

大洞部道士佩景精劍。

那位說這些大寶劍各種各樣好聽的名字,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其實也沒啥,恐怕就是在劍上刻幾個字。比如《古今刀劍錄》裡記載:

這口劍就可以叫做「流光劍」了,另外,劍的尺寸還有限制,比如:

正一法師佩斬邪之劍,長二尺四寸。

紫虛法師佩紫虛陽光之劍,長二尺八寸。

洞神法師佩太一三元之劍,長三尺。

中國人特別喜歡在數字上找轍,比如說古琴長三尺六寸五分,按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平常使的筷子,有人說「長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所以真武大帝的寶劍叫「北方黑馳袞角斷魔雄劍」(馳應作駞,一時沒時間去查原書了),長七尺二寸,按七十二候;重二十四斤,按二十四氣;寬四寸八分,按四時八節。另外孫悟空的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西遊記》裡沒說理由,但中醫認為人一晝夜的呼吸有一萬三千五百息,可以說是一種照應。

到了唐宋以後,道教逐漸抹去了軍事的色彩,劍越來越帶有象徵性的意義,比如慧劍,實際上指斬斷雜念的內心修行;呂洞賓的劍,實際上也是指斷煩惱、貪嗔和色慾。但是至少我們應該知道,從道教的發展史看來,道士背上這把劍,某種程度上,一直暗喻著底層民眾反抗的武器!

參考文獻:

馮渝傑《道教法劍信仰衰落原因考》

張澤洪《論道教的法劍》

卿希泰《中國道教史》

龔鵬程《道教新論》

經公眾號李天飛(微信號:litianfei99)授權轉載。

筆者曾問過多位抗戰老兵一個問題——「都說小日本小日本,日本兵是不是很矮?」這些老先生們的回答大同小異,他們見到的日本兵身高大多在160釐米以下。另有一些老先生回憶,到抗戰勝利前,侵華日軍中出現了高度近視甚至一些有輕度智力障礙的士兵。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宋史·公主傳》中記載了一個膽大包天的詐騙案:尼姑冒充公主。最後居然還真的矇混過關了,甚至於在享受了十幾年的皇族富貴生活後,騙子最終以公主之禮下葬。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在騰衝的國殤墓園,松山的遠徵軍雕塑方陣,都有以娃娃兵為原型的雕像。原型出自一張抗戰時期的珍貴照片:一名明顯未及從軍年齡的小小少年,穿著不合身的遠徵軍軍服,渾身上下掛滿挎包、水壺等行軍裝備。他對著鏡頭豎起大拇指,稚嫩的臉上帶著自信的微笑,毫無對戰爭的畏懼之色。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點擊圖片進入微店

