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裡走出來的14位土著大明星!您都知道嗎?

2021-02-28 四九城

猛戳看視頻↓↓↓


1.李連杰麻花電臺大院中出生的功夫皇帝

北京德勝門大街的一些胡同,至今還留有元朝的遺韻,功夫皇帝李連杰就在這片落滿歷史塵埃的房子中出生成長。李連杰的舊居在德勝門內大街麻花大院中一個破落的小院裡,院中清一色的低矮平房,建築時間已達百年之久。因為解放前麻花電臺坐落於此,大院因此得名。解放後,院子成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職工的宿舍,李連杰的父親生前是中央廣播電臺的技術員,因此分到了這裡的兩間平房。穿過院子左側牌樓,第一個院子非常狹小,裡面大概有六七間平房,靠裡邊的兩間房就是李連杰的舊居,由於年久失修,早已破敗不堪。兩歲時李連杰父親工傷去世,母親拉扯他和他兩個哥哥兩個姐姐,還要照顧公公婆婆,李連杰兒時幾乎沒有買過什麼玩具,參加武術隊後,每月發工資都要拿回家給母親貼補家用。李連杰與前妻黃秋燕婚後也住在這裡,直到他們赴美發展,離婚後他的千金跟奶奶在這裡也生活很長時間。

2.天后王菲

王菲是北京的,雖然至今為止有一半的人生是在香港度過,但是卻只有四九城才能製造出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的王菲。究竟是什麼讓這個漂泊在外的「北京大妞」能有如此無可匹敵的人氣,又是什麼能讓這個享盡榮華的「天后」甘願回到這個城市安家落戶,北京與王菲的關係並不僅僅是出生證上地址那一欄,更多的是氣節與靈魂的融合,情操與宿命的牽絆。1969年8月8日的北京協和醫院,一聲啼哭改變了一個家庭。當時已經是煤礦工程師的王佑林與文工團女高音出身的妻子有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嬰便是王菲。為了避開家史留下的政治陰影,王菲自幼隨母姓「夏」,叫做夏琳這個名字一直使用了15年。王菲記憶中的家,在北京市東城區北端的和平裡街道。這裡曾經是煤炭、化工等工業系統的部委宿舍,當年那殘破老舊的單元樓,蒼白破碎的牆瓦早已被世人遺忘,能留下的僅有少數還在世的老街坊鄰居們記憶中哪模糊的名字—「夏琳」。而同樣留在街坊們記憶中的,還有她那孤單瘦弱的背影。15歲那年,夏琳改回本名王菲,並以還算不錯的成績升入東直門中學。而當時的東直門中學是由女子第二中學改建而來,雖已是男女同校,但依舊在北京各中學中以「美女如雲」著稱。無論是叫夏琳還是叫王菲,都只不過是一個冠以不同名稱的孤傲身影。成就王菲性情的,是她骨子裡的淡然與孤單。如今的王菲已貴為「天后」,但是對於事業、感情、家庭和生活,她始終沒有擺脫掉北京「大妞」特有的執著與灑脫,在北京話中,這就叫做範兒,王菲的範兒。

