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十大鋼琴協奏曲,振作起來!

2021-02-19 田藝苗的田

大名鼎鼎的古典音樂專欄作家麥可·麥克馬納斯日前邀請了當今十位著名鋼琴家,共同探討了史上十部偉大的鋼琴協奏曲。波蘭二十世紀作曲家維託爾德·羅曼·盧託斯瓦夫斯基曾經說過:「我喜歡傳統樂器——儘管它們已經有點過時……衛星圍繞著我們的星球運行,但我們依然在演奏低音管……這多少顯得有點兒荒謬。」在他表達這一古怪的煽動性情緒時,盧託斯瓦夫斯基還創作了一部鋼琴協奏曲。即使在今天,這一音樂作品體裁對作曲家而言,也是一種誘惑。調性、形式以及管弦樂配器也許有了轉變——但只要音樂還被人喜愛,在諸如「獨奏演員與樂隊」、「作為樂曲有機組成部分的獨奏」以及「作為對位的獨奏」 方面無窮變化的辯論,毫無疑問將生生不息。基本的魅力依然存在,與管弦樂隊共用一個平臺或錄音室的大型三角鋼琴,一直運作得很好。由此催發了偉大的音樂作品,且數個世紀以來皆一以貫之;也激勵了人們耳熟能詳的一些卓越的鋼琴演奏家;當然還鎖定了觀眾群及唱片銷售業績,這一點只需看看自己的唱片架或播放列表,答案則不言自明。我們都清楚地知道,今天聽到的演出和十八或十九世紀觀眾經歷的演出已大相逕庭,就連獨奏樂器鋼琴本身也發生了變化。不斷改進完善的鋼琴——演奏技巧改變了曾經的風格——已今非昔比;管弦樂隊亦是如此,其精湛的技藝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甚至於那些當代的「真實」演出,就促使我們祖先浸淫已久的鋼琴協奏曲來說,也只能是不完美的某種接觸而已。然而,正是那些沒有改變的成分,引領著鋼琴協奏曲的流行趨勢,不論是對於作曲家、演出者,還是對於廣大的音樂愛好者來說,都莫不如此。誰不曾擁有音樂廳裡最受歡迎的鋼琴協奏曲記憶、喜愛至極的CD或心馳神往的廣播音樂會?僅是我們給出的這十部作品,對我來說都是浮想聯翩之作。當我聆聽貝多芬的《皇帝協奏曲》時,腦海中浮現的是克勞迪奧·阿勞在音樂廳的場景,那是他和科林·戴維斯指揮的倫敦交響樂團共同演繹的這部作品,以慶祝自己的85周歲生日。演出並不全是完美無暇的;但是,哦,這就是藝術的特質!十幾歲的時候,我接觸並發現了古典音樂這一藝術瑰寶。當偶然碰到電視上正在轉播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在倫敦逍遙音樂節上演奏莫扎特的最後一部協奏曲時,那一瞬間我簡直是驚呆了。我在當地一店鋪裡找到了一張唱片,還成功地搜尋到一盒降價的盒式錄音帶,由埃米爾·吉列爾斯彈奏鋼琴。當時並不知道這是留聲機的一張經典唱片——一個介於作曲家、獨奏演員、管弦樂團和指揮家(由歐根·約胡姆擔任)之間完美合作的經典範例。而《蕭士塔高維奇第二鋼琴協奏曲》和《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我是在倫納德·伯恩斯坦那些過時唱片中發現的,由他在鋼琴鍵盤上指揮,我也非常喜歡。至於《勃拉姆斯第二鋼琴協奏曲》,有誰能超過萊昂·弗萊舍和喬治·塞爾在克利夫蘭的那場著名演出?當然,我只是闡述自己的觀點罷了。鋼琴協奏曲是錄音工作室裡的主打音樂體裁,一如其在音樂廳。這樣一種已被公眾普遍接受的音樂表現形式,無論是在演出者還是在作曲家的心目中,都日久彌新。我希望以下十部作品,連同十位優秀鋼琴家對他們各自擅長作品的簡單點評,能有助於提高讀者對他們已經非常熟悉作品的鑑賞力(這一點,幾乎是可以肯定的)。

