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時,號稱明朝最強的15萬錦衣衛做了什麼,怎麼沒有救國?

2021-01-09 騰訊網

著飛魚服、佩繡春刀,其英姿颯爽無可比擬,它就是明自創錦衣衛系統。但身為皇帝親自管理的得力下屬,在明崇禎年間為何不和皇帝拼死抵抗外敵,最終落個亡國的結局?

事物興衰,在時間過後,對比之間,才可見其中的教訓。

這是明初,一個新生政權,開國皇帝朱元璋因他的性格和經歷迫切需要一種東西來監督臣子,鞏固自己來之不易的皇位。而這種情況下,錦衣衛就這樣問世了。

剛出爐的錦衣衛:此時這一御用機構名字並非錦衣衛,它的前身是拱衛司。人家全稱「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雅稱為緹騎。

前面講它是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而誕生,所以它的職責也無比重要且特別。

職責如下:特令它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活動,且不經司法部門。

變化中的錦衣衛: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設大內親軍都督府,十五年設錦衣衛。自此這一機構一直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基本上貫徹於整個明皇朝的始終。

明之自創,不衷古制。講的便是它和廷杖加在一起構成明獨創的系統,畢竟人家也是有軍隊和監獄的。

成也皇帝,明中期的錦衣衛逐漸發展壯大,其戰鬥力和行動力驚人。

敗也皇帝,一國之勝尚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何況還是這樣一個肥差。明末之時,號稱「十五六萬」的錦衣衛,但其實精英哪裡有幾個。

其實早在明代中期時,錦衣衛這個大明軍界公認待遇優厚的崗位,就已變的像「注水的肉」一般。

而依崇禎時期缺錢情況來看,不可能達到十五萬人之多,畢竟要養活十五萬人不容易,這需要龐大軍費。

而錦衣衛在百姓眼中成了什麼樣子?一個叫李國柱的「校尉」,「買」來的身份,花了五百兩銀子,卻被憤怒百姓活活打死。可以想見,此時的錦衣衛早已民憤人怨,但他最初的對象只是朝中官員,所以問題已經很嚴重了。

輝煌時期的錦衣衛,可以不動聲色幹大事。比如明朝景泰年間的「北京保衛戰」與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爭」,許多錦衣衛出生入死,冒死為明朝一次次拿到重大情報,助大明打贏這些國運之戰。

但崇禎不明白輝煌早已過去,現在的不過是一群空殼子。所以那一場由明崇禎帝和李自成組成的作戰雙方,還沒開始,就已註定了明亡的結局。

把希望寄託於錦衣衛,崇禎後來知道那是他犯過的最愚蠢的錯誤。即使他登基後,面對破敗不堪的的明王朝,一心想要勵精圖治,但一人之力哪裡抵得過歷史的洪流。

那是戰爭打響的時刻:錦衣衛一把手駱養性,不率部抵抗,反而躲在家中。北京城陷時跪迎闖王,還獻上自己的3萬兩家財。

任天津總督錦衣衛指揮僉事王世德,北京城破時逃往江南地區。只是死前留下《崇禎遺錄》,對崇禎大力粉飾,為朝廷開脫,但民間在說朝廷黑暗腐朽啊!

只有一人二把手李若璉,誓死捍衛最後一絲防線。一個人,李自成十幾萬軍隊,你們說什麼結局!

我不覺得是因為群龍無首,只覺得是一隻貓披著老虎的外衣,但連撓爪子都不會。

而他的專屬主人崇禎帝尤因痛恨文官集團,便放權於東廠(尤其是他身邊的監)。

錦衣衛,也只能仰幾位大太監的鼻息。但崇禎帝卻肯本不明白,無論是東廠還是錦衣衛,他們都已隨朝廷一起腐化了,這一御賜的大權不過是皇帝可以聊以自慰罷了,哪裡能發揮作用!