3.仙兒竇唯

竇唯1969年生於北京,家住大雜院,父親搞民樂,母親在北京第一工具機廠上班。6歲時竇唯就在幼兒園演出吹笛子 。上中學時,父母離婚,竇唯和妹妹跟著母親生活。這時竇唯第一次聽到了搖滾。1985年,竇唯進入職高,學習精神病護理。在職高他學了一點吉他,於是就自己搞音樂 。18歲,竇唯考上北京青年輕音樂團,開始走穴跑墊場,主要唱是蔣大為的歌曲,唱些英文歌,也唱崔健,港臺藝人當中唱齊秦的,還跳霹靂舞。1988年,「黑豹」樂隊主唱丁武離開,竇唯加入,幾乎包攬了所有詞曲創作。一次黑豹樂隊的演出結束,其他人都犯懶橫七豎八躺了一片,最後被支出去買飯的鬼使神差的是竇唯和王菲。當晚兩人都沒有回來,據交道口北三條的一位老大爺回憶,那時還是一頭長髮的竇唯回了胡同裡的家,帶著位高瘦高瘦的靦腆姑娘,「還隨著竇唯管我叫叔叔」。1995年初夏的一天清晨,香港記者摸到了交道口深處的那個小院,第二天,從這裡走出來的胡同睡衣女便成了香港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而道具和背景則更雷人——一隻裝夜尿的痰盂,一間又髒又臭的公共廁所。那個頭髮蓬鬆,睡眼朦朧、趿著拖鞋的年輕女人,就是已經有了八位數身家,已從王靖雯復名的王菲。1996年7月,王菲與竇唯奉子成婚。三年後,竇王婚變。竇唯曾經是內地搖滾黃金時代的主心骨、黑豹樂隊主唱、王菲前夫……他身上曾有太多標籤。但是,如今,竇唯已經如老莊般的出世,做那些只有自己能懂的音樂。雖然竇唯經常被拍到流連於世俗,出沒在市井小巷中,但是他的心靈已經完全超脫於自然了。

4.沙寶亮牛街菜市口胡同中的雜技天才

早年是雜技演員出身,頂罈子曾得過國際大獎,他小時候吃過很多苦,最早出生在北京菜市口的米市胡同。米市胡同屬於北京著名的牛街地帶,而牛街就是北京的回族居民聚集地。沙寶亮也是回族子弟,米市胡同的很多鄰居都認識他們家人。沙寶亮的父母家庭原來在胡同的南頭,後來就已經拆遷了,在胡同中段臨街而建的兩幢房子,那就是沙寶亮爺爺的家,據說這個房子是他們家的私產,看上去至少已經有七八十年的歷史,沙寶亮就是在爺爺家出生的。那時他爺爺家並不富裕,但是家裡有臺老式的收音機,據說小時候的沙寶亮就經常跟著收音機哼唱,他的母親是位音樂教師,這也為他打下了藝術基礎。最早北京的米市胡同傳聞即將夷為平地而興建高檔社區時,如果去那裡就可以看到,這條胡同具有的部分景色滄桑。

5.馮小剛原來產自滿清貴族堆兒裡

是個不折不扣的京片子,京味幽默造就了他電影上的成功。馮小剛的出生地赫赫有名,研究末代皇帝溥儀的人更是非常熟悉,這就是現在位於西城區趙登禹路上的東冠英胡同。東冠英胡同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叫東觀音寺胡同,解放以後才改用了現在這個名字,那時候這裡住的都是滿清貴族,這裡的房子都是一式的四合院建築。馮小剛的家原來是十幾號,位於胡同口的東邊,而溥儀刑滿釋放後就一直生活在西邊的一個院子裡,前些年馮小剛家的老宅已經拆遷建起了居民樓,老宅的痕跡一點都看不見了,只有路邊的兩棵老樹孤零零地挺立著述說著滄桑。馮小剛的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提到他的父親曾是傅作義軍隊裡的軍官,投誠後成了一名國家幹部,他的母親是印刷廠保健大夫。馮小剛小時候父母就離婚了,他和母親姐姐搬到了車公莊大街北裡,他母親單位就在那附近,馮小剛是在那裡長大的。

6.黎明天王與羊肉胡同的兒時之謎

黎明自己也曾回憶說:小時候,從他住的胡同一出來就是西四大街,現在經過媒體調查證實,他的出生地就坐落在西四南大街上的羊肉胡同。羊肉胡同並不長,兩邊除了舊式平房外,還重新翻蓋一些樓房,黎明家的老宅在四十二號,是一座重新翻蓋的二層小樓,現在一對美國老華僑夫婦住在這裡。當年胡同住了好幾位印尼華僑,黎明的父親就是其中一位。黎明的母親原來是北京飯店的洗衣工,長得並不算漂亮。鄰居回憶說黎明小時候挺白淨的,膽小不愛說話,性情有點內向,每當門口別人家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時,他就在人家身後痴痴地看著,這孩子那時候看上去挺可憐的。後來黎明的父母離婚,他跟姥姥在十四號院生活了一段時間。這裡在文革時改成了二層居民樓,後來黎明父親就去海外了,黎明母親也走了,黎明在六歲時候也被父親接去香港。至今關於黎明身世的疑問,在羊肉胡同發生的往事還都沒有被解開。

