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旋律:你不得不聽的十首鋼琴協奏曲

2020-11-17 澎湃新聞

原創 田藝苗 田藝苗的田

鋼琴協奏曲是古典音樂中常見的一種體裁,鋼琴和樂隊之間的協作貫穿整個作品,有時候鋼琴單獨演奏,有時候鋼琴與樂隊同時演繹,產生豐富的聲音效果,耐人尋味。

旋律時而婉轉悠揚,時而靈動輕巧,時而慷慨激昂,如此多變的情感俘獲了不少古典樂迷的心。

文章: 田藝苗的田 | 圖:BAIDU

整理編輯 | 田藝苗的田

NO.1

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1 in B flat minor, Op.23

阿格裡奇版本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俄羅斯)

作品誕生年份:1874年

作品中充滿的斯拉夫式粗線條和色彩的管弦樂法,正是這首樂曲的魅力所在。

主題深情、真摯、如夢般甜美。

第一樂章的開頭相信大多數人都爛熟於心,旋律響起,心裡默默感嘆:噢!原來就是這首曲子啊!

NO.2

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5 In E Flat Major Op.73

米凱蘭傑利版本

作曲家:貝多芬(德國)

作品誕生年份:1809年

1811年,本曲才在德國的萊比錫得以首次公演。

當時的音樂雜誌《大眾音樂報》曾這樣評價本曲:「毫無疑問,這是所有已經創作出來的協奏曲中最富創造力、最富想像力和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同時也是在技巧上最為艱深的一部。」

整部作品在工穩的結構中蘊含著壯闊的波瀾、變化無窮的旋律。

NO.3

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

裡赫特版本

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俄羅斯)

作品誕生年份:1901年

這部作品充分發揮了抒情性和鋼琴化的效果,而且把這些作了絕佳的統一。

有人將這部作品定位於"浪漫俄羅斯經典憂傷風格 」,旋律裡面由黯淡,有起伏,有高潮,也有激情澎湃。

由於它的浪漫性的情趣,曾被改編為爵士樂或者添加歌詞進行歌唱。

NO.4

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 2 In F minor, Op.21

齊默爾曼版本

作曲家:蕭邦(波蘭)

作品誕生年份:1829年

這部作品在蕭邦最幸福的日子裡寫成,並把它獻給他的初戀情人——華沙音樂學院同學Konstancja Gladkowska。

蕭邦不敢直接對她表示愛慕之情,只能將全部的感情投入在樂曲之中,因此在臨別之際,蕭邦用渾身的戀愛激情創編了這首協奏曲,珍藏在心田深處美妙的回憶裡。

NO.5

a小調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16

Philippe Entremont版本

作曲家:格裡格(挪威)

作品首演年份:1869年

這部作品是格裡格唯一一首協奏曲。

這首樂曲具備格裡格音樂的一切魅力,諸如飽含挪威民謠風格的清純旋律,以及新奇的和弦、輕妙的節奏等。

樂曲素材新穎,生氣蓬勃而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NO.6

降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1 in E flat

阿格裡奇版本

作曲家:李斯特(匈牙利)

作品誕生年份:1839年

此曲對演奏者的鋼琴技巧有相當高的要求,沒有深厚的功底,演奏者是無法演繹出輝煌的藝術效果。

整個樂曲在結構上非常緊密而周詳,但各樂章的構成又都非常自由。

第三樂章還運用了協奏曲歷史上罕見的三角鐵,因此,這首鋼琴協奏曲常被冠以"三角鐵協奏曲"的別名。

NO.7

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Op. 11

波裡尼版本

作曲家:蕭邦(波蘭)

作品誕生年份:1830年

這是介紹蕭邦的第二首首協奏曲,這一部與前一部風格並無多大區別,也可以概括為愛情的敘述和對幸福的憧憬。

但是這首前者更為成熟,技巧更華麗,效果也更完美,特別是他的第一樂章寫得最為成功,音樂的形象鮮明、突出,富於強烈的色彩性對比。

NO.8

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 1 in D minor

作曲家:勃拉姆斯(俄羅斯)

作品誕生年份:1858年

該部協奏曲無疑是浪漫主義時期一部重要的協奏曲作品,然而作曲家在創作中卻採用古典主義傳統作曲技法,同時又汲取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創作出極具可聽性的英雄性和抒情性音樂。

NO.9

F大調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in F Major

作曲家:格什溫(美國)

作品首演份:1925年

原名《紐約協奏曲》,這是一部能讓你隨之起舞的鋼琴協奏曲。

作曲家將古典音樂與美國爵士音樂相結合,節奏與和聲調式上的寫作手法上以不同於古典音樂的詮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成為了音樂史中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NO.10

第三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 3 in E major, Sz. 119

奧格東版本

作曲家:巴託克(匈牙利)

作品誕生年份:1945年

巴託克的第三首鋼協,寫於他生命最後幾年,他本人並沒有親自彈過,是他獻給妻子迪塔的生日禮物。

在這部作品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民間音樂的精神得到了直接體現。其中第一樂章還刻意地模仿匈牙利揚琴的聲音。

