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連咖啡張洪基:關閉線下門店後,如何靠零售「硬重啟」?

2020-12-25 鈦媒體APP

文丨咖門,作者丨國君, 編輯丨金語

連咖啡零售產品上市20天了。這是連咖啡蟄伏100多天後,向咖啡市場出的第一張牌。

這張牌能打響嗎?重整旗鼓的連咖啡,還能找到位置嗎?連咖啡業務調整,給行業傳遞了哪些信號?

帶著這些疑問,我和連咖啡聯合創始人張洪基聊了聊。

01、連咖啡的新品,賣得怎麼樣?

9月8日,連咖啡的第一款零售產品「硬重啟」防彈咖啡,通過公眾號低調上市。

這是一款衝調型的即飲咖啡,口味接近曾經的經典產品「防彈咖啡」,但卡路裡降低60%,同時增加膳食纖維,增強飽腹感,相當於一瓶「代餐咖啡」。

沒有大張旗鼓地推廣,僅在公眾號渠道,「新品上線5小時就破了100萬,當天就把我們一周的存貨全部售罄。」張洪基告訴我。

這個成績,讓張洪基既驚喜,又忐忑。驚喜的是連咖啡粉絲的粘性還在,忐忑的是,這個防彈咖啡,在內部是一款「0號產品」,主要是用來做測試,還有迭代的空間。

「我們這兩周重心,其實不在賣貨,而是用戶溝通、調研,進一步優化,儘可能慢下來,好多事不完全以數字為考量。」 張洪基表示。

對於此次硬重啟,連咖啡有很多改變,第一個是團隊的心態:「我們從來沒有對未來這麼有耐心過」,張洪基說,從關店到重啟,這是他們內部最大的改變。

第二是做事的風格,把咖啡市場看成一個大坡、長坡、慢坡,不再刻意追求百米衝刺式的增長、擴張。

重啟後,張洪基給連咖啡的定位是:咖啡飲料公司。產品將會包含但不限於防彈咖啡、冷萃液、凍乾粉等形式。

接下來,粉紅椰子水、氣泡冷萃等曾經的爆款,也是連咖啡希望在線上回歸的產品。預計在11月份,第二波新品會面世。

和防彈咖啡類似,具有功能性、人群垂直的產品,將會是未來連咖啡重要的一條產品線。

而銷售渠道方面,連咖啡由原來的「微信單一渠道+一線城市窄覆蓋」,轉變成「全渠道+多維度產品覆蓋」,未來線下門店、商超、甚至易捷便利店等,都有可能會看到連咖啡的身影。

連咖啡將正式升級為一家咖啡零售公司,不再受限於門店服務。

走向新的賽道,並不是沒有遺憾。當我問到「為什麼果斷關掉400家線下門店」,張洪基的語氣有些沉重。

02、為什麼關掉400家線下門店?

過去的一年裡,連咖啡一直處在輿論的漩渦中,關店、資金鍊斷裂不斷爆出,但在張洪基看來,這並不是真正的至暗時刻。

「當我們已經主動決定關店的時候,其實是想清楚未來的路了,至暗時刻是那些我們不知道該接著打還是放棄,該擴張還是收縮的時刻。」張洪基說。

關店並不是不心疼,「其中有一百多家線下店,是運營穩定、有機會盈利的。但通過自己,通過競爭對手,我們看到原有的打法已經被摧毀了,這條路已經到了盡頭。」

「當時,無論是價格戰,還是爭相開店,其實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原本10個人裡有2個人是喝咖啡的,打完一仗,只增加了半個或一個人,還被其他人還分走一點,這就不對了。」這意味著,燒錢無法獲得新的需求,玩家們爭奪的仍是市場存量。

因此連咖啡緊急按下暫停鍵。在2019年春季,大量媒體報導連咖啡關店的時候,「那時候,我們的關店策略,已經實施好幾個月了。」張洪基回憶。

「我們覺得生意模型出現了問題 ,之前做的是想要實現幾千家門店的系統規劃。現有的模式,沒有辦法實現我們最初的規劃,想像力太小了,而且我們不知道競爭對手的摧毀打法會延續多久。」

