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一般都是遊牧民族南下入侵中原,而農耕民族奮起抵抗。具體的原因可詳見拙文《在歷史長河中,遊牧民族為何既能佔據草原,又能統一中原地區?》。那麼,中原王朝能不能徹底擊垮遊牧民族而連同遊牧地區一併統一了呢?鄙人以為,農耕民族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或者把入侵的遊牧民族趕回遊牧地區是沒問題的。但是若去統一遊牧地區,這樣的事情不太可能發生,原因有以下幾點:
遊牧民族,不斷遷徙
中原王朝若想去統一北方遊牧地區,以遊牧民族的性格特徵來講,招安的方式不太現實。只有通過武力作戰以徵服之。然而,遊牧民族總是在不斷地向著草肥水美的地方遷徙,中原王朝的軍隊在不熟悉地形的情況下,是很難找到遊牧軍隊的主力的。這就像拳擊手出了重拳,卻打空了一般,白白浪費了氣力。
鹿死誰手,尚無定論
即使中原軍隊找到了遊牧民族的主力部隊,以遊牧民族的血性、堅剛、進取等的性格特徵來說,再加上遊牧民族是騎兵作戰,其作戰方式可謂靈活多樣,快速機動。雙方遭遇之後,中原軍隊也不一定是遊牧民族的對手。歷史上,從北往南打勝率高,而從南往北打勝率低。簡單來說,這是民族存在決定了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又決定了民族命運。
好逸惡勞,人之常情
退一步講,即便中原軍隊打敗了遊牧民族,中原人哪個會去遊牧區生產、生活、管理地方?遊牧地區的自然環境以及生存條件相對比較苛刻,而中原地區相對比較舒適。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好逸惡勞是人之常情,一般地哪有相反的做法呢?在古代,有些人被迫遷徙至邊遠地區,是由於做了錯事,犯了罪行,被統治者由中原地區發配至遙遠的邊境地區,比如遊牧區。
綜上所述,生活資料保障性低的遊牧民族掠奪生活資源相對富足的農耕民族是一種客觀的生存規律。既然是規律,那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有著一種必然性。而農耕民族可以做的就是抵禦遊牧民族的入侵以保護自己的資源及保障自身的生存。這才是正常現象,歷史也是這樣演進的。若要去統一遊牧地區,從現實情況來說,可能性不大,即使有心,力也不足;其次,統一遊牧地區沒什麼意義,甚至是逆流而行,因為中原地區的文明程度相較遊牧地區更高,歷史總是向前進的,開倒車勢必受挫。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到這裡,以上僅個人觀點,歡迎讀者朋友在評論區留言,或批評指正,或大家一起交流探討,感謝閱讀。
我是馬少伯,關注我,討論更多歷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