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漢舊邦,無取雜種——讀丘遲《與陳伯之書》

2021-02-08 原古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原古」雜誌



圖片系轉載,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轂,擁旄萬裡,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於此。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將軍之所知,不假僕一二談也。朱鮪涉血於友於,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勳重於當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將軍松柏不剪,親戚安居,高臺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並刑馬作誓,傳之子孫。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姚泓之盛,面縛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取雜種。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燋爛。況偽嬖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猜貳。方當系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將軍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西獻,楛矢東來;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揔茲戎重,弔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僕言。聊布往懷,君其詳之。丘遲頓首。



———————————————




錢鍾書謂《梁書·陳伯之傳》稱「伯之不識書,得文牒辭訟,惟作大諾而已;有事,典籤傳口語。則遲文藻徒佳,雖寶非用,不啻明珠投暗、明眸賣瞽,伯之初不能解。想使者致《書》將命,另傳口語,方得誘動伯之,擁眾歸梁;專恃遲書,必難奏效。遲於斯意,屬稿前亦已夙知。論古之士,勿識史書有默爾不言處,須會心文外。見此篇歷世傳誦,即謂其當時策勳,盡信書真不如無《書》耳。」 


文章開頭用了一組氣勢磅礴的對比,描寫陳伯之原來的風光和如今的狼狽。「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轂,擁旄萬裡,何其壯也」這幾十個字把陳伯之勇武善戰、審時度勢的品質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其後又把陳伯之取得的諸多驕人戰績進行了一番渲染。


於是,這與後文「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種而鼓戰,對穹廬以屈膝。義何劣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陳伯之今昔境遇的極大不同,又暗含對陳伯之已經失去,識時務、英勇等品質的諷刺。


民族主義的不朽奇文——《與陳伯之書》,全文可分為五段,這五個段落結合陳伯之以往的經歷、現實的處境、內心的疑慮,有的放矢地逐層申說,無論是讚賞陳的才能,惋惜陳的失足,還是擔憂陳的處境,期望陳的歸來,均發自肺腑,真摯感人,全文有循循善誘、真誠相待之言,無空泛說教、虛聲恫嚇之語。


第一段寫以勢壓人,從第二段開始,轉為語重心長、苦口婆心的勸導。作者先說明陳伯之並非真的不明事理、反覆無常,只是因為一時糊塗才會投敵。接下來作者仔細說明了當今皇帝的寬宏慈,表示朝廷不會對陳伯之早年的叛變行為進行懲罰,同時也晴含「如此明君聖朝,舍之其誰」之意:為了贏得對方的信任,作者還引用了歷史上眾多君臣相得,明君不加罪於罪臣的事例,告訴陳伯之,如果他投降,便會為聖人之道所稱頌,所謂「夫迷鎏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而且還隱晦暗示,這不僅不會成為陳伯之的汙點,還會成為一段佳話,這是從名譽角度發誘惑陳伯之。


第三段,全段運用對比手法,將陳伯之的個人安危榮辱與民族大義相對照來進行勸說。此段核心是「夷夏有別」。指出不論異族現在威勢多麼強盛。終究會走向滅亡,華夏中原的正統絕不會斷送在異族手中。


第四段,作者質問陳伯之:難道你想與必定滅亡的異族一同覆滅嗎?對比上段的溫情與苦心,此段顯得極為嚴肅。其中道理更是不容反駁。如果說作者之前對陳伯之動之以情,是為了讓他放鬆內心的防線,此段則希望曉之以理,徹底擊垮對方的戒備之心。


第五段,作者還對陳伯之現在的心情進行了揣度。作者以文人慣用手法,濃墨捕寫故鄉風貌,意圖喚起陳伯之內心的鄉情,觸及他不能返鄉的苦痛,所謂「暮春三月,江南革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仇,撫弦登陴,豈不愴恨」應該說,這是義人作者在「以己之心」揣摩武將陳伯之的心情,人類美好的感情是相通的,作者筆下醉人的江南風景,勾起陳伯之的返鄉愿景刻洋溢在字裡行間的,是一股脈脈溫情,但作者出人意料地轉了筆鋒,寫到了當今的形勢。皇帝聖明,天下安樂,四方來朝,唯有北魏不明形勢,存狼子野心,必將自取滅亡。將天下形勢剖析得如此清晰,陳伯之也該懂得選擇了。


縱觀全文,作者打的攻心戰,對其心理的攻勢處於有張有弛的交替變換中。忽而威門,忽而苦勸;一會兒是大義凜然的使者,一會兒是為其著想的老友;先曉之以理,後攝之以勢,再動之以情在這樣的攻勢下,陳伯之的心理防線崩潰。 


