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天天讀】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女高師,培養了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先鋒

2021-02-23 史志北京

請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位於西城區新文化街45號的魯迅中學,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女子高等學府——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舊址。100多年前,在李大釗等新文化運動先驅的影響下,以繆伯英等為代表的一批青年女學生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走上革命道路,成為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鋒。

(1)最早成立知識女性愛國社團

步入北京市魯迅中學校門,別致的小院映入眼帘:青磚雕花,迴廊相連,房屋錯落有致,環境古樸典雅。一個多世紀以來,這所學校數易其名:京師女子師範學堂、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簡稱「女高師」)、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國立北平大學女子師範學院……直到1996年,正式更名北京市魯迅中學,沿用至今。

我們不能忘卻,100多年前,這所學校的一批青年學生在中國婦女解放之路上留下的鮮明而堅定的印跡。

1919年五四前夜,北京大學曾派兩名男學生到女高師,聯絡一同上街遊行事宜。當時,女高師雖是清末革新派力主的產物,卻仍在用重重封建禮教束縛著學生。校方以「男女授受不親」為由,把男女學生代表分別安排在大禮堂的兩個角,雙方交談需要通過坐在中間的女學監傳話。因為溝通不暢,女高師的學生們沒能參加五四當天的遊行。

5月5日,思想進步的國文教師陳中凡在課堂上講述了巴黎和會上日本帝國主義蠻橫無理的要求,以及北京各學校學生上街示威遊行的情況,女高師的學生們聽後群情激奮,義憤填膺:「我們也停課,一致支援被捕的學生!」學生們不顧校方阻撓,走出校門,高呼口號,加入遊行隊伍。

隨後,女高師的學生們成立了自治會,向學校爭得了會客自由和行動自由。她們在校內以自治會的名義發布通知、召集會議、編寫革命刊物、參加遊行請願活動。

京師女子師範學堂

5月7日,女高師學生「議決散布傳單,集合北京各女校一致行動」。在女高師的倡議下,北京十餘所女校的40餘名代表齊聚崇文門,召開北京女學界聯合會成立大會,發布《告全國女界書》,聲言「愛國不分男女,愛國女子不能後人」。這個聯合會以「提倡社會服務,發揚愛國精神」為宗旨,規定「凡屬北京市高等小學以上女學校贊同本會宗旨願加入者,其全體學生皆得為會員」。這也是五四時期最早成立的知識女性愛國社團。

北京女學界聯合會成立後,各女校學生通過罷課、遊行、演講、散發傳單,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抵制日貨,抨擊賣國政府,配合五四愛國運動。同時,通過創辦平民學校、設立平民工廠、號召女子儲蓄、刊發《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彙刊》等舉措推動婦女解放,將婦女解放運動與愛國運動進行了有機結合。此後,其他諸省紛紛效仿。這些社團互相響應,互相聯絡,漸漸構成了全國性的女性運動網絡。

當時報界曾有這樣的評價:「各校女士熱誠愛國不亞於各男校學生殊堪令人敬佩也。」「北京女學界近日思潮亦甚激昂。」不難看出,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在中國歷史變革時期產生了重要作用。

(2)開辦北京女子工讀互助團

五四運動時期,北京新思潮交匯激蕩,形成了「中西學術爭豔,古今百家齊鳴」的氣象。女高師的學生們受到新思想的影響,主動扛起婦女解放的大旗。

在當時,社團或者小組是流行的學習理論與參加實踐的新方式,女高師的學生就參加了北京工讀互助團。這個社團成立於1919年底,帶有無政府主義色彩,採取半工半讀形式,分為四個小組。其中,第三組是女高師學生繆伯英等女生開辦的,因為全是女生,又被稱為「北京女子工讀互助團」。

為了參加工讀互助團,繆伯英中斷了學業,她和她的夥伴們懷著對創造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東安門北河沿17號租了間房子,掛出北京女子工讀互助團的小木牌,開起裁縫店、洗衣店,女學生變身女裁縫。開張之日,她們還貼了不少廣告:「要做衣服嗎?請快到椅子胡同東口北河沿17號。手工精緻,式樣合宜,必能令諸位滿意。」

