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人」和「打工人」,都是不甘向生活妥協的自嘲

2020-12-28 生活新視線

網際網路造梗的速度,從來不讓人失望。前一天你還在朋友圈卑微追問「打工人」是什麼意思時,緊接著有出現了「乾飯人」,現在還有了「小丑人」。

他們把這些梗運用到各個角落,配上幾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表情包,看上去無比歡樂。玩梗某種意義上是給人貼標籤,但它的意義絕非僅限於搞笑。

積極參與流行梗的人,反倒不慘

眾所周知,「打工人」的梗最終死在了明星們手中。真正的打工人忙到沒時間上網,沒時間睡好覺,而玩梗的人卻只是想藉此表現自己很潮。如今的「小丑人」也是如此,小魚兒幾乎已經可以預測到它將如何消失。

「原來我竟是小丑」,最開始源於貼吧。可以理解為它是一種熱臉貼冷屁股,或者終究是錯付了這樣令人崩潰的情緒。

慢慢地,這個梗卻變得有點陰陽怪氣,它可以是愛情裡拼命付出卻得不到回報的絕望;也可以是遊戲裡菜到讓隊友生無可戀的內疚。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世界的回應,可毫無下限地玩梗,卻讓人覺得努力是會被嘲笑的。比如在愛情裡,你前腳跟閨蜜吐槽著再理那個男人就是狗,後腳人家發個「在麼寶貝」你就抓起手機秒回「在呀,怎麼了?」

這是一種自嘲、自貶型幽默,一般來說,人們習慣靠這樣來吸引人們的注意,但這其實會真正害羞的人更孤獨、抑鬱。真正的傷心人,反倒都躲起來了。

我先嘲笑了我自己,你的嘲笑就不會再那樣有力

在面對一個新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讀辦法。有的人刻意避過,自然也就有人迎難而上,只要我對自己的嘲笑夠狠,別人的偏見就對我無效了。

人人都有那些「社死」瞬間,那些尷尬到讓人扣緊腳趾的瞬間,沒人願意被人發現。對於我們來說,打破這種尷尬最好的辦法就是坦然面對。

有的人相親受挫,一開始很絕望,回想起來才發現自己實屬「小丑」,內心萬分糾結痛苦,這時候只能自嘲自貶:我先嘲笑了我自己,大家就不會發現我的尷尬了。

年末了,周邊人都對你靈魂拷問:你年初設立的目標,實現了百分之多少?沒有人願意灰溜溜地說自己一無所成,倒不如說自己年初的目標就只是好好活下去,或者如丁真所說,他年初的目標就只是放好牛。

