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嘛,現在都被稱為「高雅藝術」了,實際上,它土得很。早年間的京劇屬於不入上流法眼的俗玩意兒,大都由藝人們自己編排,唱詞中充滿了勉強湊轍押韻的大白話和錯漏百出的文史典故:「老丈不要擔怕驚,我有言來你是聽」「劉備本是靖王后,漢帝玄孫一脈留……」
但是聽京劇,千萬別聽語法,聽歷史;聽的就是唱腔,是味道,硬要跟京劇講文史那就是耍流氓。貌似俚俗的大白話裡,也集中著不少中國老百姓的處世智慧以及流傳千古的傳統道德,別有一份淳樸真摯的美。我最喜歡的一段唱詞,來自京劇《魚腸劍》:
一事無成兩鬢斑,嘆光陰一去不回還。
日月輪流催曉箭,青山綠水常在面前。
短短四句,儼然一幅輕墨淡彩的山水畫。我寫小說《雪擁藍關》的時候,把這段用在梨園宗師白喜祥回憶往事那裡,特別適合那個悠遠的氣氛。《雪擁藍關》中引用了數十段京劇唱詞渲染劇情,我特別喜歡的還有:
嘆人生如花草春夏茂盛,
待等那秋風起日漸凋零。
為國家心焦愁身染重病,
大限到陽壽終難保殘生。
——《讓徐州》
馬渴思飲長江水,人到了難處想賓朋。
——《三家店》
兒在番邦一十五載,
常把我的老娘掛在兒的心懷。
胡狄衣冠懶穿戴,
每年間花開,兒的心不開。
聞聽得老娘徵北塞,喬裝改扮過營來。
見母一面愁眉解,
願老娘福壽康寧永和諧無災。
——《四郎探母》
(我畫的一些Q版京劇人物小畫,分享給大家,這位是《四郎探母》鐵鏡公主)
京劇最基礎最集中的精神底蘊,就是中國傳統道德之「忠孝節義」四字,幾乎所有的戲都圍繞著這四個字,提神醒腦的唱詞不少。關於母慈子孝的經典唱段還有《三家店》:
娘生兒連心肉,兒行千裡母擔憂
兒想娘身難叩首,娘想兒來淚雙流
不過我覺得最適合京劇表達的,不可被其它劇種替代的,乃是一個「忠」字。京劇那個黃鐘大呂的氣勢,特適合表現金戈鐵馬的戰爭題材,很多壯烈,雄渾,盪氣迴腸的好句子。《雪擁藍關》中北平淪陷之際,天青滿懷報國之情而無處施展,唱了一段《串龍珠》:
嘆英雄枉掛那三尺利劍!
怎能夠滅胡兒掃蕩狼煙。
為五鬥折腰在徐州為宦,
為親老與家貧無奈為官。
甘受那胡兒加白眼,忍見百姓遭凌殘。
憫而受死苦無厭,生不逢辰誰可憐。
陳勝吳廣今不見,世無英雄揭義竿。
蒼天未遂男兒願,全憑只手挽狂瀾!
(小灰畫的《串龍珠》徐達)
京劇中還有些特別精美雅致的唱詞,完全不同於傳統老戲這種大白話的,是因為有些戲自崑曲移植而來,唱的是崑曲原詞,那可都是舊時代文人墨客的經典創作。《雪擁藍關》在生離死別的關頭用了整整一節來唱《夜奔》,這就是一出源自崑曲的戲,寫的是林衝暗夜投梁山,作者李開先乃是明代著名文學家,唱詞水準精深,意蘊十足:
欲送登高千裡目,愁雲低鎖衡陽路。
魚書不至雁無憑,今番欲作悲秋賦。
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難度。
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裴豔玲先生的《夜奔》片段,這是去年的演出,她已經67歲了)
還有一段《鐵籠山》中的《八聲甘州歌》,也是崑曲曲牌,極具氣概,我用在《雪擁藍關》中天青與少湖雙雄初會的一幕:
揚威奮勇,看愁雲慘慘,殺氣濛濛。
鞭梢指處,神鬼盡覺驚恐。
三關怒衝千裡振,八寨雄兵已成空。
旌旗搖,劍戟叢,將軍八面展威風。
人似虎,馬如龍,佇看一戰便成功!
