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危文繡改嫁風波看,中國婦女解放的艱辛歷程(下)

2020-12-23 湘湘帶你看社會

全文共4164字 | 閱讀需9分鐘

孀婦再婚的艱難與困苦,更表現出中國婦女解放之艱辛歷程,其本質可以說是民國法律與舊禮教之間的激烈碰撞。

前文連結:從危文繡改嫁風波看,中國婦女解放的艱辛歷程(上)

社會爭鳴,女界聲援

1935年2月初,危文繡專程來到《申報》報館申述冤苦,請求救濟。適逢該報「婦女園地」專欄開辦一周年,為此,該專欄遂以危文繡再嫁為題發表了十幾篇文章,社會各界以此為陣地展開激烈爭鳴。

《申報》「婦女園地」專欄的評論

《危文繡再醮的法律根據》一文從法律角度論述了危文繡再婚的合法性。1931年司法院對於妾與人通姦告訴權解釋:妾與人通姦,丈夫無告訴權。丈夫對妾通姦尚無告訴權,遺妾為什麼不能再醮呢?《民法》第972條規定婚約應由男女當事人自行決定。司法院1931年院字第49號解釋稱:孀婦再醮法所不禁。《民法》第987條規定女子自婚姻關係消滅後,非逾6個月不得再行結婚,但於6個月內已分娩者不在此限。這條規定原是為避免所生子女血統的混亂,換句話說,孀婦如欲再醮,也不過最多受著6個月的限制,何況無婚姻關係的危文繡呢?湖北同鄉組織聲討函中稱,如危文繡改嫁,則黎元洪所有給資及判決後的贍養費在法律上自有追還之必要。這顯然違背了1932年司法院解釋第780號:配偶之一方,繼承他方遺產時,無論為全部或一部,因以取得該產之所有權,則再嫁再娶與既得權無影響。

而《再娶與改嫁》一文則道出了當年殘酷的現實:在國家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之前,男子死了妻子既可以再娶,女人喪了丈夫當然也可以改嫁。然而,現實生活卻是兩樣,只準死了妻子的男子再娶,而不許喪了丈夫的女人改嫁。因為中國禮教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之說,負有傳宗接代使命的男子,死了妻子不再娶一個接替,試問祖宗的香火如何傳承下去?至於女人則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說,喪了丈夫的妻子,如不去上吊殉節就已不是巾幗完人了,還允許你改嫁?改嫁不僅辱沒家門,更是糟蹋固有的道德!

一些為危文繡抱不平的人,至多也只能抬出民國的法律來進行辯護,說中華民國的法律並沒有禁止孀婦改嫁,故危改嫁實為國法所容許。況危文繡與黎元洪結合僅居妾之身份,廢妾後,危改嫁更是自己應有的權利和自由,並不受法律束縛。婚姻乃私人行為,又豈容他人置喙呢?但在國家有形的法律之外,尚有無形的道德。危文繡改嫁,即使法律所許,但也不能逃脫社會道德的裁製,社會輿論會質問你:女人改嫁,貞節二字如何保存呢?

《申報》「談言」欄目的中《再娶與改嫁》一文

《我們所更應努力的》一文強調要想婦女得到真正的解放,必須徹底剷除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如果要求女子守節只是男人,倒也情有可原,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身受舊禮教壓迫的女人們自己,也時常會用極嚴酷的態度來摧殘、譏諷不幸的同性。難道自己做媳婦時被婆婆苛待,不得自由,得不到性的滿足,就一定要在做婆婆後向下一代報仇嗎?在過去,她們已經被逼迫成若干個危文繡而遁入空門或憤世自殺,難道今後還要讓成千上萬個危文繡再步後塵嗎?危文繡被青島市府驅逐離開青島,還可以到其他城市居住,但如果走到哪裡都被社會歧視和輿論譴責,那麼她就無處可逃、無路可走了!所以,有覺悟的姊妹們,除了反抗那些壓迫婦女的明令之外,更應該努力去剷除存留在人們頭腦中的封建思想,那些更基本、更普遍的桎梏,我們必須設法掙脫它,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據1935年出版的《婦女共鳴》第四卷第二期、第三期中《南京市婦女文化促進會電慰危文繡》《上海市各婦女團援助危文繡》兩文稱,為危文繡再婚橫遭封建社會責難、青島市當局非法驅逐一事,上海婦女運動同盟會、婦女協進會、婦女節制會和中華婦女社等團體,召開緊急會議,共謀應對措施。陳令儀、王瑞竹、溫嗣、楊志豪、史良、劉寄塵、陳鳳兮、郭箴一等婦女代表,一致決議致函慰問危文繡女士,必要時可集體進京請願。

