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拒賠!170萬人退出,相互寶不行了?

2020-12-23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1M

相互寶又拒賠了,這次拒賠直接導致了170萬+的人退出相互寶。

到底怎麼回事?

咱們先來捋一捋這次的事件:

河南一位阿姨的老伴兒在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突發疾病倒地,搶救40分鐘沒能救回來。

然後阿姨去相互寶申請理賠,但是因為老伴兒去世得太突然了,很多檢查都沒來得及做,

於是工作人員讓阿姨提供搶救時的心電圖的時候,阿姨拿不出來。

那結果,就是直接給拒賠了。

這事兒媒體一採訪曝光,網友分分鐘就炸了。

相關抖音視頻底下清一色評論:退了。

簡直群情激憤,差點把小保君也給看勸退了。

不過,咱先冷靜一下,小保君覺得這個事情它有bug啊。

首先,相互寶本身就不是保險。

它只是一個互助計劃,是很多人一開始就搞錯了。

相互寶全稱「相互寶重大疾病互助計劃」,功能跟重疾險相似,保的是重大疾病,本來就不賠死亡。

相比很多人的無腦錘,有些網友就顯得理智多了:

不過這件事情的矛盾點並不是相互寶該不該賠身故,因為相互寶本來就不保身故,這個沒什麼好爭論的。

但事情微妙就微妙在醫生在阿姨老伴兒的死亡原因上寫了:冠心病急性心梗。

這就難搞了啊:

因為急性心梗在相互寶的互助範圍內,屬於重大疾病。

也就是說,滿足條件的話是應該獲得賠償的。

但,4個條件要至少滿足3個。

看著好像很難?不不不,這只是正常操作,因為一般的重疾險也是這個理賠標準:

這理賠標準是保險行業統一規定的,並不是相互寶作妖提高了理賠要求。

也就是說,這一次,相互寶要求阿姨提供心電圖等資料,並沒有錯。

而阿姨無法提供導致拒賠,也沒毛病。

而且,這次的情況確實比較特殊,就算放在重疾險這兒,大概率下也會有糾紛。

更何況,相互寶是分攤制的,這理賠的錢是要一一落到加入相互寶的每一個人頭上的,

所以嚴謹一點,也是對每一位相互寶人負責。

不然符合條件賠,不符合條件也賠,那分攤就遠不止現在的4塊多了。

到時候,大家更覺得相互寶是騙人的,這樣不就惡性循環了嗎?

你又想相互寶什麼都賠,又想自己的分攤金額能少一點,

這是不是有點理想主義了?

所以,這次的拒賠結果,小保君是完全支持的!

但即使相互寶這次「身正不怕影子斜」,也還是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從最新一期的分攤中,我們可以看到,

相互寶分分攤人數已經不足1億人了: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170萬+的人退出了相互寶。

而這其實也從側面反映出,很多人加入相互寶都是跟風,退出也是跟風。

這些人並不知道相互寶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用?怎麼用?

小保君再解釋一遍:

相互寶不是保險,而是一個「網絡互助計劃」:

比如大病互助計劃:「0元免費加入,享受最高30萬大病補助」,加入後如果生大病就可以得到最高30萬的互助金,每期的互助金由其他成員分攤。

目前,相互寶一共有4個互助計劃,都是直接對標某類保險:

那很多朋友就會問了,相互寶跟正兒八經的保險相比,到底有沒有優勢?

咱們就以大病互助計劃來聊聊:

我們拿保障差不多的瑞泰瑞盈來做個對比:

·保障內容:

直接看的話,其實差別並不大,相互寶多了一個特定罕見病保障,算個優勢。

但需要注意,相互寶的保障並不是固定的,

比如去年12月,相互寶發了一則《保障及規則優化》的公告,刪除了對輕症甲狀腺癌、輕症前列腺癌的保障。

雖然剔除是為了規範大病理賠,讓大家的錢花得更有價值,但隨意修改還是讓人很沒安全感啊,保不準下次又剔除個什麼病呢?