7.章子怡醜小鴨從筒子樓裡飛出變鳳凰

北京的廣義街位於宣武區廣安門附近,這算是條默默無名的街道,然而章子怡就出生在這裡的一片簡陋的樓群之中,她的小學生涯就是在廣義街小學度過的。廣義街小學的馬路對面那片陳舊的簡易樓群名叫廣義裡,在臨街的樓房後面,有一片建築年代更久遠的灰色四層小樓,她家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才搬走的,之前一直生活在這裡。如今您可以看到這片樓房雖然外表重新刷了彩,但樓房內牆皮剝落,樓道昏暗,發出一股潮溼的氣息,這裡的房子已經算是危房了,人們一直盼著拆遷。章子怡的父親在電信局管工作,母親原來是一位幼兒園的老師,一家的生活很普通,章子怡童年時長得不算特別漂亮,但她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很活潑,經常組織門口的小女孩一起跳舞或者做遊戲。九十年代初,從廣義街的老房子搬出後,章子怡家搬到位於民族文化宮後面二龍路電信局的宿舍樓叫二龍路,她就是在這個家考上中戲的。

8.崔健中國搖滾天王

可以說他在住房上遠差於現在的歌壇身份,雖然他走紅歌壇很多年,但曾經長期住在北京老闆兒樓的舊居裡。崔健是朝鮮族人,他的父親是北京民委的幹部,他是在位於雍和宮東河沿附近的民委宿舍成長起來的。這裡的樓房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因為這幾年經過了重新的翻修粉刷,看上去還比較新,但其實樓房的設施很差,房間的面積也很小。從崔健一家搬來一直到他出名之後的幾年,崔健一直與父母和弟弟擠在這套兩室一廳的小房裡。崔健家的生活一直並不富裕,即使是他出名之後,他們一家的生活也很簡樸清苦,一年到頭他就穿著一件綠軍褂,那時候他已經是千萬青年心中的偶像了。鄰居說崔健比較孝順,經常過來看望父母,去年他的父親因病去世了,現在他的母親還住在這裡。九十年代初,崔健買了西壩河光熙裡筒子樓的房子,十幾年來崔健一直就住在這幢樓裡,雖然他又買了新房,但還是經常在這裡住。

9.田震歌壇一姐出生在中關村

北京市內街區縱橫的中關村,中關村四十八號樓所處的位置,基本只有樓號沒有路名,在這個不起眼的小樓裡,走出的卻是內地歌壇的重磅女歌手:田震。田震舊居所屬的這片樓區是中關村最早建起來的樓房,這是中國科學院的宿舍樓,當時中關村遠沒有現在的繁華景象。現在的四十八號樓依舊是棟幾層磚混小樓,每層有兩戶人家,樓的外牆經過幾十年的日曬雨淋,牆皮早已脫落,樓道昏暗地面粗糙,牆壁斑駁窗欞破裂。田震的家原來就住在這裡三樓。據說在八十年代末,田震從家裡搬走後就很少看到她回來,後來她的母親與哥哥買了新房也搬到別處去了。田震小時侯在中關村一小讀書,後來在北大附中上的中學。據說沒有考上大學的田震,後來到媽媽的單位當臨時工,做過很多類型工作。最早學習唱歌時,家裡做演員的母親並不很贊成,但從小就倔強的田震,並沒因為母親的否定而斷絕夢想,最終成為了歌壇大腕兒。

