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7樂訊 | 法國鋼琴家大衛·弗雷領銜錄製巴赫多架鍵盤協奏曲

2021-02-10 經典947

法國鋼琴家大衛·弗雷領銜錄製

巴赫多架鍵盤協奏曲

法國鋼琴新秀大衛·弗雷領銜製作了一款新錄音,收錄了巴赫為多架鍵盤樂器創作的所有作品。弗雷曾把巴赫為多個鍵盤樂器創作的協奏曲稱為一場家庭聚會,在這張唱片裡他與安德烈·威格雷(Audrey Vigoureux)、伊曼努爾·克裡斯汀(Emmanuel Christien)就像一家人一樣親密無間。他們三人師出同門,都是巴黎音樂學院教授、著名鋼琴家雅克·魯維耶(Jacques Rouvier)的學生。如今師徒四人一起上陣製作了這張專輯。

大衛·弗雷此前已在Erato公司錄過巴赫的一些獨奏作品和協奏曲,還與老師雅克·魯維耶共同錄過名為《幻想曲》的舒伯特雙鋼琴專輯。《BBC音樂雜誌》對他演奏的巴赫曾給過這樣的評價:「弗雷的處理體現了豐富的層次,在他出色的技術控制下,音樂展現了良好的平衡並散發出高貴氣息,光影交錯產生令人難以抗拒的美,節奏的處理也富有活力。」弗雷自己也說過,巴赫是「一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巔峰」,值得不斷探索和發掘。

▲卡默利特教堂

這張錄音錄製於土魯斯美麗而混響豐富的卡默利特教堂(Carmelite Chapel),這座教堂建於18世紀,四位鋼琴家早在2013年就曾在此聯袂舉辦音樂會,而這次的弦樂團則出自土魯斯國家交響樂團。

弗雷說:「這些協奏曲給演奏家和聽眾都帶來了歡樂,音樂裡具有舞蹈神韻,而充滿韌性的旋律則帶有義大利風。」巴赫在魏瑪生活期間對義大利弦樂協奏曲非常著迷,他為四架鋼琴而寫的協奏曲其實仿效了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集《和諧的靈感》中一首四把小提琴協奏曲。 

▲維瓦爾第:《和諧的靈感》中D大調四把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弗雷還說:「這些協奏曲具有非凡的藝術感染力和充沛的能量,這是很難用現代鋼琴來表現的。一大難點在於琴聲聽上去不能過於豐厚,特別是多架鋼琴一起演奏的時候。演奏者必須做到生動清晰並且對復調有深入的理解,唯此才能抓住那種具有舞蹈性的義大利韻味。」

在談到四架鍵盤樂器協奏曲時,他說:「四個聲部要既有獨立性又相互關聯,彼此之間要保持一定的平衡非常重要。雅克·魯維耶在教學時總是鼓勵我們要有獨特的個性,然而在這裡,保留個性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找到一個交集,讓四個聲部聽上去是一個整體才有意義。」

「在這張專輯中我們並不刻意求新。作為一名音樂家你要展現自己的眼光,用自己手下的聲音來產生向前發展的動力。觀眾可以判斷你是否帶來新意,能否營造出可供回味的東西。」

▲大衛·弗雷錄製巴赫鍵盤協奏曲

帕帕諾與博斯特裡奇推出新唱片

《安魂曲:戰爭之殤》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之際,義大利指揮家安東尼奧·帕帕諾和英國男高音伊恩·博斯特裡奇再度攜手推出新唱片。華納公司於10月26日發布了他們的新專輯《安魂曲:戰爭之殤》(Requiem: The Pity of War)。該片收錄的作品出自四位作曲家手筆,除了馬勒、庫特·魏爾(Kurt Weill)外,另外兩位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年早逝:英國作曲家喬治·巴特沃斯(George Butterworth,1885-1916)和德國作曲家魯迪·史蒂芬(Rudi Stephan, 1887-1915)。

▲魯迪·史蒂芬

伊恩·博斯特裡奇指出,這張《安魂曲》中的歌曲並不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靈感之源,但其中一些歌曲涉及戰爭主題,而另一些則講述了時間流逝、情短情長等詩意話題。他解釋了專輯的策劃初衷:「我已經多次唱過布裡頓1963年創作的《戰爭安魂曲》。[他還與帕帕諾·安娜·涅瑞布科、託馬斯·漢普森聯手做了錄音。]2016年在蒙特婁演出這部作品時我想為一戰結束一百周年出一張唱片。威爾弗雷德·歐文(Wilfred Owen)的詩歌中提到過他置身戰壕的體驗,這讓我很感興趣。但是藝術歌曲文獻中與戰爭直接相關的作品很少,很難構成一張「壕溝生活」專輯。所以我們加了一些作品。整張專輯以馬勒《少年魔號》中的三首歌曲作為開始,包括《清晨號角》、《小鼓手》和《當美妙的號角響起》。」