如果總要被嘲笑,不如自己先下手為強。

牢騷過後,生活照舊

網絡中的梗幾乎從未斷過,總有人對其進行全方位解讀。其實玩梗就是一種自嘲的心理,大家也別想太多,沒必要過多的解讀,它就是一種對生活的不易發發牢騷。

牢騷過後,該幹嘛還得幹嘛。我們當小鎮做題家,寒窗苦讀才勉強畢業,之後又過上打工人的生活。看上去並不如意。

當我們滿懷熱情去做一件事時,還是會被現實無情地潑冷水,被當成小丑一樣看待。但我們仍需要去努力去做很多事情,亦或是追求異性,亦或是給別人說好話,亦或是向生活妥協。

所以,當越來越多類似調侃的梗出現時,我反而覺得大家都釋然了。吐槽之後,一番整頓,又是一段重新開始的旅程。

相關焦點

  • 從打工人到小丑人,為什麼我們越活越卑微了?
    在這一年裡,在生活這個大舞臺上,我你他扮演了太多令人心碎的角色。 年初時,我是社畜,最大的願望只有兩個:一是腱鞘炎和肩周炎能康復,二是在996後,能迎來出人頭地的福報。結果快到年中時,我終於有機會從畜道轉世為人,雖然是帶專人: 「帶專人,帶專魂,帶專都是人上人。」
  • 打工人一梗或非自嘲
    打工人一梗或非自嘲時間:2020-10-25 23:13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近日,打工人一梗流行網絡。打工人流行背後,是年輕人對於生活重擔的調侃,是屬於成年人的一種黑色幽默。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出擊。
  • 打工人,你那麼累了,為何還要自嘲? | 自嘲的的心理衝突
    [2]之前一段時間,大叔的朋友圈被 「打工人」 包圍了,比如: (生動描繪了打工人鋼鐵般的意志)打工人這個梗出來之前,白領這個身份更多代表著 「高薪」、「好工作」、「希望」 ……可白領另一方面,面對的是並不舒適的生活,比如超負荷的工作、買不起房子的無望。
  • 「小丑竟是我自己」|揭下自嘲式愛情的痛苦面具
    當「小丑」變為一個梗後也許不再有真正的自嘲意味,可是自嘲式愛情卻屢見不鮮。每一個梗被玩壞之前,背後都有過真心實意的參與者,自貶型幽默的人努力幽默的樣子讓人心疼,想要通過這種幽默來逢迎討好、來減輕自己不被在意的尷尬。
  • 「小丑竟是我自己」的自嘲梗為什麼在年輕人圈裡那麼火
    仔細想來,近些年,以自嘲為主的網絡詞語不斷地在網際網路中被創造湧出,被年輕人應用於網絡社交當中,讓自嘲成了一種新的社交表現形式,也展現出現代年輕人對待生活的新人生態度。
  • 「打工人」到底是什麼梗?
    「打工人」有著坦然面對現實的豁達,卻也有拒絕向生活妥協的倔強。「早安,打工人」!如果你關注網際網路的潮(gen)流(feng)動向,那麼最近一段時間,一定刷到過這樣的梗。圍繞「打工人」,還衍生出了各種花式表情包和幽默段子,比如——「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早安,打工人!」
  • 最近爆火的網絡熱傳:「打工人」,是什麼梗?
    △網友自製「打工人」表情包 網友用自嘲,消解打工的苦悶 ——打工不易 或技術勞動的人的統稱 無論是在工地的搬磚工人 還是坐在辦公室的白領 抑或是嘔心瀝血的創業者,都可自稱 ▽▽▽
  • 其實,「打工人」自嘲的背後是……
    前段時間,李誕在談到「打工人」時說道:這個詞是有一絲心酸在裡面,打工人其實就是小小地抱怨一下,向生活撒一個小嬌。
  •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打工人;因為它的通俗易懂,被網友不斷的進行調侃與自嘲,成為2020年最流行的詞語之一。無論你是那個社會階層,通俗地說,呢都是打工人,只是服務對象不同而已。3.打工人不是突然流行出來的,是源於南方的改革開放出現的勞動大軍,開始時候稱呼是:打工仔、打工妹。那個時候社會對這一群體還有一點看不起,比如八九十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我是一個打工仔》,就是打工人自嘲的寫照。但是隨著這些打工仔打工妹通過自己辛勤勞動,獲得了大量的錢財,引來全國人民孔雀東南飛,成為一個壯觀獨特的社會現象。
  • 「打工人」到底是什麼梗?|周末談
    「打工人」有著坦然面對現實的豁達,卻也有拒絕向生活妥協的倔強。「早安,打工人」!如果你關注網際網路的潮(gen)流(feng)動向,那麼最近一段時間,一定刷到過這樣的梗。△影視劇截圖認清現實,拒絕妥協但「打工人」的流行,絕不僅僅是因為它所傳遞的集體焦慮,更在於它提供了一種對抗焦慮的積極向上的姿態。事實上,基於職場壓力的自嘲式表達,相關的詞彙已經相當多。
  • 2020年「後浪」、「打工人」的真實狀態:太難了