南京市婦女文化促進會致危文繡慰問電

3月3日,南京市婦女文化促進會向危文繡致慰問電稱:

青島探投危文繡女士鑑:報載女士因再婚,橫受無理指責及非法幹涉,敝會同人異常憤慨,特電慰問,尚希女士鼓起勇氣,與此萬惡之宗法社會相搏鬥,敝會同人願協助女士,為無量數喪偶之婦女開闢一條光明大路。

眾叛親離,孑然一身

1935年1月30日《申報》消息稱,接到青島市府限期出境通知後,危文繡甚為不安,曾請人向青島當局試圖疏通,但無任何效果。公安局抓捕了王葵軒,查封了他在青島的綢緞鋪。被逼無奈,危文繡擬移居北平。28日,她曾函致其北平親屬,申述嫁王葵軒苦衷,擬隻身來平寄居,暫避社會輿論之攻擊,並懇請親屬在北平代覓房屋。但其親屬嚴詞拒絕,並且斷絕了與她的書信往來。

無家可歸的危文繡孤身一人輾轉來到杭州,尚未尋到落腳之所,卻收到了王葵軒託友人從天津轉來的一封信。信中稱,他縱然是一個賣油郎,也不該有獨佔花魁之念。為此,他已答應沈鴻烈開具的出獄條件:今後不再與危文繡有任何往來。危文繡捧讀書信,雙手顫抖,涕淚交流。萬念俱灰的她意欲在西湖附近某禪寺內敲木魚度過殘生。

就在此時,傳來了66歲的熊希齡與33歲(實為39歲)的毛彥文在上海慕爾堂隆重舉行婚禮的消息,舉國一片讚美和豔羨之聲。

熊希齡還寫了一首定情詩詞《賀新郎》,一時傳為佳話。同樣是再婚,輿論的聲音竟有天壤之別!危文繡感慨萬千。她也用《賀新郎》的詞牌,揮筆寫下一首哀怨悲情而又充滿抗爭的詩詞:

往事嗟回首,嘆年來,慘遭憂患,病容消瘦。欲樹女權新生命,惟有精神奮鬥。黎公去,誰憐蒲柳。天賦人權本自由,乞針神別把鴛鴦繡。青島上,得相守。琵琶更將新聲奏。雖不是,齊眉舉案,糟糠箕帚,相印兩心同契合,恍似當年幼。箇中情,況自濃厚。禮教吃人議沸騰,薄海濱無端起頑漚,幹卿事,春水縐。

不久,這首詩詞在《申報》的「婦女園地」欄目公開發表,引起廣泛關注。孫黻章以《男女對照表》為題在《申報》上刊發一副對聯:「黎本危再嫁王葵軒,新故交謫,逐出青島;熊希齡續娶毛彥文,賓客趨賀,歡騰歇浦。」

熊希齡

據同年2月18日《申報》消息稱,危文繡於16日晚抵達北平,17日重返天津,自稱其此行純系訪友。當記者問其婚後感想時,危文繡置之不答。

遍查國民時期各種報刊,唯在1936年5月13日《申報》的一則天津專電中,找到些許危文繡的消息。消息稱,在天津特一區12號路上的日本浪人和白俄人合資開設的某娛樂社中,警察局發現在野軍政界人員、名媛等數十人,在此聚眾輪盤賭。12日凌晨,警方突擊行動,捕獲男女賭徒30餘名,押送公安局。其中即有危文繡。從此,危文繡就像人間蒸發一樣,杳無音訊。

結 語

從整個事件看,危文繡是一個敢於抗爭、不輕言放棄的叛逆女性。黎元洪去世後,她不甘後半生孀居、孤獨終老,而毅然放棄家產,脫離黎家,選擇新生;她與王葵軒再婚後,在報紙上高調刊登啟事,昭告天下;她撰寫公開信與黎氏家族為代表的封建衛道士針鋒相對,據理力爭;她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奔赴上海《申報》尋求輿論上的聲援。也正是她叛逆的性格與封建禮教的格格不入,才導致了她的悲劇結局。

