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期】歲月靜好,是他們在負重先行--文來中學八(11)班文創中隊四行倉庫遺址行

2021-02-17 上海市文來中學文創中隊

腦海中還殘存影片《八佰》中血風腥雨的戰鬥場面,文創中隊第一附屬小隊就踏上了壯士浴血奮戰過的四行倉庫遺址。時光列車回溯到八十三年前,第八十八師524團第一營的全體官兵掩護大部隊撤退後,為保住閘北的最後一塊陣地,奉命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擊退敵軍多次進攻,威震敵膽,雖退猶嘉。壯士勇氣可嘉,「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跡值得我們緬懷。

在解說員聲情並茂的解說下,隊員們帶著沉重的心情、邁著沉重的步伐步入展廳。博物館由序廳、「血鏖淞滬」、「堅守四行」、「孤軍抗爭」、「不朽豐碑」及尾廳等六個部分組成。紀念館以一封謝晉元的家書開篇,展現了以謝晉元為首的壯士們在國難當前之際,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展現出對抗戰必勝的堅定決心。展覽運用實物、雕塑、現代科技等手段再現當年戰鬥場景,通過圖文展板、巨幅繪畫等形式展示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戰、共御外侮的歷史事實,以及中外各界對壯士們英雄事跡的頌揚和緬懷。

號稱八百壯士,實則只有四百二十人,他們堅守四行倉庫四天四夜,以陣亡9人,傷20餘人的代價,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擊斃日軍200餘人,阻止了日軍近萬人前進的道路。以自己無畏赴死的英雄氣概,用生命和鮮血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

在紀念館,隊員們被館內展品感動著,特別是謝晉元給妻子的家書,字跡清秀,飽含深情。一句「軍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之,且復門哀祚薄,親者丁稀,我心非鐵石,能無眷然乎!但職責所在,為國當不能顧家也」,哀而不傷,承載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深深地震撼了在場每一位隊員的心靈。

隊員柏巍說:「參觀四行倉庫,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堵彈孔累累的西牆,它向我們展示著當年四行倉庫戰鬥的慘烈:壯士們在謝晉元的指揮下,激戰四晝夜,寧戰死不退讓,寧戰死不投降。他們身上所展現出的強大的愛國精神和偉大的民族力量,是永遠值得我們銘記的。回顧歷史,牢記英雄,我們更應該傳承這種精神,為祖國和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隊員孫新瑞說:「參觀四行倉庫,這令我收穫頗多。我不僅學到許多歷史知識,更感受到一份濃濃的愛國熱情,了解到無數革命先輩奮鬥犧牲的英雄壯舉。我對自己說:『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不強則國不強。』青少年應不忘初心,牢記歷史,努力學習,為日後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光與熱。」隊員陸天晴說:「我來到四行倉庫,在這裡,我仿佛見到了曾經守衛四行倉庫的那群戰士們的一幕幕,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被他們赤誠的內心以及誓死效忠祖國的精神而感動。尤其是在觀看完電影《八佰》之後,我的內心又被深深地感動了。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現在就沒有這樣美好的家園,哪有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致敬壯士們!」隊員方程說:「這段歷史讓我熱血沸騰、熱淚盈眶,暑假觀看過影片《八佰》,這次又到四行倉庫博物館參觀,這讓我看到中華民族的不屈的靈魂,中國軍人不懼個人犧牲,擰成一股繩,將一切困難打倒。多難興邦的中華民族,在一次次抗擊禦侮的戰鬥中,向我們展示了它是個蒸不爛,煮不熟,錘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曾經抗日戰爭如此,而今抗擊疫情亦如此。」

隊員羅運棟說:「四行倉庫是上海最後一塊未淪陷的土地,堅守四行倉庫雖只有四百多號人,但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壯烈與英勇。四行倉庫保衛戰給積貧積弱的中國軍民帶來了極大的振奮,也讓世界看到中國軍人的頑強不屈,讓世界人道主義人士為之動容。我深深地感慨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同時感受到了中國軍人的殊死搏鬥和頑強不屈,我將以壯士們的頑強精神作為榜樣,激勵自己努力學習,為中華崛起而努力讀書。