▲ 波裡尼/阿巴多/柏林愛樂

英國鋼琴家保羅·劉易斯(Paul Lewis 1972—)

解讀

《皇帝協奏曲》是貝多芬那些邏輯感脫穎而出作品中的一部。其固有的邏輯之美,使得作品的結構非常令人滿意。也許是在八歲或九歲的時候,我第一次聽了這部作品,我記得自己一直在思考:「這就是可以被稱之為最適當的音樂吧!」……

▲ 阿什肯納齊/海丁克/維也納愛樂

美國鋼琴家尼古拉斯·安傑裡奇(Nicholas Angelich1970-) 

解讀

當我還是巴黎音樂學院的學生時,就開始學習這部作品,而不是《勃拉姆斯第一鋼琴協奏曲》。很多人最初都更喜歡後者,也許是因為它有一種典型的羅曼蒂克感覺、一個戲劇性的間架機構。這部作品常常吸引年輕的、或者也許並不那麼年輕的演出者,可能是因為作品裡有一種黑暗的浪漫氣質……

▲ 莉莉婭·齊伯爾斯坦/尼姆·雅爾維/哥德堡交響樂團樂團

挪威鋼琴家利夫·奧韋·安茲涅斯(Leif Ove Andsnes1970.4.7-)

解讀

格裡格15歲那年,聽克拉拉·舒曼彈奏丈夫羅伯特·舒曼的鋼琴協奏曲,其早期鋼琴作品也深受舒曼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格裡格還受到了孟德爾頌的影響。1868年,格裡格創作了自己的鋼琴協奏曲,那時候音樂對他來說已經很容易接近。那年,格裡格25歲,一生中的幸福時刻:他在丹麥遇見了日後的妻子妮娜;完成了自己的學業……

▲ 內田光子/傑弗裡·泰特/英國室內管弦樂隊

加拿大古典鋼琴家安吉拉·休伊特(Angela Hewitt1958.7.26-)

解讀

K595協奏曲可謂獨樹一幟。從作品K503和K537開始,有些東西就特別講究。這部作品也同樣給人這樣的感覺,而且我不認為是因為我們現在知道它是莫扎特的最後一部協奏曲……

▲ 基辛/阿巴多/柏林愛樂

法國古典鋼琴家讓-艾福蘭·巴維(Jean-Efflam Bavouzet1962-)

解讀

有一個合乎邏輯的事實是:在普羅科菲耶夫所有的五部鋼琴協奏曲中,第三部是最為著名也是最常演奏的一部協奏曲。和其它幾部協奏曲相比,第三協奏曲在作品結構上顯得更為簡潔和經典;當整部作品演奏完畢以後,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瞬間還久久徘徊於腦海之中……

▲ 郎朗/捷吉耶夫/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

出生於英國的古典鋼琴家史蒂芬·賀夫(Stephen Hough1961.11.22-) 

解讀

這部令人驚嘆的、精美絕倫的著名鋼琴協奏曲,非常具有原創性。雖然你會聽說它在某些文體方面借鑑了《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結尾部分尤其明顯;柴可夫斯基發明了以美妙的主調來統領整部作品的風格……

▲ 埃萊娜·格裡莫/阿巴多/琉森節日樂團

▲ 阿格裡奇/阿巴多/倫敦交響樂團

法國鋼琴家皮埃爾-勞倫·埃馬德(Pierre-Laurent Aimard1957-)

解讀

對我來說,如果不將這部作品看作是一部孤立之作,而是一對作品的一部分,《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是非常有趣的,這是拉威爾慣用的創作手法。拉威爾同時設想了兩部鋼琴協奏曲,二者一起創造出了一個整體,只是各自成為了對方的對立面……

▲ 王羽佳/萊昂內爾·布林古伊爾/薩爾茨堡室內樂團

▲ 布倫德爾/桑德林/愛樂管弦樂團

阿根廷鋼琴家英格麗德·弗裡特爾(Ingrid Fliter1973-)

