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AR眼鏡品牌「Kura AR」近期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由雲天使基金領投,某光學廠商以及數個行業內個人投資者跟投。本輪融資主要用於早期量產以及產品落地中國。
「Kura AR」於2017年在矽谷成立,公司專注於研發輕量化AR眼鏡。其產品著力打破現存產品在視場角、景深、透光度等方面的瓶頸,強調大視場角、高透光度和輕量化特點。目前主攻B端市場,早期版本正在小批量交付,客戶包括通用汽車,特斯拉,Nike,T-Mobile,Caterpillar,Workday等。據了解,公司目前在手訂單接近20萬臺,企業客戶過百家。
Apple的執行長Tim Cook曾說AR將成為下一個核心科技。儘管Google Glass、Magic Leap、Meta等產品並沒有成為爆款,甚至頻頻受挫,市場對AR的投入熱情仍然不減。近兩年AR行業大新聞不斷,包括微軟Hololens 2拿下美國軍方4.5億美元大單、AR隱形眼鏡公司Mojo融資超過1.5億美元、Google購入智能眼鏡公司Focal by North等行業大動作。
不過,由於體驗尚待優化,以及成本居高不下,AR眼鏡目前還是以B端應用為主。而因為視場角、透光度等指標的限制,AR在某些B端場景也難以落地,比如50度視場角的眼鏡就無法適用於對視野範圍要求廣的汽車製造業。「Kura AR」的目標就是通過自主研發的幾何光波導和Micro-LED光學引擎,搭載自主開發的SDK來提高AR眼鏡的可用性。
基於Kura AR的光學晶片一體的方案,AR眼鏡的視場角能達150度,是目前市場平均水平的3倍。同時,Kura AR在從10釐米到無限遠的景深都保持清晰的成像,這樣用戶在與環境互動的時就不會出現因真實視覺與眼鏡成像不符而產生眩暈。透光度低也是現有AR眼鏡的一個普遍問題。大多數AR眼鏡為了減少環境光衍射所產生的雜光,在目鏡周圍加了可見光濾鏡,類似於墨鏡,導致目鏡的總體透光度平均不足30%,容易產生交流障礙和使用安全性等問題。「Kura AR」研發出了接近眼鏡透光度(95%)的目鏡,將AR眼鏡的實用性大幅度提升。
接下來,「Kura AR」還會在2021年推出量產級AR眼鏡產品,以及以計算機視覺為核心的智能軟體開發平臺。
「Kura AR」單臺價格在1500美元左右,公司還會向客戶定期收取軟體License費用。
公司的創始團隊由來自麻省理工,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卡內基梅隆和羅切斯特等知名高校的年輕發明家,以及多位在光學,半導體電子,軟體和AI領域備受推崇的資深技術專家組成。多個創始成員曾創立公司,並出售給了谷歌、英特爾等巨頭。創始人彭子琪(Kelly Peng)還曾入選美國福布斯雜誌2018年評選的高端製造領域30位30歲以下創業精英。
本輪投資方雲天使基金管理合伙人秦捷表示,「AR技術是近些年來關注度高的前沿技術,也是具廣泛應用的前沿科技。AR在硬體上的技術突破將為AR市場化應用的爆發提供基礎。雲天使基金一直在關注AR領域的技術發展,也做過相應的投資布局。我們看好Kura團隊在AR技術上的突破性進展和創新性設計,認同團隊的創造力及在相關領域的能力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