之後是魯迪·史蒂芬的六首歌曲《我想為你唱一支歌》(「Ich will dir singen ein Hohelied」)作於1913-1914年間,風格上融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為一體,以格爾達·馮羅伯特斯(1872-1939)性感的詩歌為詞。後面的六首是作曲家喬治·巴特沃斯(George Butterworth)1910年前後創作的悽涼而抒情的組歌《什羅普郡的少年》(「A Shropshire Lad」),以詩人霍思曼(A.E.Housman,1859-1936)的詩為詞。這些詩歌是他在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1902)的陰影下寫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許多英國士兵都曾讀過。

▲喬治·巴特沃斯

猶太作曲家庫特·魏爾以惠特曼詩歌為詞於1942年創作了一組歌曲,當時他逃出納粹德國定居紐約已有七年時間。而惠特曼的詩歌創作於美國內戰期間(1861-1865),其中最著名的是《哦,船長!我的船長!》。威爾在創作中表達了對第二故鄉的認同,其中融入了布魯斯和百老匯音樂元素。

指揮家帕帕諾指出,鋼琴家應該在演奏這些歌曲時具有管弦樂效果。馬勒的《清晨號角》(「Revelge」)和魏爾的《敲鼓》(「Beat,Beat the Drum」)伴奏部分中的敲擊效果會讓人聯想到士兵的紋身,而其他一些歌曲則有幽靈般的氛圍,像是遠處墳墓裡傳來年輕人的話音。

他說:「這些歌曲中有非常豐富的色彩和多樣的和聲,他們的創作與歷史進程息息相關,著實令人驚訝。正如威爾弗雷德·歐文所說,戰爭之殤在這些歌曲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從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憤怒和失落,它們具有很強的戲劇性,對聽眾很有吸引力。」

▲英國作曲家芬齊:「別再害怕驕陽」,選自聲樂套曲《讓我們帶上花環吧》,博斯特裡奇演唱,帕帕諾鋼琴

☞您一定知道巴赫,但您了解他的下一代嗎?

☞伯恩斯坦、巴赫和紐約迪斯科-朋克在此聚首,這是什麼盛會?

