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生只看一齣戲——那些至美的京劇唱詞

2021-02-18 作家出版社

京劇嘛,現在都被稱為「高雅藝術」了,實際上,它土得很。早年間的京劇屬於不入上流法眼的俗玩意兒,大都由藝人們自己編排,唱詞中充滿了勉強湊轍押韻的大白話和錯漏百出的文史典故:「老丈不要擔怕驚,我有言來你是聽」「劉備本是靖王后,漢帝玄孫一脈留……」

但是聽京劇,千萬別聽語法,聽歷史;聽的就是唱腔,是味道,硬要跟京劇講文史那就是耍流氓。貌似俚俗的大白話裡,也集中著不少中國老百姓的處世智慧以及流傳千古的傳統道德,別有一份淳樸真摯的美。我最喜歡的一段唱詞,來自京劇《魚腸劍》:

一事無成兩鬢斑,嘆光陰一去不回還。

日月輪流催曉箭,青山綠水常在面前。

短短四句,儼然一幅輕墨淡彩的山水畫。我寫小說《雪擁藍關》的時候,把這段用在梨園宗師白喜祥回憶往事那裡,特別適合那個悠遠的氣氛。《雪擁藍關》中引用了數十段京劇唱詞渲染劇情,我特別喜歡的還有:

嘆人生如花草春夏茂盛,

待等那秋風起日漸凋零。

為國家心焦愁身染重病,

大限到陽壽終難保殘生。

——《讓徐州》

馬渴思飲長江水,人到了難處想賓朋。

——《三家店》

兒在番邦一十五載,

常把我的老娘掛在兒的心懷。

胡狄衣冠懶穿戴,

每年間花開,兒的心不開。

聞聽得老娘徵北塞,喬裝改扮過營來。

見母一面愁眉解,

願老娘福壽康寧永和諧無災。

——《四郎探母》

(我畫的一些Q版京劇人物小畫,分享給大家,這位是《四郎探母》鐵鏡公主)


京劇最基礎最集中的精神底蘊,就是中國傳統道德之「忠孝節義」四字,幾乎所有的戲都圍繞著這四個字,提神醒腦的唱詞不少。關於母慈子孝的經典唱段還有《三家店》:

娘生兒連心肉,兒行千裡母擔憂

兒想娘身難叩首,娘想兒來淚雙流

不過我覺得最適合京劇表達的,不可被其它劇種替代的,乃是一個「忠」字。京劇那個黃鐘大呂的氣勢,特適合表現金戈鐵馬的戰爭題材,很多壯烈,雄渾,盪氣迴腸的好句子。《雪擁藍關》中北平淪陷之際,天青滿懷報國之情而無處施展,唱了一段《串龍珠》:

嘆英雄枉掛那三尺利劍!

怎能夠滅胡兒掃蕩狼煙。

為五鬥折腰在徐州為宦,

為親老與家貧無奈為官。

甘受那胡兒加白眼,忍見百姓遭凌殘。

憫而受死苦無厭,生不逢辰誰可憐。

陳勝吳廣今不見,世無英雄揭義竿。

蒼天未遂男兒願,全憑只手挽狂瀾!

(小灰畫的《串龍珠》徐達)


京劇中還有些特別精美雅致的唱詞,完全不同於傳統老戲這種大白話的,是因為有些戲自崑曲移植而來,唱的是崑曲原詞,那可都是舊時代文人墨客的經典創作。《雪擁藍關》在生離死別的關頭用了整整一節來唱《夜奔》,這就是一出源自崑曲的戲,寫的是林衝暗夜投梁山,作者李開先乃是明代著名文學家,唱詞水準精深,意蘊十足:

欲送登高千裡目,愁雲低鎖衡陽路。

魚書不至雁無憑,今番欲作悲秋賦。

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難度。

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裴豔玲先生的《夜奔》片段,這是去年的演出,她已經67歲了)

還有一段《鐵籠山》中的《八聲甘州歌》,也是崑曲曲牌,極具氣概,我用在《雪擁藍關》中天青與少湖雙雄初會的一幕:

揚威奮勇,看愁雲慘慘,殺氣濛濛。

鞭梢指處,神鬼盡覺驚恐。

三關怒衝千裡振,八寨雄兵已成空。

旌旗搖,劍戟叢,將軍八面展威風。

人似虎,馬如龍,佇看一戰便成功!

