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也要勿擾孩子」「高考加時賽,心態平和、耐力強的同學更容易脫穎而出」「專業可以期待,但不必過高期待,專業遠遠不是一切……」4月18日21點,隨著「5位男神教授教你選專業」直播訪談的結束,「愛上南大 伴你高飛」系列直播圓滿收官。連續三周的陪伴,很多網友直呼——「每周必打卡,竟然收官了,跪求加更!」還有家長留言表示,「三場直播都收藏了,要給孩子慢慢看。」
「愛上南大 伴你高飛」系列直播由南京大學和現代快報聯合推出,分別從「焦慮怎麼破」「節奏怎麼變」「專業怎麼選」三個方面,為今年高三學生逐一破解心理、學習、未來發展等種種問題。受到全國各地學生、家長點讚,稱為「高三必修課」。
三場直播訪談由ZAKER、新華社現場雲、新華網、微博、B站、ZOOM等多平臺同步直播。截至4月19日17點,「愛上南大 伴你高飛」直播觀看量累計超過800萬人次,其中ZAKER觀看量超263萬,微博觀看量超200萬。
通訊員 李浩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舒越
「男神教授」支招選專業,單場觀看量超107萬人次
「5位男神教授教你選專業」直播由ZAKER聯盟十多家媒體聯合推介,是網友們呼聲最高、互動最多的一場,也是三場直播觀看量最大的,僅ZAKER平臺觀看量就達到107.3萬人次。
五位南京大學「男神教授」分別是——
陳雲松: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牛津大學博士、青年長江學者。
徐慨:南大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國新聞獎」評委專家庫成員、央視特約評論員,從事傳媒業20餘年。
王欣然:南大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史丹福大學博士。
王歡:南大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美國馬裡蘭大學博士,並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
郭未:南大社會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法學博士,本科在985工科院校機械類專業學習,文理精通。
本場直播訪談分為三部分——「聊聊那些年被誤解的專業」「如何選擇專業」「專業和未來職業發展的關係」,5位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教授各抒己見,有的從自身經歷談起,有的引經據典,娓娓道來,金句頻出。
「對於專業的選擇,我屬於夢想成真、從一而終的類型,初中就立志做記者,因為一直喜歡跟人打交道,所以大學報考的幾所學校,專業都選的是新聞。」南大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徐慨表示,面對成千上萬個專業,每年都有考生填報志願時感到無從下手,這時你不妨回憶一下自己擅長什麼?如果沒有明顯的興趣,可以選擇綜合性大學,能接觸各個方向的老師和同學,把自己當成大海綿,去吸收知識,去嘗試,去經歷,記住只要努力就沒有所謂「坑」的專業。
南大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欣然認為,興趣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在此基礎上,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進行溝通交流,比如內向的孩子,可能就比較適合理科、人文等基礎學科;有喜歡交流、展現出領導力的孩子可能更適合社科、新聞這些與人打交道比較多的專業。
南大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王歡坦言,自己和化學算是緣分,是專業調劑到化學的,但對化學並不牴觸,一直學下來了。「基於我的經歷,我覺得如果沒在一個領域學習若干年,沒有深入了解,其實無法判斷一個專業理想與否、合適與否,年輕人的能力和興趣是在不斷重塑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如何看待專業和職業關係?綜合性大學幫你打開更多人生大門
專業和未來職業發展關係大嗎?在五位教授中,有兩位教授都屬於「半路出家」,目前從事的職業與本科專業幾乎沒有緊密聯繫。「興趣很重要,綜合性大學的薰陶也很重要,它能幫你打開更多人生大門。」南大中美中心主任陳雲松教授說,雖然他本科是城市規劃理科專業,但對文科興趣更濃,當年在南大圖書館借書記錄都是文史哲,這就形成了幾個契機:碩士研究生階段轉了文科社會學;在博士申請計劃書中,充分發揮理科基礎的優勢,用數理統計方法來分析人文社會問題,給導師和錄取委員會留下深刻印象,獲得了牛津博士全額獎學金。
南大社會學院副教授郭未提出,選專業,用一部電影的名字來說,那就是「情隨心生Follow your heart」,而不是簡單追求所謂「生存」或是「熱門」,因為隨心,我們可以將自己的專業學出豐富的維度。
「其實,不管什麼專業,大學培養最終是要把我們變成懂交流、講合作、有批判性思維的人,這樣未來在人生的歷程中就能很好地把握住每一份工作的機會,謀得自身更好的發展。」郭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