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原古」雜誌
圖片系轉載,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轂,擁旄萬裡,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於此。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將軍之所知,不假僕一二談也。朱鮪涉血於友於,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勳重於當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將軍松柏不剪,親戚安居,高臺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並刑馬作誓,傳之子孫。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姚泓之盛,面縛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取雜種。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燋爛。況偽嬖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猜貳。方當系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將軍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西獻,楛矢東來;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揔茲戎重,弔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僕言。聊布往懷,君其詳之。丘遲頓首。———————————————
錢鍾書謂《梁書·陳伯之傳》稱「伯之不識書,得文牒辭訟,惟作大諾而已;有事,典籤傳口語。則遲文藻徒佳,雖寶非用,不啻明珠投暗、明眸賣瞽,伯之初不能解。想使者致《書》將命,另傳口語,方得誘動伯之,擁眾歸梁;專恃遲書,必難奏效。遲於斯意,屬稿前亦已夙知。論古之士,勿識史書有默爾不言處,須會心文外。見此篇歷世傳誦,即謂其當時策勳,盡信書真不如無《書》耳。」
文章開頭用了一組氣勢磅礴的對比,描寫陳伯之原來的風光和如今的狼狽。「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轂,擁旄萬裡,何其壯也」這幾十個字把陳伯之勇武善戰、審時度勢的品質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其後又把陳伯之取得的諸多驕人戰績進行了一番渲染。
於是,這與後文「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種而鼓戰,對穹廬以屈膝。義何劣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陳伯之今昔境遇的極大不同,又暗含對陳伯之已經失去,識時務、英勇等品質的諷刺。
民族主義的不朽奇文——《與陳伯之書》,全文可分為五段,這五個段落結合陳伯之以往的經歷、現實的處境、內心的疑慮,有的放矢地逐層申說,無論是讚賞陳的才能,惋惜陳的失足,還是擔憂陳的處境,期望陳的歸來,均發自肺腑,真摯感人,全文有循循善誘、真誠相待之言,無空泛說教、虛聲恫嚇之語。
第一段寫以勢壓人,從第二段開始,轉為語重心長、苦口婆心的勸導。作者先說明陳伯之並非真的不明事理、反覆無常,只是因為一時糊塗才會投敵。接下來作者仔細說明了當今皇帝的寬宏慈,表示朝廷不會對陳伯之早年的叛變行為進行懲罰,同時也晴含「如此明君聖朝,舍之其誰」之意:為了贏得對方的信任,作者還引用了歷史上眾多君臣相得,明君不加罪於罪臣的事例,告訴陳伯之,如果他投降,便會為聖人之道所稱頌,所謂「夫迷鎏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而且還隱晦暗示,這不僅不會成為陳伯之的汙點,還會成為一段佳話,這是從名譽角度發誘惑陳伯之。
第三段,全段運用對比手法,將陳伯之的個人安危榮辱與民族大義相對照來進行勸說。此段核心是「夷夏有別」。指出不論異族現在威勢多麼強盛。終究會走向滅亡,華夏中原的正統絕不會斷送在異族手中。
第四段,作者質問陳伯之:難道你想與必定滅亡的異族一同覆滅嗎?對比上段的溫情與苦心,此段顯得極為嚴肅。其中道理更是不容反駁。如果說作者之前對陳伯之動之以情,是為了讓他放鬆內心的防線,此段則希望曉之以理,徹底擊垮對方的戒備之心。
第五段,作者還對陳伯之現在的心情進行了揣度。作者以文人慣用手法,濃墨捕寫故鄉風貌,意圖喚起陳伯之內心的鄉情,觸及他不能返鄉的苦痛,所謂「暮春三月,江南革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仇,撫弦登陴,豈不愴恨」應該說,這是義人作者在「以己之心」揣摩武將陳伯之的心情,人類美好的感情是相通的,作者筆下醉人的江南風景,勾起陳伯之的返鄉愿景刻洋溢在字裡行間的,是一股脈脈溫情,但作者出人意料地轉了筆鋒,寫到了當今的形勢。皇帝聖明,天下安樂,四方來朝,唯有北魏不明形勢,存狼子野心,必將自取滅亡。將天下形勢剖析得如此清晰,陳伯之也該懂得選擇了。
縱觀全文,作者打的攻心戰,對其心理的攻勢處於有張有弛的交替變換中。忽而威門,忽而苦勸;一會兒是大義凜然的使者,一會兒是為其著想的老友;先曉之以理,後攝之以勢,再動之以情在這樣的攻勢下,陳伯之的心理防線崩潰。
該文是丘遲寫給陳伯之的一封書信。丘遲在信中首先義正辭嚴地譴責了陳伯之叛國投敵的卑劣行徑,然後申明了梁朝不咎既往、寬大為懷的政策,向對方曉以大義,陳述利害,並動之以故國之恩、鄉關之情,最後奉勸他只有歸梁才是最好的出路。文中理智的分析與深情的感召相互交錯,層層遞進,寫得情理兼備,委婉曲折,酣暢淋漓,娓娓動聽,具有搖曳心靈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因此,「伯之得書,乃於壽陽擁兵八千歸降」。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自居易《與元九書》),本文圍繞著「情」字作文章,注意遴選那些飽含情意的細節及相關的事物納入篇中,讓陳伯之感到丘遲處處是在為他著想,是在真心實意地幫助他棄暗投明,擺脫困境。全文濡染著作者熱愛祖國,挽救故人的以摯感情,具有盪氣迴腸的感人力量
本文雖是駢文,但用典較少,而且力求摒棄晦澀冷僻之典,儘量寫得明白曉暢,具體實在。全文基本使用偶體雙行的四六句式,但注意參差變化,具有音樂美及和諧的節律感。文章內容充實,感情真摯。作者突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克服了南朝駢文大多形式華美、內容空洞的弊病,而自出機杼,寫出了這篇流傳千古的優秀駢文。今天讀來,仍能給我們以美的藝術亨受。
﹀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讀蘇軾《後赤壁賦》
絕版經典「滄海一聲笑」,演繹黃霑羅大佑的「江湖豪情」
昨夜西風凋碧樹——讀歐陽修《秋聲賦》
編者按:本文僅作分享之用,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與本號聯繫,本號將在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