(小灰畫的《夜奔》林衝)


另有一類唱詞,非常精美,非常震撼,非常動人,但是出品年代與《雪擁藍關》不符,很遺憾不能用在書裡面。那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是梅蘭芳那一代名伶崛起的時候,文人墨客們終於摒棄了對京劇的鄙視,開始投身京劇創作,二十多年間,產生了一批絕世精品,乃是京劇藝術史上的巔峰,之後由於文革的衝擊,京劇傳承近乎斷絕,再也無法超越當時的水準。例如著名的京劇藝術代表作品《霸王別姬》:

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憂悶舞婆娑

嬴秦無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幹戈

自古常言不欺我,成敗興亡一剎那

寬心飲酒寶帳坐,且聽軍情報如何

(小灰畫的《霸王別姬》虞姬,以張國榮哥哥為原型噠)


小灰個人看來,梅先生的戲,確實優美;但是論唱詞的思想底蘊,悲憫的人文關懷,還要數程硯秋先生的戲更勝一籌。程先生最好的戲,當數《鎖麟囊》,翁偶虹編劇,唱詞精美絕倫,整齣戲的編排設計也臻完美,如果你一生只能看一齣戲,我推薦你看《鎖麟囊》:

一霎時把七情俱已味盡,

參透了酸辛處淚溼衣襟。

我只道鐵富貴一生鑄定,

又誰知人生數頃刻分明。

想當年我也曾撒嬌使性,

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塵。

這也是老天爺一番教訓,

他叫我收餘恨,免嬌嗔,

且自新,改性情,

休戀逝水,苦海回身,早悟蘭因。

程先生《鎖麟囊》未能留下錄影,這段視頻是程派傳人張火丁的,「春秋亭」一段,唱詞也異常精美:

(小灰畫的超萌版《鎖麟囊》,看看像不像~~)


程先生還有一齣好戲《春閨夢》,金仲蓀編劇,意境來自杜甫《新婚別》及陳陶「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我覺得這唱詞水準不亞於原詩:

可憐負弩充前陣,歷盡風霜萬苦辛。

饑寒飽暖無人問,獨自眠餐獨自行。

可曾身體受傷損?是否烽煙屢受驚?

細思往事心猶恨,生把鴛鴦兩下分。

終朝如醉還如病,苦依燻籠坐到明。

去時陌上花如錦,今日樓頭柳又青。

可憐儂在深閨等,海棠開日到如今。

(小灰畫的《春閨夢》,這齣戲的水袖功漂亮極啦)


建國後的京劇,亦有十餘年安定繁榮的日子,產生了不少精品,如《穆桂英掛帥》,創作在抗美援朝時期,唱詞激昂,壯美,如今很多影視劇錯把它用在抗日戰爭那時候:

猛聽得金鼓響畫角聲震,

喚起我破天門壯志凌雲。

想當年桃花馬上威風凜凜,

敵血飛濺石榴裙。

有生之日責當盡,寸土怎能屬他人!

番王小丑何足論,我一劍能擋百萬兵。

(小灰畫的超萌版穆桂英)


這時期還誕生了一部巨作《野豬林》,思想性藝術性結合完美,最了不起的是林衝的那段反二黃「大雪飄」,詞曲皆精,再加上主演李少春先生的滄桑音韻,一開口讓人寒毛都豎了。這個唱段與《夜奔》中林衝的那段唱,交相輝映,可稱雙璧:

大雪飄,撲人面,朔風陣陣透骨寒

彤雲低鎖山河暗,疏林冷落盡凋殘

往事縈懷難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煩

望家鄉,去路遠

別妻千裡音書斷,關山阻隔兩心懸

講什麼雄心欲把星河挽,

空懷雪刃未除奸

嘆英雄生死離別遭危難

最能體現京劇特長的戰爭題材,建國後亦有精彩作品,比如《赤壁之戰》之《壯別》,慷慨豪邁,動人至極:

