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潘林鳳:弱女子撐起一個家

2020-12-28 金臺資訊

潘林鳳正在採摘柑橘。王藝捷攝

人民網陽朔4月26日電對於廣西陽朔縣金寶鄉長樂村委麥山自然村的潘林鳳來說,在8年的時間裡家庭發生了巨大變故,丈夫身患重病,兒子發生嚴重車禍,但她對生活並未失去信心,積極樂觀,以瘦弱的身軀撐起了整個家。近3年來,搭乘脫貧攻堅的致富列車,潘林鳳的生活困境逐漸好轉,還通過養豬成了當地有名的致富能人,實現了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美麗蛻變。

弱女子撐起一個家

近日,筆者在當地掛點幹部的帶領下,慕名驅車半個小時的山路,來到了潘林鳳的家。現在,她已建了兩層火磚房,還沒有裝修。房子獨立坐落在一處山腳下,屋後樹木蔥鬱,鳥鳴不絕,門前山巒疊嶂,雲霧氤氳,四周環境顯得特別安逸祥和。

見到潘林鳳時,身材矮小的她正在用石灰給豬欄消毒,清理豬糞,她看到我們到來,十分高興,一邊幹活,一邊打開了話匣子。

今年56歲的潘林鳳於1982年結婚,生育了一兒一女。女兒已經外嫁他鄉多年。「2012年4月19日,丈夫突然吃不下任何食物,甚至連喝水也吐出來。」潘林鳳至今仍然記得清清楚楚,家裡人急忙將丈夫送到市裡的一家醫院檢查,最終被確診為食道癌,而且被告之,即便做手術,也毫無意義。

「那時,我就明白丈夫的命活不了多久。」潘林鳳說,她並未放棄,想方設法治療丈夫的重病。後來,侄子介紹了臨近鄉鎮的一個老中醫,她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往賣回10包中藥給丈夫服用,丈夫竟然慢慢好轉。現在,其丈夫主要吃粥和麵條,生活基本能自理,只是幹不了重活。此外,她的丈夫還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等慢性病,每年都需住院一兩次,每個月服用中藥、西藥的費用也要3000多元。

屋漏偏遭連夜雨。2013年3月份,潘林鳳的兒子聽說父親隔了4天沒有進食,在外打工的他便連夜趕回來看望父親,誰知半路遭遇車禍,導致右手和右腳摔斷,花掉醫療費10多萬元,做了2次大手術,現在走路也是一瘸一拐的,而右手完全不能動彈,只能勉強幹些輕巧的農活。

丈夫身患重病,兒子也殘疾了,家裡負債纍纍,但是,家庭的變故並未壓垮本身患有高血壓的潘林鳳。「兒子雖然殘疾了,但他還年輕,必須幫助他找回生活的信心。」潘林鳳心疼地說,這成為了她決定撐起這個家的最初動力。

一家人的生活,怎麼辦?潘林鳳思來想去,最後想到還是養豬。「考慮到自己養豬的歷史已有20多年,有一定的經驗,還有當地野菜比較多,可作為豬食,又比較省錢,就又養起豬來了。」潘林鳳說,早些年,因為缺少投資成本,養豬規模不大,收益甚微,遠遠不夠還帳。2017年,潘林鳳一家因病等原因被動態調整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潘林鳳正在給生豬餵食。王藝捷攝

養豬養出致富路

「在我最艱難的時候,是政府的關懷點燃了我的希望,我決定重新開始。」潘林鳳訴說起了她的致富之路。

2018年,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她大膽地通過小額扶貧貸款貸到了5萬元,擴大了養豬規模,將豬欄由原來的60平方米擴大到120平方米,可存欄200頭生豬。

潘林鳳憑藉20多年的養豬經驗,為了提升豬肉品質,也節約養殖成本,勤勞的她主要割當地的野菜作為豬食。據潘林鳳介紹,當地的山上、水溝邊生長著許多野芋苗、板藍根、葛麻藤等野菜,她每天都要割大量的野菜,摻和一些豬飼料一起煮成豬潲餵豬,不僅可以提高生豬的抗病能力,還可以促進快速生長。