相關焦點

  • 國慶節四行倉庫遺址前插滿了紅旗 「八百壯士」的 真實結局很悲壯
    國慶節前夕,一部名叫《八佰》的電影,把我們帶回八十多年前那個為了民族存亡而浴血奮戰的歲月,也讓人們再次認識到戰鬥在那個小小的四行倉庫裡的「八百壯士」。在2020年國慶節期間,從10月1日到4日,當年的英雄抗戰遺址——上海四行倉庫前插滿了國旗,無數遊客紛紛湧來緬懷先烈。
  • 電影《八佰》 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多為通城男兒
    這部以抗戰時期淞滬會戰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真實故事編劇的電影,因「八百壯士」中大多為通城男兒,一下子點燃了當地人觀影熱情,當天,通城狀元國際影城的3場點映影票全部售罄。 8月17日19時45分,通城狀元國際影城一號廳,《八佰》在通城的第一場點映開始放映。
  • 八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最終結果如何 那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
    八佰中的四行倉庫四行倉庫守衛戰中,謝晉元率領所謂的「八百壯士」堅守四天四夜,在激戰中,謝晉元部戰士犧牲10餘人,受傷30餘人,擊斃敵人200多人,他們絕對不會投降,但是最終卻撤退了!
  •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八佰》影評
    從劇情上,電影以「小湖北」的視角、幾個小人物的前後變化和四行倉庫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實際420人左右)作為上海最後一群抵禦日本侵略者的戰士,代表了當時國民政府最後的尊嚴。加上電影畫面的渲染和角度的選取,將劇情設計得扣人心弦,緊緊抓住觀眾的心,生怕錯過一分鐘。
  • 《八佰》觀影指北:四行倉庫的前世今生
    淞滬會戰的相關歷史資料已經非常多了,諸君想必已經很熟悉了,下面準備為大家介紹一下電影《八佰》發生的地方四行倉庫的一些背景資料,了解下四行倉庫的前世今生。這四家銀行在北方經營的都非常好,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各類小的銀行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又加之軍閥之間經常的混戰,導致經營也存在很多風險,這四家銀行一起商量通過合作和聯營來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這是中國銀行業的第一次前無古人的嘗試:聯合經營。通過聯手,業務品種不斷擴大,業務發展如日中天。在民國時期的北方銀行業處於翹楚地位,大家又將這四家銀行合稱為「北四行」。
  • 歷史上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為了壯大聲勢,僅有不足500名戰士的守軍對外號稱800人,「八百壯士」隨之揚名天下。這次慘烈的戰役,充分展現出中國人民不畏侵略、奮勇抗敵的豪邁氣概。如今,佇立於上海市靜安區光復路1號的四行倉庫戰地遺址,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那段浩然悲壯、保家衛國的英勇歷史。就讓我們依循戰火硝煙,去探尋那段鮮為人知、感人至深的抗戰往事。
  • 《八佰》「謝晉元」杜淳,重走上海四行倉庫遺址,網友:杜淳變了
    納蘭澤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文/在親自去了電影院觀看後,許多網友才覺得這電影質量確實好。一次是八百勇士在四行倉庫抵抗日本三分鐘的猛攻時,面對日本兵的盾牌抵抗,勇士們只能以身體為炸彈去清除日本兵,尤其是陳樹生那一往無前的一跳。還有一次是電影末尾,為了把電話線順利接入倉庫裡,刀子冒著生命危險奮力把電話線接到了倉庫裡。
  • 四行倉庫之戰,只打死了一個日軍?這是真的嗎?
    其次,和四行倉庫同一時間,日軍在滬西蘇州河一線和88師——也就是四行倉庫守軍所在的部隊傷亡情況,日軍戰報的數字是這樣的:僅僅是第3師團第5旅團第68步兵聯隊——就是電影《八佰》中和謝晉元在陣前騎馬對話的日軍軍官所在部隊,戰死379人,傷667人。    如此大的傷亡,日軍戰報也沒有什麼諱言,或者縮水。憑什麼說對四行倉庫之戰的傷亡數字就一定縮水了?
  • 電影《八佰》熱映 上海四行倉庫參觀者驟增
    中國電影院重新開放後首部上映的新片《八佰》在這個暑期激發了觀眾深厚愛國熱情。影片上映只短短三天,片中「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真實所在地-上海四行倉庫抗日紀念地也迎來了參觀人數的驟增,達到了平日的兩倍多。年淞滬抗戰期間,謝晉元將軍率領「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抵抗日本侵略的故事。
  • 電影《八佰》熱映上海四行倉庫參觀者驟增
    影片上映只短短三天,片中「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真實所在地- 上海四行倉庫抗日紀念地也迎來了參觀人數的驟增期間,謝晉元將軍率領「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抵抗日本侵略的故事。而可能令電影商意想不到的是,位於上海的四行倉庫原址連日來也被觀眾「擠爆」。上個周末至今,天天參觀預約滿額。不少乘興而來的觀眾,即便無法進入現場,也會在館外的晉元紀念廣場久久駐足,拍照留念。