該文是丘遲寫給陳伯之的一封書信。丘遲在信中首先義正辭嚴地譴責了陳伯之叛國投敵的卑劣行徑,然後申明了梁朝不咎既往、寬大為懷的政策,向對方曉以大義,陳述利害,並動之以故國之恩、鄉關之情,最後奉勸他只有歸梁才是最好的出路。文中理智的分析與深情的感召相互交錯,層層遞進,寫得情理兼備,委婉曲折,酣暢淋漓,娓娓動聽,具有搖曳心靈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因此,「伯之得書,乃於壽陽擁兵八千歸降」。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自居易《與元九書》),本文圍繞著「情」字作文章,注意遴選那些飽含情意的細節及相關的事物納入篇中,讓陳伯之感到丘遲處處是在為他著想,是在真心實意地幫助他棄暗投明,擺脫困境。全文濡染著作者熱愛祖國,挽救故人的以摯感情,具有盪氣迴腸的感人力量


本文雖是駢文,但用典較少,而且力求摒棄晦澀冷僻之典,儘量寫得明白曉暢,具體實在。全文基本使用偶體雙行的四六句式,但注意參差變化,具有音樂美及和諧的節律感。文章內容充實,感情真摯。作者突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克服了南朝駢文大多形式華美、內容空洞的弊病,而自出機杼,寫出了這篇流傳千古的優秀駢文。今天讀來,仍能給我們以美的藝術亨受。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讀蘇軾《後赤壁賦》

絕版經典「滄海一聲笑」,演繹黃霑羅大佑的「江湖豪情」

昨夜西風凋碧樹——讀歐陽修《秋聲賦》



編者按:本文僅作分享之用,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與本號聯繫,本號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相關焦點