    我們在感慨人均收入被平均的同時,其實生活也在被平均了,美好的生活永遠都被擺在表面,掀開一角,大多數人的生活滿是灰塵。02.是打工人,更是乾飯人2020年,年輕人經歷了一個從「打工人」到「乾飯人」的轉變。上一次聽到「打工」這個詞語,還是在「打工文學」的時代,而2020年流行的「打工人」,不再是文學,只是段子和表情包。
  • 開一家薈寶蘆薈店,從此不做「打工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城萬廠打工仔」的局面日益蔓延,越來越多的996們習慣了每日清晨給自己「早安,打工人」的問候。「打工人」一詞的爆紅,並非一時的戲謔自嘲,而是背後嚴重的職場焦慮問題。不甘向生活妥協,不想徹底認命打工,不妨開一家薈寶蘆薈加盟店,自己當老闆。
  • 【大河網說】「打工人」的幽默你懂嗎?自嘲的背後是堅持
    大河網訊(記者 韓淼宇 姜雨璐)近日,「打工人」火了!各大社交平臺裡有關「打工人」的打油詩、段子和表情包層出不窮,就連朋友之間打招呼的方式也從「早上好」換成了「早安,打工人」。「打工人」到底是啥梗呢?
  • 「打工人」這個稱呼火了:自嘲背後是自我接納 體現年輕人的責任擔當
    只要你上網,最近一定逃不過「打工人」這個詞。不僅有各種段子和表情包在網上流傳,就連朋友之間聊天,可能都會先問候一句,「你好,打工人」。在這裡,「打工人」是對所有從事體力勞動或者技術勞動的人的統稱。無論是在工地搬磚的工人,還是坐在辦公室「996」的白領,或者創業者,都可以自稱「打工人」。
  • 「打工人」到底是個什麼梗?
    「打工人」有著一系列顯著的特徵,比如對現實都有著清醒的認知,就連為什麼打工,他們都有充足的理由。比如這則《打工宣言》所言——生活裡80%的痛苦來源於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會有100%的痛苦來源於沒錢,所以在打工和沒錢之間,我選擇打工。打工可能會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
  • 95後小花關曉彤超有梗,自嘲打工人在逃格格
    不僅知道打工人的梗還自嘲調侃自己是在逃格格。大家紛紛用來調侃自己是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前幾日關曉彤也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自己的「打工人」照片,為《王牌對王牌》綜藝宣傳。照片上她穿著乞丐服搭配大大的頭飾,臉上也特意化了髒髒的妝容。這樣的配圖一出來不少人表示過於可愛,當代打工人石錘啦。
  • 早安,打工人!最近的「打工人」是什麼梗?
    有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這樣: 「過安檢的時候檢測儀一直響,安檢的姐姐讓我把所有的東西都掏出來,檢查過了,還是一直響,然後,她問我幹什麼的,我說我打工的,她說:好傢夥,難怪檢測出了鋼鐵般的意志。早安,打工人!」 這些有關打工人的笑話多半如此:六分調笑,三分自嘲,再加上一分荒謬。
  • 「加油,打工人」是多少年輕人的辛酸,懂的朋友進
    加油,打工人有人整理過2020年十大流行金句,其中"加油,打工人"排在第四的位置。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不如意的時候,我們都喜歡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我們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大據《中國職場壓力報告2020》顯示,2020年職場人的平均壓力值為6.9,達到了近兩年的壓力峰值。25歲—30歲的職場人成為壓力敏感群體。在小編看來,造成今年職場人壓力大於往年的主要原因是疫情的爆發導致工作崗位減少,我們為了生活不得不選擇去適應新的崗位。
  • 突然,「打工人」刷屏!說的是你嗎?
    都可以自稱「打工人」 「打工人」有著一系列顯著的特徵,比如對現實都有著清醒的認知,就連為什麼打工,他們都有充足的理由。 網友的「打工人語錄」都帶著「早安,打工人」的小尾巴,但是主句的差別,卻折射出「打工人」們迥然不同的心境。有的「正能量」味道濃重,就差把勵志和奮鬥寫在臉上。
  • 弘纏院:「早安,打工人」!是一次集體玩梗還是時代情緒的洩露?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早安/中午好,各位打工人"等。最近,"打工人"這個詞火了,不僅有各種段子和表情包在網上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