「我家的生豬肉質口感很好,深受市場歡迎,很多販子直接到家裡來收購,有的還提前就預約訂購,根本不愁銷路。」當問及銷售情況,潘林鳳一臉輕鬆地告訴筆者,生豬足不出村就實現了銷售,每年收益10多萬元。2019年,潘林鳳一家順利脫貧。

正當潘林鳳的養豬產業紅紅火火的時候。2019年,由於受非洲豬瘟影響,家裡存欄200多頭生豬,她僅賣了30多頭,虧損20多萬元,讓她一籌莫展。

「在自己焦頭爛額的時候,鄉掛點幹部和村委幹部主動找上門,幫我想辦法,申請以獎代補資金,幫助渡過難關。」潘林鳳說,如今她又開始養了12頭生豬和2頭母豬,預計今年生豬可出欄50餘頭,可收入5萬元左右。講到這裡,潘林鳳臉上的愁容漸漸散去。

此外,潘林鳳除了養豬,還管理著5畝砂糖橘果樹。她每天凌晨三四點鐘便起床煮好豬潲餵好豬,再去地裡管理果樹。

「除了養豬、種植果樹還不算,潘林鳳今年還養了80多隻蘆花雞。」隨行的幫扶幹部覃久鳳介紹,她家的蘆花雞都是自家母雞產蛋孵化出來的,用苞米和野菜餵食,屬於真正的「土貨」,每斤能賣30元。

帶動鄉鄰共致富

如今,潘林鳳成為了麥山村脫貧摘帽致富的「典型人物」。

從深陷困境到脫貧致富,潘林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幫助,使她從生活的谷底走向生活的高峰。正因為這樣,她始終不忘社會各界的幫助,心懷感恩,付諸行動。

對待家庭,雖然丈夫身患重病,但她仍然不離不棄,一貫如初地照顧著丈夫的飲食起居,時常給丈夫變換飲食口味,增強身體免疫能力。她從沒有讓殘疾的兒子乾重活,生怕兒子出現任何意外。8年來,潘林鳳沒日沒夜地操持著整個家,用最純真的行動讓家人生活無憂。

對待鄉鄰,潘林鳳毫不保留,將養豬、養雞技術和經驗分享出來,熱心幫助鄉鄰,帶著鄉鄰一同致富。如今,在潘林鳳的帶動下,麥山村養豬戶達5家,存欄150多頭。貧困戶唐鹹輝在她的指導下開啟了養殖母豬致富路;在她的鼓勵下,貧困戶張連生、李宗來、郭定傳開始養雞增加經濟收入,每戶養殖土雞均在50隻以上。

(張立波、王藝捷)