浩然正氣衝霄漢,驚醒了星鬥閃閃寒。

駭浪奔濤增婉轉,風叱雲吒也纏綿。

老將軍,珍重自身經百戰,

珍重了,東風初送第一船。

大江待君添熾炭,赤壁待君染醉顏。

松柏勁骨當歲寒,你談笑而去談笑還。

(小灰畫的《壯別》周瑜,愛死大都督啦)


真如《紅樓夢》中所說:「餘香滿口」啊。其實只看唱詞還無法真正領略京劇之美,要想深入體會這字字句句的意蘊,小灰吐血推薦你進劇院看一次現場的戲。京劇是一門現場表演的藝術,錄音錄像那是完全不能與現場相提並論的,你一定要坐在劇院裡,親眼看著那錦繡華服,聽著那胡琴鑼鼓,體會四功五法的震撼,感受千秋忠義的浸染……都先別說喜不喜歡京劇,懂不懂得京劇,你得先去現場看過一出完整的戲。

最後推薦一下我情有獨鐘的一齣戲,京劇《滿江紅》,不算經典巨作,卻是引我掉入京劇海洋的入門戲,唱詞寫得太好了,可惜是六十年代作品,沒辦法用在《雪擁藍關》裡,不過它永遠都在我的心裡頭,幫我記著那個初遇京劇的菜鳥觀眾,是怎樣被京劇的壯闊情懷打動,在周圍觀眾的側目下,不顧一切地痛哭失聲……

三十九年不虛度,精忠報國畢我終身。

壯志未酬身先殞,還我河山有兒孫。

兩淮豪傑齊待命,復燕雲豈止是嶽家孤軍。

義師勁旅終必勝,英雄何必淚滿襟。

權當作塞雪立馬黃龍痛飲

——牛皋賢弟,眾三軍!

渡黃河,掃金酋,前僕後繼,憤起哀兵!

(最後奉送,小灰畫的《滿江紅》嶽元帥!)


————我是完結的分割線————

(《雪擁藍關》開始在央視戲曲頻道APP連載啦,歡迎關注,實體書噹噹、京東有售~)

人生是苦海,文學是一盞既熟悉又陌生的煤油燈,光照很有限,能夠照亮自己的書桌已經難得。


覺得本文不錯,請點屏幕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想獲取更多好書美文,請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號」可關注我們

