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我收到了一張黑白老照片,是祖父與松亭阿訇兩人站立合影照,照片是在埃及開羅尼羅河畔,距愛資哈爾大學不遠的一家照相館中拍攝的。據了解,中國留學生有不少照片都是在這家照相館裡照的,很多場面的背景布景都是一樣的。
金子常阿訇與馬松亭阿訇在埃及的合影
我初見這張照片,非常驚喜,馬阿訇長袍馬褂,頭戴深色尼帽,祖父西裝革履,豪氣英爽,應該是我見過的祖父照片中,最帥氣,最顯陽剛氣度的一幅照片。照片拍攝時間應是1936年福德圖書館建成兩個月後。約在10月份,馬阿訇第二次赴埃時所拍。
照片是北京鐵國璽阿訇的收藏,經馬保全先生轉發給我。照片中與馬阿訇同立的這一位,正是山東伊斯蘭界和哲合忍耶教門中的大阿訇大阿林,中國留學愛資哈爾大學的金子常阿訇,也叫金志晏、金國彝。2011年1月13日,金子常歸真50周年,金家後人在濟南伊協大力支持下,在濟南清真北大寺舉行了紀念爾麥裡。
張承志敬書
馬博忠敬撰、李建工敬書
中國伊協副會長《中國穆斯林》主編馬忠傑寫下了「發揚金子常老前輩愛國愛教的精神」的紀念題詞,張承志先生敬書「傷逝」,中國伊協敏俊卿博士,成達師範研究專家、著名回族學者、留埃學生馬金鵬長子馬博忠先生,北京回族書法家、篆刻家李建工先生和濟南回族青年才俊馬連俊先生,帶著虔誠的舉意和無盡的緬懷,參加了意義深遠的爾麥裡。《濟南穆斯林》作了報導和介紹,《中國穆斯林》也宣報了此次活動。
紀念文集《心靈仰贊》
金家後人於次年(2012年底)出版了《心靈仰贊》文集,以紀念這次活動。書中展示的照片,竟無一可與此照片相比。1936年馬松亭阿訇第二次赴埃,悼念福德一世,恭賀法魯克繼任,同時宣傳福德圖書館的建設和圖書徵集活動。馬松亭等人的積極宣傳得到埃方的熱烈響應,國王法魯克,國務總理那哈斯巴沙等紛紛捐書。
祖父金子常於1936年經馬堅推薦,任青海省馬麟主席為團長的中國回教朝覲團翻譯兼秘書,該團完成朝覲功課後,於1937年4月回國,祖父亦同期回國。在這時長約為6個多月的時間內,金、馬二人是會有互相見面機會。見面之後交談、攝影留念也是有可能的。
松亭阿訇1932年初次赴埃護送5名中國留學生,是時,我祖父尚在上海伊斯蘭師範讀書。祖父是中國學子赴埃留學第四批,也是上伊師赴埃留學第二批,1934年5月19日抵達埃及,這批共5名學子:金子常、馬有連、定中明、林興智和胡恩鈞。
祖父與松亭阿訇1925年5月,成達師範在濟南穆家車門禮拜寺成立之前就相知相交,彼此來往。5月25日開班之時,正是祖父從西北回到濟南,掌管金家店清真道堂之時。祖父攜清真道堂阿訇到穆家車門禮拜寺,祝賀成達師範成立,贈送「回教曙光」題額一幅,受到馬松亭阿訇等人讚許。
金、馬兩人在埃及何時、何地見面,金、馬二人在埃及的珍貴照片 ,是於哪家照相館拍攝?如今都成了不解之謎。
成達問題研究專家、著名回族學者馬博忠先生在《教情鄉情-父親與金子常阿訇二三事》文中「開羅」往事一節中說「1936年,馬松亭阿訇第二次訪埃。在開羅中國留學生部與學生座談,阿訇左顧右看,問父親:『金子常同學怎麼沒見?』父親告訴馬阿訇,金子常隨馬麟率領的朝覲團去麥加了。馬阿訇惋惜地說,『我說怎麼找了半天也沒見人呢?』又說:『當年成達師範創建時,金子常還來祝賀,現在成了咱們倡導新式伊斯蘭教育的戰士。』」端詳照片,回憶往事。這照片一定是金、馬二人知道,洗出之後沒有傳發他人,讓我們今天也只有在欣賞之餘而百思不得其解了。
照片是珍貴的,是歷史的記錄。我們感謝鐵國璽阿訇、馬保全先生讓這張照片面世於眾,讓我們紀念兩次赴埃的馬松亭阿訇,紀念出國留學的我國留埃學子。
2018年年初,保全傳來留埃學子十八人的一幀珍貴合影。黑白照片,共三排學生。一排七人,右起胡恩鈞、林興智、金子常、沙國珍、馬有連、定仲明、馬堅(身著長袍者)。二排六人,右起王世明、林興華、林仲明、納訓、馬俊武、納忠。三排五人,右起張秉鐸、金殿貴、張有成、馬金鵬、韓宏魁。這是馬堅先生留學期間,80多年前,所著阿拉伯文版《中國回教概觀》一書中,有關我國留埃學子的一張照片。
祖父與四同學臨行前於國內合影
撒海濤先生也發我另一張珍貴照片,是祖父與四位同學赴埃留學前,在國內合影照片。祖父居中,馬有連、定中明和林鳳梧(林興智)、胡恩均與祖父左右兩邊。祖父與另四學子,是1934年5月19日到達埃及的。
撒海濤先生另發一照片,清晰度一般,僅觀之而無法辨明人物。只知都是上伊師同學及各禮拜寺代表歡送留學生照片。
今人的成就無不是站立在前人偉岸的肩膀上就得的。讓我們銘記歷史,不忘前輩,開拓創新。讓我們銘記歷史,牢記留埃學子的豐功偉績,發揚他們的高尚品格。讓我們牢記留埃學子的不朽功勳,讓我們留存這些學子的珍貴留影,讓我們每一個人心中和腦中永存他們為祖國為教門奮身前進的身影。
(作者系金子常阿訇長孫、吉林省伊斯蘭教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