相關焦點

  • 巴赫鍵盤音樂在鋼琴和大鍵琴上的區別丨《英國組曲》的感受
    教你如何讀懂巴赫某些演奏家例如布倫德爾Brendel只錄製的一張巴赫的音樂就不再錄製他的作品了。我聽了古爾德和佩萊希亞的鋼琴版,並對比了Kirkpatrick錄製的大鍵琴版(我幾個月前在香港意外發現他的全套8張巴赫鍵盤音樂CD),頗有收穫。巴赫的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和我去年著迷的帕提塔Partita一樣,都是我曾經稱之為「意舞」的作品。法國組曲的每一組裡的曲子都是舞曲。
  • 每天一首巴赫丨細說巴赫的古鋼琴協奏曲丨格倫·古爾德演奏巴赫《第七鋼琴協奏曲》(BWV1058)
    將之翻譯為中文,叫法同樣千奇百怪,譬如「古鋼琴」、「大健琴」、「羽管健琴」以及「撥弦古鋼琴」等,其實所指的也是同一類鍵盤樂器。我們只要知道其工作原理,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它會有那麼多稱呼——古鋼琴是利用鍵盤的機械裝置連接琴弦撥弦發聲(而不是像後來真正的鋼琴以琴搥敲擊琴弦而發聲)。
  • 關於著名鋼琴協奏曲的6個例子
    這個短語經常出現(如果你能原諒上帝的話),「巴赫給了我們上帝的話語。」莫扎特給了我們上帝的笑聲。貝多芬給了我們上帝之火。「這首協奏曲是典型的無憂無慮,幸福的質量,莫扎特是傳奇。然而,這一個的技術性和音樂性要求一個鋼琴家與一個完成的技術,特別是在預連奏指法。第二樂章在電影《今生今世》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現在這首協奏曲有時也被戲稱為第二樂章。
  • 法國鋼琴家埃萊娜-格裡莫丨「巴赫的C小調是黑色的,D小調與我本人最接近,是藍色的.」
    音樂改變了我,狼則拯救了我的生命——記法國鋼琴家埃萊娜-格裡莫她那迴旋曲式般夾雜狼的傳奇與個人生平的自傳《野變奏》,在法國和德國都登上了暢銷書榜單。在她的第二部著 作《女鋼琴家的心靈之旅》中,託爾斯泰、奧茲、黑塞、荷爾德林、裡爾克、蓋拉桑-卡呂、塞繆爾-貝克特、亨利-米勒的語詞,都被屢次提及;13歲時,格裡莫成為法國巴黎國立專業音樂學院史上最年輕的學生,15歲,她便錄製了首張個人專輯;她像愛音樂一樣愛狼,為了創辦野生狼保護中心,她一度終止了自己的音 樂事業。格裡莫說:「音樂改變了我,狼則拯救了我的生命。」
  • 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 鋼琴家的「舊約全書」
    每一卷都包含24組前奏曲與賦格。第一組是C大調,第二組是c小調,第三組是升C大調,第四組是升c小調,等等。如此不斷上升的半音序列包含了所有的調,最後以一首b小調賦格結束。巴赫在一些前奏曲與賦格中重用了他之前的作品,例如作於1720年的《寫給威爾海姆·弗裡德曼·巴赫的鍵盤小曲集》中包含了11首前奏曲的原型。
  • 巴赫義大利協奏曲 | 掠過託斯卡納的風
    ▲ 安德拉什·席夫意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是時候回來聽巴赫這首《義大利協奏曲》了。義大利有些什麼東西令巴赫驚嘆?巴赫的靈感來自義大利何方神聖?十三世紀以來,義大利一直是歐洲宗教中心與文化中心,格裡高利聖詠是西方音樂的源頭,精心培育和自由的學術氛圍中,文藝復興如火如荼地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 巴赫鍵盤樂種類簡明指南
    (上)淺析巴赫的鍵盤樂種類導讀:巴洛克時期巴赫的鍵盤樂器包括管風琴和古鋼琴兩大類。(下)2、巴赫的古鋼琴音樂 鍵盤樂器的另一類是古鋼琴,它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撥弦古鋼琴,另一種是擊弦古鋼琴。 古鋼琴音樂是巴赫重要的創作領域,巴洛克晚期已基本定型的體裁他都留有傑作。這些作品表現出他對德國、法國和義大利音樂的吸收融化,綜合成一種博採眾長的國際性風格。他有不少作品的創作目的是教學。如1720-1722年間在克騰寫的創意曲、法國組曲、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以及更早一些約1715年寫的英國組曲都是為古鋼琴教學用。
  • 「音樂絕對不是知識」丨鋼琴家白建宇訪談
    去年7月在斯旺西的布朗溫音樂大廳(Swansea's Brangwyn Hall)的錄製了一系列作曲家弗雷(Fauré)鋼琴曲,非常美妙的錄音,他的智慧也充分地在這一張CD上得以提現。「當我二十多歲的時候,我被韓國政府派往紐約。儘管如此,我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個鋼琴家,但那裡的人們說我應該繼續我的學業。羅西娜·列文涅給了獎學金讓我去茱莉亞,但是我卻花了很長時間才做好決定。我到達紐約時,被要求著彈奏《帕格尼尼狂想曲》、拉威爾《協奏曲》;那時的我太還小了,不太明白。所以在紐約,我想遠離鋼琴。
  • 鋼琴大師郎朗錄製巴赫永遠的哥德堡變奏曲
    ·塞巴斯蒂安·巴赫不朽的鍵盤作品《哥德堡變奏曲》,可謂實現了一個人生的夢想。巴赫鋼琴課。郎朗2020年3月在萊比錫現場演出在與這部作品多次結緣後,郎朗終於覺得是時候錄製巴赫偉大的《哥德堡變奏曲》-曾4次登臺格萊美與Metallica、Pharrell Williams以及爵士傳奇赫比·漢考克攜手演出,並在2020年格萊美壓軸獻藝;曾6次登臺春晚,是亮相春晚次數最多的鋼琴家,為數十億觀眾帶來美好的除夕夜。2020年,郎朗壓軸亮相「同一個世界團結在家」 並領銜演奏,通過這抗疫音樂會為世界帶來溫暖,傳遞愛心,全球數十億觀眾在線觀看。
  • 【講學音樂會】鋼琴家休伊特講解如何演奏巴赫(附文字稿)
