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駐澳大利亞代表處發文稱:數月的貿易限制讓價值140億澳元的出口產品陷入混亂後,澳洲對華的煤礦出口被正式阻撓了。發改委在和10家電廠的會議上做出了決定,這意味著我國會加強從蒙古,印尼和俄國的進口並加大國內生產,而澳大利亞的煤則無限期地被我國拒之門外。有分析指出,正式禁令將給澳洲出口商和政府施壓以尋找其他市場。此外,近幾個月來,印度佔了澳洲高灰煤除我國外的主要購買,而其他貨物則將轉道前往日本,巴基斯坦和韓國。有鑑於此,有評論指出,煤禁令對於澳洲的化石燃料構成雙重威脅,聯盟政府因其氣候變化承諾而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
令人諷刺的是,對於「我國無限期禁止澳洲煤炭進口」的消息,澳媒居然還表現出了樂觀態度。據悉,不久之前我國國內一些省份的拉閘限電,令澳大利亞媒體欣喜若狂,認為是缺乏澳大利亞煤炭導致的。據報導,近日,湖南、江西、浙江等地陸續發布了「有序用電」通知,給部分企業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用電帶來一定影響,甚至被解讀為多年不見的「拉閘限電」重新上演。據此,澳大利亞媒體認為,這是中方出現大面積缺電導致的「拉閘限電」。但事實上,根據權威專家的說法,工業生產高速增長和低溫寒流疊加導致電力需求超預期高速增長,是此次多地發布「有序用電」通知的主要原因。事實上,我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此前已預測,四季度,華中、南方區域部分省份電力供需偏緊,主要是湖南、江西、廣西在用電尖峰時段電力供應偏緊,可能需要採取有序用電措施。因此,從總體來看,當前我國並未出現大面積缺電導致的「拉閘限電」,「有序用電」是應對短時特殊用電高峰的常規之舉。
除此之外,目前可以證實的另一個消息是,目前有不少澳大利亞煤炭貨輪被堵在中方港口外不得入港。「中方似乎正將進口澳大利亞煤炭『剔除出去』」。英國《衛報》11月25日報導稱,在中方北方的曹妃甸港和京唐港外,數十艘澳大利亞運煤船已經等待卸貨達數月之久,在所有港外待卸貨的輪船中,澳大利亞的運煤船已經幾乎佔到九成。根據數據情報公司Kpler的數據,有50多艘裝載澳大利亞煤炭的貨船已在中方港口滯留大約四周或更長的時間等待卸貨。據估算,這些貨輪上載有大約570萬噸煤炭和大約1000名船員。面對部分媒體求證,中方外交部25日回復稱,中方依法依規加強對進口煤炭的質量安全檢驗和環保項目檢測,以更好地保護中方企業的合法權益和環境安全。近年來中方海關對進口煤炭的安全質量進行風險監測和分析,發現進口煤炭環保不合格情況較多。
與此同時,我國也在近期果斷亮出一張表格,澳大利亞媒體對此感慨稱奇恥大辱。據悉,表格數據顯示,即使在沒有限制進口的2019年,澳大利亞煤炭也只佔我國年消耗煤炭的2%,而我國自產煤炭佔93%。可以說,澳煤數量佔我國消費比例實在可以忽略不計。另據了解,我國減少澳洲煤炭進口是今年10月份開始的,截至十月份,我國在今年已經向澳大利亞購買了7049萬噸煤炭,即即便今年剩下的兩個月不再進口澳洲煤炭,也只比去年少了2200萬噸,差額部分只佔我國2019年煤炭消耗量0.54%,而煤炭70%供應全國取暖發電,因此減少澳洲煤炭進口數量對全國取暖供電的理論影響上限僅為0.38%。總而言之,近期我國湖南、江西等地陸續發布「有序用電」通知和減少澳洲煤炭進口並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