《玲瓏婦女圖畫雜誌》中的《危文繡的不幸》一文

危文繡自幼父母雙亡,淪落風塵,賣笑為生。幸運的是,他遇到了民國大總統黎元洪,讓她從人生的谷底觸底反彈,一躍成為「民國第一夫人」,成為人上人。然而,風光一時的華麗轉身,猶如水中月、鏡中花,隨著黎元洪的離世,沒有任何社會地位的她失去了依附和靠山,不得不重回家庭婦女的本色,但仍能安有所居、衣食無憂。黎元洪原配的子女出國留學後漸漸成人,成為有知識、有思想的民國達人,與尚未及時轉換角色的危文繡發生矛盾在所難免。黎氏家族的不容與她巨大的心理落差,熱熱鬧鬧的黎氏大家族與她內心的孤寂,讓她不得不拋棄家產、頂住封建禮教的壓力,尋求自己的新生活,改嫁王葵軒。為了證明小她十幾歲的丈夫選擇她的正確性,為了讓自己像個正常人一樣度過餘生,甚至帶有對封建禮教的蔑視和挑戰,危文繡將她的改嫁大膽昭告天下。導致黎氏家族和封建衛道士的一片指責,青島市長沈鴻烈下令逮捕王葵軒、驅逐危文繡。儘管她使出渾身解數予以反擊,四處奔走,尋求救濟,但迫於淫威的丈夫無奈地選擇了放棄,昔日的親朋好友宣告斷絕一切往來,數千年來根深蒂固的封建禮教將她重新打回到了社會底層,成為無家可歸的孤家寡人。在一切努力均告失敗後,她淪為一個自暴自棄的賭徒。危文繡大起大落、過山車般的跌宕人生,終以悲劇收場。這正是她所處時代中婦女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時代悲劇的縮影。

儘管如此,危文繡的改嫁事件在中國婦女解放的漫長徵程中仍具有重要意義。1919年五四運動後,傳統的婚姻觀念發生動搖,以知識分子為代表的青年人主張打破一切舊道德、惡習慣,打破一切非人道的不自然的機械婚姻制度,建立起平等、自由,以戀愛為基礎的男女結合,使男女當事人成為婚姻的主體;尤其是長期處於婚姻被動地位的婦女開始覺醒,她們不再默默忍受男性的虐待和順從父母之命而奮起抗爭。但男可以再娶、女不能再嫁的思想仍然禁錮著孀婦的改嫁步伐。危文繡的改嫁,雖然沒有像淑妃文繡與遜帝溥儀離婚後,在平津一帶引發離婚潮,為世人稱為「妃子革命」,也沒有像熊希齡與毛彥文結婚,帶動了張海若與楊嗣馨、齊燮元與華澤愉等一批老年男人的再婚,而將1935年稱為「老人結縭年」;

溥儀

但危文繡作為公眾人物的改嫁,無疑是對舊中國封建禮教的挑戰,更為剷除婦女「從一而終」「烈女不事二夫」「餓死事小,失節為大」等封建禮教思想打響了第一槍。我們也應該給她一個「孀婦改嫁先行者」地位。同時,危文繡的悲劇,也昭示著中國的婦女解放、男女平等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 完 -

本文摘自《中國國家歷史·拾伍》

(東方出版社出版)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中國國家歷史》郵局徵訂套裝(徵訂代碼:28-474)正在火熱進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擁有全年裝!