10.蔡國慶

他就出生在離馮小剛家東冠英胡同不遠的西四北八條胡同裡。這裡的房子比東冠英和羊肉胡同顯得更加破落不堪,很多老房子都已經拆遷了,而蔡國慶出生的雜院附近的這片平房卻得以保留。這個院子原來是一座廟,蔡國慶的爺爺奶奶一直在這裡居住,他是在這裡長大的,就讀的小學就是附近的四根柏小學。一進院子,迎面就是蔡國慶家的兩間大瓦房,房子經過了翻修,看上去還比較新,現在這裡已經是人去屋空。蔡國慶的小名叫大慶,從小他就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他的父親是中國歌劇舞劇院的歌唱演員,蔡國慶繼承了父親的天賦,他的母親長得很漂亮在地毯廠工作,跟蔡國慶爺爺家曾是鄰居,他們的家庭生活都非常的一般。小時候蔡國慶很瘦弱老實不愛說話,大家說就像個小閨女一樣,一跟人說話就臉紅,從來不敢跟女孩子接觸,但是他就是喜歡唱歌,每天早晨都在院子和胡同裡練嗓子。老鄰居對蔡國慶最多的評價就是一個好孩子!有鄰居們說;原來看見過她上大學時,王朔經常開車來這裡接她。後來已經成名的徐靜蕾,據說又買了新房子,而新房地點離中紡裡都很近,估計是她對自己的老家感情特別的深厚吧。

11.徐靜蕾

她的家曾經位於北京的中紡裡,中紡裡其實就是中國紡織工業部的職工宿舍,位置在北京市的白家莊附近,這是片面積很大的居民小區。徐靜蕾就是在這裡出生長大的,她的爺爺原來是紡織工業部的一位工程師,這裡是一式的三層居民樓,建於五十年代,也是當年仿照前蘇聯職工宿舍樓的模式建造的,今天仍然能夠看出中西結合的某些建築特點。小區的環境很安靜,春天時花木非常茂盛,徐靜蕾的家在一層,是一間兩居室的房子,當年她和爺爺奶奶及爸爸媽媽,包括還有弟弟共同在這裡生活,當時她已經九十高齡的奶奶也住在這裡,當時據說身體特別硬朗。她的鄰居們提起徐靜蕾來,基本都誇她從小就懂事文靜,同時很愛學習,也有鄰居們說;原來看見過她上大學時,王朔經常開車來這裡接她。後來已經成名的徐靜蕾,據說又買了新房子,而新房地點離中紡裡都很近,估計是她對自己的老家感情特別的深厚吧。

12.曹穎

她也是在北京老胡同裡成長起來的。她出生在菜市口附近的南半截胡同,這也是老北京很有名的一條胡同,房屋的歷史都有百年以上,胡同周圍建起了高樓大廈,南半截胡同因為是國家重點保護對象,所以長時間沒有拆遷。曹穎的家在十九號院,院子的門楣上寫著電信宿舍四個字,因為她爸爸原來是電信局的工人,媽媽在五金商店工作。院子裡住了十來戶人家,顯得走道很狹窄。曹穎的家是兩間十平米左右的小房,她的爺爺奶奶住一間,她和爸爸媽媽住一間。曹穎長得很像媽媽,據說小時候漂亮頑皮像個假小子,經常淘氣被爸爸訓。十幾歲的時候她全家搬走了,後來她的父母曾經回來探望過鄰居,而據說曹穎基本沒有回來過。巧合的是蔡明出生在菜市口,離這個南半截胡同很近,蔡明的小學同學如今有的還住在這個南半截胡同。蔡明和曹穎曾經是校友,都是在菜市口小學畢業的,只不過蔡明比曹穎年齡大些,算是曹穎的街坊大姐吧。

