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至,餞花神,一杯花香輕盈的白牡丹,重溫那春花爭豔的好時節

2020-12-21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今日芒種。

《月令七十二候》裡記:五月節,有芒之谷可播種也。

至此時,繁花辭樹,麥收時雨,星垂平野,蛙鳴田間。

芒種一過,四季的時令就悄然從初夏過渡到仲夏。

按照慣例,芒種也分為三候。

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綠蔭新生,新梢碧綠,螳螂初生於綠葉草叢間。

「鵙」是指伯勞鳥。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樹蔭中鳴叫。

反舌是種能學習其它鳥鳴叫聲的鳥,像八哥,鸚鵡等。

然而,它們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三候,說的皆是陽氣旺盛而陰氣漸生的現象。

仲夏日,多雨水,南方進入了潮溼的黃梅時節。

充沛的雨熱滋養,萬物生長繁茂,欣欣向榮。

《2》

《紅樓夢》裡,芒種卻是很小女兒的節氣。

黛玉葬花、寶釵撲蝶,都發生在芒種。

在書中,曾有這樣的一段文字:

「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

「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

古人把芒種,視為春夏之交界。

從農事看,春耕夏收。花落之時,便是春歸之處。

而在這百花凋零,花落成雪的時令,戀花的蝴蝶仍舊在飛舞。

「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躚,十分有趣。寶釵意欲撲了來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來,向草地下來撲……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嬌喘細細……」

而多愁的黛玉,見「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又勾起顧影自憐的傷感了。於是,再次將落花裝入絹袋,埋入了花冢。

同落花一起埋葬的,還有那一年的春天。

芒種裡,有一個很浪漫的習俗是祭祀花神。

餞送花神歸位,盼望來年相會。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春已逝,夏漸深,百花落盡,夏花燦爛。

茉莉暗香陣陣,清荷涼風送爽,濃鬱悠長的梔香動人。

淡雅清芬的花香,是一年中永不變時的風景。

春有百花,桃李芬芬,梨花清雅、杏花滿樹。

夏花熱情,清荷搖曳,梔香馥鬱,茉莉玉蘭飄香。

秋日丹桂,冬季的寒梅。

一年四季裡,花香的相伴從未停歇。

花的香,令人陶醉。

茶的香,能夠清心。

芒種,是餞花神的日子。

而提到白茶界的花神,非白牡丹莫屬。

最近都在喝2020年的新白茶,喝了好多的白牡丹。

從荒野牡丹王,荒野牡丹,再到拋荒白牡丹。

從臺地牡丹王,到清明牡丹,再到一級白牡丹。

喝過這一大批的白牡丹後,整個人已經快被香暈了。

被或濃或淡,或清或鬱,或雅致或奔放的花香,燻得昏昏然。

像是走進了百花圃,鮮花盛開,落英繽紛,香氣芬芳。

從頭到腳,從衣服到頭髮絲,都沾上了花香分子。

暖香縈繞,香清氣鬱,花香的層次精彩極了!

《3》

白牡丹,是白茶界的花香仙子。

對很多喝白茶的茶友而言,白牡丹的香氣就是花香、草藥香最最常見。

不過細分起來,花香又能分出不同的類型。

清鬱的蘭花香、甜蜜的洋槐花香、清新的玉蘭花香、馥鬱的梔子茉莉花香、淡雅七裡河香等等。

而草藥香,細細嗅聞下,又能分辨出好多處不同。

鴛鴦藤、淡竹葉、幹荷葉、紫蘇葉、蒲公英、車前草、艾草等香氣。

看起來,聞起來,好像白牡丹們的香氣都差不多。

但從春茶季以來,將一款款上新的白牡丹逐一的喝過後,漸漸發現了不同處。

毫無例外,今年的白牡丹特別香。

從去年冬天開始,福鼎的天氣就相對乾旱。

延續到春茶季,一直都是晴多雨少。

再加上,今年的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倒春寒,春季的氣溫要比往年低上不少。

在低溫的同時,空氣中的溼度更低,更利於茶青鮮葉的內質積累。

晴多雨少,低溫倒春寒,空氣溼度低,在這三大馬車的拉動下,今年的太姥山的白馬端,產量雖然不高,但香氣卻分外的爆炸。

話說,不同等級間的白牡丹,香氣有什麼差別呢?