(小灰畫的《夜奔》林衝)
另有一類唱詞,非常精美,非常震撼,非常動人,但是出品年代與《雪擁藍關》不符,很遺憾不能用在書裡面。那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是梅蘭芳那一代名伶崛起的時候,文人墨客們終於摒棄了對京劇的鄙視,開始投身京劇創作,二十多年間,產生了一批絕世精品,乃是京劇藝術史上的巔峰,之後由於文革的衝擊,京劇傳承近乎斷絕,再也無法超越當時的水準。例如著名的京劇藝術代表作品《霸王別姬》:
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憂悶舞婆娑
嬴秦無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幹戈
自古常言不欺我,成敗興亡一剎那
寬心飲酒寶帳坐,且聽軍情報如何
(小灰畫的《霸王別姬》虞姬,以張國榮哥哥為原型噠)
小灰個人看來,梅先生的戲,確實優美;但是論唱詞的思想底蘊,悲憫的人文關懷,還要數程硯秋先生的戲更勝一籌。程先生最好的戲,當數《鎖麟囊》,翁偶虹編劇,唱詞精美絕倫,整齣戲的編排設計也臻完美,如果你一生只能看一齣戲,我推薦你看《鎖麟囊》:
一霎時把七情俱已味盡,
參透了酸辛處淚溼衣襟。
我只道鐵富貴一生鑄定,
又誰知人生數頃刻分明。
想當年我也曾撒嬌使性,
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塵。
這也是老天爺一番教訓,
他叫我收餘恨,免嬌嗔,
且自新,改性情,
休戀逝水,苦海回身,早悟蘭因。
程先生《鎖麟囊》未能留下錄影,這段視頻是程派傳人張火丁的,「春秋亭」一段,唱詞也異常精美:
(小灰畫的超萌版《鎖麟囊》,看看像不像~~)
程先生還有一齣好戲《春閨夢》,金仲蓀編劇,意境來自杜甫《新婚別》及陳陶「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我覺得這唱詞水準不亞於原詩:
可憐負弩充前陣,歷盡風霜萬苦辛。
饑寒飽暖無人問,獨自眠餐獨自行。
可曾身體受傷損?是否烽煙屢受驚?
細思往事心猶恨,生把鴛鴦兩下分。
終朝如醉還如病,苦依燻籠坐到明。
去時陌上花如錦,今日樓頭柳又青。
可憐儂在深閨等,海棠開日到如今。
(小灰畫的《春閨夢》,這齣戲的水袖功漂亮極啦)
建國後的京劇,亦有十餘年安定繁榮的日子,產生了不少精品,如《穆桂英掛帥》,創作在抗美援朝時期,唱詞激昂,壯美,如今很多影視劇錯把它用在抗日戰爭那時候:
猛聽得金鼓響畫角聲震,
喚起我破天門壯志凌雲。
想當年桃花馬上威風凜凜,
敵血飛濺石榴裙。
有生之日責當盡,寸土怎能屬他人!
番王小丑何足論,我一劍能擋百萬兵。
(小灰畫的超萌版穆桂英)
這時期還誕生了一部巨作《野豬林》,思想性藝術性結合完美,最了不起的是林衝的那段反二黃「大雪飄」,詞曲皆精,再加上主演李少春先生的滄桑音韻,一開口讓人寒毛都豎了。這個唱段與《夜奔》中林衝的那段唱,交相輝映,可稱雙璧:
大雪飄,撲人面,朔風陣陣透骨寒
彤雲低鎖山河暗,疏林冷落盡凋殘
往事縈懷難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煩
望家鄉,去路遠
別妻千裡音書斷,關山阻隔兩心懸
講什麼雄心欲把星河挽,
空懷雪刃未除奸
嘆英雄生死離別遭危難
最能體現京劇特長的戰爭題材,建國後亦有精彩作品,比如《赤壁之戰》之《壯別》,慷慨豪邁,動人至極:
浩然正氣衝霄漢,驚醒了星鬥閃閃寒。
駭浪奔濤增婉轉,風叱雲吒也纏綿。
老將軍,珍重自身經百戰,
珍重了,東風初送第一船。
大江待君添熾炭,赤壁待君染醉顏。
松柏勁骨當歲寒,你談笑而去談笑還。
(小灰畫的《壯別》周瑜,愛死大都督啦)
真如《紅樓夢》中所說:「餘香滿口」啊。其實只看唱詞還無法真正領略京劇之美,要想深入體會這字字句句的意蘊,小灰吐血推薦你進劇院看一次現場的戲。京劇是一門現場表演的藝術,錄音錄像那是完全不能與現場相提並論的,你一定要坐在劇院裡,親眼看著那錦繡華服,聽著那胡琴鑼鼓,體會四功五法的震撼,感受千秋忠義的浸染……都先別說喜不喜歡京劇,懂不懂得京劇,你得先去現場看過一出完整的戲。
最後推薦一下我情有獨鐘的一齣戲,京劇《滿江紅》,不算經典巨作,卻是引我掉入京劇海洋的入門戲,唱詞寫得太好了,可惜是六十年代作品,沒辦法用在《雪擁藍關》裡,不過它永遠都在我的心裡頭,幫我記著那個初遇京劇的菜鳥觀眾,是怎樣被京劇的壯闊情懷打動,在周圍觀眾的側目下,不顧一切地痛哭失聲……
三十九年不虛度,精忠報國畢我終身。
壯志未酬身先殞,還我河山有兒孫。
兩淮豪傑齊待命,復燕雲豈止是嶽家孤軍。
義師勁旅終必勝,英雄何必淚滿襟。
權當作塞雪立馬黃龍痛飲
——牛皋賢弟,眾三軍!
渡黃河,掃金酋,前僕後繼,憤起哀兵!
(最後奉送,小灰畫的《滿江紅》嶽元帥!)
————我是完結的分割線————
(《雪擁藍關》開始在央視戲曲頻道APP連載啦,歡迎關注,實體書噹噹、京東有售~)
人生是苦海,文學是一盞既熟悉又陌生的煤油燈,光照很有限,能夠照亮自己的書桌已經難得。覺得本文不錯,請點屏幕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想獲取更多好書美文,請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號」可關注我們
請記住我們的微信號:zjcbswx
請記住我們的公眾號: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