但保險就沒有這個顧慮,當下買的時候,合同裡寫了保什麼就保什麼。

就像這次重疾改革,甲狀腺癌理賠分情況了,但買了老版定義重疾險的朋友,就不會受到影響,出險照樣理賠。

其次就是互助金不一定能拿到。

就像這次事件的阿姨老伴兒一樣,即使之前一直在分攤金額,但是真出事兒了,不符合合同要求是拿不到錢的。

當然,我們之前說了,這個事兒即使放到保險這兒,也不一定能拿到錢。

但大家別忘了,長期繳費的保險是有現金價值的。

如果這次阿姨老伴兒買的是保險,那即使出險不符合合同要求,阿姨也能拿著這份保險去退保,拿回現金價值,而相互寶就是什麼都沒有了。

· 價格

相互寶年交費在100多,但是並不固定。從一開始的幾分錢到現在的4塊多,增幅極大。

加上這次事件以後,170多萬人退出,分攤人數跌破一億,真的很難保證以後的分攤價格會是什麼樣的。

萬一到時候漲得更多了,退又不甘心,不退又不情願,你怎麼辦?

反觀保險,瑞泰瑞盈價格在591,恆定不變。即使最後你不想要這份保險了,也可以退保拿現金價值。

· 穩定性

這一點,小保君其實已經強調過很多次了。

相互寶最大的隱患就是運營不確定,可能會終止。

未來參與人數太少、政策因素、平臺主動終止、其他不可抗力等等,都有可能成為相互寶終止的原因。

所以相比較來說,保險的穩定性就非常強了。即使保險公司倒閉了,你買的保險還是一樣受到保障的。

那最後你要是問我,相互寶到底要不要加入?要不要退出?

其實小保君的建議依然是:可以加入,加入的也不建議退出。

小保君覺得相互寶最大的價值就是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到自身的風險,從而尋求保障了。

這對沒有保險意識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利的啟蒙,不管是拒賠案還是其他的事件,相互寶確實是讓更多的人來認識、了解保險了。