相關焦點

  • 古代道士驅魔為什麼用的是劍,而不是用刀?
    相信很多看林正英長大的人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道士做法用的總是劍。被中華文明地區,被視為智慧象徵的諸葛亮做法用的也是劍。
  • 道士驅魔為什麼用的是劍
    相信很多看林正英長大的人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道士做法用的總是劍。 被中華文明地區,被視為智慧象徵的諸葛亮做法用的也是劍。
  • 道士驅魔為什麼用劍而不用刀?
    相信很多看林正英長大的人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道士做法用的總是劍。 被中華文明地區,被視為智慧象徵的諸葛亮做法用的也是劍。
  • 【走進道教】道士和劍
    在很多文學影視作品和民間傳說中,道士和劍都有著不可割捨的聯繫,如《水滸傳》裡入雲龍公孫勝使用松紋七星劍,金庸武俠世界裡武當派鼎鼎大名的太極劍,道教祖師呂洞賓呂祖更是隨身佩戴純陽劍等等
  • 為什麼道士用桃木劍、公雞血可以闢邪驅鬼?這背後隱藏著一個傳說
    在恐怖片中經常會出現降妖除魔的道士,這些道士都會隨身攜帶一把桃木劍,面對鬼怪的時候,桃木劍比其他武器的殺傷力都要大。據說桃木劍可以闢邪驅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桃木劍自然就是桃樹所製成的,古人認為吃桃子可以延年益壽,在公元前10世紀,中國就有種植桃樹的記載了,桃樹是中國最古老的樹種之一。那麼桃木為什麼可以闢邪呢?這背後有一個傳說。
  • 道士怎麼用法劍收斬妖魔的?
    道教在東漢創立以後,劍成為道教的法器之一。古代道士要佩帶法劍,此為道教法具威儀的要求。道經中記載道士佩帶的法劍,根據修道品位有不同的名稱。五代孫夷中《三洞修道儀》,記載了三洞道士佩帶法劍的等次:正一盟威籙道士佩帶斬邪威神劍,洞神部道士佩陰陽斬魔劍,高玄部道士佩金剛洞神劍,中盟洞玄部道士帶陽光洞神劍,三洞部道士佩銷魔劍,大洞部道士帶景精劍,居山道士佩伏神劍,洞淵道士帶洞光劍
  • 孫悟空為啥為什麼用金箍棒?而不是用劍之類的武器
    為什麼孫悟空不用劍? 我們也知道,孫悟空每到一個新的地方,要是遇見說明問題就會不爽夫人叫出山神土地詢問, 孫悟空動不動說「把你孤拐伸出來,待老孫打兩棍子解悶!」
  • 男子拿銅錢劍去鑑寶,說是一位老道士送的,專家看後:不要收藏了
    我們通過觀看一些影視劇,可以得知道士他們都具有一定的法力,而且他們手中所拿的劍也是不一般的,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道士在作法時的銅錢劍被流傳了下來,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講解一篇關於道士銅錢劍的故事,這件故事發生在一次鑑寶節目中。
  • 道教小知識:道士為何隨身佩劍?
    在傳統觀念中,道士是一個神秘的職業。作為道教的神職人員,他們除了出世歷練,鮮少出現於紅塵世間。我們對於道士形象的認知也多來源於小說和影視作品。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道士行走紅塵之時,喜歡將劍攜帶在身邊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道士偏愛用劍的原因。1. 前輩大能的影響在道教神仙體系中有相當一部分的神仙是以劍作為武器的。
  • 解密聊齋2:燕赤霞是個收費的捉妖師,並不是除妖伏魔的道士
    應景配圖看這個故事我們能發現很多結論,比較顛覆一點的是,其實燕赤霞並不是除妖伏魔的道士,而是個職業捉妖師第一點,燕赤霞並沒有覺得鬼怪在眼皮子底下殺人是多麼了不得事情,他不想管,那就是不修功德,不是個道士該有的慈悲心,或者說不是修行者必須持有的修功德之心。第二點,燕赤霞主動除妖的積極性非常差,但除妖本領非常高超,一個法寶就能自動除妖。第三點,燕赤霞言談舉止都是個書生模樣的人。
  • 《寶可夢:劍/盾》S6雙打巨魔迷擬Q空間隊
    首發選擇 常規首發1: 開局空間,首發長毛+迷你q,後排帽子姐美納斯蔥油兵三選二。 常規首發2: 中段空間,首發蝴蝶加蔥油兵,後排迷你q加帽子姐或者美納斯。 長毛巨魔 戲法巨魔大哥,帶了先制技能突襲,和謎擬q同時站場開空間,要注意這個逃脫按鍵並不是非要戲法出去不可。在迷你q開出空間的情況下按鍵快速退場上後排空間打手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 正一派道士為什麼容易單身
    道士為什麼容易單身???為什麼?相信好多道友也是有同樣的想法?到了適婚的年齡卻並沒有出現對的人!
  • 為何古代出家的人都選擇去當和尚,而不是當道士呢?
    不過在古代,人們說出家的時候,一般都是說在某某寺出家做和尚,很少有聽說在哪個哪個道觀裡做道士的。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先來看一下,佛道兩教吧。佛教是起源於古印度的一種宗教,在漢朝時期傳入我國,比道教在中國出現的時間要長上兩百年。佛教的教義就是慈悲為懷,普度眾生,也就是說佛教的傳播對象是包含了所有人,它講究眾生平等的。而道教呢?道教起源於我國的東漢時期,是我國本土宗教。
  • 小說《道士下山》為什麼好看
    小說《道士下山》為什麼好看文/MKMK,居住香港。理科生背景、文科生傾向的讀書人。喜歡讀書、喜歡旅行、喜歡分享。正職是跨國企業市場營銷和公共關係總監。閒時好做書蟲。MK的理財觀:目標是要能隨便買書!回復MK或者MK2,更多往期精彩好書推薦!
  • 道教法器——銅錢劍
    說到銅錢劍,也許大家並不陌生,對於喜歡看中國恐怖片的人來說對於銅錢劍的印象尤為深刻。
  • 諸葛亮為什麼被穿上道士的八卦衣?
    在成都武侯祠孔明殿看到羽扇綸巾、身披鶴氅的諸葛亮像,有人會問,為什麼在戲曲中,在有的武侯祠裡,他穿著的是道士八卦衣呢?的確,在京劇《借東風》《空城計》中,在清代的《三國演義》的一些插圖中,在有的武侯祠裡,諸葛亮都是身穿八卦衣的道士形象。諸葛亮作為我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怎麼會身著八卦衣,以一個道士的形象出現呢?
  • 楊大炮當初為什麼要拍屌絲道士?
  • 茅山道士「九叔」
    因為很多年後的現在,這樣子的裝備仍舊是電影中茅山道士的標準配備。(圖二為許冠英)關於屍體為什麼會變成殭屍的理論;關於「紙筆墨刀劍」;關於糯米的另用;關於如何開天眼……儘管很多年以後再回首看《殭屍先生》,裡面的特效製作粗糙,畫面、鏡頭也不是那麼的盡善盡美。但是不可否認,《殭屍先生》對你的影響真的很深,因為直到現在,你走夜路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回頭看,忍不住儘量減小自己的呼吸聲。《殭屍先生》成為了很多人童年裡去接觸一個奇異世界的關口,越過那裡,你就可以看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 香港電影裡為什麼總是出現茅山道士,茅山道士到底是怎麼回事?
    直到現在我才知道,林正英曾經扮過茅山道士,那麼,香港電影裡面為什麼總是會出現茅山道士呢?茅山道士是否真正存在?想比大家對茅山道人的了解,都是通過林正英的電影,就因為林正英,我們才會慢慢認識茅山道士,漸漸熟悉。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殭屍片「鬼才」林正英就曾經扮演過茅山道人,電影中的林正英驅除妖魔,神通廣大,給人留下很深的影響。那麼,在現實之中,是否真正存在茅山道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