而在連咖啡的歷史上,不止一次這樣的時刻。

2015年,連咖啡代購星巴克的日訂單已經很穩定有幾萬杯了,但當時一刀切選擇不做代購了,轉為自有品牌,也很幸運成為O2O泡沫破裂後唯一生存下來的「代購選手」,即使當時失去了一批星巴克的忠粉。

2017年,連咖啡又忍痛解散了自己的當年一起打天下的配送團隊,接入餓了麼美團,但也真正意義上打破了規模的天花板,當年年底實現了百家門店盈利。

第三次就是今年,告別線下門店,用更大眾的產品服務更多用戶,讓時間去驗證結果。而連咖啡又面臨著,失去一部分習慣外送和現磨咖啡的用戶。

03、連咖啡這輪「硬重啟」,面臨著什麼

咖啡線上零售,競爭比線下還要激烈:

有雀巢、星巴克家享等大品牌,有三頓半、永璞等新銳咖啡品牌,還有想要接棒速溶升級的、定位於口糧咖啡的隅田川。

這還不包括鷹集、Manner、魚眼、Seesaw等線下咖啡品牌的線上發力。

零售咖啡的路,並不是坦途,但經歷了一輪一輪變革的連咖啡,還是有一定的優勢:

1.有長期形成的市場認知

從2019年年初到2020年,連咖啡在咖啡領域做了很多測試,包含了市面上所有咖啡售賣的場景,比如便利店、麵包店、寫字樓、加油站等,覆蓋了北上廣,以及其他二三線城市。

連咖啡門店,圖片來自網絡

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業態下,消費者系需要什麼產品?如何與他們連結?連咖啡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

2.有一支打過仗的團隊

「連咖啡最大的財富,就是有一個很好的團隊。大家一起經歷了相對大的起伏,整個團隊得到了高度鍛鍊,每個人的核心能力都很突出,總之這是一支,打過仗的、有鬥志的、有追求的團隊。」張洪基說。

3.有1000萬粘性極高的粉絲

9月8日,連咖啡一篇名為《消失100多天後,我回來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文章的閱讀量一小時內就到了10W+,據連咖啡品牌負責人表示,留言達到4000多條。隨後幾篇推送,每一篇後面都有數千條留言,有希望開店的, 有要求把爆款都在線上回歸的,品牌忠誠度令人羨慕。

連咖啡依然有龐大的客戶基礎

張洪基告訴我,連咖啡的公眾號和小程序,加在一起有接近一千萬的粉絲,相比於很多創業公司,連咖啡並不是「冷啟動」。

4.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

零售咖啡的供應鏈,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壁壘。

而連咖啡在這一塊,已經深耕了好多年,甚至在張洪基看來,零售產品更能承載他們對產品的想像力。

但儘管眾多優勢傍身,但挑戰也很多。

首先,零售咖啡這個賽道,還沒有到一個大眾化的程度,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其次是價格,對零售消費者來說,第一選擇是價格,第二才是品質。防彈咖啡單瓶接近20元的售價,相比於市場上的零售即飲咖啡,優勢並不明顯。

雖然連咖啡對標的是防彈咖啡、代餐等功能性人群,但這個人群目前還是個小眾人群。

連咖啡對標的是功能性人群

第三是產品的口感,是不是能打動更多人。防彈咖啡對於連咖啡的老用戶,和線下門店接近的口感,讓很多人一口就回到過去,很有感情。

但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這個口感是陌生的,接受起來需要時間,會不會有很多人被入口的苦味勸退,不好說。

不管是價格還是產品口感,對於接下來的連咖啡來說,都是需要一一面對的市場挑戰。

04、這一次,是否拿對了咖啡大眾化的鑰匙?