正如歷史重複的上演相似場景,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夜,李自成的農民軍攻破北京城,崇禎帝手持三眼銃,還想集結心腹兵力做決死一搏。

但只得心腹太監王廉冷冷吐槽:「陛下哪裡有兵,速走。」絕望,悲痛,氣恨,最終崇禎爬到煤山上上吊,倒也遂了聖人「捨身取義」之意,保全了他身為亡國之君的最後一絲尊嚴。

自此,孤苦無依,飄若浮萍的大明朝,最終成全了歷史。泱泱之國,興衰之變,其實沒有停止過,但留給我們的,是紙筆之間的富含深意的文字!

相關焦點

  • 明朝滅亡時,為什麼沒看到錦衣衛的身影?
    明朝末期,以戰力最強著稱的錦衣衛究竟做了什麼?錦衣衛這個在明朝所誕生,而且是明朝獨有的機構,可以說貫穿了整個明朝歷史發展的始終,到明朝滅亡之時,為何錦衣衛沒能夠為國而戰?直到洪武15年的,公元1382年,朱元璋裁撤了親軍都尉府和儀鸞司,在此之後專門設置了錦衣衛,而與之前的親軍都尉府相比較而言,錦衣衛已經具備了十分明顯的情報機關的特徵,朱元璋賦予錦衣衛的主要職能便是情報刺探、偵查逮捕,審問……。錦衣衛還有另一個職能,就是策反敵將。
  • 明朝滅亡後,錦衣衛都去哪裡了?
    錦衣衛在明朝時,讓朝臣聞風喪膽,手握廷杖和詔獄兩大法寶,手下血債纍纍。但是,明朝滅亡之後,錦衣衛的結局令人唏噓。當李自成的大軍猛攻北京城時,已經年屆七旬的錦衣衛南堂指揮同知李若璉,死守崇文門。他率領忠於崇禎皇帝的錦衣衛,與大順軍的精銳們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一時間,崇文門口屍枕狼藉,血流成河。但錦衣衛兵力太少,而且並不是專業的作戰部隊,最終無法抵擋源源不斷湧進來的大順軍,無奈失了城門,李若璉等忠於明朝的錦衣衛自殺殉國。
  • 明朝滅亡後,威風八面的錦衣衛都去了哪裡?他們都去了哪裡?
    在明朝洪武15年時,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皇權、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 於是,將錦衣衛的職責分工表述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簡單來說就是對內:對明朝官員進行監視、抓捕和審訊;對外:搜集各種軍事情報。於是,他曾一度把錦衣衛廢除,但是,此時的錦衣衛已經羽翼豐滿,勢力龐大,根本不是一下兩下就能夠剷除乾淨的,所以並沒有徹底把錦衣衛除掉,因此,由錦衣衛帶來的後果就沒有間斷過,最著名的就是洪武末年的「胡藍之獄」事件。
  • 錦衣衛到底有多厲害?終於明白,明朝為什麼會滅亡
    朱元璋建立錦衣衛的初衷是用來做儀仗禮儀,後來由於他大肆屠戮功臣,生怕自己的天下坐不穩,認為司法機構如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不好用,為了培植自己的殺手鐧,於是將錦衣衛的保衛功能提升起來,使其成為皇帝的私人警察。
  • 明朝特務機構之可怕錦衣衛以及詔獄
    從《明書》記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詔獄的可怕,真可謂詔獄可怕程度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錦衣衛做不到。元朝的中書省長官上朝之時有可能會被當場杖責,這就是所謂的廷杖。明朝朱元璋覺得元朝這個刑法可以繼承下來,所以明朝就把廷杖野蠻行為發揚光大了。在明朝,無論多大的官員,只要皇帝不高興,就可以當庭拖下去痛打一頓,當然皇帝不會親自動手,動手行刑的是錦衣衛,監刑的則是司禮監太監。
  • 明朝令人毛骨悚然的特務——錦衣衛
