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脫貧記|破除「等靠要」 激活「內勢能」

2020-12-23 紅網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7年來,湖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扛起精準扶貧首倡地的政治責任,打造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湖南樣本」。

2020年已進入尾聲。12月5日起,紅網時刻推出《湖南脫貧記》系列報導,全面展示湖南脫貧攻堅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典型經驗做法。

紅網時刻記者 王嫣 長沙報導

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於激活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近年來,為破除「等靠要」思想,調動脫貧對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湖南全方位推進,把扶貧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讓老百姓鼓足了脫貧信心,真正實現了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破除「等」的觀望思想:

連村聯創 抱團攻堅奔小康

打開龍頭就有乾淨的自來水、家門口就業能拿到穩定收入……如今,湖南脫貧攻堅的成效,顯現在每一處溫暖人心的細節裡。

一村富,小幸福;村村富,大幸福。要實現鄉村振興,抱團發展才能實現鄉村振興。

為了解決星落四散的邊遠山村的脫貧問題,2015年,麻陽譚家寨鄉楠木橋村與周邊發展比較落後的8個村一起組成了「連村聯創」,在原有村黨支部的基礎上,建立了聯合黨總支。這個聯合黨總支成為了當地抱團攻堅的「一線聯合指揮部」。保證了9個村11個產業都有黨小組,33個產業基地都有黨員致富能手,開創了當地群眾廣泛稱讚的「連村聯創、抱團攻堅」的模式。

今年8月底,登上麻陽譚家寨的山頂,只見好大一片果園,向四周山巒蔓延。獼猴桃已經掛果,沉甸甸的葡萄壓彎了藤,豐收的黃桃飄來醉人的芳香。

譚家寨鄉黨委書記楊華介紹,3年前,這裡還是滿目荒山。如今這片2000畝連片果園,由楠木橋、白竹林、鹹池坳等9個邊遠山村黨支部聯合創建。他們把扶貧資金和其他配套資金捆綁使用,目前果園年產值600萬元,2383名貧困人口受益。

截至2020年5月,楠木橋村共建成2000畝「連村聯創」扶貧產業示範園,1200畝生態休閒特色農業基地、集約流轉土地5000餘畝的村級集體經濟實體「楠木橋生態農業示範園」,創建了總佔地面積1560餘畝的「家庭農場」10個,並聯合經營發展成麻陽首個「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入駐專業合作社農業公司、小微企業32家。年接待遊客超30 萬人次,幫助村民家門口自主創業、上班就業,實現富民強村奔小康。

破除「靠」的依賴思想:

因地制宜 發展產業促增收

相比「輸血」式幫扶,只有通過激活「造血幹細胞」強筋壯骨,才能增強穩定脫貧的內生動力。

岣嶁鄉是油茶之鄉,因為氣候、地形原因,環洞村的油茶更是久負盛名。

衡陽縣岣嶁鄉是油茶之鄉,因為氣候、地形原因,環洞村的油茶更是久負盛名。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金山銀山不如一片油茶山,存錢存物不如存片油茶林。」

今年74歲的曹華申是岣嶁鄉環洞村的一位油茶種植戶,從他懂事開始,就跟著父母一起種油茶。可是近年來,隨著人手不足,資金投入缺乏,存活率低,產油量低,一度成為了長期縈繞在他心中的難題。

2015年,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曹華申家的16畝油茶林先後進行了墾復。他還加入了村裡的種養合作社,每年春季,合作社都會定期發放良種油茶(寒露籽油茶)的種苗。

曹華申高興地指著幾株油茶樹告訴記者:「這些油茶是我2015年種植的。這一片以前是老茶林,我一畝地才能產5斤油,現在經過低改墾復後,一畝產量能達到30斤。現在因為油茶品質好,客戶都是直接開車到家裡買,像現在看到的這批油茶,雖然2023年才能有收成,但早就已經被預訂了,價格也由以前的20-30元/斤,賣到如今的70-80元/斤。」

近年來,環洞村以村合作社+大戶+貧困戶的形式流轉農戶、貧困戶430畝荒地進行新造油茶,流轉老油茶林280畝進行墾復更新改造,通過村級合作社、產業大戶與貧困戶建立產業發展合作關係,共投入資金65萬元進行油茶新造、墾復、管理。

據岣嶁鄉鄉長蔣霽介紹,因為油茶生產周期較長,8年成熟,10年進入盛產期。因此,在油茶還未投產階段,環洞村種養合作社每年10月會定期進行分紅,截至2020年6月,環洞村共有71戶,226人參與油茶分紅。如今,村民們看到了油茶林,就看到了脫貧增收的希望。

除了幫助村民發展產業外,當地還積極組織了貧困戶參與「致富帶頭人」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並邀請農業專家授課,組織貧困人員集中學習農業技術,讓更多的貧困戶能掌握一門農業實用技術,從而激發他們的脫貧意願,提升脫貧能力。