 解讀

我第一次接觸舒曼的音樂時,還很年輕。我記得有過一張神奇的 Wymah Cohata 黑膠唱片。那時我尚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結果是一張令人難以置信的《舒曼鋼琴奏鳴曲》,演奏者為俄國古典鋼琴家拉扎爾·貝爾曼(唱片封套上是西裡爾字母)。於是我開始進入舒曼的世界……

▲ 克裡斯蒂娜·奧爾蒂斯/阿什肯納齊/皇家愛樂

俄國鋼琴家亞歷山大·曼尼柯夫(Alexander Melnikov1973-)

解讀

對我而言,兩部鋼琴協奏曲並不是蕭士塔高維奇最重要的音樂作品。他的著名作品可能是弦樂四重奏和《第十四交響曲》,以及他的《第二小提琴協奏曲》和《第二大提琴協奏曲》。從表面上看,1933年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文體上具有更豐富的多樣性,也有直接引用巴赫作品的成分在裡面,但實際上第二更直接。不知道這是好還是不好……

▲ 裡赫特/卡拉揚/維也納交響樂團

俄國鋼琴家葉夫蓋尼·薩德賓(Yevgeny Sudbin1980.4.19-)

解讀

當我錄製《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時,我有點擔心:這部作品已經有200多張不同的唱片可供選擇,也許總共錄製過400張不同的唱片。起初我想放棄,但當我彈奏這部作品時,則試圖找到新的見解或者新的角度……

▲ 丹尼斯·馬祖耶夫/祖賓·梅塔/以色列愛樂

沒有蕭邦的鋼協,你一定有點失望吧

小編手賤,怕很多蕭邦粉吐槽,後面加兩部:

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克裡斯蒂安·齊默爾曼/朱裡尼指揮洛杉磯愛樂)

蕭邦第二鋼琴協奏曲(吉娜·巴考爾/多拉蒂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估計還是會有很多人吐槽。說說你心中的十大鋼協吧

田藝苗:十分鐘讀懂名曲密碼

現已開放微信服務號訂閱

♫ 田老師的節目,在微信就可以直接聽哦 ♫

藝苗聽音樂

田藝苗官方微信服務號

言語盡頭,音樂響起。

訂閱方式:

1 關注「藝苗聽音樂」微信服務號

2 在服務號自定義菜單點擊「名曲密碼」

3 點擊任意一期節目或專輯連結,

按指示完成付費

(★特別福利:訂閱者將有機會獲得田老師贈送的書籍、音樂會和音樂講座的門票等禮物!)