    錦衣衛選拔並不簡單。在電影《錦衣衛》裡面有這樣的劇情,錦衣衛都是選的沒有家庭的孤兒,這樣以後才能全心效忠於皇帝,這樣是有道理的。但是並沒有那麼誇張,錦衣衛是在皇上的親兵護衛隊裡面選的,主要有兩個地方儀仗隊和安保隊。儀仗隊不是現在升國旗的,在當時主要是皇上身邊那些抬轎、拿傘、掀帘子的人。這部分人身材魁梧,氣宇軒昂,功夫也是相當了得。
  • 明朝最厲害的錦衣衛竟然是他
    在明朝,提到錦衣衛,朝中的大臣簡直聞風喪膽。那你知道在明朝最厲害的錦衣衛是誰嗎?做皇帝不方便做的事就要有幹髒活的人的覺悟。總有人要唱黑臉。在嘉靖朝,陸炳是黑臉唱的最好的。不然在明朝這種皇帝、宦官、文官互相傾軋的朝代中,是不會成為唯一一個三公兼任三孤的官員。
  • 「錦衣衛」作為明朝強大的特務組織,為何會在一夜之間遭遇團滅?
    這位開創了大明王朝——中國封建歷史中最後一個漢王朝的草根皇帝,不僅僅只是登帝之路極具傳奇色彩,就連他在當上皇帝後的一系列措施和舉動,都無不彰顯著他的獨特魅力,這其中,就包括了建立錦衣衛。我們對於錦衣衛的認知,都是覺得這支隊伍非常神秘,實力恐怖,是封建古代王朝中的各路隊伍中最強悍的一批隊伍。不過,這支行蹤莫測的神秘隊伍,一開始並非是武裝部隊。
  • 明朝滅亡時黑色幽默與壯烈時刻,細看卻哭笑不得
    「悲壯景象」1:勇赴國難的「戲精」明朝滅亡的喪鐘,是在崇禎十七年正月敲響:這一年的正月份,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改元永昌。正月初八,剛過完年的李自成率領兵馬出兵山西,急火火朝著北京殺來。大明王朝的生死時刻,到了。大難臨頭,明朝大臣們的表現,也是一如既往的「穩定」——分分鐘亂做一團,嘰嘰喳喳吵得崇禎頭炸。
  • 明朝的官員為何怕錦衣衛?看看錦衣衛的手段就知道他們有多恐怖了
    有關明朝的影視劇中,往往少不了錦衣衛的身影。錦衣衛處在暗處,十分神秘,他們是皇帝最信任的耳目,明朝官吏大抵不敢隨便發牢騷,更不敢妄議朝政。因為他們深知那無所不在的「竊聽門」,會隨時記錄你的一言一行。錦衣衛進行著監視大臣的任務,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宋濂的故事了。宋濂是開國元勳、朝廷重臣,他出身貧寒,性格非常質樸,朱元璋問他的事情他都如實回答,即使是家事也從不隱瞞。他曾經對別人說:「君猶父也,天也,其可欺耶?」有一天,朱元璋問他:「昨天飲酒沒飲酒,客人是誰,上的些什麼好菜?」
  • 5本明朝錦衣衛小說推薦
    狀態/已完結內容簡介:穿越成錦衣衛,不搞事情陳嘯庭都覺得對不起自己!內容簡介:現代職場人王通,在病死後來到明萬曆初年,這是大明最好的時代,也是大明最後的輝煌,作為錦衣衛子弟的王通,能做些什麼,能改變些什麼呢? 在他出現的這一刻,時間長河已經變了流向.
  • 明朝是因為什麼滅亡了呢
    清兵入關後仍使用明的官吏,而清維持了二百多年,由此看來明的官吏系統沒有太大的問題,那明到底為何而亡呢?明朝的滅亡是綜合因素影響的結果,並非單一隻是明朝的政治制度上存在缺陷。萬曆皇帝以後,明朝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而流離失所,而偏偏又遇上了明末各種大規模自然災害,農民起義不斷;因為「國本之爭」,朝野之中的黨爭不斷,極大損害了明朝統治的根基;以及明朝財政系統的崩潰、邊患嚴重外敵入侵等,都造成了明朝最終的滅亡。清朝承襲了明朝大部分的政治制度,卻又不同於清朝,明清兩朝大權其實都掌握在皇帝手中,而不同的是,明朝的大臣比清朝的大臣更能蹦躂。
  • 代表了明朝錦衣衛的繡春刀與飛魚服究竟是什麼?
    作為明朝的特務機構之一,相信錦衣衛給大家留有不少的印象,諸多影視作品中都有他們的形象刻畫,身穿飛魚服,手執繡春刀,各個武藝高強,甚是威風。
  • 由權利無限制到相互制約,從錦衣衛看出一部明朝濃縮史