充滿想像力的中國咖啡市場,始終沒有發軔於本土,全國性的連鎖品牌。

2018年剛剛拿下重磅融資的連咖啡,也曾成竹在胸,計劃做一個幾千家規模的咖啡連鎖品牌。

瘋跑中的瑞幸,曾在資本的助推下,18個月開出4500家店。

但這條路,目前還未被成功者驗證。

在張洪基看來,連咖啡以前的探索,是「拿錯了咖啡大眾化的鑰匙」。

而零售化,是連咖啡找到的更接近大眾化目標的方向。

零售化,可以承載在產品上的想像力

「我們覺得零售化,可以承載我們在產品上的想像力,能夠形成閉環,能夠撬動用戶心智,最終實現做一個能和大眾用戶能接觸的品牌。」

未來怎麼做?面對越來越豐富的咖啡市場,張洪基有自己的想法:

第一,不會帶上專業和精品的標籤, 不把專業、精品作為唯一的標準。

「我們內部可以用專業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但不要求消費者專業,不會擺出你覺得不好喝就是你不懂的態度。就像最好的系統,永遠是內部結構嚴謹,用戶使用極其簡單。」

第二,希望咖啡回歸飲料本質,滿足大眾消費需求。

「過去我們認為,現磨咖啡的剛需用戶太少,咖啡必須有一個附加值才能被選擇,比如更有趣的、新口味的、明星代言的等等。但只有當咖啡需求回到咖啡本體的時候,這個市場才會真正地壯大起來。」

結語

零售咖啡這個市場,國內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從根本上說,大家都在挑戰雀巢。

有人通過顏值、有人通過口感、有人通過網紅的玩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一個絕對的領導品牌,也沒有絕對的爆款。

連咖啡又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未來會是什麼樣定價、什麼樣的產品,能拿到零售大眾化的鑰匙,我們且走且看。