相關焦點

  • 徐曉:用稚嫩肩膀撐起一個家
    今年15歲的徐曉是冶父山鎮石山初級中學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少年,雖然家庭屢遭變故,但她始終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一邊上學,一邊勞動,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一個家。「我從小就失去了母愛,在成長的過程中,父親又變成了殘疾人,這樣使得我過早地懂事,我和奶奶一起支撐這個家,把這個家建設好,擺脫貧困的命運。」徐曉說。由於奶奶年歲已高,體弱多病,父親又沒有勞動能力,很多事情徐曉必須做,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熟練。她每天早早起床,準備好早飯後便匆匆趕去上學,放學後幫奶奶幹活,洗衣、做飯、掃地、餵豬、打理田地。
  • 貧困戶家有了「金豬存錢罐」
    貧困戶家有了「金豬存錢罐」本報通訊員 劉豔秋日前,來蘇鎮關門山村貧困戶張昌志家的院子裡異常熱鬧。一邊,院壩裡架起一口大鍋,鍋裡熱氣騰騰;另一邊,駐村幹部陳如華帶著四五個人齊心協力,才勉強控制住剛出欄的肥豬。
  • 小小秀珍菇,撐起「致富傘」
    該村貧困戶李旗英笑道。    王營村是淮濱縣的一個貧困村,淮濱縣人民醫院派駐該村駐村的第一書記楊柳為此沒少做工作,「起初就和其他幹部一起走農家、聽建議,跑市場、找門路,也沒少走彎路,最後通過鳳還巢地人才引進工程,把黃嘉賓引過來了,讓蕈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我們這裡安家落戶
  • 祁東縣:將招聘會開到貧困戶家門口
    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以科學技術、技能培訓提質就業,以專項招聘對接就業,以勞務協作促進就業等措施,就業扶貧是幫助貧困戶脫貧最有效、最直接、最可持續的方式。
  • 紅樓夢:林黛玉一個弱女子,為何要拐著彎罵皇帝是一個臭男人?
    林黛玉從小體弱多病,一直藥不離身,待人接物時又時常愛哭,所以在大家的眼裡,她是一個「閒靜時如姣花照人,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的弱女子。林黛玉身子弱,但做事卻不弱,而且常做出一些驚人之舉。賈家一族作為一個奴才發達後的家族,對於皇帝是絕對的服從和尊敬。
  • 我們的全村福丨張家口沽源縣興順店村:打贏打好貧困戶產業脫貧致富...
    引入農業科技公司,留村64戶貧困戶實現居家就業;引進肉雞養殖,無勞動能力、弱勞動能力貧困戶各有分工。興順店村「量體裁衣」,發力精準,打贏打好易地扶貧搬遷這場硬仗。興順店村村民大合影。劉彥龍 攝新村全貌。
  • 「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湖南省直監獄系統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他們黑了臉龐、白了鬢髮、瘦了身軀、厚了老繭,卻依然堅持舍家為民、情系扶貧。省局駐村扶貧隊員趙忠衡先後在2個村扶貧5年多,父親幾次住院都未能盡孝,每戶貧困戶的門卻都踏了不下10次,他將2個村130多戶500餘貧困人員資料導入手機,扶貧信息信手拈來。
  • 母親和弟弟意外離世,福州這名弱女子,撐起兩個家!
    她是至柔女子也是至剛的家庭脊梁母親和弟弟意外離世,弟媳離家出走
  • 昔日的貧困戶,今天的致富帶頭人——記澄城縣交道鎮樊家川村嶽忠民...
    嶽忠民是澄城縣交道鎮樊家川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憑藉著吃苦耐勞、善於學習的精神和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僅用了1年時間,他就摘了帽,並帶領群眾一起致富,從昔日的貧困戶變成了今天的致富帶頭人。2016年,嶽忠民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兩委」和幫扶幹部的幫助下,他的妻子辦理了醫療救助慢性病卡,兒子畢業後也經過就業幫扶也實現了在外務工,而他也靠著8萬元無息貸款搞起大棚西紅柿種植,叩響了脫貧摘帽致富的大門。一開始,嶽忠民不懂技術,走了不少彎路,鎮村協助專業技術人員手把手教授科學種植的技術。
  • 「小屈書記」不讓一個貧困戶「受屈」
    現年35歲的屈國棟,1年前從國網菏澤供電公司來到巨野縣田莊鎮杜莊村擔任「第一書記」,他建起了村黨群服務中心,鋪好了入戶進家的胡同路,種上了百畝水稻,低保五保戶都得到了妥善安排,1139名杜莊村人都親切地叫他「小屈書記」。村裡的事絕對上心初到杜莊村兩委報到,是在四間瓦房的舊村支部。
  • 90後校花學霸紮根鄉村,22家貧困戶稱她「自家人」