原標題:《經典旋律:你不得不聽的十首鋼琴協奏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音樂】不朽的經典:世界十大鋼琴協奏曲
    因此,鋼琴協奏曲作為古典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般來說,鋼琴協奏曲中,鋼琴與樂隊往往有一種對抗,同時也講究和諧、矛盾必須統一的關係。尤其是莫扎特之後的鋼琴協奏曲,更講究鋼琴與樂隊之間的複雜關係、矛盾關係。常見的協奏曲中的矛盾關係,常常體現於音色的對比、旋律的對比、聲音強弱的對比、演奏結構的對比等。
  • 十首經典小提琴協奏曲推薦
    此時,浪漫主義作曲家的協奏曲更注意旋律的優美可歌、樂曲的技巧性以及對於內心世界的表達。進入20世紀之後,協奏曲的創作變化越多元化,形成了一種百花齊放的良好發展態勢。  今天,我們將與大家共同賞析十首經典的音樂作品,領略音樂的迷人魅力。
  •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你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裡,聽不到教條,聽不到概念,聽不到其他音樂家的影子。他的音樂完全來自他的心靈,來自他深愛著的俄羅斯土地。尼古拉·魯賓斯坦曾經激動地和柴可夫斯基說「俄羅斯需要你」,託爾斯泰也稱他的四重奏作品「體現了俄國人的全部苦難」,但柴可夫斯基並不是個愛國主義者。他可能從未想過為他的國家作曲,或是像強力集團那樣,為民族音樂的高度而奮鬥。
  • 【馨聞旋律】戀人協奏曲
    《A Lover’s Concerto》——旋律來自巴赫著名的小步舞曲,被後人填上了詞, The Toys 組合首唱,中文名叫《戀人協奏曲》, 火爆一時
  • 聽十大鋼琴協奏曲,振作起來!
    當偶然碰到電視上正在轉播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在倫敦逍遙音樂節上演奏莫扎特的最後一部協奏曲時,那一瞬間我簡直是驚呆了。我在當地一店鋪裡找到了一張唱片,還成功地搜尋到一盒降價的盒式錄音帶,由埃米爾·吉列爾斯彈奏鋼琴。當時並不知道這是留聲機的一張經典唱片——一個介於作曲家、獨奏演員、管弦樂團和指揮家(由歐根·約胡姆擔任)之間完美合作的經典範例。
  • 你聽過卡巴列夫斯基《第三鋼琴協奏曲》嗎?
    》的音樂文體導讀:卡巴列夫斯基是前蘇聯著名作曲家、鋼琴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這部第三鋼琴協奏曲是他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本文從旋律、和聲、結構、一鋼琴與二鋼琴的處理與使用四方面對其音樂文體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與論述。
  • 【幫你了解十首世界經典鋼琴名曲!!】
    你守在墓前哀訴的時刻快要來到了。你的心總得保持熾熱,保持眷戀,只要還有一顆心對你回報溫暖。只要有人對你披露真誠,你就得盡你所能,教他時時快樂,沒有片刻愁悶!還願你守口如瓶:嚴厲的言辭容易傷人。天啊!本來沒有什麼惡意——卻有人含淚分離。(廖輔叔譯)李斯特根據這首詩創作的樂曲,並沒有局限於歌詞提供的內容。
  • 【值得珍藏的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 The Piano Concerto No. 1 in B-flat minor, Op. 23伊斯特敏演奏,奧曼多指揮費交 這首鋼琴曲,是柴科夫斯基在創作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之前的重要作品之一,初稿在1875年初寫出,後來在1880年和1893年間,作者又參考許多演奏家的意見,進行兩次修改才最後定稿。
  • 【經典收藏】十首世界著名鋼琴曲推薦
    《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首鋼琴曲旋律舒緩優美,細細聽來像是少女帶著絲絲哀怨的訴說。如小溪淌過,綿長而不湍急。雖有哀怨,卻不曾有憎恨;雖帶憂愁,卻不做聲嘶力竭的呼喊。也許,這首曲子本身就應該是一個矜持溫柔的少女。
  • 【值得珍藏的鋼琴協奏曲】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
    要說缺憾,儘管和20多年前相比,阿格裡奇在此也並不著意去宣洩豪情,但仍然使人感到缺少一種風度和智慧。這也許就是阿格裡奇的特色,不能再有所苛求了。需要強調的是新片的音質更為晶瑩剔透,氣韻更為鏗鏘。作為鋼琴的測試片一點都不為過。4、皮爾絲/克萊文 歐洲室內樂團  這是我近年來聽的最多的錄音,也是目前最合我心意的版本。
  • 一生必聽的十首世界著名浪漫鋼琴曲,你們都聽過幾首呢?
    有這樣10首鋼琴曲:1 少女的祈禱《少女的祈禱》是波蘭女鋼琴家、作曲家巴達捷夫斯卡18歲時的作品,這首曲子聽起來很輕快,之所以叫少女的祈禱,是因為這首鋼琴曲結構簡單,手法樸素,歡快輕盈,表現出來了少女 的心境,對夢充滿了幻想和遐想。2 愛之夢浪漫主義大師李斯特鋼琴曲《愛之夢》,這首鋼琴曲很少有人聽到過,很好聽,裡面充滿了對愛情美好的幻想。
