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貼身物件出土,一技術領先西方千年,唐明皇曾因它日夜哀怨

2021-01-10 野史日記

1970年10月5日,在西安南郊,一個名為何家村的地方,發現了一批唐朝窖藏文物,其中包含了玉器、錢幣、飾品等物,一共千餘件文物。

窖藏文物與墓葬文物性質不同,墓葬文物為陵墓中陪葬的物品;窖藏文物一般是家裡臨時儲藏,或者因為倉促間出行無法攜帶,被迫選擇的一種儲藏方式。根據考古學家的分析,何家村窖藏應該屬於第二種情況,這個窖藏的主人很可能是唐朝的租庸使劉震,租庸使的職責之一正是保管朝廷的珍寶和收繳庸調。

根據《唐兩京城坊考》的記載,建中四年(783年),涇原鎮發生兵變,這一次兵變鬧得很大,甚至攻陷了長安,當時的皇帝唐德宗落荒而逃,身為租庸使的劉震自然也要出逃,他先讓家人帶著「金銀羅錦二十駝」等珍寶出逃,自己又帶著其他珍寶出逃,但是在出逃的過程中出現了意外。

參考《無雙傳》中的記載,租庸使劉震出逃的過程中並不順利,當他來到城門的時候,守衛的士兵認出了他的身份,所以沒有放他出城,萬般無奈之下,租庸使劉震又折回家中,將自己所帶的珍寶都進行了窖藏,等待未來再取回。可惜的是,劉震選擇成為了叛軍的官員,過了不久,大唐的軍隊殺回來時,曾經的租庸使劉震和家人被處斬首,這樣一來,劉震窖藏在自己家的珍寶,也就無人得知了,直到千年後的今天才重見天日。

在租庸使劉震的窖藏珍寶中,有一件球形文物,專家見到這件文物的時候,認定了它香薰的作用,命名為薰球,後來經過17年的多方考證,才正式對它命名為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它的主人正是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

這件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極為不俗,通體為純銀打造,採取了鏤空工藝,利用葡萄、藤蔓、花鳥等造型,呈現出了一片祥和的美感。在葡萄花鳥紋銀香囊中設置了一個小圓盤,其中可以放置薰香,你不必擔心薰香會傾瀉而出,因為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的製作這對它進行特殊的改制,無論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如何翻滾,其中的薰香都不會外洩半點,因為在其中有一項特殊的技術——陀螺儀。這一項技術直到1850年才被法國的物理學家萊昂·傅科偶然發現,而這一時間相距我國古人應用此技術已經1000多年了。

如此精美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是中國四大美人楊玉環貼身攜帶之物,它伴隨著楊玉環,經歷了大唐的興衰,也見證了李隆基和楊玉環愛情的悽美。

那一年安史之亂爆發,眼看敵軍就要攻到長安,深知無法抗衡邊軍的李隆基帶著十萬禁軍出逃蜀中,當他們來到馬嵬坡的時候,所有官兵再不肯逃走半步,當時的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上奏,請求唐明皇斬殺楊國忠、魏方進一族,李隆基無奈之下答應了,士兵們卻仍然不願意前行,他們殺了楊國忠,害怕楊玉環秋後算帳,於是逼迫李隆基斬殺楊玉環才肯罷手。

楊玉環是李隆基摯愛,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為了讓楊玉環跳舞的時候仍然能有薰香在身,才有了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問世。最終李隆基賜死楊玉環,香消玉殞,李隆基敗逃蜀中,他的兒子李亨登基,他無奈之下自稱太上皇。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李隆基從盛世明君到無可奈何的太上皇,楊玉環從萬千寵愛於一身到身死荒草地,二人濃情驟然斷絕,死則死矣,李隆基卻日日受此折磨。

終於有一天,李隆基返京,路過了馬嵬坡,他死活都不願意走,想將楊玉環的墓葬一起遷走,他如今已經不是皇帝,他的想法也被禮部侍郎李揆擋了回去,理由是「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李揆的話自然是有道理,但是李隆基的深情也不是作偽,於是他偷偷的派人去看了楊玉環當年的墓葬。

去的人回來了,李隆基滿懷希望地迎了進來,那人只帶了一句話和一物回來,那人道:「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李隆基聽罷,悲痛欲絕!又拿起那人帶回來的楊玉環貼身物件——葡萄花鳥紋銀香囊。一時間李隆基百感交集,心如刀割,卻依舊是無可奈何。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最終,李隆基命人「乃令圖其形於別殿,朝夕視焉」,以寄託其哀怨之情。

盛世大唐早已不在,如今為李隆基和楊玉環發聲的只有那小小的一個香囊,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用它小小的身軀訴盡了大唐的繁華和悽婉,也用它精美工藝,展示了我國古人無盡的智慧,一個香囊,一件文物,一段往事!

