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到了許多關於「連咖啡關店」的新聞,都是真的。說實話,這個過程非常艱難。萬幸,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我們又回來了。」
9月3日,連咖啡的微信公眾號「連咖啡微服務」發布了署名為「硬重啟中的」的文章《消失100多天後,我回來了》。
今年6月初,連咖啡曾陷入了關店風波。但在沉寂三個多月之後,它又正式宣布回歸,並且不再局限於現磨咖啡,而是進入了一個包括速溶、即飲在內的更寬廣的咖啡零售賽道。
作為一個中國的咖啡創業品牌,從早年依靠微信小程序拼團「冷啟動」,到此次「硬重啟」復活,連咖啡的創業經歷,其實也是中國咖啡創業市場的一個縮影。
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曾說過,創業之路就像推開一扇門,外面是漆黑一片,這條路是不清晰的,是一邊摸索,一邊認知,一邊修正的過程。
回看過去6年,連咖啡一直在不斷的自我修正。但是,雖然經歷了多次重置,它的決心沒有變化。「我們依然想要書寫中國咖啡自己的故事。雖然這並不容易,但很有意義。」
一個中國咖啡企業的浮沉
2014年,美團還沒正式進入外賣領域的時代,王江就注意到了一個現象,購買星巴克的人一半以上會選擇帶走,而不是堂食。為此,他創立了連咖啡,為星巴克、Costa等連鎖咖啡品牌外送服務,想驗證外送咖啡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早期的連咖啡,通過微博、公眾號,甚至電話,從各種渠道接收用戶購買星巴克的外送訂單,組織團隊代購咖啡送到用戶手裡。一年時間,就擁有了穩定客源,日訂單就達到了小几萬。有數據顯示,當時,星巴克全天3%的訂單都是由連咖啡送達用戶手裡的。
王江總是能夠敏銳的洞察到市場的變化。2015年,在美團和餓了麼開啟一場外賣補貼戰爭之前,連咖啡推出了自己的咖啡品牌,並全面暫停了星巴克的外送服務。雖然這種一刀切的做法,讓連咖啡暫時失去了一批星巴克的忠實用戶,但也讓連咖啡成為當年眾多代購星巴克平臺中唯一生存下來的選手。
之後的兩年裡,連咖啡不斷的自我調整,在線上通過微信服務號引流,在線下以類前置倉咖啡站點代替門店,並在 2017年初解散了自有的配送團隊,進一步降低了配送成本,提升了配送效率。公開資料顯示,連咖啡在2017年實現了整體盈利。
此時,隨著新零售等概念的興起,風險投資界開始注意到中國咖啡市場的潛力,大批創業者不斷的湧進來。
IT桔子數據顯示,2018年左右,中國市場共計有143個咖啡及咖啡館品牌續存,共計發生20起投資事件,交易金額超過了10億元。最典型的就是瑞幸咖啡在2018年完成了2輪融資,獲得超過4億美元的投資;而連咖啡在2018年也有來自啟明創投、高榕資本的1.58億的B+輪融資。
市場的裹挾之下,連咖啡也走過一段燒錢的彎路,把補貼和門店擴張提上了日程。數據顯示,到2018年底,連咖啡在北上廣深已有400家門店,在咖啡售價上,也從之前的每杯售價20元多,降至了十幾塊錢。
但是,2019年開始,資本市場悄然降溫,王江夜很快又意識到了自己可能走錯了方向,逐步關閉了部門盈利能力明顯不足的門店。
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眾多行業的發展步伐。尤其是線下的現磨咖啡生意一度暫停,這也使得連咖啡陷入了關店風波,業務一度陷入停滯狀態。直到9月,連咖啡再次回顧公眾視野。
回看連咖啡過去的六年,從代購星巴克到自有品牌,從線上零售到門店,從微盈利到虧損,從擴張到關店,從消失到硬重啟,其實也是中國咖啡市場的發展寫照。
而作為一家創業公司,輸贏在牌桌上,只要不下牌桌就有機會。
不斷走出舒適區,找到新賽道
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現,重新改了全球的零售格局。
受疫情的影響,線下零售實體的發展一度受阻,陷入關店危機。作為上市速度最快的咖啡零售品牌瑞幸也因此被掀起了一場退市危機。眾多的自助咖啡機、「現磨+配送」的模式的參與者也都在市場上逐漸失去了聲音。
但與此同時,偏於線上零售的速溶咖啡品牌吸引了投資方注意力,包括三頓半、時萃secre等。2020年天貓618的數據顯示,三頓半躍升為衝調大類榜首,排在它後面的店鋪,有雀巢、星巴克家享咖啡。
三頓半的投資方,峰瑞認為,硝煙四起的現磨咖啡市場即便增長很快,也只佔中國咖啡市場的 15-20%。相對不起眼的速溶咖啡,卻佔據 60-70% 的市場份額。