《4》

從近段時間的喝茶感受看,牡丹王和一級白牡丹的香氣最有亮點。

牡丹王,國標裡的正式名字是特級白牡丹。

它是白牡丹界最高的一級,堪稱是花魁般的存在。

牡丹王的香氣,主調是毫香,副調是花香,尾調是竹葉清香。

為什麼牡丹王的茶香組成裡,花香的份額不是最高呢?因為它的白毫太多了!

春白茶裡,牡丹王的採摘緊緊跟在白毫銀針後,芽頭粗壯,白毫濃密。

故而,毫香在牡丹王的整體香氣裡,佔的比例很高。

甚至很多時候,光是聞香氣來分辨,根本猜不出白毫銀針和牡丹王之間差距。

因為牡丹王的外觀,以一芽一葉為主,一芽二葉較少,並且大多為小萼葉。

芽頭肥壯,白毫毛茸茸的,像狗尾巴草。

因為白毫豐富的緣故,為牡丹王帶來了標識性的毫香,清鬱而爽朗。

不過在牡丹王裡面,花香雖為副調,但卻很有持續力。

如果是高山茶園出產的牡丹王,產區好,工藝佳的護航下,能夠泡上近10衝仍有餘韻。

毫香雅致,清韻嫋嫋。

花香一直在蓋香上,湯水裡,相伴相隨。

一級白牡丹,它擁有標緻的白牡丹長相,一芽二葉,芽葉俏麗。

芽頭飽滿,白毫密實,葉片像柳葉般細窄。

葉色深綠蒼翠,葉背布滿纖細白毫。

受到芽葉模樣的影響,一級白牡丹的毫香,不及牡丹王濃鬱。

然而在花香上,卻更勝一籌。

特別是在第一衝出湯後,剛開始趁熱聞香時,感覺更是分明。

杯蓋香上,熱聞的前調香是毫香,但更持久強勁的卻是花香。

清雅芬芳的花香,像是太姥山間的春日,遍地開滿了清香的鮮花。

微風吹來,香氛醉人,淡雅的花香裡藏著讓人分外安神的力量!

哪怕是泡茶出湯過了好一會,蓋香上的花香依舊遲遲未散。

淡淡的花香,像踏花歸去那般,仍舊留香持久。

花香落水,香氣持久,是高山白茶的最佳魅力!

《5》

芒種節,百花歸去,餞花神。

仲夏已至,夏花盛開。

夏花雖不比春花嬌媚,但卻比春花燦爛。

盛開在陽光最飽滿的季節,花期長,花開絢爛。

芒種,正值梅雨季。

黃梅時節,溼氣重。

此時,不論南方北方,溼熱都會越來越重。

因而人體容易犯困、睏倦、懶散。

正正應了俗話裡說的,春困,秋乏,夏打盹。

夏打盹,按科學觀點看,稱之為「夏季倦怠症」。

犯困疲乏時,可以泡一杯新茶期的白牡丹。

花香盈盈,清新鮮爽的茶味,可以趕走瞌睡蟲。

另外,夏日炎熱,溫度過高,人體的出汗變多。

從養生可見,人體在夏季要多補水。

多喝一點淡一些的茶水,對身體有好處。

六大茶類裡,白茶不揉捻,不殺青,養分風味保留完整,茶氨酸含量豐富。

從健康喝茶而言,多喝茶氨酸含量豐富,清甜鮮爽的白牡丹,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元氣。

午後時,靜坐泡茶,用蓋碗泡一款當年的白牡丹。

沉浸在花香縈繞的茶香裡,清心解燥,心靜自然涼!

《6》

芒種,初夏與仲夏相交。

俗話說,芒種過後是苦夏。

難怪在古人的眼裡,芒種是個與百花相辭,送別花神的日子。

漫漫苦夏,烈日灼灼,氣溫炎熱。

高溫的夏日裡,誰還有心情和心境,去賞花惜花呢?