請記住我們的微信號:zjcbswx

請記住我們的公眾號:作家出版社

相關焦點

  • 一霎時把七情俱已味盡--京劇中那些動人心魄的唱詞
    比如《定軍山》裡的著名病句「帶過了爺的馬能行」,明顯只為湊轍押韻,但「行」字是腦後摘音,改了這花腔就沒了,誰敢改得;《龍鳳呈祥》那唱詞,倒也有人改成「劉備本是那中山靖王的後,景帝玄孫一脈留……白馬坡前斬顏良,延津誅文丑……」典故是對了,但字數一變,節奏彆扭,真不如原版好聽。 (小灰畫的《定軍山》老黃忠)
  • 「關燈」看這齣戲,依舊是百年至美
    就我的經驗來說,京劇的美在於極致化的細節,以及嚴苛形式與技巧上的再創新。這些東西經得起各種方式來考驗和推敲。比如時間流逝、觀眾的口味變化,甚至——讓舞臺暗下來。此前國家京劇院上線了一出特別的劇目。我們知道《三岔口》裡的一折「摸黑開打」是京劇史上的絕藝,戲中武生、武丑要假裝在黑暗狀態下對打。
  • 京劇只宜演古裝戲:「要警惕那些現代化了的古裝戲」
    傳統劇目存在的必要性 本文的題目叫《京劇只宜演古裝戲》,而古裝戲中絕大多數是傳統戲,傳統戲是京劇藝術產生和發展的依託,京劇的表演藝術正是在一出又一出、一代又一代的傳統劇目中形成、發展以致完善的。
  • 京劇演員王珮瑜:京劇是一門太美的藝術,傳承越來越難
    這個時代被西洋的文化侵襲,飽含中國特色的京劇漸漸被放到了一邊。「京劇是一門太美太美的藝術,但傳承卻越來越難。」王珮瑜說。「我想當京劇的一扇窗,讓人們打開這扇窗,願意走到京劇的殿堂裡,也願意一輩子做下去。」找到屬於自己的京劇觀眾,成為了王珮瑜的堅持。
  • 《空城計-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唱詞一說
    喜歡看京劇的人都知道《空城計》,並酷愛《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這段西皮慢板,這段唱腔是《空城計》的精華。
  • 京劇《詩文會》喜盈盈進畫堂 張君秋(附帶唱詞注音)
    提示:點擊上方"明亮的天空"↑免費訂閱尖團字上口字標註的唱詞
  • 《賀後罵殿》有賀後在金殿一聲高罵-程派李世濟(附帶唱詞注音)
    只zhyǐ罵得賊zé昏王 裝聾作啞,只zhyǐ罵得賊zé昏王 扭轉身軀、閉目合huó睛zín、羞siū羞siū慚慚一語不發;只zhyǐ罵得賊zé昏王 無言對答,兩旁的dì文武臣珠zhyū淚luì如ryú麻。搬buān一把金交椅娘且ciě坐下,你叔王不讓位再去罵他。.
  • 《烏盆記》中一句唱詞的訂正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本文由撕邊一鑼於2005年2月22日在〖中國京劇論壇〗發表】 上海音像公司出版的楊寶森1957年1月在上海演出《烏盆記》的實況錄音磁帶(王菊珍編輯)中,劉世昌出場時的兩句「西皮搖板」,按磁帶所附的唱詞是:「一路美景觀不盡,人投旅店鳥入林」。
  • 《貴妃醉酒》是京劇麼?
    只落得冷清清回宮去也。」  這是什麼體?  單看唱詞,你會覺得這不是一個京劇的劇本。「皓月當空」,「長空(啊)雁,雁兒飛,哎呀雁兒呀……」這樣的唱腔的處理,也是一般京劇所沒有的。  這是個奇怪而有趣的現象。  《醉酒》本不是京劇。
  • 《龍鳳呈祥》昔日裡梁鴻配孟光-李維康(附帶唱詞注音)
    戲友喜歡京劇《三娘教子》小東人 馬連良張君秋(附帶唱詞注音)京劇《遊龍戲鳳》張君秋、馬連良京劇《甘露寺》勸千歲-馬連良(附帶唱詞注音)京劇《空城計》我正在城樓觀山景 馬連良+裘盛戎(附帶唱詞注音)京劇《空城計》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附帶唱詞注音)京劇《赤壁之戰》.新借東風 馬連良教唱
  • 看了《鬢邊》後,我愛上了京劇
    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京劇的美是成熟的,宏大的。說到京劇,許多人都覺得「只可遠觀不可褻玩」,其實京劇當中有很多生動有趣的小知識。今天,讓我們一起從這五個角度來走進京劇、發現京劇不一樣的美吧!
  • 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他,一生竟只留下了兩齣劇目影像……