北京女子工讀互助團在勞動

那個時候,女學生們的想法是「工是勞力,讀是勞心,互助是進化」,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打造工讀結合、互助進步的社會。她們還在《晨報》上發表《吾親愛的姊妹們曷興乎來!》,號召「處黑暗的家庭,受種種的束縛」並具有毅力的姐妹們參加女子工讀互助團,「造就社會的新生活」。一時間,學生搞工讀互助成了社會新聞,經過媒體報導後,甚至吸引了外地女生前來參加。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女學生們憑著理想和熱情,不怕吃苦,勤於勞作。但事與願違,社會環境封建性仍濃,對女性辦店冷眼旁觀,加上她們沒有經營經驗,賠了本錢。美好的空想被現時的殘酷擊碎了。不到一年,在四個小組中堅持時間最長的女子工讀互助團也不得不解散了。此時,女高師的學生們意識到:社會沒有根本改造之前,不能試驗新生活。於是,她們摒棄了工讀主義,開始尋求革命真諦。

(3)接受婦女解放新知識

五四運動後,女高師發生了很大變化,再加上李大釗等革命先驅不斷向北京高校學生介紹新思想,學生們的思想更活躍了。

繆伯英參加了北京大學的湖南學生同鄉會,在那裡,她認識了北大學生、同鄉何孟雄,在他的幫助下,繆伯英經常到北大聽課,對北大的民主學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通過何孟雄認識了一批追求真理、勇於改革的先進青年,和他們一起探索改造社會的道路。她仔細閱讀、認真領會李大釗、陳獨秀、魯迅等人的文章,尤其被李大釗文章中的那種改造國家、解放民族的磅礴氣勢以及源於理論、腳踏實地的求實態度所折服。繆伯英特意找到李大釗,激動地說:「我不是北大學生,您能收我做學生嗎?」李大釗見她非常誠懇,就答應了她的要求。從此,繆伯英經常找李大釗求教。

李大釗(後左三)與女高師學生合影

李大釗曾在女高師短暫任教,主要講授社會學、女權運動史和倫理學等課程。他不僅把大學課堂當作傳授科學知識的場所,還把它作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陣地。談到十月革命時,他告訴學生,十月革命的勝利,是庶民的勝利;並且指出,只有摧毀官僚、軍閥、資本家和地主階級的統治,中國才有出路。談到國內形勢時,他告訴學生,中國首先要消除封建軍閥、賣國官僚、投機政客。談到女權問題,他告訴學生,只有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婦女才能獲得真正的解放。

(4)投身黨組織地下聯絡活動

1920年3月,李大釗倡導的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在他的影響下,女高師許興凱、石評梅、繆伯英等進步學生成為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會員。她們逐步認識到,社會積弊太深,改良的道路行不通,只有通過革命的手段,才能打破舊制度,建立新社會。她們慢慢地擺脫「工讀互助」思想的影響,初步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11月,北京大學學生會辦公室舉行了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大會,繆伯英參加了會議,成為北京地區第一位女團員。北京共產黨小組成立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中一批團員轉為黨員,當時21歲的繆伯英也在其中,她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位女黨員。

1925年5月,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學生決定驅逐實行封建專制管理的校長楊蔭榆,中共北方黨組織發動各校學生進行聲援。8月中旬,北洋政府下令停辦女師大。11月28日首都革命爆發後,女師大得以恢復。圖為女師大復校後,學生合影留念。

1921年,以女高師和北京高師黨員為主組成的中共西城支部成立,繆伯英是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此時,女高師一批具有進步思想的師生開始認識和接受馬克思主義,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來觀察、思考、分析和研究問題,並逐步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武器,探索中國婦女解放的新途徑。

(5)培養了中國共產黨第一位女黨員

1921年10月9日,繆伯英與有著共同理想和信仰的共產黨員何孟雄喜結連理,在景山東側的中老胡同5號舉行了結婚典禮。從這天起,他們家就成了黨組織的地下聯絡站,同志們經常在他們家裡開會活動。

在中老胡同5號,繆伯英夫婦一邊學習,一邊從事黨的工作,一起為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機關刊物《工人周刊》和《勞動通訊處》編寫了大量文章,介紹國內外工人生活和鬥爭的情況,受到工人們的歡迎。