    可見在當時一部分人的心中,明朝內部的廠衛特務制度對明朝國體的影響,要遠比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大得多。後世而言,可能談到明朝與其他朝代的區別,現代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錦衣衛飛魚服、東西兩廠太監高手等等,他們已經成為明朝的文化符號,烙印在國人的心目中。圍繞著錦衣衛還有很多迷霧等待撥開,歷史作家、《蒙古帝國》作者易強,就錦衣衛的來龍去脈和人們對他們的誤解進行梳理解讀。
  • 從明朝聽命於皇帝的特務組織入手,漫談錦衣衛存在的必然性
    由此這些特務場所本身是統治者為了自身統治而創立的,最終卻成為被利用的對象,也最終導致了明朝政權的滅亡,實在是可悲。那麼,這四個間諜組織的責任有什麼不同?為了保住明朝剛剛萌芽的政權,明朝統治者建立了專門的間諜組織,如錦衣衛,加強了對大臣和人民的監督和控制。隨著之前幾代的覆滅,保護他們的忠臣成為極為重要的課題。東、西兩廠和內廠建立以來,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鞏固皇權的統治。
  • 《錦衣之下》中展示出的明朝錦衣衛制度
    錦衣衛制度在明朝之前並不存在,它的出現經歷了一個較為複雜的過程。一方面,錦衣衛制度並不是明朝開國以來就有的,根據《實錄》記載:洪武十五年四月,「改儀鸞司為錦衣衛」。《大明會典》中也提到:「錦衣衛,本儀鸞司。」晚明名士王世貞在其《錦衣志》一文中也記載:「高皇帝初即位,置司曰儀鸞……十五年罷置司,改設錦衣衛。」
  • 明朝後期,崇禎手裡還有十幾萬錦衣衛可派遣,可他為什麼不用呢?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為了加強統治,監視大臣和百姓,特意設立了一個特務部門——錦衣衛,這個部門只聽命於皇上。後來,朱元璋撤銷了這個部門。但當朱棣登基時,他更勝於朱元璋,不僅設立了東廠,還恢復了錦衣衛。兩個部門互相監督,互相牽制。一時間大臣和百姓人人自危,互相提防。
  • 明朝滅亡與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有無關係
    崇禎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明朝的滅亡到底是不是因為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我只能說我們高看吳三桂了明朝滅亡那年都發生了什麼1644年4月25日,大順軍攻入北京城。 5月15日,吳三桂據山海關襲擊大順軍消息傳至北京城。
  • 陸炳:明朝錦衣衛中最亮的星
    隨後祖父逝世,陸炳的父親,子承父業入了錦衣衛,而陸炳的母親成了嘉靖帝的乳娘。年少的陸炳,不知道這個曾經和自己搶母乳的人會是日後的帝王。兒時的陸炳,仗著比嘉靖帝大三歲,身強力壯的他,經常欺負嘉靖帝。畢竟讓皇帝玩自己尿泥巴的人,沒有幾個能善終。可是陸炳覺得自己能再搶救一下,或許不見嘉靖帝,他就想不起來自己呢?於是,陸炳沉心讀書,潛心習武,只想安心做一條鹹魚,在嘉靖十一年的時候,陸炳沒有承襲世職,反而參加了武舉,因為怕太過招搖,引起嘉靖帝注意,遂沒有表現得太過亮眼,只是成為一個武進士。
  • 從開局一個碗到結局一根繩,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328年,朱元璋出生於今安徽省鳳陽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給地主放過牛,在皇覺寺當和尚時要過飯,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經過15年的艱苦奮鬥後 洪武元年(1368年1月23日),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建立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