【來源:中國國家歷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末代皇妃文繡:第一個和皇帝離婚的女人
    如懿斷髮如懿萬念俱灰,斷髮斷情,成全了自己的執著,最後在一輪明月下靜靜闔目,為這一生畫下了句點。然而敢於和皇帝主動提離婚的,除了這位輝發那拉氏,還有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末代皇妃文繡。離婚登報1931年10月22日,溥儀與文繡籤訂了離婚協議書,文繡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和皇帝離婚的皇妃。
  • 榮譽與傷痛:建國初期的婦女解放運動
    1955年開始,毛澤東提出,「中國的婦女是一支偉大的人力資源。必須發掘這種資源,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婦女工作的指導思想——動員婦女參加生產建設,以此爭取婦女的徹底解放。劉少奇、鄧穎超等人在會上發言分別闡釋婦女解放運動的方式和意義。
  • 從《隱形的翅膀》到《有形的翅膀》詮釋著張韶涵蝶變的艱辛歷程
    從《隱形的翅膀》到《有形的翅膀》詮釋著張韶涵蝶變的艱辛歷程張韶涵出道多年,她甜美的樣貌,清脆的歌聲俘獲了一大批觀眾。雖然經歷過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歲月的磨礪卻讓她更加出色。在《歌手》中的驚豔亮相也是讓她頻上熱搜,而在其中也讓我們看到了她出色的主持功力。
  • 白皮書:中國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分為五個階段
    中新網客戶端6月7日電 中國今日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迅即應對突發疫情(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1月19日)湖北省武漢市監測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國第一時間報告疫情,迅速採取行動,開展病因學和流行學調查。
  • 【史志·天天讀】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女高師,培養了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先鋒
    100多年前,在李大釗等新文化運動先驅的影響下,以繆伯英等為代表的一批青年女學生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走上革命道路,成為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鋒。(1)最早成立知識女性愛國社團步入北京市魯迅中學校門,別致的小院映入眼帘:青磚雕花,迴廊相連,房屋錯落有致,環境古樸典雅。
  • Sufia Kamal-孟加拉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
    成立Mohila Sangram Parishad(婦女鬥爭小組)。在後來的生活中,她將婦女權利放在首位,並領導了孟加拉國最大的婦女組織Mahila Parishad多年。她不認為壓迫婦女主要是階級問題。她還是BRAC的第一任主席(1972-1980)。
  • 直擊末代皇妃文繡的真容,一顰一笑盡顯可愛,老照片見證玄機
    末代皇帝溥儀一生有過五位夫人,個個都各有特色,分別是皇后郭布羅·婉容,淑妃文繡,祥貴人譚玉齡,福貴人李玉琴,妻李淑賢。其中,以末代皇后婉容和末代皇妃文繡最為出名。現在著重介紹的是皇妃文繡,她是一位率直可愛的女子,一組老照片見證玄機。
  • 《沙漠之花》華莉絲:衝破封建枷鎖,為婦女解放吶喊
    1997 年,她在婦女雜誌《Marie Claire》首次談及自己兒時經歷「割禮」的慘痛經歷。三歲時被迫「割禮」女主人公華莉絲是出生在非洲索馬利亞的一個普通牧民家庭的姑娘,索馬利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由於內戰連綿不斷,社會、教育體系已崩潰多年。當地一直沿襲原始社會遺留下的封建陋習,婦女地位低下,在小的時候就被要求「割禮」以此來表示女性的貞潔。
  • 華晨破產重組背景下 華晨鑫源的「危」與「機」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這個說法似乎是一個來解釋今年發生的一系列危機的萬能模板——從今年年初的疫情開始,到最近的華晨風波的危機。「特殊的一年」這個說法好像就能說明這些事件的合理性。不過,不論是疫情還是華晨風波等等等等,並不需要什麼「特殊的一年」這種說法來解釋其合理性,畢竟什麼事也不是專挑某一年來發生。
  • 【慶祝民進成立75周年|民進先賢】(7)許廣平: 冷眼對艱危 熱腸爭民主
    今年是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75周年,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重溫一眾民進前輩籌備發起成立民進的思想歷程和行動作為,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冷眼對艱危 熱腸爭民主 ——許廣平與民進成立還與同學們參加街頭講演,宣傳愛國救國和婦女解放思想。1921年,許廣平考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在這裡初識魯迅先生。1924年,因參與驅逐女師大校長楊蔭榆的運動(楊無故開除進步學生),許廣平被誣為「害群之馬」。1926年9月,許廣平任廣東省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訓育主任兼舍監,期間結識了鄧穎超。她們一同在廣東省婦女部下屬婦女運動人員訓練所任教,從事婦女解放運動,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 克欽邦八莫鎮一名35歲婦女改嫁,13歲的女兒寄人籬下慘遭欺凌
