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者黑金曲回顧 蔡琴《機遇》淡水小鎮原聲帶
你喜歡抬頭看天上的星星嗎?每一顆星星都有一個故事。
在這麼些個星球裡,有一個,我們把他叫做地球的一顆星。
地球上有一個叫做臺灣的小島,島上有一個美麗的小鎮。
我要告訴你的,就是這個小鎮上的故事……
淡水小鎮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幾千年前,就有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族人生活在這裡。17世紀,從新航道中獲益的西班牙人覬覦東方,盯上了有著優越位置的臺灣島。1626年,西班牙人進攻淡水,兩年後在淡水建造了「聖多明哥城」,並以此作為其在北臺灣的統治中心。不過西班牙人的統治沒多久,1642年便被荷蘭軍隊打敗。後來,荷蘭人在原聖多明哥城的位置重新修建了城堡,取名「安東尼堡」,也就是今天的淡水紅毛城。
很有古早風味的安靜老街
淡水在1858年清政府被迫籤訂《天津條約》後,成為國際通商港口。進出臺北的貨物,都需要經過淡水,淡水隨即成為當時臺灣的第一大貿易港。西方的宗教、教育、醫療也都隨之進入淡水,讓這座小鎮成了臺灣最西化的地區之一。
發現了一條叫「戀愛巷」的小巷子~~
進入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後,淡水的「黃金時期」逐漸遠去。由於港口的淤積與基隆港的建設,淡水曾經的地位不再,重又回歸靜謐的小漁港。不過美麗的景色,還是讓淡水榮登當時的「臺灣八景」之一。 尤其到了周末,許多臺北市民喜歡搭乘捷運來到淡水做一次一日小旅行。
淡水老街是淡水小鎮最早發展起來的區域。今天的淡水老街,是包含中正路、清水街、重建街、公明街等街道在內的總稱,是旅行者來到淡水必遊的街區。從淡水捷運站出來,沿著中正路往西北方向直走即可到達。
重建街形成於清朝嘉慶年間,有「淡水第一老街」的稱號。重建街原名叫「九崁街」,「九崁」就是閩南語「九間」的意思。據說是因為這條小街上最初僅有九間店鋪,因此得名。20世紀60年代後,重建街因為地形崎嶇、路途不便、人潮轉移而逐漸沒落。大部分遊客都只會去中正路、公明街和環河道路走一走而已,少有人發現這條藏在山坡屋舍中的古老小巷。
非常有人氣的魚丸店!
海邊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魚產品,比如說魚丸。魚丸不是淡水獨有的特產,但來到淡水,淡水魚丸是必嘗的知名小吃。
販賣魚丸的店家不少,如果問當地人,幾乎都會推薦你去中正路的「可口魚丸」。這家店創立於1967年,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外表雖然不起眼,但每天從開始營業到打烊,店內幾乎都是人滿為患,高峰的時候店外甚至都要排長隊。他們的魚丸是用鯊魚肉打成魚漿做成,魚丸內還會包上臺灣肉燥。原材料很新鮮,味道也很不錯。雖然人氣這麼旺,但價格依然平實,魚丸湯30元一碗。若按當地人的吃法,都會再搭配一個肉包,10元一個。
香草街屋~
重建街上,有一間不起眼的「香草街屋」,算是重建街的一座小小的精神燈塔。沒有奪人眼球的大招牌,只在屋外懸掛了一塊舊舊的方形板,寫著「香草街屋 茶飲·手作·盆栽」,一不小心就會錯過。這不是一間老店,但是一間有故事的小店。其房屋是蔡以倫先生的祖厝(已被列入新北市定古蹟)。蔡以倫原本是一位媒體工作者,在經歷了商業失敗後,經叔公點撥,在香草中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個方向。他去臺東學習香草的種植與療愈課程,2011年在重建街開始經營這個小小的香草街屋。店內有迷迭香、薰衣草等各種香草盆栽,以及使用自種香草製成的小玩意兒。
阿婆鐵蛋
來到淡水,當然要去吃淡水的名產「阿婆鐵蛋」。所謂「鐵蛋」,其實是一種口感硬實、風味獨特的小滷蛋。阿婆鐵蛋的發明完全是無心插柳。幾十年前,在淡水的海邊擺攤賣滷蛋的阿哖婆,有次遇到下雨天生意不好,滷蛋賣不掉,只好不斷回鍋反覆煮。滷蛋越煮越黑,被海風越吹越硬,最後煮成小小一顆卻嚼勁十足的「鐵蛋」,卻被客人稱讚味道好。後來加上媒體的大量報導,「阿婆鐵蛋」的名聲越來越大,成為淡水的知名小吃。
環河道路
淡水河邊有一條環河道路,在這裡休息、吹吹風挺不錯的~~ (河對面是觀音山)
淡江中學
如果你看過周杰倫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那麼你已經認識過淡江中學的模樣了。電影中的許多場景,就取自淡江中學。而周杰倫本人,也是淡江中學的校友。
淡江中學1914年由馬偕博士的兒子偕睿廉創建,距今已近百年,是北臺灣最早創立的私立中學。和淡水禮拜堂一樣,淡江中學裡的建築也是充滿歐式特色的紅磚建築,幾乎每一座都是古蹟。校內的八角樓、大禮拜堂、埔頂鐘塔等,都很美。
「對臺灣人來講,如果陽明山算是臺北人情感的一個高度,那麼淡水就是臺北人情感的一個出海口。只要講到『淡水』兩個字,自然而然就會有懷舊、復古、浪漫的情懷和想像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