13.大張偉:吊兒郎當的大老師

1983年,大張偉出生在北京崇文花市,他爸張二柱是國營製造廠的職工,一家人住10平米不到的平房。三歲時,大張偉就展現出了驚人的歌唱天賦,凡是電視上播過的曲目,他聽一遍就能唱。小學是茶食胡同小學,被老師拎去練聲,先進崇文區少年宮,再入央視銀河少年藝術團。初中就讀於北京市文匯中學,考入北京金帆藝術團,開始學吉他,初三時,組樂隊在一些演出中露面。大張偉不但拿過全北京少年獨唱第一名,還去俄羅斯拿過國際大賽二等獎,一口甜美的兒童美聲唱起《龍的傳人》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眼看兒子這麼有天賦,當爸媽的幾乎是傾家蕩產支持他的歌唱事業。每天下班去夜市攤煎餅、賣餛飩,熬到夜裡兩三點,就為了給大張偉買音樂設備。搞藝術這件事本就不是平常家庭消費得起的,一個音響七八千,出國一次三四千,每隔一段時間,家底兒就要被掏空一次。但做父母的毫無怨言。他在15歲的時候成立了花兒樂隊。2000年,連《華爾街日報》都介紹了花兒,把《向我開炮》和《放學啦》兩首歌的歌詞刊登出來。花兒樂隊成立一年後便發了專輯《幸福的旁邊》,這個樂隊最初是以搖滾精神表現自我青春煩惱的少年樂隊。

14.楊冪:小胡同裡的一姐

楊冪可是土生土長的宣武大妞,在宣武區的蠟燭胡同長大,在北京宣武實驗小學、北京十四中上的學。楊冪高中的時候還經常來上課,那時候很多同學都能看到她。現在大家一說十四中都說:「喲,你和楊冪是校友。」現在蠟燭胡同已經有一部分拆了,如今楊冪也已經搬家了。

-END-

文/圖 綜合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掃碼關注公眾號

掃碼看視頻

掃碼加好友

相關閱讀

北京一男子在東直門醫院住院期間疑遭男護工猥褻並導致下體撕裂傷,嫌疑人涉嫌強制猥褻罪被刑拘

北京人太會起外號了!您還記得小時候的外號嗎?

