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巨零
家有皮娃,傷痛難免。
這幾年因為有了孩子,許多明明計劃好的事情,隨時都會被打亂。時不時地,要麼火急火燎,要麼心驚肉跳,偶爾還要被迫丟下一切匆匆忙忙趕去一個地方:醫院。
以前只有哥哥在的時候,我一直認為哥哥是偏內斂型的,膽子小也不會輕易幹壞事,就算告訴他可以像大衛那樣踩著凳子往上爬,就有好吃的等著他,他都未必敢做。
後來有了弟弟,兄弟雙霸模式開啟,世界突然變了。
傷和痛,成了見慣不怪的事情。
不是哥哥這裡傷了,就是弟弟那裡痛了,各種撞傷夾傷摔傷,隔三差五總要光顧他們的身體。
變醜的小腿
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洗完澡後,我都要檢查弟弟的小腿。在他的小腿上,經常會有暗紅色的傷疤或者黑褐色的結痂。
跟許多個小男孩一樣,弟弟從小就喜歡衝、跑、跳和踢,再加上不管不顧的性子,他每天都會摔倒至少一兩次,不是被刮到,就是被磕到。弟弟是幾乎從不在意他的小腿的,哪怕是傷痕累累,他也會繼續把玩耍放在第一位。
只是偶爾小傢伙也會這麼問我:「為什麼我的腿變醜了?」
確實,他的小腿,真的醜si了。黑褐色的傷疤覆蓋著他的兩條小腿,加上日復一復的暴曬,他的小腿變得又黑又醜。
我告訴他,這就是貪玩的代價,他問我代價是什麼,我解釋說,就是你為了玩這件事,讓自己的小腿變醜了。
事實上,代價不僅僅是小腿變醜這件事,還有因為摔傷導致的疼痛,還有爸爸媽媽因為變醜小腿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
不幸的小指甲
指甲是小巧的,是可愛的,但長在哥哥和弟弟手上,卻是不幸的。
而最為可憐的,當屬哥哥的腳指甲,和弟弟的手指甲。
哥哥的腳指甲,前後傷了兩次,總共斷了兩次,每一次都是斷開半個指甲。
一次是爸爸的疏忽,他在門後安靜地玩耍,爸爸猛地推開門,瞬間把他的腳指甲撞裂了。那個時候他才一歲多,鮮血染紅了他半隻腳,儘管擦了止痛止血的藥油,他還是邊哭邊睡著鬧過了一夜。
另一次是他自己的急性子,趕著出門跑太快撞到了門沿,門沿銳利的邊角一下子刮開了他的腳指甲,整個指甲瞬間又被刮開了,血流的不多,他不哭不鬧地忍了下來。
幾天後,我幫那個瘀血的腳指甲拍了照,看著照片,回想當時的他,應該是很痛的。
比起哥哥的腳指甲,弟弟的手指甲,更加可憐。
兄弟兩玩躲貓貓,哥哥力氣大,使勁把門一甩,正好夾住了弟弟來不及躲開的小手。砰的一聲巨響,緊接著是弟弟哇的一聲尖叫。短短十幾秒的時間,弟弟的右手幾乎滿手是血,地上到處是弟弟痛到發抖甩手後的血滴。
血染紅了他的右手掌和半個手臂,我抱著他託著他的小手,爸爸幫忙清洗血跡,匆匆忙忙一頓擦洗,終於看到了被鮮血染紅的可憐的小小無名指。
給弟弟消毒上藥的過程是十分痛苦的,因為他哭了又睡,睡醒又哭,反反覆覆。後來指甲脫落了,因為沒有指甲的小手指,變得脆弱敏感,稍微碰一下他都會喊痛。
那個時候,他還不到兩歲,這應該是他第一次比較嚴重的傷痛。
三隻眼弟弟
三隻眼弟弟是爸爸取的別號。一直到現在,弟弟偶爾摸著額頭,時不時還會自言自語,說他多了一隻眼睛。
回想弟弟額頭磕破出血那天,確實像多了一隻眼睛。送去醫院的路上,他剛開始狂哭不止,只要他一用力,鮮血就會從額頭上的那道口子冒出來。
但弟弟是個堅強的孩子,我告訴他,只要他不哭,血就不會一直往外流,傷口就不會那麼痛。
後來,他真的不哭了,只是不停地在問我,他的頭是不是破了。我沒騙他,我說是的,說完我一直在發抖。我很害怕,害怕他傷到腦袋,害怕醫生要求縫針,也害怕他臉上留疤。