仲夏日,氣溫節節攀高。

窗外驕陽炙烤,人體的心火變高,水溼困脾,四肢倦怠。

多泡幾杯新白茶,多喝幾杯花香馥鬱的白牡丹。

花香瀲瀲,茶味清純,湯感清爽的白牡丹,是一味消暑的良藥。

芒種至,百花零落而盡。

但通過一杯新茶,能重溫那春花爭豔的好時節!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芒種餞花神 是「尚古習俗」還是曹雪芹首創?
    此外,還有一個芒種習俗是愛花之人不可不知的,就是餞別花神。從迎花神到送花神為何要餞別花神?因為在百花盛開的春天有迎花神的習俗,有迎必有送,所以在百花凋謝之時,也要舉行一個餞別花神的儀式。古代的「二十四番花信風」(帶來開花音信的二十四種風候),其時間是從小寒到穀雨,大致上與這一時期對應,正是一年中花開花謝之時。故送花神的日子,也多在暮春初夏的某一天舉行。送花神的習俗源於何時?
  • 芒種餞花神:《紅樓夢》怎麼過芒種,諸女對應什麼花暗示什麼命運
    如第二十七回,就記錄了芒種。這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芒種節一般在農曆的四月底,是真正仲夏開始的標誌。芒種過後,下一個節氣就是夏至了芒種這個節氣在今日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活動了,然而在曹公筆下,芒種這天有一項重大的習俗,就是餞花神。因為從花朝節開始,到芒種節,是百花盛開的一個最美的時期,過了芒種,百花開始凋落,預示夏季到來。
  • 今日芒種|仲夏時節至 青梅煮酒時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5日12時58分迎來「芒種」節氣此時,仲夏已至節氣芒種習俗送花神芒種時節送花神是一種古老的民間祭祀習俗。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的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紅樓夢》曾大篇幅描寫芒種送花神,「黛玉葬花」更成為中國文學的經典一幕。
  • 源花周品 芒種時節裡那些美好的花事
    「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
  • 淺論《紅樓夢》中的餞花辰
    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 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繡帶飄颻,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1]由上可知,祭餞花神的時間,發生在中國二十四傳統節氣之芒種。
  • 時雨及芒種,牌運一條龍
    6月6日,當太陽到達黃經75°時,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芒種」。這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此時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
  • 中華二十四節氣故事 | 芒種
    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之中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幹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
  • 芒種是什麼意思含義 芒種節氣的習俗風俗及養生飲食技巧
    北京時間6月5日12時58分  將迎來「芒種」節氣。  芒種,又名「忙種」,  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  夏季的第三個節氣。  芒種,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的意思。此時,仲夏已至,北方麥黃,江南梅熟。進入 「芒種」時節,氣溫不斷升高、雨量日漸充沛、空氣溼度慢慢增大,北京的汛期也到來了。
  • 今日芒種是幾點幾分!2020芒種幾點幾分具體時間 芒種是什麼意思...
    「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是這個忙碌的時節最好的寫照。芒種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因此「芒種」又叫「忙種」。芒種是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我國古人將芒種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芒種節氣,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
  • 芒種,忙種!農忙時節裡,南京人獨特的生活情調