而且對於真的暫時沒有預算配置保險的人來說,現在的分攤價格確實便宜,加入相互寶也算有個兜底保障。

再者,這次的拒賠其實也讓我們看到了相互寶的嚴謹,這對加入的人來說是好事,說明你的錢確實花在該花的地方了,你的錢確實在做有意義的幫助。

只是因為相互寶的作用確實有限,所以小保君更建議大家及時配置保險,搭配著來保護自己哦。

相關焦點

  • 相互寶拒賠猝死,超170W人退出!還能買嗎?
    這段時間,相互寶拒賠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河南沁陽的一老大爺和老太太,去菜市場買菜,結果這大爺突然倒地不起了,醫生搶救了40分鐘,也沒有搶救過來。最後醫生推斷的死亡原因是「急性心梗」。這老太太呢,想起他們之前加入過「相互寶大病互助計劃」,所以她就去找相互寶理賠。相互寶那邊呢,就要求提供心電圖等診斷證明材料。
  • 半個月超170萬人退出 相互寶還靠譜嗎?
    來源:深藍保這兩天,相互寶又火了!起因是一起拒賠案件:11 月 21 日,56 歲的張先生買菜突發急性心梗,經搶救無效去世。加之一直以來的負面消息,以及不斷看漲的分攤金……短短半個月,超 170 萬人退出相互寶,這也導致在 12 月最新一期的公示中,相互寶的分攤人數直接跌破 1 億。所以相互寶現狀是 一邊分攤金在變多、一邊分攤人數還在減少。那麼,在此趨勢下,還有必要繼續加入相互寶嗎?分攤金還會漲多少?
  • 分攤金暴漲177倍,心梗死亡都不賠,170萬人連夜退出相互寶!
    相互寶這麼坑,是不是該退出了? 差一點也不行。 我們來看看相互寶對「急性心梗」的定義。
  • 相互寶分攤費再漲10%!12月又有百萬人退出,網友:糾結了
    最新,相互寶公布了12月份第2期的分攤數據!與第1期相比,分攤費再度上漲10%左右,同時分攤人數顯示:又有百萬人退出。事實上,近期兩分鐘金融和一些網友聊天的時候,明顯感覺「糾結」的人慢慢增多!可以說,相互寶遇到了成立以來的最大考驗。分攤費再漲!又有百萬人退出首先來看下12月份第2期的分攤公示數據,由於兩分鐘金融只參加大病互助,因此以下數據也主要聚焦大病互助的兩方面數據。一方面是最讓人關心的分攤費又漲了,而且是首次突破5元,達到5.31元。
  • 半個月損失170萬用戶,紅極一時的「相互寶」,到底怎麼了?
    本以為這一場暫緩上市的風波能夠很快平息,誰承想,螞蟻集團旗下的一個產品,卻又在人們圈子中被「刷屏」了……這一產品就是紅極一時的「相互寶」,當然了,有人喜歡稱之為「相互保」,因為這一項目存在特殊的性質,是互相之間進行的保險,所以用「保」字也沒錯。言歸正傳,進入2020年下半年之後,相互寶的平攤費用一直在上漲,很多人也因為平攤費用上漲而萌生了退出的想法。
  • 相互寶3個月內超300萬用戶「出走」 網絡互助發展前景何在?
    對不起,加入相互寶2年後,我果斷選擇了退出!」一位相互寶用戶在網上如此吐槽。近日,北青金融發現,進入12月份,相互寶第一期參與大病互助計劃分攤人數跌破1億,僅為9824.4萬人,第二期為9716.0萬人。相較9月第一期的10127.9萬人,3個月內減少超300萬人。
  • 相互寶30萬到帳,他的名字,終於出現在了公示名單裡
    昨天去看他,出去散步聊了很多,他說謝謝我,相互寶的30萬互助金,12月16日剛剛到帳。回來後我去相互寶最新一期公示分攤名單裡,終於找到了他的名字,理賠過程差不多用了3個月時間。我不是相互寶的忠實擁躉,但我已經加入700多天,並且從未想過退出,同時我自己也有醫保和商業保險。網上有一個數據,說近一個月退出相互寶計劃的有100多萬人。我不知道這100多萬人退出的初衷是什麼,是因為風口浪尖的螞蟻被罵?
  • 分攤人數跌破1億相互寶為何正在被拋棄?
    近日,界面新聞記者發現,今年12月第一期互助參與人數披露情況顯示,相互寶旗下大病互助計劃成員跌破1億,僅為9824萬人。相較9月第一期的10128萬人,3個月內減少超300萬人。情形更不妙的是,最近一個月披露的第二期數據顯示,相互寶大病互助計劃參與人數驟降180萬人。
  • 相互寶的性質和風險分析
    ,相互寶將在規定的時間內調整運營模式和流程以滿足合規性要求;如因各種原因相互寶無法滿足合規性要求,不適合螞蟻集團作為上市公司繼續經營,則螞蟻集團將剝離相互寶業務」。,而螞蟻集團決定剝離相互寶的情況下,採取各種措施自行或促使第三方承接相互寶。
  • 「一人得病,眾人分攤」的相互寶,是餡餅還是陷阱?
    相互寶是個什麼東西?況且大家是不是都忘了相互寶≠保險 相互寶以前叫相互保由保險公司承保 彼時的相互保的確是妥妥的保險產品但是後來承包公司被罰退出相互保改名為相互寶 從此便不再是保險產品也不在監管範圍內
  • 分析一個互助保的拒賠案例