趕到醫院時,他的傷口還在出血,他卻睡著了。醫生用責備的眼神盯著我問,怎麼把孩子搞成這樣?這麼小臉蛋就留疤,影響很不好。我低著頭,眨著眼睛,口罩蒙住了我的鼻子和嘴巴,空氣很渾濁,我喘得難受,很想解釋卻開不了口。
弟弟是被哥哥推倒的,他整個人被彈開了,身體直接撞到了房門上,額頭不偏不倚地,剛好磕到了房門的豎角,所以他額頭上的傷疤,看起來特別顯直。
傷口長約3釐米,醫生的建議是最好縫針,而且至少三針,否則怕以後臉上這個傷疤會很醜。意思就是,傷疤在所難免了,但至少現在得想辦法讓那個疤好看一點。本來已經縫好了三針,誰知剛縫好弟弟一陣掙扎痛哭,傷口又崩開了,血又噴了出來,醫生不得不又給他補了兩針,說好的三針變成了五針。
爸爸跟著進了手術室,我牽著哥哥在手術室外頭等,哥哥一直在問我,弟弟怎麼被關起來了,為什麼他一直在哭。我說,醫生在給弟弟打麻藥,打麻藥的過程是很痛的,你應該記得那種痛吧,哥哥點點頭,他確實記得,而且印象深刻。
頭破血流的哥哥
這事過了好幾個月了,但哥哥一直記得那時候發生的事情,因為那個時候,即將五歲的哥哥,力氣大到只能用五花大綁的方式才能完成手術。
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了,當小區的電單車撞過來時,爸爸帶著弟弟還沒來得及反應,哥哥已經倒下去了。
爸爸拿紙巾去止血,可是一點用都沒有,血如泉湧,一下子染遍了哥哥的上衣,流向地板。
爸爸迅速給我打了電話,把弟弟託付給小區的保安大叔,然後抱著哥哥,開始了一段緊張又艱難的搶救之路。
正值下班高峰期,馬路上到處是擁堵路段,一個好心人看見站在路口渾身血淋淋的爸爸和哥哥,他二話不說就捎上爸爸和哥哥,歷經一個多小時,周轉了三家醫院,終於找到了可以馬上幫哥哥做手術的醫院。
傷口成T型狀態,而且很深,必須止血消毒後馬上縫針,至少需要縫五針。
哥哥一路上哭了又睡,睡醒又哭,本來已經失血很多的哥哥,不知哪來的力氣,開始反抗治療,一個外科醫生,一個護士,加上爸爸三個人,都沒法完全按住他。
於是就有了後來的五花大綁,哥哥在全身捆綁下,鬼哭狼嚎般著熬過了整個手術。
哥哥休學了整整一個月,一直到現在,他對這件事還記得很清楚。他一直記得,他的頭被撞傷了,在密密麻麻的黑髮下面,有一塊傷疤。
平和心態 應對突發
當了幾年的媽媽,我漸漸明白:孩子出生之前,你負責的,也許只有你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孩子出現以後,你不僅要保證自己強身健體,還要顧著孩子少傷少病。
發生突發意外時,你可以害怕,可以難過,但必須學會平復自己的心情,積極應對各種突發事故。畢竟,明天和意外,誰先誰後,孰能預知?
因為哥哥和弟弟這兩年發生的意外受傷次數越來越多,所以我們給孩子們都購買了合理的消費型意外保險。
不管孩子是撞傷,擦傷還是跌傷,流血瘀腫在所難免,所以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外出玩耍,一些消腫止痛消毒止血的常用藥物,最好隨身必備,以防不時之需。
最重要的,還是要教孩子認識一些基本的意外常識,學會辨識哪些地方不可以玩耍,哪些東西不可以觸碰,出現意外時如何向大人呼救。
當然,這些常識和認知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同樣的,對我們大人來說,學會平和心態,懂得應對突發,也是一個漫長的檢討過程。
作者/巨零
用文字記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