相關焦點

  • 世界十大著名鋼琴曲 巴赫大鍵琴協奏曲 BWV1052排第一
    10.E小調第1鋼琴協奏曲作曲家:弗雷德裡克·蕭邦時間:1830年這首曲子最初是蕭邦獨奏的,在波蘭的一場演唱會上,這首曲子和諧中形成了複雜性,充分顯示蕭邦的創新和天分,是世界十大著名鋼琴曲之一。8.G大調鋼琴協奏曲作曲家:莫裡斯·拉威爾時間:1929 - 1931年這首鋼琴曲自創作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在當時非常流行,與爵士樂融合在一起,豐富的節奏聽了讓人高興,是世界十大著名鋼琴曲之一。
  • 【音樂】不朽的經典:世界十大鋼琴協奏曲
    因此,鋼琴協奏曲作為古典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般來說,鋼琴協奏曲中,鋼琴與樂隊往往有一種對抗,同時也講究和諧、矛盾必須統一的關係。尤其是莫扎特之後的鋼琴協奏曲,更講究鋼琴與樂隊之間的複雜關係、矛盾關係。常見的協奏曲中的矛盾關係,常常體現於音色的對比、旋律的對比、聲音強弱的對比、演奏結構的對比等。
  • 世界十大鋼琴協奏曲,值得收藏
    不斷改進完善的鋼琴——演奏技巧改變了曾經的風格——已今非昔比;管弦樂隊亦是如此,其精湛的技藝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甚至於那些當代的「真實」演出,就促使我們祖先浸淫已久的鋼琴協奏曲來說,也只能是不完美的某種接觸而已。然而,正是那些沒有改變的成分,引領著鋼琴協奏曲的流行趨勢,不論是對於作曲家、演出者,還是對於廣大的音樂愛好者來說,都莫不如此。
  • 經典旋律:你不得不聽的十首鋼琴協奏曲
    原創 田藝苗 田藝苗的田鋼琴協奏曲是古典音樂中常見的一種體裁,鋼琴和樂隊之間的協作貫穿整個作品,有時候鋼琴單獨演奏,有時候鋼琴與樂隊同時演繹,產生豐富的聲音效果,耐人尋味。
  • 世界十大鋼琴協奏曲 | 從巴赫到拉赫瑪尼諾夫
    鋼琴協奏曲是由鋼琴(或羽管鍵琴)獨奏,其他樂器組成的大合奏組伴奏(通常但不總是一整支樂團)的一種體裁。這份榜單著眼於最偉大的十部鋼琴協奏曲(以及一條JFrater提供的附贈曲目)。甄選、評判這些曲目的標準基於音樂與技巧的藝術性、鋼琴演奏的力量、鋼琴與管弦樂的平衡及其歷史影響力。
  • 【值得珍藏的鋼琴協奏曲】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
    要說缺憾,儘管和20多年前相比,阿格裡奇在此也並不著意去宣洩豪情,但仍然使人感到缺少一種風度和智慧。這也許就是阿格裡奇的特色,不能再有所苛求了。需要強調的是新片的音質更為晶瑩剔透,氣韻更為鏗鏘。作為鋼琴的測試片一點都不為過。4、皮爾絲/克萊文 歐洲室內樂團  這是我近年來聽的最多的錄音,也是目前最合我心意的版本。
  • 收藏 | 鋼琴家眼裡十部偉大的鋼琴協奏曲
    不斷改進完善的鋼琴——演奏技巧改變了曾經的風格——已今非昔比;管弦樂隊亦是如此,其精湛的技藝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甚至於那些當代的「真實」演出,就促使我們祖先浸淫已久的鋼琴協奏曲來說,也只能是不完美的某種接觸而已。 然而,正是那些沒有改變的成分,引領著鋼琴協奏曲的流行趨勢,不論是對於作曲家、演出者,還是對於廣大的音樂愛好者來說,都莫不如此。
  •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你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裡,聽不到教條,聽不到概念,聽不到其他音樂家的影子。他的音樂完全來自他的心靈,來自他深愛著的俄羅斯土地。尼古拉·魯賓斯坦曾經激動地和柴可夫斯基說「俄羅斯需要你」,託爾斯泰也稱他的四重奏作品「體現了俄國人的全部苦難」,但柴可夫斯基並不是個愛國主義者。他可能從未想過為他的國家作曲,或是像強力集團那樣,為民族音樂的高度而奮鬥。
  • 一部鋼琴協奏曲的誕生
    提起世界經典的鋼琴協奏曲,或許您會想到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會想到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
  •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
    而第五號協奏曲因為華彩樂段與樂隊效果的烘託,使整部作品成為高漲的情緒與豪邁的激情的寫照,閃爍著輝煌而又耀目的美。這5首協奏曲,尤其是後3首為浪漫主義協奏曲的發展打通了道路。
  • 關於著名鋼琴協奏曲的6個例子
    1《C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No.21 K.467)莫扎特就音樂性而言,這一首會排在第九位之後,但我們同樣在研究鋼琴協奏曲的各個方面,就鋼琴家的力量而言,這首協奏曲是個不錯的選擇。莫扎特並不以誇張的音樂著稱,儘管他確實寫過一些。
  • 貝多芬250 |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收藏
