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ā
阿伏伽德羅常量ā fú jiā dé luó cháng liàng
指1摩任何物質所含的粒子(分子、原子、離子等)數,約等於6.002×10。因紀念義大利化學家阿伏伽德羅(Amedeo Avogadro)而得名。舊稱阿伏伽德羅常數。
又是一個理科概念,於是阿·冷漠搬運機器·喬出現。
阿伏伽德羅常量為熱學常量,符號NA(看圖片,這裡的A需要下標)或L。它的精確數值為:6.02214076×10。
阿伏伽德常量與物質的量緊密相關,摩爾作為物質的量的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被定義為所含的基本單元數為阿伏伽德羅常量。其中基本單元可以是任何一種物質(如分子、原子或離子)。
物理學和化學中,阿伏伽德羅常量的定義是一個比值,是一個樣本中所含的基本單元數(一般為原子或分子)N,與它所含的物質的量n(單位為摩爾)間的比值,公式為NA=N/n。因此,它是聯繫一種粒子的摩爾質量(即1摩爾時的質量),及其質量間的比例常數。
看了以上的內容,應該大概對阿伏伽德羅常量有了一點點印象。想要具體了解,請大家移步百度百科和相關書籍。
阿公ā gōng
1、丈夫的父親。2、祖父。3、尊稱老年男子。
關於丈夫的父親,比較常見的除了阿公,還有公公、公爹。當然,也有叫爸或爹的。
關於祖父的稱呼,古代可以稱呼公、太公、翁;現代一般都稱爺爺。
關於老年男子的尊稱,有老人家、老先生、老翁等。
阿訇ā hōng
我國伊斯蘭教稱主持清真寺教務和講授經典的人。
這對阿喬來說,是個新詞。但結合生活,還是比較好理解的。
阿訇為波斯語音譯,意為「教師」、「學者」。
約自明代後期,陝西回族學者胡登洲創辦經堂教育時起,穆斯林開始稱教授經文的教師為阿訇,後逐漸流行。今專指由清真寺經堂大學或經學院「穿衣」畢業,具有較高宗教學識的宗教人員。
阿訇的職責是「替聖傳道」,領導穆斯林從事宗教活動。
擔當阿訇需要一定的條件:
一般擔任小寺阿訇的條件是:必須受過經學教育;懂得基本教義和教法,能誦讀、通曉《古蘭經》;能為經堂中小學生授課。
擔任大寺阿訇的條件是:通曉13本大學經典;熟悉教法、教義;能勝任教授大學學生;品德兼優。
現代中國「四大名阿訇」
阿訇中學識較高的宗教教育人員、學者,稱為大阿訇。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王靜齋、達浦生、哈德成、馬松亭,這四位也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名阿訇」。
哈德成(1888—1943)
哈德成(1888—1943) -中國現代伊斯蘭教學者、教育家。
哈德成阿訇是陝西南鄭人,世奉伊斯蘭教。其父親名希齡,是一位飽學的伊斯蘭教學者,早年因匪亂遷居上海,被當地回民聘為浙江路清真寺教長,從此就定居上海。
哈德成阿訇主要貢獻有:1、主持翻譯《古蘭經》。2、1928年在上海首創了伊斯蘭師範學校。1937年「八·一三」上海失守後,學校遷往甘肅平涼,改名國立隴東師範學校。3、「八·一三」事變後,成立浙江路回教難民收容所及太倉路清真寺第二難民收容所。4、在浙江路清真寺設立了教育基金專櫃,籌募教育基金。
達浦生(1874—1965)
達浦生(1874—1965)-當代傑出的少數民族人士、著名學者、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達浦生阿訇原名鳳軒,字浦生,經名奴爾·穆罕默德。1874年生於江蘇六合區。
生平簡介:
1、倡辦回民教育。1)1899年,在六合城內創辦了回民廣益小學,打開了江南地區回民辦學的新局面。2)1907年王阿訇回國,在牛街禮拜寺創辦回文師範學堂,由浦生阿訇擔任校長,此即開創現代伊斯蘭經學之始。3)1912年,被委任為甘肅省回民勸學所所長兼省視學。6年內,他走遍隴東、隴西、隴南和寧夏、青海各地。在他的鼓動和倡議下,推動地方成立了不少回民學校。
2、爭取國際輿論。1)1937年12月29日,達浦生阿訇隻身出國,途中聯合由祖國出發的近東訪問團,共同參加了在漢志舉行的「世界伊斯蘭大會」。在大會上和其他代表共同揭發日寇侵華罪行。並與冒充穆斯林的3名日本浪人展開舌戰,使浪人醜態畢露,伸張了中國的聲威。2)在埃及期間用了3個月時間,撰寫了長達100多頁的《告全世界穆斯林書》,揭發日本60年來侵華史實和最近日寇侵華罪行,號召全世界穆斯林兄弟給日寇以輿論上的譴責及經濟上的制裁,引起中近東各國的極大關注。3)1938年6月8日達浦生阿訇轉到印度,在印度作了9次抗日講演。
3、籌募藥品運往抗日前線。
4、潛心著作《中國伊斯蘭六書》。