在北京,好久沒有聞到煤煙兒味了,都快忘了。。。

北京人太會起外號了!您還記得小時候的外號嗎?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相關焦點

  • 北京胡同裡走出來的13位土著大明星
    北京這塊人傑地靈的地方,歷史上曾經出過不少名人志士。近年娛樂文化盛行,其實北京的四九城裡也出過不少大明星呢!小夥伴們快擦亮眼來瞧瞧...一次黑豹樂隊的演出結束,其他人都犯懶橫七豎八躺了一片,最後被支出去買飯的鬼使神差的是竇唯和王菲。當晚兩人都沒有回來,據交道口北三條的一位老大爺回憶,那時還是一頭長髮的竇唯回了胡同裡的家,帶著位高瘦高瘦的靦腆姑娘,「 還隨著竇唯管我叫叔叔 」。
  • 藏在北京胡同裡的寶藏小店,進去就難輕易走出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帝都圈子,ID:didu01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不管是不是北京人沒事都喜歡往胡同裡面穿似乎外面的高樓繁華>還是比不上胡同的魅力其中愛去胡同的一點還是胡同藏著許多新奇小店在胡同裡感受小店的別樣魅力·沃野oil·
  • 著名的北京胡同,還能拍好嗎?
    (畫面中人物身份都相對清晰,最中間的人物做主體,很突出,其他人物沒有喧賓奪主,起到了襯託作用) 拍攝北京胡同,著名的作品我知道的有三組,一組是徐勇老師的《胡同101像》,100張空無一人的胡同照片我們今天仍然可以去體驗、感悟、拍攝,但拍攝時需要與這三位名家的作品形成差異,在學習的基礎上主動求新。「溫故而知新」,我們要了解一些胡同文化,然後得出自己的著眼點。我推薦大家閱讀一篇關於胡同文化的文章。無論是北京人,還是來北京逛胡同的人,相信會給您更多的啟發。
  • 北京胡同的味道
    原創 舒怡然 怡然的空間北京胡同的味道文|舒怡然 記憶中,北京的那條胡同是有幾道彎曲的,從我們學生宿舍大門走出來,一直朝北,便是「興華胡同」。胡同很安靜,除了清早上班時,從那些紅黑大門裡偶爾閃出來幾輛自行車,白天便少見人影。沒有碧綠養眼的草坪,也沒有奼紫嫣紅的花樹。偶見從某家四合院裡探出一枝嫩黃的迎春花,眼前便是一亮。
  • 學貓叫、鴨子叫的北京80歲胡同大爺,是口技是擾民?看解決方法
    網友的評論很多都是譴責這個大爺,我也不認同他的損人利己行為,最後不知道怎麼解決的?北京東城區也有位奇葩大爺,他今年也80歲整,他的「危害性」沒有那個「搖門大爺」厲害,受到困擾的主要是附近幾戶居民。他做了什麼?
  • 聽《芝麻胡同》裡的地道北京味兒,感受胡同裡的市井濃情
    《芝麻胡同》裡的這些細節,滿載著對那個逝去的老北京的追念。這部劇中的另一個亮點,就是那些地道的北京話,讓北京人大呼親切! 劇中有熟悉的景兒:四合院、醬菜鋪、茶館兒、街頭雜耍、北京胡同……有情有景有京味兒會讓每個北京人記起曾是這「胡同」裡的孩子
  • 謝霆鋒現身北京胡同,穿拖鞋吃炸醬麵,紅燒肉下飯顏值在線
    文/阿宏40歲謝霆鋒現身北京胡同,穿拖鞋吃炸醬麵,下飯菜紅燒肉顏值在線。網友紛紛表示:越來越向大爺風靠攏。不得不說這絕對夠胡同味,遙遠而又在眼前。讓我想起當年在北京,住在胡同大院裡情景。胡同裡的大媽很是熱情,最標準地就是一手拎著打來的黃醬,一手提著不到4兩肉,老遠就打招呼:「吃了嗎?沒吃上我們家吃飯,今天我們家做炸醬麵。」大媽言語間表露出對炸醬麵的親切程度,絕對不亞於滿漢全席,乾脆到毋庸置疑的語氣,多年以後的今天,仍然在腦海不斷地盤旋。看到謝霆鋒吃炸醬麵的情景嗎,才發現大明星也吃炸醬麵。
  • 從安徽小城市走出來的10位大明星,每一個都很有名
    趙薇也是蕪湖市走出來的大明星,她是華語影視女演員、歌手、導演、監製,取得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的學位。甘婷婷,出生於安徽省蕪湖市,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蔣夢婕,1989年12月7日出生於安徽省蕪湖市。中國內地女演員。出演多很多的作品,知名度還是可以的。馬思純,出生於安徽省蚌埠市,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
  • 北京一定要去的胡同裡的餐廳(更新)
  • 北京一定要去的胡同裡的餐廳(第三輯)
    旅行 美食 生活 Life in travel... 在北京的胡同裡,有這麼些餐廳不顯山不露水,沒有張揚的外表,也沒有誇大的宣傳,也許低調本身就是一種特點,它就藏在胡同的角落裡,等待有緣人推開大門發現這裡有個不一樣的世界。
  • 胡同西餐尋味記|胡同裡的12家西餐廳
