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鎮很多。從北到南,從東到西的一個個各具地方特色的古鎮數不勝數。我去過北方山西的平遙古城,也去過南方麗江古鎮等等具有代表性的古鎮。但我唯一鍾情的還是四川盆地中一個不起眼的小鎮-平樂古鎮,其古稱「平落」,據說是史前古蜀王開明在四面環山的平壩上修水利,興農桑,起聚落而得名。1993年才更名為「平樂」。這個地處成都西南93公裡、邛崍市西南18公裡的小鎮早在漢景帝時期(公元前150年)就形成集鎮,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走進平樂古鎮,映入眼帘所見到的,就有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舊有的街道、店鋪、宅居、大多都還保持著完整的古樸風貌,青瓦房,土灰色的牆。一片有一片整齊有序的瓦片在木頭架子井井有序的排列著,既不單調又不乏味。從古典莊重的亭臺街口進入樂善街上,街上青石鋪面,寬闊的街面被小渠一分為二,渠邊綠樹成蔭,小橋流水,移步異景,旁邊有落坐的凳椅,可讓走累的行人歇腳。
善街的盡頭是樂善橋。該橋是平樂古鎮的標誌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它是一座七孔石橋,橋洞不是常見的半圓形,而採用十分罕見的桃尖形,據說這是加高橋身方便橋下運輸大宗貨物。石橋下,細水長流。遠山迷濛,雲霧繚繞於山間。遠處江面也變得更加模糊了,朦朧了,與灰色的天空連成一片。
而在白沫江邊,沿江而建的吊腳樓倒映水中,處處可見形如江南的小橋流水,四川盆地,江河密布,造就獨特的川西水鄉勝景。平樂古鎮以川西水鄉著稱,比起江南水鄉的溫柔多情,川西水鄉是豪邁奔放的,古建築亭臺樓閣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老街青石板留下歲月的痕跡,古榕樹根深葉茂十分壯觀,是平樂的一大特色。水鄉古橋下潺潺流水,無聲無息靜靜地流淌……!
我們幾個閒散逛著,很享受這種古樸的安寧,街屋這位手工竹編的匠人把我們吸引了進去。他堂屋擺放的兜兜…工藝品擺放在街鋪,琳琅滿目,豐富多樣,竹編工藝品是這條街上最大的特色,傳承著平樂古鎮的古老文化,令人嘆為觀止。片刻引起我們幾個旅遊的注意。大伯起身介紹他的竹品,另一個旅友聞聲從另一屋出來售賣,有匠心的人身上沒有什麼商賈氣息,買賣隨心隨意。
小橋流水,古香古色 ,古鎮的清幽更被烘託得淋漓盡致。印象中的古鎮應該是這樣的,青磚素瓦,雕梁畫棟,青石板路,楊柳含煙,雨意朦朧,無聲,無息,點點入地,滴滴入夢,感覺妙曼極了!古老的街道、沉睡的祠堂,老款的鋪面,肆意的茶香,這裡絲毫沒有商業化的痕跡。古鎮這獨有的氣息和鎮上人們安靜、悠閒地生活,無不默默地告訴人們曾經的百年滄桑,這也正是我們所要尋訪的歷史記憶。道不盡,看不完,可惜,天色將晚,我已無法一一考尋,求證,只得抱憾離開。鍾靈毓秀的城廂,你還有多少秘密,多少故事,待我去挖掘,待我去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