誰說古代沒有照片,無法記錄美好的過往?古代的文物比照片記錄的還要具體、真實,一個小小的香囊,讓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為之動容,那撲面而來的古樸和哀怨,似乎切身地感受到了它主人的情感,那是怎樣的一份愛情,即便跨越了千年,仍為凋零!

如果有機會,我希望我能走遍每一個博物館,看盡每一件文物、國寶,聽聽屬於它們的故事;如果讓我送給朋友一件禮物,我不會送給他們金銀,我會送給他們一本書,一本關於文物和故事的書,讓他們領受這千年的薰陶和感悟。

一本《國家寶藏2020日曆》,記載了366件國寶歷史故事,講解了366件文物特質,一座蘊含千年文物的「博物館」就這樣來到了我的辦公桌上,來到了孩子的學習桌前。

過年了,買一本全新的日曆,迎接一個美好的未來,也了解一下厚重的過去,畢竟,這個充滿歷史滄桑的精緻故紙,屬於我,也屬於你!

點下方廣告條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楊貴妃》 範冰冰霸氣著60萬大婚禮服
    時隔千年「愛情故裡」敬貴妃 範冰冰:華清池貴妃醉酒 西安首映式別具一格,現場主創們用「佳釀寄情」的方式,在電影即將上映之際,紛紛抒發重歸楊唐「愛情故裡」的心情。吳尊選擇「隔空」敬壽王,寓意雖然他們相隔千年,卻在電影中見證了這個角色的成長與痛苦,這種切身體會也使他變得更勇敢。吳尊5歲的女兒neinei(吳欣怡)也送上祝福VCR,撲閃著一雙大眼的她自稱楊貴妃,「大家好,我是楊貴妃!7月30號見!GOOD!」充滿純真童趣的聲音惹得臺下觀眾歡笑不斷。
  • 4個月魔鬼訓練後,學生版唐明皇、楊貴妃首登臺
    原本以為謝幕時要掉淚的蔡筱君,演完《密誓》站在聚光燈下,卻一滴淚也落不下來,「勒頭勒得實在太緊了!」蔡筱君是同濟大學表演系的一名學生,因入選上海崑劇團學生版《長生殿》訓練營,而有了登臺演唐明皇的機會。昨天,數十名來自大學校園、從盛夏到入冬接受了4個月小班制教學的「崑曲演員」登上舞臺,其中兩對從全國海選出的唐明皇與楊貴妃「光彩奪目」,學生版《長生殿》迎來階段性匯報演出。
  • 4個月魔鬼訓練後,學生版唐明皇、楊貴妃首登臺
    原本以為謝幕時要掉淚的蔡筱君,演完《密誓》站在聚光燈下,卻一滴淚也落不下來,「勒頭勒得實在太緊了!」蔡筱君是同濟大學表演系的一名學生,因入選上海崑劇團學生版《長生殿》訓練營,而有了登臺演唐明皇的機會。昨天,數十名來自大學校園、從盛夏到入冬接受了4個月小班制教學的「崑曲演員」登上舞臺,其中兩對從全國海選出的唐明皇與楊貴妃「光彩奪目」,學生版《長生殿》迎來階段性匯報演出。
  • 唐玄宗日夜獨寵楊貴妃,盛寵11年之久,為何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說起楊貴妃,你肯定會想到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亦或者是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總而言之,楊貴妃在世人的眼中,就是一個字——美。 而也正因如此,唐明皇李隆基才對她日夜寵愛,直到馬嵬事變,楊貴妃香消玉殞,盛寵長達11年之久!
  • 最美楊貴妃林芳兵近照曝光,55歲風韻猶存,曾因美貌差點被削鼻子
    最美楊貴妃林芳兵近照曝光,55歲風韻猶存,曾因美貌差點被削鼻子楊貴妃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與其他三位美人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她那引以為傲的身材吧。影視劇作品中都有許多傾城傾城的女演員飾演楊貴妃。最美楊貴妃林芳兵近照曝光,55歲風韻猶存,曾因美貌差點被削鼻子。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1000多年前的楊貴妃,有多美?​