破除「要」的懶惰思想:

靈活就業 貧困難題迎刃解

身貧好扶,心貧難治。如果扶貧工作只是政府一頭熱,貧困戶缺乏內生動力,不自立自強,再好的政策也扶不起。

瀏陽葛家鎮。

家住瀏陽葛家鎮新宏村的黃俊明一家,2017年被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四口人,女兒屬於一級殘疾,妻子是三級肢體殘疾,一個兒子正在讀初中,全家只有黃俊明一個勞動力。

在得知黃俊明一家的艱難處境後,葛家鎮政府以及新宏村支村兩委高度重視,危房改造、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一連串暖心扶貧舉措也隨之而來。

黃俊明並沒有「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而是在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支村兩委的幫扶下,依靠產業扶貧,積極發展蔬菜種植和生豬養殖,每年種植蔬菜5畝以上。平時有時間,他還會到附近的花炮廠當裝卸工。全年收入累計達5萬元左右。

這幾年,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通過蔬菜種植產業與靈活就業,黃俊明一家實現了脫貧,走上了一條穩定的小康之路。黃俊明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幸福不是「等靠要」,而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扶貧先扶志,激發內生動力;治窮先治愚,激活造血功能。

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中,只有讓「等靠要」變為主動創造,讓懶惰變為勤奮,讓得過且過變幹事創業,才能實現讓一個群體、一個村莊、一個地區發生蛻變的長遠目標。

脫貧攻堅總攻的「號角」已然吹響,越是臨近勝利,越是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把每一項工作做得更深、更細、更實,確保真脫貧,穩紮穩打拔得脫貧攻堅最後的勝利旗幟。