    14歲時與74歲高齡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孫菊仙同臺演出《三娘教子》,轟動北京,並由此獲得「第一童伶」的稱號。1916年,尚小雲出科,開始了搭班演戲的演藝生涯。他先後與龔雲甫、楊小樓、譚小培等人配戲,並在期間得到張芷全、李壽山、王瑤卿、陳德霖等京劇名宿的悉心指教。
  • 40位日本大學生不懂中文,卻能把京劇念白說得字正腔圓
    京劇團藝術總指導袁英明回憶,2000年,櫻美林大學經日本文部省批准開設中國京劇課程,成為日本唯一一所教授京劇表演藝術的高校,她受聘擔任京劇課老師。作為著名梅派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弟子、戲曲學博士,袁英明的專業水平毋庸置疑,可如何教會中文零基礎的日本學生唱京劇,她犯了難,「剛開始幾年,我日語不太好,學生們又完全不懂中文。好幾次,我想放棄了,可看著學生認真的眼神,最終還是堅持下來。」
  • 京劇《烏盆記》老丈-楊寶森(音配像附帶唱詞注音)
    提示:點擊上方"明亮的天空"↑免費訂閱尖團字上口字標註的唱詞
  • 如何評價京劇演員梅葆玖的一生?
    梅蘭芳一生勇於創新,排了幾十齣新戲,他則是一出一出恢復父親演過的老戲,就連和學生李勝素、史依弘合演的《大唐貴妃》,也是脫胎於父親的《太真外傳》,算不得一出新戲。他的藝術造詣不是梅派弟子中最高的,但在弘揚梅派乃京劇藝術上,他是當之無愧的標杆。他佔著一個「梅」字,這是言慧珠、杜近芳這些師姐妹望塵莫及的。
  • 京劇《梨花頌》背後的愛情事故為何如此悽美!美醉了!聽醉了!
    《梨花頌》新編歷史京劇《大唐貴妃》主題曲楊乃林作曲翁思再作詞這首京歌主要講述: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唱腔設計京劇二黃調式為主調加入梅派唱腔元素個人主唱與合唱相輔相成這首京歌是京劇國粹文化梅派的代表作品,極為受歡迎。不僅歌美,劇情也美,能用國粹文化京劇來演唱出來,實在是一場無與倫比的魅力。唱詞也是有著較高的文學品味,劇照更是美不勝收,還有配上旋律更是添加一種獨特的美。如此一來,更能體現出梅派的神韻與精髓,結構嚴謹,詞曲典雅優美,意境更是深遠流暢,實在是令人回味無窮,感人肺腑。
  • 梅蘭芳,一生孤獨,梨園風雨也痴狂,為京劇而生,為京劇而活!
    忽然之中,就發現在一片小樹林裡有人正在練劍,那人體態輕盈,身手敏捷,那一把光亮的劍就在他的手中揮舞閃動,只聽得嗖嗖的寒風聲,只看得葉春善和牛子厚目瞪口呆。牛子厚生平酷愛京劇,也曾看過不少的武術表演,但像這樣絕倫的劍技,還是很少見的,便情不自禁地拍手稱讚。
  • 京劇裡的夢境
    京劇裡最為著名的,夢到自己的有兩齣戲。一是春秋時期的吳王姬僚,在《伍子胥》中一折《刺王僚》劇中的花臉唱道:「昨晚一夢實少有,孤王我坐在打魚的一小舟。見一個魚兒在那水上走,口吐寒光射某的雙眸。冷氣吹得我難經受,大叫漁人快把網來收。」第二天果然被其弟姬光派來的專諸用藏在魚肚裡的短劍刺死。
  • 【作品】戲夢臺北:新編京劇中的政治隱喻
    今天看到的劇場演出,無論是唱腔、表演、劇情結構,還是服裝、化妝、布景、燈光、舞臺裝置,都體現了市場的勝利。另一個同樣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政治。文藝為政治服務的指令,打亂了老戲的節奏,揉碎了脆弱的個人,重新捏塑出新人、新戲。京劇之於臺灣,本是隨外鄉人與政權遷徙而來的外來文化,當大陸用轟轟烈烈的批鬥改變幾代人命運的時候,同樣經歷「黨國體制」的臺灣,面對一個「新」字,又怎能輕鬆置之?
  • 名家推薦∣王安祈∣一部有聲京劇史
    照理說,伶人灌片時本該按照舞臺演出的唱腔,只將明場演唱改為靜場錄製。但唱片每一面時間有限,有些唱段未必能全部容納於一面之內, 伶人灌片時,只好將就時間,刪掉幾句。像言菊朋的《魚腸劍》,就沒有「日月輪流催曉箭」 兩句,餘叔巖的《摘纓會》刪去的更多。所以唱片的唱詞未必等同於演出本。而本文之所以特別強調,是想凸顯「京劇以唱腔為欣賞焦點」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