    這些都是現代演出,內涵豐富,其中有些致力於使演奏風格聽上去就像是以前的聲音。和普通人比起來,哈農庫特偏好精簡的弦樂紋理,這使得他的演奏家們在優異的歐洲室內管弦樂團中的表現力有了更為廣泛的空間和力度。在這一點上,樂隊的演出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令人吃驚。當然,弦樂器的音色也非常令人滿意。
  • 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
    我喜歡鋼琴協奏曲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喜歡鋼琴這件樂器。鋼琴無疑是件男性化的樂器,與小提琴暖調的嫵媚或者感傷相比,它的演奏,總令人感覺似高高雲影下泛著深藍又因寒意有些凝固的秋水。鋼琴的好處,有人說是因為音域——它的88鍵相等於一支樂隊從低音提琴到短笛的全部表現能力。若論音域,管風琴之寬廣應該勝於鋼琴,但也許管風琴太多屬於神的聲音,所以不會有鋼琴那樣親切的牽動人心。
  • 【值得珍藏的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 The Piano Concerto No. 1 in B-flat minor, Op. 23伊斯特敏演奏,奧曼多指揮費交 這首鋼琴曲,是柴科夫斯基在創作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之前的重要作品之一,初稿在1875年初寫出,後來在1880年和1893年間,作者又參考許多演奏家的意見,進行兩次修改才最後定稿。
  • 黃河鋼琴協奏曲
    Yellow River Piano Concerto 黃河鋼琴協奏曲 - Asian Cultural Symphony Orchestra
  • 每天一首巴赫丨細說巴赫的古鋼琴協奏曲丨格倫·古爾德演奏巴赫《第七鋼琴協奏曲》(BWV1058)
    不過「鋼琴協奏曲」這一稱呼似乎「名不副實」,因為在屬於巴赫的年代,真正意義上的鋼琴還沒有發展成型,當時只有鋼琴的祖先——古鋼琴。所以要介紹巴赫的這套作品,就必須先讓大家了解古鋼琴為何物。因此它的音色聽起來纖細、輕盈,與現代的鋼琴雄渾有力的風格有相當大的不同。最初古鋼琴只有一排琴鍵,之後因為作曲者編曲上的要求,漸漸展到三組琴弦,達到音量音色變化上的需求。可見,它用鍵盤彈奏,所以稱之為「大健琴」;它以撥弦方式發聲,以至於被叫做「撥弦古鋼琴」;又由於內部裝有翎管,所以也被叫做「羽管健琴」,這下大家應該明白了吧。為了統一後面的措辭,後文一律將其稱為「古鋼琴」或者「撥弦古鋼琴」。
  • 蕭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準備第二集《克拉科夫》的配樂時,找到了蕭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僅有一個版本,即2000年李雲迪和波蘭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出。雖說是自己「音樂家園」裡的藏品,卻從未認真完整的欣賞過這首協奏曲。」小片」只有七八分鐘,而《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全曲竟然有四十多分鐘。將其作為背景音樂,是否與景觀、氛圍、情感基調符合貼切,以及如何把「大部頭」作品,用在一個「小片」上?
  • 普羅科菲耶夫 第三鋼琴協奏曲(阿格裡奇)
    第一鋼琴協奏曲降D大調Op.10  1911-1912第二鋼琴協奏曲G小調Op.16      1912-1913/1923第三鋼琴協奏曲C大調Op26       1917-1921第四鋼琴協奏曲 Op.53              1913(左手)第五鋼琴協奏曲G大調Op.55      1931-1932
  • 【今日名曲】貝多芬《第三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30歲時創作了這部《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被視為鋼琴協奏曲晚期古典風格的代表性作品。當時莫扎特去世不久,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還經常在音樂會上被演奏,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貝多芬自己也非常喜歡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尤其非常喜歡莫扎特近30部鋼琴協奏曲中的兩部小調曲目,還為D小調第20鋼琴協奏曲寫了華彩樂段,而對C小調第24鋼琴協奏曲,他曾對友人表示「我們永遠都想不出那樣的構思。」後來的研究者甚而認為貝多芬的《第三鋼琴協奏曲》簡直就像是對莫扎特第24鋼琴協奏曲的回憶。
  •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馬祖耶夫
    《第一鋼琴協奏曲》在柴可夫斯基早期的大型作品中,是開朗情緒和樂觀主義的深刻體現,它稱得上是19世紀俄羅斯鋼琴音樂的一個頂峰,也是19世紀歐洲音樂藝術中最有天才的創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