    今天很多鋼琴家不彈這些曲目,對我來說,不彈巴赫,就象一位舞者未做熱身就跳舞。要正確理解巴赫以後多位作曲家的作品,你不能缺少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甚至蕭邦都仰慕巴赫,演出前愛用巴赫的前奏曲及賦格曲作熱身。大部分巴赫的鍵盤作品都曾用作教材,給他的孩子和學生使用,但其作用遠不只此。即使最簡易的小曲也是心靈的食糧。如這首小前奏曲就是美麗的藝術創作。
  • 論巴赫鍵盤作品中的世俗性丨以《法國組曲》為例
    本文以巴赫世俗性鍵盤音樂為出發點,淺析巴赫鍵盤作品的風格形成的歷史背景對巴赫的影響,從而多層面的展現巴赫世俗性鍵盤作品貼近社會大眾生活、富有深刻哲理的思想。柯登時期是巴赫一生中最為高產和未受幹擾的時期,這段時間他創作了許多器樂作品:《布蘭登堡協奏曲》,《鍵盤小曲集》,《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和小提琴,大提琴獨奏作品等。作為教會音樂的指揮,他要督導教會樂手,提供禮拜式中的樂曲。在這裡他創作了最偉大的宗教作品《馬太受難曲》,《約翰受難曲》,《B小調彌撒》和《聖母頌》,宗教劇及大多數的教會清唱劇。
  • 古爾德的巴赫給我們哪些啟發丨他的巴赫,只能聆聽,不能複製.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1981版)淺論格倫·古爾德對巴赫鍵盤作品的演奏藝術 導讀:巴赫的鍵盤音樂作品,體現著西方巴洛克時期復調最高超、最成熟的技術水平。而鋼琴演奏家格倫・古爾德(Glenn Gould,1932-1982)是20世紀詮釋巴赫音樂最具代表的人物,本文通過分析爾德對巴赫鍵盤作品的獨特演繹等來論述屬於他的巴赫世界。
  • 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 一切音樂中最驚人的奇蹟
    結果是路德維希侯爵至死都未能聽到這部協奏曲,因為他的樂隊編制只有6人,而演奏這部大協奏曲至少需要7人以上。巴赫也未能如願以償,由於科騰親王迎娶了音樂史上最討厭音樂的公主,疏遠音樂了,或許妻子芭芭拉的去世,使得巴赫想攜新妻安娜·瑪格德萊娜去他鄉過新生活。反正小舟從此逝,巴赫在萊比錫小教堂度過漫漫27年黯淡餘生。而第一位撰寫巴赫傳記的德國音樂學家把這套作品改為《布蘭登堡協奏曲》,一直沿用到今天。
  • 世界著名鋼琴家克勞迪奧·阿勞
    1991年6月9日(農曆四月廿七),世界著名鋼琴家克勞迪奧·阿勞逝世。 克勞迪奧·阿勞(Claudio Arrau,1903.2.6-1991.6.9),智利鋼琴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自幼有神童之稱,曾到柏林求學,後定居紐約,持續其國際大師的演出生涯譽滿全球。
  • 巴赫的鍵盤音樂有哪些種類丨光音讀書會課程指南
    古鋼琴音樂是巴赫重要的創作領域,巴洛克晚期已基本定型的體裁他都留有傑作。這些作品表現出他對德國、法國和義大利音樂的吸收融化,綜合成一種博採眾長的國際性風格。他有不少作品的創作目的是教學。如1720-1722年間在克騰寫的創意曲、法國組曲、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以及更早一些約1715年寫的英國組曲都是為古鋼琴教學用。
  • 聽十大鋼琴協奏曲,振作起來!
    而《蕭士塔高維奇第二鋼琴協奏曲》和《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我是在倫納德·伯恩斯坦那些過時唱片中發現的,由他在鋼琴鍵盤上指揮,我也非常喜歡。至於《勃拉姆斯第二鋼琴協奏曲》,有誰能超過萊昂·弗萊舍和喬治·塞爾在克利夫蘭的那場著名演出?當然,我只是闡述自己的觀點罷了。鋼琴協奏曲是錄音工作室裡的主打音樂體裁,一如其在音樂廳。
  • 大衛的三個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他一生中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滲透在貝多芬這部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中。貝多芬的協奏曲創作,基本上遵循著莫扎特的發展道路,但他的協奏曲比較有氣勢而有深度,主題形象豐富,獨奏聲部始終起著主導的作用,技巧性的傳統特徵也有所強調和發展;但樂隊並不處於從屬的伴奏地位,而是積極參與發展樂曲的音樂形象,樂隊的音響效果特別具有一種昂揚振奮的緊張度。
  • J.S.巴赫的鍵盤音樂作品《帕蒂塔(Partita)》了解一下
    《帕蒂塔(Partita)》,有「組曲」之意,是J.S.巴赫為鍵盤所創,目前共留下七首。
  • 947樂訊 夏伊新專輯即將由Decca公司發布,Classic FM音樂廣播電臺慶祝成立25周年
    義大利指揮家裡卡多·夏伊宣布,Decca唱片公司即將發行兩款由他指揮斯卡拉劇院的專輯。
  • 音樂史簡答題丨巴赫鍵盤音樂都有哪些種類?
    導讀:巴洛克時期巴赫的鍵盤樂器包括管風琴和古鋼琴兩大類。 古鋼琴音樂是巴赫重要的創作領域,巴洛克晚期已基本定型的體裁他都留有傑作。這些作品表現出他對德國、法國和義大利音樂的吸收融化,綜合成一種博採眾長的國際性風格。他有不少作品的創作目的是教學。如1720-1722年間在克騰寫的創意曲、法國組曲、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以及更早一些約1715年寫的英國組曲都是為古鋼琴教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