    一位相互寶成員認為深度昏迷卻被拒絕互助,於是發起了賠審。評論區的大夥各抒己見,賠還是不賠兩種觀點碰撞的很激烈,截止目前,不賠的觀點還是佔大多數。正如多數人的意見,未達到理賠標準,拒賠天經地義,好像沒有討論的價值。可是,事情真這麼簡單嗎?
  • 分攤費用上漲、半個月170萬用戶退出,這次輪到馬雲「吃癟」?
    但是相互寶卻發生了意外情況,分攤費用越來越高,而大病救助的規則,也被隨意更改了多次。 當初相互寶靠著「低門檻、高賠付」吸引了大量用戶,甚至在短短兩三年裡用戶規模就突破了1個億,但是從2020年年初開始,相互寶面對的質疑聲,越來越大了。
  • 加入相互寶,身亡不能「保」?當事人:你們不能這樣子騙人啊?
    我們平時用的支付寶裡也會推薦各種理財健康保險,其中就有個相互寶漸漸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費用也不是很高,每個月大概幾塊錢,可以幫助一些受到慢性病困擾的群眾解決燃眉之急。使得中低收入人群、隱性貧困人群更容易獲得健康保障,一定程度上緩解和防範了該部分人群因病致貧、因病致窮的現象。
  • 相互寶,「我是不是該安靜地走開」?
    近日,相互寶公布12月第一期數據顯示,整體參與分攤人數10332.16萬人,環比下滑1.74%,這是相互寶自上線以來首次出現較大程度的環比負增長。  與分攤人數下滑趨勢相反,相互寶分攤金額持續上升。特別是2020年以來,相互寶人均分攤金額持續提升,從1月的人均分攤7.2元持續上升至11月的10.8元。其中,普通組每月人均分攤9.7元,老年組每月人均分攤41元。  或許是由於分攤金額持續上升,導致有人選擇了退出相互寶,但顯然,有更多的人選擇了留下。
  • 相互寶等網絡大病互助計劃怎麼「病」了?
    來源:證券時報電子報近日,以相互寶為代表的網絡大病互助計劃遭遇用戶規模負增長,引發業界廣泛關注。相互寶最新的一起公示分攤中,參與分攤人數降至1.03億人,較前一期下滑1.73%。雖然用戶規模仍然龐大,這一下降卻具有較強的標誌性意義。這是相互寶參與分攤人數連續兩期環比負增長,亦為首次出現較大程度的環比負增長。
  • 支付寶又一圈套:一分錢都不賺,只圖「一樣東西」,大量用戶退出
    除此以外,近兩年來支付寶的又一個「套路」被用戶看破了,那就是相互寶。相互寶是支付寶推出的一個大病互助計劃,用戶在相互寶裡面繳納一定費用,這些錢聚集起來之後可以為符合條件的病人提供幫助,只要用戶參與了相互寶,以後自己生了大病同樣也會得到幫助。這看起來似乎和水滴籌差不多,就相當於是一種網絡互助平臺。
  • 支付寶「老年版相互寶」 用技術實現烏託邦
    5月8日,支付寶上線「老年版相互寶」,是針對60-70歲老人單獨的防癌互助社群。2018年10月16日,信美人壽聯合螞蟻保險向支付寶用戶推出「相互保」,短短10天用戶就突破1000萬,監管部門、保險公司及上千萬從業人員受到的震動可想而知。不出所料,信美人壽迫於嚴峻的監管形勢退出「相互保」,由支付寶全權運營。
  • 天風證券:「相互寶」用戶規模開始負增長 行業格局正開始向大型...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天風證券事件:12月第一期,相互寶整體參與分攤人數為10332.16萬人,環比下滑-1.74%,首次出現較大程度的環比負增長。目前,相互寶用戶數已連續兩期環比下滑,12月第一期環比-1.74%至1.03億人。其中,普通組(大病互助計劃)人數在2020年8月達到1.01億人高點後開始出現下滑,12月第一期降至9824萬人,環比下滑-1.8%;老年組(老年防癌計劃)人數自2020年4月達到433萬人高點後亦出現持續下滑,12月第一期環比-2.1%至404萬人。
  • 從相互寶談到社區買菜: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其中的互助分攤計劃,藉助支付寶的強大引流效應,相互寶在熱潮中C位出道。太多文章分析了相互保平臺與保險產品的不同之處。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隨意搜索。今天我們談談其中最為直接的兩個方面的問題。相互寶之前的名字是叫「相互保」,因其易和保險類產品混淆後更改為「相互寶」,屬「寶寶」產品,改名背後有什麼含義大家自行體會。
  • 1個月退出人數近200萬,相互寶怎麼了?|圖財經
    圖爺說 我加入相互寶已經400餘天了,應該算是較早加入的一批。 但我從來沒有指望著就靠相互保做保障。 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和壽險,配得滿滿當當。 那為什麼還要參加相互寶呢? 保障不嫌多嘛,價格確實便宜。 真出險了,給了理賠金,那算是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