    作為《大唐貴妃》的主題曲,這曲濃縮了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梨花頌》很快成為了全球範圍內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乃至「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在哼唱《梨花頌》」。原版《大唐貴妃》劇照,梅葆玖飾楊貴妃可惜由於彼時合作單位多、演出成本大等原因,使它能夠面向市場演出的機會少之又少。重新打造此劇以便推廣,成為了梅葆玖先生的心願。直到生命的最後階段,他仍在為《大唐貴妃》積極奔走。
  • 中國獨有的樂器,領先歐洲七階音律,深埋千年仍能奏響!
    現代仿製品編鐘的興起,與古代冶金技術的發展也是分不開的,青銅因為製作提煉工藝比較簡單,在我國歷史發展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作為主要的金屬器具來使用。同時青銅也被做成許多器具來使用,比如農工器具,酒杯,鼎等等。
  • 冶鐵技術發展史,從秦開始,我們的冶鐵技術領先全球
    1930年在山東滕縣出土的一塊畫像石曾引起幾代學者的極大興趣,這是一幅反映冶鐵場景的畫像石,圖像展示了從冶煉、鍛打到磨礪鐵刀的整個生產過程,有如今天的生產流水線,分工明確,繁而不亂。河北滿城漢基中這幾種鑄鐵都有發現,其中冶煉灰口鑄鐵需要較高的溫度,它的出現是漢代鑄鐵工藝的新發展。漢代出現了百鍊鋼技術,它是以生鐵為原料,在空氣中加熱攪拌,再經反覆加熱鍛打而得到的鋼製品。
  • 唐明皇與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抵得過怨聲載道
    唐明皇對楊貴妃的寵愛,超出了在此之前的任何妃子。電影《妖貓傳》是假的,但白居易《長恨歌》裡的情是真的。本文節選自東方出版社《高情已逐曉雲空》。唐明皇本來有兩個寵愛的女人——王皇后與武惠妃。而隨著這兩個人的相繼謝世,明皇益發感到日子的無聊。身邊不是沒有女人,但都難以讓他提起興趣。直到開元二十八年十月的一天,明皇和宮內的妃子以及朝廷貴婦像往年一樣到華清宮宴飲沐浴。一種朦朧的預感,讓明皇覺得仿佛會遇到自己今生最大的緣分,而環視四周,只覺得跟從在自己身邊的女人個個顏色如土。
  • 《王朝的女人·楊貴妃》丨霸道皇帝上演「唐朝50度灰」!
    據悉,《王朝的女人·楊貴妃》以全新的角度述說「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傾世愛戀。而此次公布的終極預告中,初現了兩人坎坷的感情經歷。除此之外預告中還首次曝光了千年前的盛唐世界。為了還原大唐的奢華場景,片方專門邀請了曾兩次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美術指導黃家能、王闊、鍾移風負責,重塑大氣又不乏典雅的唐代美景。
  • 玖億酒友網:被唐明皇喻為海棠花的醉美人是誰?
    唐明皇有一次召見楊貴妃,左右報告說,貴妃昨晚喝醉了,酒勁兒還沒過,於是明皇命高力士和侍女們扶著貴妃來到他的面前。貴妃當然沒有梳洗打扮,鬢亂釵橫,臉上還帶著酒醉的紅潤,明皇心裡更生愛憐,說:「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爾!」唐明皇以海棠喻貴妃醉後的嫵媚。貴妃醉酒有多美?看看春天的海棠花!
  • 憋了好幾天了,是該談談《楊貴妃》這部電影了
    即將後天上映的《王朝的女人·楊貴妃》近日發布主演黎明的訪談特輯,黎明不僅講述了他對於唐明皇這一角色的理解,也談到了他與範冰冰的合作
  • 《紅樓夢》中的瓔珞,竟是來自西方的舶來品?探秘瓔珞的千年發展史