顯然,這是一個更大的咖啡市場。此次,「硬重啟」的連咖啡,把業務方向也瞄準了門店業務之外,這塊此前未曾觸及過的領地。
根據連咖啡介紹,在產品方面,在保留部分咖啡業務外,還將推出但不限於膠囊、濃縮液、凍乾粉、冷萃液、瓶裝咖啡等預包裝形式,意味著連咖啡正式進軍快消飲料行業。
在布局渠道上,除了此前的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以外,連咖啡還將在天貓、便利店、加油站等渠道布局業務。另外,連咖啡還強調,產品的配送範圍變成了物流範圍,服務地理位置也從北上廣深轉向了全國各地。
這一次,連咖啡真的要大變樣了。
連咖啡創始人王江的履歷十分的豐富,是一個連續創業者,也是美團、e代駕、UC瀏覽器的天使投資人。他非常的了解創業規律,也知道一個企業會經歷怎樣的挑戰。
王江曾表示,一個有經驗的創業者是不看周期的,不會去想風口在哪裡,創業者只計算時機,計算趨勢,計算自己的能力。
而回看連咖啡的創業故事,從星巴克外送,到自有品牌,從開店到關店,從線上到線下再重回線上,從現磨到快消飲料,正是一個創業根據市場的變化和自己的能力,不斷的自我重置,自我重啟,不斷走出舒適區,找到新賽道的故事。
創業從來沒有什麼輕而易舉。只有深耕行業、洞悉行業本質的創始人,才能有深刻的用戶洞察,找到屬於自己的賽道。
世上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雖然連咖啡走很多彎路,現在他們對中國的咖啡市場已經有了正確的認識。
發布第一款回歸新品的當天,連咖啡聯合創始人張洪基通過朋友圈表示,新品雪克雪克能量咖啡,5個小時在私域的銷量就達到了100萬。作為一個新品牌,能夠在第一天就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其實也是連咖啡過去6年積累的結果。
咖啡依然是一門好生意
有人說,中國的咖啡故事是瑞幸鼓吹出來的,中國其實是個頑固的茶社會。這種說法顯然故意忽視了年輕人的飲食習慣正在發生的改變。
就在這兩個月,有著351年歷史的同仁堂也進入了咖啡市場,它的門店因為「咖啡杯裡泡枸杞」,成為網紅打卡點。同仁堂知嘛健康的負責人表示,選擇咖啡店作為切入點,意在迎合年輕人需求。
同仁堂調研了解到,咖啡賽道本身就有著比較廣闊的發展空間。在2010年至2019年期間,我國咖啡市場的整體消費量每年都會有10%左右的上漲空間,到2019年人均消費量達到7.2杯。
而全球咖啡巨頭星巴克在2020財報中表示,受疫情影響,在全球同步關閉北美市場400家門店的同時,中國將新開至少500家門店,而中國也將超過美國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星巴克市場。
顯然,在中國,咖啡依然是一門好生意。
今年天貓618的數據顯示,咖啡類產品依舊受到用戶追捧,其中全行業咖啡類產品僅耗時12分鐘即超去年首小時。
實際上,天貓也注意到了中國咖啡市場的潛力,並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幫助各種咖啡新品牌觸達更廣泛的人群。天貓超級品類日已經連續幾年都設立了咖啡專場,聚合各新銳咖啡品牌的力量,共同造勢。
在一些新銳品牌的創始人眼中,天貓已經成為一個大的通路。原來需要通過100個連鎖店去解決的問題,現在只需要一個天貓旗艦店再加上B站、微博、小紅書等就可以全生態的去觸達用戶。
再次歸來的連咖啡,從產品到渠道都已經進行了「大換血」,尤其是渠道上,天貓旗艦店與微信公眾號一起成為了主要貨架。這也是對零售趨勢的洞察。
值得注意的是,連咖啡提到,「和中石化易捷聯手的『易捷咖啡』,是我們的另一個作品。中國的加油站咖啡,這會是另一個全新的精彩故事」。
可能了解易捷的人並不多。但是,背靠遍布中國3萬多家加油站,易捷是中國真正的便利店之王,坐擁2.7萬家便利店的易捷,全年收入超600億元。
將線上資源歸攏重組,瞄準咖啡零售新賽道,同時將過去的線下資源全部注入到易捷咖啡這一獨立品牌中去,或許,這才是連咖啡「硬重啟」的全部真相。
《2017-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中國的咖啡消費量每年增長幅度在15%-20%。而從全球市場上來看,平均咖啡消費增速只有2%。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具潛力的咖啡消費大國。
如此巨大的中國的咖啡市場,不可能只有星巴克,更不可能沒有一家中國的咖啡品牌。
至於連咖啡會不會是那一家中國的咖啡品牌,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