  •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是一部最通俗,最受人愛戴的協奏曲。他反映出柴可夫斯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光明與歡樂的渴望。,其中《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流傳最廣,也是被世界一流的鋼琴家們競相演奏的曲目。老柴真的一個音符都沒有改,他堅信《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一定是他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也一定能夠收到觀眾的好評。柴可夫斯基又將這部作品寄給了德國鋼琴家畢羅。與魯賓斯坦不同,畢羅卻十分喜愛這首協奏曲。1875年10月,畢羅帶著老柴的這首《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在美國波士頓的一家音樂廳進行首演,獲得巨大成功。
  • 【音樂百科】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經典版本介紹
    ,頗受愛樂者及電影配樂歡迎,如經典名片【齊瓦哥醫生】即運用了「G小調前奏曲」op.23-5。至於頗受歡迎且著名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op.18,既是作曲家本人從沮喪中重建自信之轉捩點,更證明他是在柴可夫斯基之後最能寫出優美旋律線的俄羅斯作曲家,便不只一次為電影所選用,如在2007年「蜘蛛人Ⅲ」也使用了該曲第二樂章.1975年Eric Carmen的暢銷流行曲「All by Myself」(不知各位是否記得「史瑞克Ⅱ」的橋段?)
  •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
    這一協奏曲的樂隊編制非常簡練,曲式比第一號還要接近維也納傳統。共3個樂章:1.朝氣勃勃的快板。第一呈示部的第一主題呈現兩個對稱的形象,第二主題是一個新的抒情性插段。第二呈示部同樣擁有很多旋律,旋律和樂句的發展都具即興意味,極具莫扎特的風格。2.柔板,這個樂章近似於海頓的風格,帶有沉思意味,又充滿溫曖的感情。其中廣泛使用了器樂式的朗誦調,從而時常形成旋律的情緒發展。這種發展中孕育著貝多芬的創作個性。
  • 一部鋼琴協奏曲的誕生
    提起世界經典的鋼琴協奏曲,或許您會想到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會想到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
  • 最代表浪漫時期的十首「柔板」(二)
    這一時期的許多音樂珍品至今仍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歡迎,這期為大家帶來——最代表浪漫時期的十首「柔板」(二),帶你感受浪漫時期的最美旋律。6.《E小調第1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蕭邦▼樂章開始時用弦樂器(加用弱音器)帶有鼻音效果的銀白色音響奏出的一小段引子,以奠立樂章總的氣氛;緊接著出現的基本主題由鋼琴奏出,情緒安詳、平靜,有如一首夜曲。阿巴多指揮,格裡莫演繹《E小調第1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9.
  •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馬祖耶夫
    彪羅將這部協奏曲帶到了美國,1875年10月25日在波士頓音樂廳進行了首演。而今天為大家推送的是由俄羅斯著名鋼琴家丹尼斯.馬祖耶夫所演奏的版本,我第一次現場聽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就是在聖彼得堡愛樂大廳由馬祖耶夫演奏的,非常的震撼,他也被認為是當今樂壇第一協奏的最佳詮釋者之一,下面就請大家欣賞!
  • 經典誕生記|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由一文不值到不朽之路
    再來看看它這部不朽之作的誕生記,也許更加能體味到一種音樂史的趣味。我的手機鈴聲就是第一樂章的主題,那種氣勢與響度,總是令人嚇一跳。選用這種鈴聲不是因為別的,就是聲音大,好讓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也能聽到。然而這部流行的古典音樂,跟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一樣,它的誕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 鋼琴協奏曲《黃河》的音樂內涵與演奏技巧分析
    《黃河》是由我國著名音樂人殷承宗、儲望華等6人在1969年時創作的一首作品,其中基於抗日的大環境下通過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詞來進行改變創作的,是一部禮讚中國人民偉大精神的紅色經典。從目前搜集的資料來看,國外對中國作品的研究比較淺顯,具體點研究內容和方向並不明確,數量優先;但是國內不同,關於這首作品在歷史地位的相關研究十分豐富,比如我國學者楊帆的《中國鋼琴協奏曲<黃河>演奏之探索》、周潤靜《鋼琴協奏曲<黃河》的創作< span="">特點與作品分析》等成果,都對此曲有細緻的研究,分別從各個角度反思經典。
  • 【今日名曲】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
    為了此次演出,他在短短幾個星期內專門創作了《第三鋼琴協奏曲》丹尼爾·特裡福諾夫(Daniil Trifonov 1991—,俄國鋼琴家,2011年柴賽金獎)/瓦萊裡·捷傑耶夫指揮《第三鋼琴協奏曲》是激情迸發出最極致的罕見作品,氣勢雄奇,表現了最堅毅的俄羅斯精神與最強大的生命力,標誌著拉赫瑪尼諾夫浪漫風格的協奏曲創作達到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