    接下來的時間,記者經常跟著伍莎莎往村民家跑。哪一戶住哪裡、家裡有幾口人、生活條件怎麼樣,她的腦子裡仿佛有一個記事本。村民們對她也很熱情,走到哪裡,都有人拉她進門坐坐,喝口茶。直面老百姓的訴求和願望伍莎莎為什麼能做好駐村幹部?相處越久,記者對她的認識就越深。
  • 貧困戶成為「牛專家」
    鑑於董國祥積累的養牛經驗和信心,謝平主動當起了他的「牛」參謀,幫助聯繫養牛公司以及養牛合作社,貨比三家綜合考察牛犢質量,最終以7000元/頭的價格購買了兩頭品質優良的黃牛。如今,董國祥不僅自家牛養得好,還能為附近的貧困戶傳授養牛經驗,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牛專家」。
  • 《迷失:消失的女人》女子本弱,為母者剛
    女子本弱,為母者剛。故事中的兩個女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最開始的根源就在於嫁錯了丈夫。寒梅是中國到韓國的女子,被迫嫁給了一個韓國人,但是因為生的是女兒,婆婆和老公不給錢治病,即使是自己掙錢去醫院給孩子看病,還是需要韓國丈夫的籤字才可以住院,為此她又努力掙錢給自己老公,這是老公嗎?那個也是他的孩子啊。可是人性啊,就是這樣。
  • 從貧困戶到廠領導——貧困戶的逆襲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平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夢珂 通訊員 朱光偉「五年前,我還是一個貧困戶,四處打工為生,現在好了,家門口就當上了廠長,日子越來越好。」12月21日,忙完手裡焊接的活兒,宋崇波談起現在的生活,滿臉幸福。
  • 《坡道上的家》「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是讚美,還是要求?
    許多人常掛在嘴邊的「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是讚美,還是要求?對比之下,則是「男人至死是少年」。90分的媽媽是要被所有人指指點點的,50分的爸爸卻可以被稱讚好男人、好父親!!!照顧孩子,本該是夫妻雙方的事,身為丈夫的一方,卻和自己的母親站在一起,不斷指責妻子不是合格的媽媽,為什麼別人都可以,你就不行。
  • 昔日貧困戶今朝幫扶人,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
    從貧困戶到脫貧,再到扶貧專職幹部,她在恭城縣蓮花鎮的扶貧事業中找到了人生價值。昔日貧困戶,今朝幫扶人恭城縣蓮花鎮扶貧專職幹部鳳禮整理貧困戶檔案 龍興攝鳳禮生於1994年,母親在她小學時患病離世,家中還有一個正在上學的妹妹,父女三人相依為命,生活很清苦。
  • 《一個母親的復仇》,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大家好,我是小編熊熊,今天熊熊要給大家講的是印度的一部高分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這部電影的背景故事改編自印度的一件真實事件,便是當時震驚印度的「德利黑公交案」。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去看一看,下面就讓熊熊來詳細介紹一下這部電影吧!
  • 湖南醫藥學院王美玲用孝心和堅韌撐起一個家
    帶著媽媽上大學 湖南醫藥學院這個女孩用孝心和堅韌撐起一個家王美玲是湖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大四學生,和很多大學生一樣,她目前也正在準備考研。然而和他們不同的是,王美玲是帶著媽媽一起上學的,課餘還要打工養家,曾經最多的時候有五份工作。今天一起認識這個堅強的姑娘。
  • 柯南:小蘭只是位弱女子?這些劇情告訴你答案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也會由於劇場版的劇情,留下了一個小蘭很弱,是位柔弱女子的假象。可小蘭真的就只是位弱女子嗎?在論證小蘭是否是弱女子之前,我們要先來了解柯南這一系列作品的構成。首先,《名偵探柯南》原著是青山剛昌的同名漫畫,而動畫劇情,是在漫畫的基礎上改編的。而由於種種原因,動畫也不僅有原著漫畫的劇情,也有原創劇集。
  • 霑益區金龍街道軒家社區開展結對幫扶貧困戶志願服務活動
    7月27日,金龍街道軒家社區黨總支書記帶領社區黨員志願者到轄區內貧困戶走訪,並開展結對幫扶志願服務活動。志願者們每到一戶,都與幫扶對象親切交談,認真了解幫扶對象當前家庭情況和經濟狀況,詳細聽取他們在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訴求,並送去慰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