    9個月前,緬甸克欽邦八莫鎮有一名現年35歲的婦女改嫁他人,二婚丈夫不要其帶來的「拖油瓶」,該名婦女的13歲女兒只能返回自己家裡,和親戚一起生活。 12月5日晚上,一名叫登佐的男子用剪刀抵著這名13歲女孩的頸部,逼迫其發生關係,因為生命遭到威脅,女孩只能順從。
  • 易烊千璽「撞臉」民國校長,鳳姐撞臉文繡,科學家也難以解釋
    包括長相,除了雙胞胎,不然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周邊生活著的人,看臉的話,都是跟自己有區別的。但歷史有時就是這麼驚人的相似,有些人,即使相隔百年,面貌相似度仍然達到了98%,讓人直呼太像了,要不是時代不同,會以為是同一個人。
  • 末代皇妃文繡離婚後被騷擾,再嫁清潔工,死後用4塊板拼湊成棺材
    親戚們因文繡離婚的事,覺得她沒有了皇妃的身份,已沒有利用價值,將她拒之門外。文繡想去找兒時的玩伴,但她們早已遠嫁。在好友唐少宗母親的幫助下,她租了一間暫時安身的小窩。當老師是文繡一直想做的事。為了維持生計,她從離婚贍養費中拿出了一部分錢,在府右街購置了房產用來作為教書的場地,並招收學生。
  • 皇帝溥儀與淑妃文繡婚後九年未曾同床共枕,引發史上唯一一場帝妃離婚官司
    皇帝離婚,確實是空前絕後的爆炸新聞,溥儀後來說過一段話:「我這個中國最後一個皇帝,幹過兩件轟動世界的事:一是給日本人當傀儡,成了日本人的走狗;二是答應淑妃文繡的離婚要求。妃子提出離婚是中國歷史上沒有過的,因為老祖宗沒這個規矩,也不容許。可是,我還是答應她了,在她請求離婚的信上簽了字。成為中國歷史上皇帝離婚第一案。」(文繡)溥儀與淑妃文繡為什麼離婚?
  • 講述三代人治沙造林的艱辛歷程 電影《八步沙》將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獻禮影片展映
    講述三代人治沙造林的艱辛歷程電影《八步沙》將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獻禮影片展映八步沙人治沙的場景每日甘肅網11月16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進入11月,根據央視《中國文藝報導》節目披露,電影《八步沙》將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獻禮片進行展映。
  • 「聽見花開」紅色季百年廣州婦女圖片展開幕
    攝影鄭爾奇為了向廣大市民系統展示百年來廣州女性的珍貴歷史影像,追溯廣州婦女運動的歷程,銘記廣州女性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時代蹤影,3月6日,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婦聯和廣州塔旅遊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廣東省文化學會旗袍文化研究專委會承辦的「傾情禮讚新中國 巾幗奮進新時代
  • 貞節牌坊下,深埋著多少古代婦女的屈辱靈魂和無盡的血淚!
    也許,在歷代中國婦女的眼裡,每一座貞節牌坊都是一副巨大的精神枷鎖,是人間地獄,因為每一座貞節牌坊下,都深埋著一位古代婦女的屈辱靈魂和無盡的血淚。
  • 【推薦】中國古代的婦女地位:迷思與真相 | 李競恆
    「三從」不能片面地理解為人身管轄權 貴族制下女子「三從」,實際上只是表述貴族婦女服喪之禮。《儀禮•喪服》記載,「婦人三從之義」意思是女子出嫁前為父親服斬衰的喪服,出嫁後如果丈夫死則為丈夫服斬衰,夫死從子意思是改嫁後,前任丈夫的兒子為繼父服一年的齊衰,所以該女子可以按照兒子為繼父的標準,也服一年齊衰就可以了。
  • 12年艱辛歷程,胡定欣終於「封后」!
    前幾日,2015年度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已經完美拉下帷幕了,而頒獎的結果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一個人的成功不但需要努力和實力,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簡單啲講,即系運氣!你贊唔贊同?今日,小編同你們齊齊來回顧,2015新鮮出爐視後--胡定欣出道至今的艱辛視後歷程,說真的,確實勵志!
  • 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鋸鐵樹的女影星,改嫁的「皇妃」,用英文籤名的...
    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看美女畫報的頭號漢奸,圖9是「末代皇后」的洗澡盆 當時在默片時代正好一部叫《紅燈籠》的影片在中國城出外景,由當時第一紅星納姬睦娃來飾演一位歐亞混血兒,劇情需要東方臉孔來搭配,才14歲的黃柳霜在毛遂自薦下,當上龍套一角,從此便在1919年,踏入星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