    王熙鳳出場時:「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那麼,這瓔珞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物件?在古代很普及麼?「瓔珞」,又作「瓔絡」,在梵文中,意為「珍珠等串成的首飾」。早在佛教興起之前,古代南亞次大陸的人們就開始用瓔珞用來裝飾自己。尤其是貴族,常常會佩戴樣式繁複華麗的瓔珞,用來凸顯自己高貴的地位。
  • 《唐明皇》這樣的歷史劇,為什麼再也看不到了?
    1993年,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中國第一部描寫帝王生活的電視連續劇《唐明皇》。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作為唐代第七位皇帝,他28歲登基,在位45年。二十九年開元盛世,他將大唐帶入極盛時代,而自天寶年起,他也親手將唐朝拖入動亂的泥潭。他極重情感。在他死後四十五年,詩人白居易寫下千古名篇《長恨歌》,從此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被廣為傳頌。
  • 【人文素養】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元代著名劇作家白樸的劇本《梧桐雨》一反前人對楊玉環「紅顏禍水」的定論,重點寫出了唐明皇在失去楊貴妃之後的心理世界,情深意重,真誠感人。【滾繡球】長生殿那一宵,轉迴廊,說誓約,不合對梧桐並肩斜靠,盡言詞絮絮叨叨。沉香亭那一朝,按霓裳,舞六么,紅牙箸擊成腔調,亂宮商鬧鬧吵吵。是兀那當時歡會栽排下,今日悽涼廝輳著,暗地量度。
  • 她被譽為古代第一冰美人,因笑惹禍被黑千年,一文物出土還她清白
    她被譽為古代第一冰美人,因笑惹禍被黑千年,一文物出土還她清白(說歷史的女人——第212期)在中國古代史上,有這麼一個美人
  • 楊貴妃:我就吃個荔枝,為何被罵了千年?專家:你看唐玄宗咋運的
    如果兩天還沒有人賣完的話就要大降價了,因為荔枝是不經藏的一種水果,就算用冷藏技術可是多放幾天味道還是會變酸。原因無他,一個是交通不夠便捷和迅速,另一個就是冷藏技術也遠遠不夠,從採下來到腐臭不能食用最多不過三天的時間。 但是在古代因為荔枝這種水果比較的少見,但偏偏又比較的知名,因此許多的達官顯貴都以能吃上一口荔枝為榮。在唐朝時期荔枝便比較的盛產了,當年唐玄宗為了博得楊貴妃一笑,更是從嶺南運來了最正宗的荔枝回長安。
  • 李隆基那麼寵楊玉環,為什麼楊貴妃沒有孩子?
    唐玄宗雖然是個多產皇帝,一生精耕細作,加班加點日夜操勞,生下了三十個兒子,二十九個女兒。但是,在唐玄宗碰到楊玉環時,已經五十六歲了。(左一:楊冪)好了,說回正題。唐玄宗最小的兒子汴哀王李璥死於開元二十四年。
  • 手帕:溫馨可人的貼身小物件
    在西方社交場合,西裝革履的男士,在左胸口袋插有摺疊規範的白色手帕,將手帕的角露出袋口,顯得莊重、高雅,引人注目。舊時女子,一襲曼妙旗袍,斜襟上別一條手帕,或將手帕掖在衣袖裡,也有將手帕拿在手中把玩的。那些舊時光裡的女子,用手帕半掩著花容月貌,嬌羞中平添了幾分嫵媚。她們嫋娜娉婷行走於尋常巷陌,因了搖曳的手帕而一路風情萬種,一路暗香盈袖。
  • 電影|《楊貴妃》古都西安首映 ,範冰冰獲贈60萬大婚禮服
    時隔千年「愛情故裡」敬貴妃 範冰冰:華清池貴妃醉酒西安首映式別具一格,現場主創們用「佳釀寄情」的方式,在電影即將上映之際,紛紛抒發重歸楊唐「愛情故裡」的心情。作為千年後的「楊貴妃」,範冰冰表示要敬楊貴妃唐明皇的愛情,她先是略帶調皮的調侃,「我喝完酒後就變成貴妃醉酒了。」接著她又動情稱:「今天來到驪山腳下,華清池畔,我非常感慨,這次站到臺上真的是一次特別的聚會和機緣。」時隔千年,範冰冰「對話」楊貴妃,「楊玉環是一位集智慧、美貌、性格於一身,特別完美的女性。千年後能扮演她,我覺得特別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