    咖啡館、酒吧、小劇場、書店以及餐館,店多且種類豐富是方家胡同的一大妙處,此外讓北京愛好串胡同的玩家們熱衷於這條胡同的自然是多土著、少遊客。在胡同裡一眾餐廳裡推薦一間西餐廳對話,菜單選擇豐富且出品地道的 RAMO 是首選。
  • 北京話「吃了嗎?您吶!」該怎麼回?
    2020-01-14 1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小早 北京早知道說起咱北京人的問候語
  • 胡同裡的舊時光,是那麼的美好
    老北京人說,時移世易,從前的北京胡同兒正慢慢地變少,屬於老北京最鮮明的痕跡亦同樣在慢慢變淡。曾經古色古香的北平城,在不聲不響中,已轉變成一座具高度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如今,想要再度回味「北平情懷」,已然不易,只能在留存下來的影像資料中,「嗅」到那淡淡的老北京風味。
  • 胡同,北京人再也不想回去了?
    用照片記錄下西總布胡同變化的主人公,就是新開路胡同居民許曉平。這組對比照是他分別攝於2018年2月16日和2019年2月16日。2020年的夏天又到了,過去一年多了,有時拿出來照片看看不免又想胡同了。擺攤兒又能開始了,內心的小雀躍多是來自北京胡同的煙火氣了吧。
  • 北京胡同裡的國宴 不知道這家飯店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吃貨」
    作為北京獨特的景觀——胡同,西絨線胡同看起來與普通的胡同別無二致。但這兒南距宣武門,北離西單都不過千米,東到人民大會堂也不過幾分鐘車程,是北京城裡極為核心的地帶。許是這個緣故,一家聲名顯赫的傳奇飯館曾選址在這裡,它就是四川飯店。
  • 北京朝陽:胡同開工坊 手作老玩具
    趙迪教胡同裡的小朋友做鳴蟬。 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鳴蟬、陀螺、彈珠……您還記得小時候愛不釋手的玩具嗎?在北京朝陽門內前拐棒胡同,就藏著一個滿滿「回憶殺」的老北京玩具王國。從喧囂的朝陽門南小街拐入前拐棒胡同,幽靜的四合院兒旁,青磚灰瓦的一間平房,門口原木板上書四個大字——「朝西工坊」。推門而入,30平方米的房間布置得溫馨精緻,兩面牆架上,滿滿當當都是老北京玩具:兔兒爺、風車、泥人、毛猴、太平燕、小雞啄米、鳴蟬、榫卯結構的生肖玩偶、爬坡的萌寵、打架的竹人、提線的獅子……足有幾十種、上百件,多為手工木製,精巧有趣,令人愛不釋手。
  • 【周邊】胡同裡出來的老DJ出了一款T恤,有且只有M號!(中文版)
    DJ Dayong:比起早些年間的北京胡同,現在的胡同還是不太一樣了。如今的胡同老房子、宅門兒、街裡街坊的,看上去都沒什麼太大變化,但給我感覺較幾十年前的胡同卻少了一種生氣、寧靜與親近感。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固定形象就是T恤、板褲配Vans。我一般不會因為季節、場合影響我的穿衣風格。冬季我依舊會穿T恤,外面依次是帽衫、羽絨服,這樣不但不臃腫,反而在不同溫度下都可以隨時增減衣物,很方便。我比較喜歡中式服裝,自己量身定做過幾件中式外套,在一些正式的場合,我一般會走「中式混搭風」,在最外面套上中式外套,裡面是T恤,其他的照常穿戴。
  • 北京胡同裡的貓擼貓地圖
    >本期選景地:北京各胡同老北京胡同貓北京的胡同裡,最常能偶遇的便是貓。大部分時間它們或穿梭於胡同中或靜坐於門墩、房脊之上,又或在汽車底下偷瞄你。少了些乖巧多了幾分傲氣,這種貓一般都被稱為「老北京胡同貓」。給這些胡同裡的貓拍照的拍攝師叫貓賊,是在北京做了10年流浪貓救助公益的貓賊攝影主理人。今年9月在東城的燈草小院辦過胡同貓展,北京很多愛貓人都去打過卡。
  • 青山周平在北京胡同「小空間」裡看到了未來
    他在北京胡同「小空間」裡看到了未來在9月5日第十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建築師青山周平發表以《從胡同走向未來》的演講。在很多人看來,北京的胡同是一個老的、舊的、傳統的街區。
  • 胡同中的小吃店:傳承北京味 融匯國際美食
    「滷煮不是起源於門框胡同,是起源於南橫街那塊兒,我老家就是南橫街的。」老六說,滷煮這種北京本地普通老百姓的小吃,讓遊客產生了很多誤解,「外地朋友一說滷煮,都說『那是臭的』。咳,其實根本不是。」老六的店裡掛著各種牌匾,向食客科普著滷煮的來龍去脈,有一幅字只寫著「地道北京人」。「確實,這邊老北京人開店的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