相關焦點

  • 內生動力"扶長遠":"志智雙扶"提振精氣神 破除"等靠要"
    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實現扶貧與扶志的深度融合,變外力資源幫扶為內部主動作為,群眾自身觀念意識的提高為脫貧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了思想基礎。 給民需、育民知:扶智破除「等靠要」 扶貧先扶智,治貧必治愚。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激活內生動力加快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地堅持發揮政府投入主體和主導作用,既增加金融資金對脫貧攻堅的投放,發揮資本市場支持貧困地區的支撐作用,又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脫貧攻堅,形成產業扶貧發展資金的多渠道、多樣化投入。得益於精準「造血式」扶貧,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村民的生活生產條件也得到大幅改善。
  • 破除「山牆」「心牆」,土牆村一點都不「土」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國軍人在行動」專欄。今日敬請關注《土牆村破「牆」記》。 2016年,火箭軍某部調研論證後得出結論:村民長期貧困的原因在於兩堵「牆」,一是大山阻隔這堵有形的「山牆」,二是「等、靠、要」這堵看不見的「心牆」。 為打開通往外界的「山牆」、破除村民無形的「心牆」,火箭軍某部針對性開展幫黨建、幫修路、幫教育、幫醫療、幫產業等「十幫」活動。2018年底,土牆村順利脫貧摘帽。
  •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縮小城鄉發展勢差是核心之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國扶貧戰略的轉折之年。
  • 展扶貧成效 | 牛心溫村脫貧記
    展扶貧成效 | 牛心溫村脫貧記 2021-01-12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縮小城鄉發展勢差是核心之舉 _中國經濟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國扶貧戰略的轉折之年。
  • 扶餘:基層黨建激活內生動能
    扶餘:基層黨建激活內生動能 作者:張振才    編輯:李慧    來源:吉林日報    2020-12-21 08:45
  • 人民網丨湖南瀏陽:脫貧路上闊步行 一河詩畫滿城歡
    摘要:2017年33個省定貧困村全部「摘帽」退出,瀏陽脫貧攻堅工作連續四年(2016年-2019年)獲評全省先進,連續三年(2017年-2019年)獲評全省「攜手奔小康」工作先進單位……近年來,瀏陽縣域經濟蓬勃發展,高質量發展帶動著高質量脫貧,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已成為當地第一民生工程。湖南瀏陽。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鄭義生:幸福要靠雙手創造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鄭義生:幸福要靠雙手創造 2020-09-19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展扶貧成效|牛心溫村脫貧記
    大山深處有人家欣逢盛世展芳華今天【展扶貧成效】小編帶給大家的是牛心溫村脫貧記在陽城縣橫河鎮牛心溫村石頭鋪成的小路松木做成的柵欄古樸典雅的院子別有一番韻味古樸整潔的院子雅致的內景這是村裡開發建設的民宿牛心溫村的很多村民都依靠村裡開發建設民俗村實現了脫貧橫河鎮牛心溫村村民王香梅以前沒有地方掙錢。
  • 湖南脫貧記︱一人就業 全家脫貧 2020年務工貧困人口超230萬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7年來,湖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扛起精準扶貧首倡地的政治責任,打造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湖南樣本」。2020年已進入尾聲。
  • 湖南安化黑茶帶群眾脫貧
    原標題:湖南安化黑茶帶群眾脫貧   湖南省安化縣是集山區、庫區和革命老區於一體的國家扶貧
  • 不能等靠要 脫貧致富得靠自己——記天峻縣木裡鎮聚乎根村典型脫貧...
    攝影:才格增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年來,天峻縣積極協調金融部門做好金融精準扶貧工作,不斷探索金融扶貧有效方式,強勁的金融力量,為脫貧攻堅注入新動力。自當選為人大代表後,他積極動員組織聚乎根村5戶脫貧戶組建剩餘勞動力發展技能微信群,每天都會轉發脫貧攻堅政策,動員鼓勵大家積極參加多種務工,拓展思路積極致富全力奔小康。「當初,次成木尖措利用貸款自己開了飯館,我們就很受鼓舞。後面我們在微信群裡也看到了很多務工信息,我們不能坐在家裡等著脫貧,我們要像他一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聚乎根村村民華吉拉毛說。
  • 脫貧故事丨陳光榮「花樣種養」脫貧記
    「脫貧故事·說說我家的大變化」房前有花,屋後有樹,地裡有瓜果蔬菜……這樣的「田園生活」令無數人脫貧後的陳光榮變得更加「花心」。在原有柑橘種植的基礎上,他不斷尋找可以一起種植的其他經濟作物,把樹下的空間利用好。他開始種植桃子、花生,大量餵養雞鴨,還把魚塘重新利用,養起了魚種起了蓮藕。
  • 湖南脫貧攻堅文藝創作啟示錄——這篇雄文值得研讀!
    「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系列作品著眼生動展現精準扶貧的思想魅力和實踐偉力,以首倡地為戲眼,以三湘四水為舞臺,對扶貧路上發生的真人真事真情進行藝術創作,對脫貧攻堅的非凡歷程、偉大成就、寶貴經驗進行藝術升華,體現了首倡之地講好脫貧攻堅的首倡之為。這是從「高原」向「高峰」躍進的硬核力量。惟有流芳百世的大作品,才能演繹彪炳史冊的大創舉。
  • 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會來婁監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座談會召開)10月19日,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會對口婁底市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調研座談會召開。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會主委張大方出席並講話。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李少陽,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會副主委、省供銷合作總社一級巡視員李雲才,市委副書記華學健,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梁立堅,副市長謝君毅,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市委會主委劉繼清參加。此次監督調研主要是了解婁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貧困戶穩崗位等方面工作情況。
  • 激活沉睡山水 讓美麗戰勝貧困
    激活沉睡山水,讓美麗戰勝貧困。近年來,湖南充分發揮文化和旅遊產業優勢,深入推進文旅融合,鄉村旅遊方興未艾,文旅扶貧新模式、新亮點、新成效層出不窮。   省文化和旅遊廳統計預計,到2020年底,全省貧困地區有望接待遊客3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700億元,全省文化旅遊業有望帶動貧困人口脫貧50萬人,佔全省脫貧人口的7.32%。
  • 摒棄「等靠要」!巴馬信用體系建設與脫貧一起抓
    巴馬瑤族自治縣將文明信用體系建設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實現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共贏,榮獲中國民生發展論壇「2019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創新案例」獎。該縣通過制定黨建引領「五位一體」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試行),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一起開展,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工程精心打造。通過建設「五位一體」農村信用體系系統平臺,建立「信用巴馬」微信公眾號,把文明信用要素作為金融信貸、脫貧致富、綠色發展的重要指標,引導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 「大虎」脫貧在當前 內生動力是關鍵
    鮑大虎給小牛犢餵奶幫扶幹部王榮了解鮑大虎蜂箱內的產蜜情況在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走進靜寧之後,一個叫鮑大虎的靜寧農民一夜之間火了。在靜寧縣委、縣政府以「一號工程」聚力推進脫貧攻堅的2018年,他決定不再虛度光陰,回家過日子,一併照顧年邁的父母。回家後,鮑大虎苦思冥想找出路,八裡鎮的幹部多次到家裡了解情況,為他講解闡釋扶貧政策,鎮黨委書記更是頻繁入戶幫助他理清思路。後來,駐村幫扶幹部王榮駐村後動員他要樹立起生活的信心,靠自己的勤勞努力,發展產業實現脫貧。
  • 把脫貧故事改成綜藝節目,論創新,我只服湖南衛視
    湖南衛視發展多年,早已成為國內外知名電視頻道。而以往湖南衛視推出的綜藝節目大都以娛樂為方向,而這次卻反其道而行之,直接打出了主旋律的節奏。2020年正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年,也就意味著要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