  • 《與陳伯之書》 丘遲
    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26],佩紫懷黃[27],贊帷幄之謀[28],乘軺建節[29],奉疆埸之任[30],並刑馬作誓[31],傳之子孫[32]。將軍獨靦顏借命[33],驅馳氈裘之長[34],寧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強[35],身送東市[36];姚泓之盛[37],面縛西都[38]。故知霜露所均[39],不育異類[40];姬漢舊邦[41],無取雜種[42]。
  • 陳伯之死(作者:生薑)
    陳伯育有一子,小的時候,這孩子調皮搗蛋,上學是一個字都學不進去,倒是跟他爸一樣,是個下力氣的好苗子,陳伯也不介意,勉勉強強上到小學五年級,便辦了退學回家來了,反正家裡吃喝不愁的,也苦不了孩子,後來,兒子長大了,陳伯也老了,兒子又取了媳婦兒,生下一子一女,陳伯也算兒孫滿堂了。
  • 陳伯、白龍王:那些跟富豪「命運」有關的故事
    誰知道陳伯說,李嘉誠的財運是漫出來的,3000萬隻是九牛一毛。 李嘉誠趕緊問陳伯如何做到。陳伯微微一笑說,不要急,機會會自己送上門。 果真,有天,李嘉誠在報紙上看到,義大利的塑料花在歐美市場上已經賣斷了貨。 於是,李嘉誠提著禮物去問陳伯,這個是機會嗎?
  • 誰是狗雜種?
    《俠客行》的主角,是個小乞丐,媽媽喊他狗雜種,長樂幫喊他石破天,石清夫婦以為他是自己的兒子石中玉。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誰,知道最後,他的身世還是一個謎。不知自己是誰,更無所求。當謝煙客拼命想他求自己的時候,這孩子竟然是萬事不求人。正所謂,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碰上這樣的主兒誰也沒招。
  • 加拿大是個雜種
    字典曰:不同物種雜交,產生的後代叫雜種,如:馬與驢雜交,產生騾,狗與狼搞,搞成狼狗,都是雜種,後來引申到罵人,指血統來源不明。 英語和法語,是官方語,還有義大利語、德語、旁遮普語,當然還有一些操漢語的人,最近幾十年,因貪汙腐敗,賣國求榮,天朝許多敗類及子孫,膝蓋跪下,加入了雜種行列,跑去叫雜種爹了,靈魂變成了驢,也變成了雜種。 最要命雜種沒體系,至今沒一部完整憲法,主要由不同歷史時期法案構成。
  • 刺客伍六七:禿頭陳伯曾經也頭髮茂密,見證了阿柒父親與海軍之戰
    而漫畫《伍六七之黑白雙龍》則是動漫《刺客伍六七》的前傳,主角是阿柒的父親莫浪和斯特國王子的父親白其的故事。而且隨著劇情的推進,動漫中的很多角色也得到了回應,而且兩者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差異,給人帶來很多的驚喜! 在最近的幾話中,出現了幾個熟悉的面孔,他們分別是陳伯和海軍傑克。
  • 風水師陳伯初見李嘉誠:未來你的財富是溢出來的,果然一語中的
    李嘉誠與陳伯: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陳伯原名陳朗,出身於鐘鳴鼎食之族,詩書禮儀之家。陳伯也不例外,由於家境殷實,又是書香門第,因此他自幼精通書畫,是國畫家傅心畲入室弟子;後來又研究了易經八卦、風水相學等,頗有建樹。在與李嘉誠相遇前,陳伯早已是香港地區赫赫有名的風水大師了。
  • 誰願意做心地善良的「狗雜種」
    文丨風清揚「狗雜種」與心地善良,看似是不沾邊的反義詞,但金庸恰恰想寫一種最單純的好人狀態,「狗雜種
  • 狗雜種:沒文化真可怕!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這首出自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中的《俠客行》據說是金庸創作《俠客行》小說的靈感來源。而這二十四句詩便是震鑠古今的俠客行武功,詩句或為劍法刀法、或為拳法掌法、或為內功心法,又或為上等輕功之法,總之每一句詩都是一套精妙絕倫的上乘武學。
  • 雜種馮小剛很楊康,蠢貨崔永元很郭靖
    雜種馮小剛和蠢貨崔永元是兩種人,也代表著兩種不同的人生觀。我把馮小剛比作楊康,把崔永元比作郭靖,只是從做人做事的某種角度相類比而已。說馮小剛是雜種,並不是說他真是雜種。馮小剛普通的出身,以及對財富地位的追求,使得他和楊康在某些方面很相像。
  • 《尚書》-孟子為什麼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01《尚書》的調性《尚書》的第一個特徵就是難讀,不要說今天已經通行白話文的我們,就算追溯到唐朝,那些學術大佬也不怎麼能夠讀得懂,「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就曾經評價《尚書》文字:周誥殷盤,佶屈聱牙。不好意思,各位讀者,「王庶文講壇」也讀不通,不過既然要講國學,《尚書》是繞不過一個坎,只能牽強附會,採百家之見解,硬著頭皮上了。02孟子對《尚書》的態度孟子曾經曰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赴刑場那天早晨,他在衣帶上寫下一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宋丞相文天祥絕筆。說起文天祥,人人都知道他以身殉國,視死如歸,都知道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卻很少有人知道,前半生的文狀元也是獨愛李商隱的慵懶、朦朧之美,隱居文山之後,更是歌酒度日,不太理會這個世界。
  • 菜根禪話五: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孟曰取義」。因為曾經收入到高中的教材裡,可能我們很多同齡人都很熟悉。「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就是「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正因為對於正義的堅持,到了極致,所以他道德的光芒,也就到了極致。「讀聖賢書,所學何事」?我們讀聖賢書,學來學去,在學什麼呢?
  • SOMI混血外貌遭嗆雜種 高EQ冷回網心疼
    記者劉宛欣/綜合報導南韓女星SOMI(本名:全昭彌)2016年結束團體I.O.I活動,苦等3年之久,才在2019年6月solo出道,近期也推出了個人實境節目《I AM SOMI》,公開了她的日常。(圖/翻攝SOMI IG)然而接著卻出現了幾則惡評「真的得了藝人病」、「有肚子欸」、「以雜種(原文:,指混血兒,貶義)來看,臉真的不怎麼樣」,對此她則冷笑一聲,說道:「雜種是…我媽媽那一代的人會用的字眼,我媽媽跟我說過生下我常常聽到別人這樣講,你應該蠻老的了,我(聽到這種話)是沒差啦。」
  • 臺灣作家楊照:不妨多讀「無用之書」
    當今的人們應該怎樣讀書,讀什麼書?昨日下午,臺灣著名作家楊照攜新作《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與江城讀者分享讀書感受:多讀現代經典,多讀看似「無用之書」也許更滋養。「有很多的書雖然你現在讀不懂,但你應該培養興趣把它讀下去。」楊照以自己為例,他說,自己從小就愛讀看不懂的書,比如11歲時讀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的小說,6年後,他遭遇到挫敗,該書突然出現在腦海裡,使他有了戰勝低谷的勇氣。
  • 刺客伍六七:陳伯其實是小雞島的上任守護者,怪不得沒人敢來入侵...
    陳伯曾經就是小雞島的守護者,別看他現在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他年輕的時候可不是一個普通人。年輕的陳伯擔任保護小島的重任,那個時候沒有誰可以入侵這個小島,不然這個小島也不會安然無恙的發展到現在了。 陳伯年輕時候的樣貌看起來非常不錯,一頭飄逸的長髮一看就知道戰鬥力不一般,說不定陳伯以前也是一個絕頂高手
  • 書該如何讀?看朱熹的讀書六法
    會讀書讀好書使人受益良多,濫讀書讀壞書讓人受害不淺。浩渺書海中,有聖賢大德的智慧之書熠熠發光,也有誨淫誨盜的邪書閃著毒蛇的鱗光,伺機危害人們。面對魚龍混雜的書海,最穩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讀傳世經典。可如何讀經典呢?
  • 二十歲前,讀書皆買而讀之,讀後藏之,竟也三兩架書
    作者 | 西藏乙乙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生活的奔波,讓自己擁有的幾批書,無聲息淹沒於哪角旮旯,不得而知。二十歲前,讀書皆買而讀之,讀後藏之,竟也三兩架書。後遠去極地,入伍軍旅,又得三兩架書,終因生計為重,只撿兩冊《西方美學史》伴身。兩冊起家,今又有四五架書,卻又面臨人生大遷徙,這些書還在雅魯藏布江畔的棲霞居。那些再也無法沾閱的舊籍,如同流浪無家的孩子,雖有他家暫養,亦非親生對侍。自己買讀之書,就如自己孕育的寶貝,安忍見棄之或虐待。早年的書,是回不到身邊了。還好,早年的讀書筆記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