相關焦點

  • 連咖啡硬重啟,一個中國的咖啡創業故事
    今年6月初,連咖啡曾陷入了關店風波。但在沉寂三個多月之後,它又正式宣布回歸,並且不再局限於現磨咖啡,而是進入了一個包括速溶、即飲在內的更寬廣的咖啡零售賽道。作為一個中國的咖啡創業品牌,從早年依靠微信小程序拼團「冷啟動」,到此次「硬重啟」復活,連咖啡的創業經歷,其實也是中國咖啡創業市場的一個縮影。
  • 關閉線下所有門店!沉寂100多天,這一杯「網際網路咖啡」終於回歸了
    最後發現,最貼近當下狀態的詞在2017年就出現了,那就是『硬重啟』。」曾在補貼路上狂奔,再到陷入瘋狂關店風波,沉寂了100多天後,被貼上「網際網路咖啡」標籤的連咖啡,選擇了——「消失後重生」。連咖啡公眾號截圖上周,連咖啡通過其官方微信釋放回歸的信號。
  • 網際網路咖啡大潰敗:連咖啡也撐不住了,關閉多家門店
    據消息,國內另一家網際網路咖啡巨頭「連咖啡」最近在北京關閉多家門店,甚至包括曾經被打造為「全國首家連咖啡形象店」的望京SOHO店也遭遇撤店。2019年年初,連咖啡被曝出在春節前後關閉了北京、上海多家門店,還因拖欠咖啡豆供應商貨款出現資金鍊困難。當時,北京多名連咖啡店員向媒體爆料,北京僅剩20多家店,遠低於高峰期的60多家,有些門店每天銷量甚至不到100杯。
  • 連咖啡門店全關、COSTA關店10%:線下咖啡撐不住了?
    來源:證券日報經常喝咖啡的朋友對這幾個品牌一定不陌生,比如星巴克、Costa、連咖啡。但是辦理過連咖啡預付卡或兌換券的朋友們要注意了,9月8日,連咖啡在微信公眾號上表示,門店已經全部關閉,暫時沒有再開的打算。
  • 瑞幸過境後,中國咖啡沒有贏家 | 深氪lite
    更讓連咖啡高管團隊感到不安的是,根據他們獲知的信息,在上海,兩家線下門店數量相差五倍、補貼投入相差十倍,但真實的平均單店單量卻差不多。「按照我們的理解,雙方是在打價格戰,但沒想到其實他們其實是要惡性競爭。」張洪基認為,雖然不冷靜,但連咖啡仍在計算成本,瑞幸完全不算,已經喪心病狂了。
  • 95%中國人都喝不來苦咖啡 頭部選手拓展咖啡產品邊界
    作為韓式咖啡館的代表,漫咖啡在北京門店大批量關閉;昔日印象裡的「英國版星巴克」Costa也關閉了其在中國10%的門店;比瑞幸更早做「網際網路咖啡」的連咖啡則在今年關閉了所有線下門店,轉型為咖啡零售公司……   在與瑞幸咖啡進行了一場燒錢補貼、迅速開店的近身戰役後,連咖啡聯合創始人張洪基對「門店」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變化。
  • 連咖啡大撤退:線下咖啡店,沒有新故事
    今年以來,先是一度瘋狂開店的瑞幸咖啡開始進行門店收縮;接著,COSTA宣布關閉中國區約10%的門店;最近,曾是風光無限的連咖啡也宣布關閉全部線下門店,就連咖啡巨頭星巴克,也因為疫情影響宣布放緩繼續開店的步伐。咖啡行業的「關店潮」正與兩年前的「開店熱」形成鮮明對比。疫情下,除了知名連鎖品牌面臨關店困境,一些中小規模的咖啡店品牌的生存更不容易。
  • 承認吧,95%的中國人都喝不來苦咖啡
    作為韓式咖啡館的代表,漫咖啡在北京門店大批量關閉;昔日印象裡的「英國版星巴克」Costa也關閉了其在中國10%的門店;比瑞幸更早做「網際網路咖啡」的連咖啡則在今年關閉了所有線下門店,轉型為咖啡零售公司……在與瑞幸咖啡進行了一場燒錢補貼、迅速開店的近身戰役後,連咖啡聯合創始人張洪基對「門店」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變化。
  • 中國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咖啡品牌?
    9月3日,連咖啡在沉寂了三個月後高調宣布回歸,並在整體業務上迎來了一次巨變:首先,在產品上從現磨咖啡轉向預包裝,咖啡膠囊、掛耳、凍乾粉、濃縮液、冷萃液、罐裝咖啡等形式,都將被納入到連咖啡新的產品系列當中;第二,在渠道上從線下連鎖+外賣,走向天貓、便利店等線上線下全渠道,服務範圍也將從北上廣深擴大到全國市場。
  • Peet's Coffee進駐北京,線下咖啡市場到底還行不行?
    小編的咖啡遲遲不能上桌,過號10餘位後才拿到第二杯咖啡,面對「店內如何叫號」的質疑,店員給出的答覆是「系統崩了」。 無獨有偶,9月8日,連咖啡在微信公眾號上表示,門店已經全部關閉,暫時沒有再開的打算,然而就在一周前,沉寂了三個多月的連咖啡才剛剛宣布回歸……今年6月,連咖啡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多家門店陸續關閉,同時被曝出連咖啡現金流緊張等問題。 咖啡屆「頂流」星巴克也同樣有著關閉門店的計劃。
  • 連咖啡「硬核重啟」 轉戰線上換道求生