5、1)1952年,達浦生阿訇作為新中國的代表赴赫爾辛基,參加了「維也納世界和平人民大會」。2)1953年,浦生阿訇被選為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主任,並擔任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等職。3)1955年,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4)自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起,一直被選為江蘇省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5)1955年「中國伊斯蘭經學院」成立,被推為該院院長。6)1955年又任第二屆中國伊斯蘭教朝覲團團長,率團赴麥加。7)1956年浦生阿訇以周總理顧問身份,隨周總理同機抵達印度尼西亞萬隆,參加亞非會議。同年,作為中國印度尼西亞友好協會代表團團長訪問了印度尼西亞。
王靜齋(1879—1949)
王靜齋(1879—1949)-中國近現代著名伊斯蘭經學家、著作家、翻譯家、學者
王靜齋,名文清,以字行,回族,天津人。1879年出生於天津清真北大寺附近一阿訇世家。
生平簡介:
1、王靜齋阿訇學識淵博,通曉《古蘭經》經注學、聖訓學、教義學、教法學、凱拉姆學及伊斯蘭教歷史。精通阿拉伯語、波斯語,對古漢語、英語亦有一定造詣。歷任河北、北京、遼寧、黑龍江、天津、山東、臺北等地10餘所清真寺教長,設帳講學,門徒眾多。
2、1927年9月,王靜齋阿訇創辦《伊光》月報。社址設於天津清真北大寺。從創刊至1939年2月止,堅持出刊長達12年之久。《伊光》月報成為了研究中國伊斯蘭教文化的寶貴資料,在中國伊斯蘭教報刊史上佔一極富特色重要地位。
3、1)1935年,以兩個月時間,譯完《偉嘎業》全部,並得印行。2)1936年,撰寫《歐母代序文》(回教法學通論),修潤波斯文《老歐母代》遺稿,均得以同時刊行問世。同年,應甘肅喇乾臣、馬環吾二君之請,從事譯定《回教遺產繼承法》,並自主翻譯《回教親屬篇》,惟未完全脫稿。3)1937年,王靜齋阿訇重譯《古蘭經》,並擬擴大解注。《古蘭經譯解》由中國回教救國協會代為印行,迄今尚為教中奉為最佳之譯本。
其他譯著有《回耶辨真》《中亞字典》《中阿雙解新字典》《選譯詳解偉戛業》《真境花園》和回憶錄文章《五十年求學自述》《我之譯經小史》以及《中國近代回教文化史料》《發揚伊斯蘭文化之必要》《巡禮遊記》等。
4、1)1935年,受山東趙明遠先生之聘,任青州內外兩寺阿訇之職。2)1936年,在北平西單牌樓中國回教俱進會總部成立「中國回教典籍編譯社」。3)1947年應安徽壽縣之請,王靜齋阿訇至該縣主持教務一個時期。
馬松亭(1895—1992)
馬松亭(1895—1992)-中國現代伊斯蘭經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著名伊瑪目
馬松亭,名壽齡,以字行,回族,北京人。1895年生於北京牛街伊斯蘭世家。
生平簡介:
1、1)與唐柯三先生共同創辦成達師範學校。成達師範學校屹立於舊社會20餘年,與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並稱北方伊斯蘭學府。2)1929年將濟南成達師範遷來北平,改名為北平成達師範學校。3)1937年「七七」事變後,為了避免成達師範落於敵手,學校遷至廣西桂林。1938年元月,成達師範在桂林複課。4)1941年,桂林淪陷,成達師範遷往重慶。
2、創辦富有時代精神的宗教與民族的綜合性刊物《月華報》。
3、成立成達出版部,印行許多經書及伊斯蘭學術著作。成立福德圖書館,並組織以顧頡剛教授為首的董事會,使這個圖書館成為近代中國伊斯蘭教最大的圖書館。
4、兩次出國到埃及遣送留學生。
5、參加北平72名教授發表《抗日宣言》活動。
這些內容,大部分都是從百度百科裡整理來的。看到這些人物、時間、事件,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樣的心情。
阿喬整理的時候,就在想:我今天複製狀態的一行字有多輕鬆,真實的歷史就有多漫長。哪怕只是簡單的挑一些內容過來,我都覺得已經特別多了。實在是想像不出來,當時的實際情況到底有多難。
戰亂已經遠去多年,如果不是因為興起想讀讀詞典,我或許這輩子都不會知道他們的名字。歷史,是由人組成的。有小透明,也有英雄。有奸雄,也有無名。即使只是將每個人的名字都寫下來,這本書的厚度也將是無法想像的。更何況,每個名字的後面,都有一個故事。
作為芸芸眾生中的一個,我只是有感而發。不知,已經有了網絡存儲的現在,幾個世紀後的人們,是否還能記得現在,是否能對這個時候的我們,多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