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帶鎮是成都東山客家人聚居之地。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都是清朝前朝「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潮從一東福建遷移而來的客家人的後裔。學術界統稱為「東山客家」。古鎮內傳說眾多,古蹟遍地。
據考證,客家人的先民原居中國中原一帶,因社會變動及戰爭等原因,曾有5次大規模的南遷,於中國南方逐漸形成客家民系,成為漢民族8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至清末民初,奠定了客家人分布的基本範圍。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
雖然時代發展的很快,但是在洛帶古鎮這裡,至今保留著客家人的鄉音、鄉貌、鄉情、鄉風,90%以上的居民為客家人,至今仍講客家話,沿襲客家習俗。這裡客家民風民俗、客家特色美食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有人就稱它為西蜀客家第一鎮。場鎮老街以清代建築風格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主要景點有:客家會館、博客小鎮、燃燈古寺、五鳳樓、四方塔、教堂、金龍長城等。
四大客家會館
這裡是成都壩子最大的一方客家文化「碼頭」。當然,此「碼頭」非彼碼頭,而是因為這裡匯聚了來自廣東、湖廣、川北、江西等地的客家人及其民風民俗,故而稱其為「客家文化碼頭」。保留下來的除了客家傳統、語言等,還有獨具客家特色的古典建築――客家會館。現存廣東會館、川北會館、湖廣會館、江西會館,由陝西移民和山西移民合建的秦晉宮業已消失無存。會館的修建,一方面展現了不同地方的客家人來到這裡一起生活卻又保留著各自的特點,也同時展現出不同族群的建築傳統與風貌。現蜀中首家「客家文化中心」建於廣東會館之中。
洛帶的鎮中鎮――博客小鎮
這座位於洛帶鎮中的小鎮百院百態,匯閩、徽、晉、川、海派等建築風格於一鎮,將各派的不同建築特點都完美的傳承和展示出來。鎮上包括了客家土樓博物館、嶺南街區、客家美食街區等,古色古香的建築之中容納著各種各樣的商鋪。鎮中的土樓博物館――博客樓中,有年畫、泥塑、竹編、香包等非物質遺產組成的洛帶民間藝術保護發展中心,以及客家家風館(收藏著家族名言和客家人的族譜),可以近距離接觸非物質遺產和客家傳統文化,而且它跟大魚海棠中的場景地很像。
雖然這裡都是仿古建築,有人會說它沒有真正的文化底蘊,但是其實,博客小鎮的意義並不是體現古鎮文化底蘊,而是用適應時代發展的方法傳承中國建築特色,以及宣傳客家的民間藝術。從這一方面去看待它,還是值得一遊。
金龍長城
金龍長城是仿長城建造的位於龍泉山山脊之上,位於洛帶古鎮外,青磚、條石、烽火臺、垛口、射口、望口等看起來與八達嶺長城想像,就是高度和寬度與其比要小,可以說是一座小型的仿真長城。它的建造可以說是一段辛酸史,修建時沒有經驗也沒有可以借鑑的材料,導致其剛修完就倒了,後來只有搭建鋼筋柱子,而且由於資金有限,只好由人工背磚石,還將青磚改為黃土磚,最後修好後也沒有得到認可,也因此無人問津。由於發展客家文化,這座長城才逃過被拆除的命運,成為現在的熱點景區。儘管它的存在曾經備受爭議,但是金龍長城風景還是很棒的,順著長城爬到頂端,可以到達金龍寺祈福。雖然它被劃分為洛帶古鎮,但是它也位於金龍湖風景區,有一系列以「回歸自然,享受綠色」為主題的旅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