    日前,闊別100多天的連咖啡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宣布回歸。在回歸的同時連咖啡介紹了新的電商布局。《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注意到,再次歸來的連咖啡從產品到渠道都已經進行了「大換血」。連咖啡在其公眾號中表示,門店已經全部關閉,暫時也沒有再開的打算。未來連咖啡發布的都會是預包裝產品,微信公眾號和天貓旗艦店都是主要貨架,其他電商渠道也會陸續登陸。
  • COSTA咖啡關閉中國市場近10%門店,賣身可口可樂難自救
    星巴克咖啡的鐵打「CP」,英國老牌連鎖咖啡COSTA,如今也撐不住了。近日,COSTA也加入了關店「陣營」。據報導,COSTA在北京、杭州、青島、南京等地關閉了多家門店,其中,青島地區關閉了所有門店,北京地區關閉了近20家門店,關閉的門店數量超過了中國市場門店總數量的10%。
  • 連咖啡關閉全部門店,轉戰線上電商銷售模式
    連咖啡關閉全部門店,轉戰線上電商銷售模式 2020-09-08 18:01:19 來源:齊魯晚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連咖啡關閉全部門店】9月8日消息,連咖啡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門店已經全部關閉了,暫時也沒有再開的打算。
  • 聯商頭條:連咖啡門店全關 星巴克貨櫃店亮相
    聯商網消息:在剛剛過去的24小時內,連咖啡放棄實體零售,將關閉全部門店;大陸首家星巴克貨櫃店落地上海寶山;國美零售人事調整:向海龍成執行副總裁;連咖啡放棄實體零售,將關閉全部門店9月8日,連咖啡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將關閉全部線下門店,暫時也沒有再開的打算。未來,連咖啡的主要銷售渠道將是微信小程序和天貓旗艦店,同時也積極拓展其他電商渠道。
  • 連咖啡抱上中石化「大腿」,加油站賣咖啡竟比賣油還賺錢?
    作為國內最大的石油化工集團,一般人對於中石化的印象多半還停留在「國字號」招牌,以及「靠石油業務就能躺著數錢」的特徵,這樣一家企業入局咖啡賽道,頗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此外,它與連咖啡的合作也叫人摸不著頭腦——要知道,上半年這家網際網路咖啡品牌還處在資金鍊斷裂的邊緣,全國線下門店幾乎悉數關閉。
  • 賣咖啡好過賣石油?中石化牽手連咖啡成立合資公司,3年欲開3000家門店
    據悉,本次成立合資公司後,雙方將共同建立兼具咖啡專業能力、網際網路創新能力的運營團隊,負責「易捷咖啡」的整體運營。二者也有著較為明確的分工,連咖啡為易捷咖啡輸出完整的運營團隊,主要負責易捷咖啡的後臺搭建、產品研發設計、人員培訓等,而中石化易捷則負責場地支持和易捷咖啡的品牌運營工作。
  • 外資零售敗退中國榜:家樂福、麥德龍等12家退出 沃爾瑪關閉門店70...
    原標題:外資零售敗退中國榜:家樂福、麥德龍等12家退出,沃爾瑪關閉門店70餘家
  • 這家連鎖咖啡頻現撤店,青島地區門店已全部關閉,有人退錢等...
    有消息稱,咖啡連鎖品牌COSTA青島門店全部撤店,北京及江浙地區也有部分門店關閉。「COSTA咖世家在不斷開發優質新店的同時,也在持續對現有零售門店進行優化,此次關店是我們一直以來門店優化工作的持續。此次疫情對餐飲行業的衝擊及消費者行為的改變,促使我們加速實施以消費場景為核心的多元化渠道戰略。在中國,COSTA咖世家將不斷拓展和覆蓋不同的消費場景,建設全渠道的咖啡品牌。我們對中國咖啡市場充滿信心,未來將繼續在中國投入和發展。」
  • 中場戰事之後,咖啡再次啟航
    獨立咖啡店在過去三年裡死了大半,Costa也不得不關閉部分門店,而曾經的領跑者,也不得不短暫休整。上周,連咖啡公開回應關店新聞,「都是真的,過程非常艱難」,但萬幸,最糟糕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在看似「消失」的 100 多天裡,品牌並沒有如外界所料地沉寂,而是調整業務,重新布局,在暗自蓄力裡,以硬核的姿態,再次回到公眾視線裡。
  • Zara三個姊妹品牌將全線關閉中國線下門店,鄭州市場如何?
    1月8日,有消息稱Zara的數個姊妹品牌已確定將悉數退出中國線下市場的競爭,僅保留品牌Zara、中端品牌Massimo Dutti、內衣品牌Oysho和家具品牌Zara Home的運營。對此,Inditex集團回復稱,「基於我們對中國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分析,Inditex 旗下的年輕品牌將著力加強其電子商務的發展」。這一波閉店潮在鄭州市場反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