  • 電影《八佰》熱映後,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成熱門參觀點
    近日,電影《八佰》受到了廣泛關注。據說這部影片,是中國電影史上「逼格」最高的,不僅耗時長、成本高、人員多,而且影片全程採用ALEXA 65毫米數字攝影機拍攝。隨著這部影片的火起,上海一處倉庫也成為了熱門參觀點。
  • 《八佰》「謝晉元」杜淳重走上海四行倉庫遺址,網友:杜淳變了
    由管虎導演的大製作民族抗戰電影《八佰》正在熱映,這部匯聚了張譯、王千源、李晨、鄭愷等大咖的電影,可謂是國產戰爭題材電影的巔峰。在親自去了電影院觀看後,許多網友才覺得這電影質量確實好。就我個人來說,看這部電影哭了兩次。
  • 來過這裡,才真正讀懂這段歷史 實地探訪《八佰》故事發生地「四行倉庫」
    去年暑期檔的大好前景已不復存在,《八佰》選擇在這個困難時期以「探路者」的身份參與「救市行動」,不得不令人感嘆。《八佰》改編自一段真實歷史。時光網在去年探訪的正是這段歷史的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遺址。雖然時隔一年,但這次探訪並沒有失去時效。
  •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歇業半年多的影院現已重新開業,各種大片陸續排期,每天都有新驚喜:管虎《八佰》定檔8月21日,成了整個電影市場的救市之作。 電影《敦刻爾克》改編自1940年英法聯軍歷史最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是二戰歷史上的一大奇蹟,而四行倉庫保衛戰可以說是,為了大部隊撤退時的一場斷後之戰。
  • 《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那一年的四行倉庫裡,留下了298封遺書
    或許你也還曾記得,中學歷史課本上,在談及1937年的時候,有一個地名多次出現:上海四行倉庫。83年前,全面抗戰爆發,日軍入侵上海,淞滬會戰打響。結果大家都知道,我們節節敗退。但是戰役的最後,有一支軍隊卻奉命留守,這就是「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 電影《八佰》與四行倉庫保衛戰留給我們什麼啟示?
    >及《八佰》的因由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因為九國公約的籤字國將於11月6日召開會議,蔣介石希望以八十八師的犧牲來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為此,老蔣原本讓戰士們在此抵抗七天以達成政治目的,最後的結果是,一場戰鬥甚至整個中國的抗戰,在西方列強眼裡根本不當回事。
  • 電影《八佰》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 守衛「四行倉庫」的是哪支部隊
    八百壯士來自第88師,該師是戰前中國最精銳的4個德械師之一。劇照特寫的德造M35型鋼盔,更強烈暗示這是最精銳勁旅的誓死一戰。然而,歷史真實面貌與電影截然不同,四行孤軍大部分士兵是補充來的鄉村警察,可能連步槍裝退子彈都不熟練,卻第一次經歷難以想像之殘酷的現代化戰爭。更駭人的真相是,鋼筋水泥的四行倉庫不是堅不可摧的鋼鐵要塞,反倒是容易攻破的脆弱據點,死守大樓違反了當時的軍事常識。
  • 《八佰》公映之後,市民紛紛自發來四行倉庫對憑弔烈士,讓人淚目
    電影《八佰》,讓更多的公眾知道了四行倉庫,知道了那場慘烈的保衛戰,由此,自從影片上映之後,來四行倉庫遺址憑弔烈士、瞻仰過去的人們也漸漸多了起來。其實,自從傳出《八佰》要拍攝的消息之後,戰臺烽也曾經兩次,到《八佰》的事件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舊址參觀憑弔
  • 《八佰》主演俞灝明也去打卡了,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8月已約滿
    謝晉元將軍像紀念館總建築面積約4000㎡,以「四行倉庫保衛戰」為基本陳列,按照「尊重歷史,真實反映」的理念,展示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和全面抗戰的背景下,1937年淞滬抗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262旅524團1營420餘名官兵,奉命固守四行倉庫英勇抗戰的感人事跡,再現了以謝晉元為代表的「八百壯士」英雄群體形象。
  • 俞灝明《八佰》首映後遊覽倉庫遺址摘帽為英靈默哀
    8月24日義星文化報導:今日俞灝明發文稱:《八佰》首映後,如鯁在喉的一股勁兒一直纏繞心中,有種衝動,想去四行倉庫遺址看看。我並不想打破心裡那份凝重,於是獨自前往。到了那邊,有不少來看倉庫遺址的人,看到其中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在牆前駐足凝視,我順眼望去,便是那面千瘡百孔的牆,順著一個一個彈孔和破損的牆體,重新想像那時所發生的一切,霎時鼻頭一酸,兩行淚下,我摘帽,為英靈默哀。抬頭睜眼,便見眼前一束花樹立廣場中央,瞬間一股暖意包裹著我全身,心裡不適即隨風而逝。當年倉庫只有「八百」人,而今天的倉庫外有億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