    祭祀花神,懂得敬畏進入芒種節氣,百花經歷整個春天的絢爛綻放、逐漸凋零。金陵科技學院民俗學者戴欣佚告訴記者,在過去,花神廟一帶有芒種有「祭祀花神」的民俗,「芒種時節天氣炎熱,百花開始凋零,這也是表示對花神的感激之情。」迎送花神的習俗,在歷代作家的筆下,留下了不少辭章。
  • 歌曲《芒種》大火:但作為節氣的芒種 你又了解多少
    一、芒種也是忙種芒種,有著農作物成熟的含義,有人說芒種可以分為兩種含義,一是有芒的麥子快收割了,二是有芒的水稻快播種了,這其實分別代表了北方和南方在芒種時節的不同農事。人們將芒種時節的季節特點總結為「三候」:一候曰「螳螂生」,螳螂一般在每年的秋日產卵,待發育至次年芒種時節,小螳螂感受到陰氣的出現,隨後便破卵而出,成功誕生。
  • 又不是清明,《芒種》歌裡為什麼要燒紙?
    01 紅樓夢裡芒種節 餞花神我們現在的芒種,沒有許多講究了,在曹雪芹的紅樓夢筆下,芒種這天有一項重大的習俗,就是餞花神,顧名思義,就是送花神,因為從花朝節開始,到芒種節,是百花盛開的一個最美的時期,過了芒種,百花開始凋落,預示夏季的到來。原文是這麼說的: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
  • 今日芒種|播種希望,收穫成長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今日12時58分迎來今夏的第三個節氣芒種標誌著仲夏時節正式開始進入芒種時節氣溫不斷升高,雨量日漸充沛空氣溼度慢慢增大長江中下遊地區陸續進入梅雨季節梅雨這一稱謂
  • 今日芒種 | 麥黃熟,仲夏始,煮梅飲湯!
    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俗話說:「芒種蝶仔討無食。」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
  • 二十四節氣專屬花神:芒種VS金銀花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芒種;「芒種、芒種」——「忙著種」也,「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正如《聖經》中所云:「栽種有時,拔出有時」 ,宇宙中一切都有著自己的時辰,順時而為、順時而獲、順時而息、、、我想:這大概就是古老的二十四節氣要告訴我們的吧左河水的《芒種》詩稱其氣象和農忙的情況為「豔陽辣辣卸衣裝,梅雨瀟瀟漲柳塘。
  • 白茶|如何鑑別白牡丹 !
    白牡丹是福鼎白茶中當之無愧的中庸者,不爭光輝,卻為人喜愛!它既有白毫銀針的高貴,又有壽眉的高揚香氣,備受新茶友喜愛,老茶客也無法抗拒白牡丹的鮮甜與高揚的花香。白牡丹,在白毫銀針之後採摘,採摘時間根據天氣、氣候,稍有改變,十天到半個月不等。白牡丹最大的特點就是綠葉懷抱毫心,一芽、一二葉,白毫滿披,色如橄欖。
  • 中國神仙太多,男花神你肯定沒聽說過丨風物研究所
    寶玉去花冢前,「看見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而兜了花,登山渡水地想將花送到葬花的地方。然而這天是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石榴花含苞待放,鳳仙是夏季的花,哪可能花都沒開全,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第二是節俗。為何曹公將葬花的日期寫的這麼清楚?
  • 今日芒種:青梅煮酒,夏暑菱歌雨漫漫
    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散播播種。▲上圖來自,顯示2019年6月6日,芒種 軟媒時間芒種傳說和芒種相關的民間傳說不是很多,其中一條和關公磨刀有關。芒種時節,農作物需水量旺盛,農諺說,「大旱不過五月十三」,因此芒種時節的「五月十三」又稱為「雨節」。民間傳說中,五月十三這天是關公磨刀的日子,磨刀的聲音化為雷聲,磨刀的水則為雨水。
  • 圖說【十二月令花神杯】
    因此,在中國,百花各有其花神,也各擁有一段美麗的故事。    清代康熙朝中,景德鎮御廠製作過「十二月令花神杯」(簡稱「十二花神杯」),整套十二件,每件除繪製月令花卉(又稱「花神」)外,還書寫了與其相關的題詩,落「賞」字篆印,構成詩書畫一體的官窯瓷藝術品。「十二月花卉紋杯」是清代康熙、雍正官窯瓷器中的名品,除青花之外還有五彩品種,光緒、民國及現代均有仿製。
  • 歲時 • 芒種 |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那是一處建材集散地。那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橫塘早已湮沒不見。但季節不會湮沒停滯。江南的梅雨季節就要來了。"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天氣將變得極其粘溼和沉悶。酢漿草會時常合起它們黃色和紫色的花瓣。竹藤編織的空隙間正默默布滿黴點。明徐應秘在《玉芝堂談薈》中寫道:"芒後逢壬立梅,至後逢壬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