繆伯英

何孟雄

1922年秋,陳獨秀從上海秘密來到北京,住進了中老胡同5號,準備赴蘇俄出席共產國際「四大」。他聽說何孟雄出席少共國際「二大」時所帶的介紹信和「致國際少年共產黨大會書」是繆伯英幫著縫在衣服夾縫裡的,當時連看守都沒搜出來,便想也這樣幹。何孟雄聞聽此言表示,自己雖然在滿洲裡被捕沒去成,但繆伯英確實是把文件縫進了衣服夾縫裡。兩口子爽快答應了陳獨秀的請求。繆伯英穿針走線,巧妙地將文件縫進了陳獨秀衣服內層。

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爆發。2月7日拂曉,直系軍閥吳佩孚的軍隊與警察鎮壓長辛店罷工工人。繆伯英與羅章龍、高君宇、何孟雄等一起,在這個地下聯絡站附近秘密編輯《京漢工人流血記》,併到長辛店組織救護,慰問受傷工人、援助失業工人。為合理發放募集來的救濟物品,繆伯英還到受難工人的家裡逐一了解,及時把東西送到他們手中。

(6)為後世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1924年5月21日,張國燾在北京被捕後叛變,北京黨團組織暴露。繆伯英根據黨組織指示,回到自己的家鄉湖南開展革命運動。後來,她又轉戰武漢、上海領導革命運動,一刻都沒有停歇。

1929年10月,繆伯英突患傷寒病,被送往上海仁濟醫院救治。10月下旬,病危之際的她神態凝重地對丈夫說:「既以身許黨,應為黨的事業犧牲。奈何因病行將逝世,未能戰死沙場,真是恨事!孟雄,你要堅決鬥爭,直到勝利!」年僅30歲的繆伯英,告別了黨,告別了親人,溘然長逝。

魯迅中學閱覽室。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

今天的魯迅中學,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中國近代教育設施之一。來到這裡重溫歷史的人們,都會被百年前那些年輕、堅定的女性所感動。昔日女高師學生們參與的一系列反帝愛國運動,不僅顯示了「婦女撐起半邊天」的巨大力量,也展示了共產黨員投身革命洪流的奮鬥不息。她們懷著人民解放、民族振興的火熱理想,不畏強暴、不畏犧牲,為後世青年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見證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1996年5月12日《北京日報》2版報導,北京市第一五八中學更名為北京市魯迅中學。

2003年2月16日《北京日報》1版報導,北京市魯迅中學等14家單位被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7年,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北京市魯迅中學在雙休日對外開放。龐錚錚/攝

2012年8月30日《北京日報》9版報導,北京市魯迅中學等33所「百年學校」掛牌。

2019年10月30日《北京日報》7版報導,西城區編制「初心之旅」紅色地圖,涉及北京市魯迅中學在內的26處革命遺址。

歷史資料:《北京紅色遺存》《北京紅色先驅》《北京的紅色覺醒》《紅色密碼》、京報集團圖文資料庫

聯合出品:北京日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  市地方志辦

【史志·天天讀】「激勵我們更加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 ——訪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

【史志·天天讀】老北京過年

編輯:劉   慧   審核:宋傳信

歡迎關注:北京市方志館、史志北京、朝陽黨史、海澱黨史、昌平黨史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五四運動標誌一個偉大開端
    五四運動標誌一個偉大開端1917年,創辦於上海的《新青年》雜誌編輯部遷至北京,此後,眾多擁有先進思想的愛國知識分子以《新青年》為陣地,掀起席捲全國的新文化運動高潮。1919年,北京爆發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熊熊燃燒的革命火種迅疾燎原,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嶄新篇章,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
  • 榮譽與傷痛:建國初期的婦女解放運動
    1955年開始,毛澤東提出,「中國的婦女是一支偉大的人力資源。必須發掘這種資源,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婦女工作的指導思想——動員婦女參加生產建設,以此爭取婦女的徹底解放。劉少奇、鄧穎超等人在會上發言分別闡釋婦女解放運動的方式和意義。
  • 西門街道:踏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
    7月5日,西門街道黨委組織部分黨員赴黎平會議會址開展「七一」紅色傳承活動。在黎平會議會址紀念館前,面對著鮮豔的黨旗,大家舉起右拳進行莊嚴宣誓,重溫中國共產黨入黨誓詞,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隨後,在解說員的講解下,大家走進黎平會議紀念館,踏尋紅色足跡。
  • Sufia Kamal-孟加拉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
    一部可以帶你了解孟加拉的荷花寶典開卷有益,書中自有黃金屋…點擊下文超級連結,開啟你的探索吧《華人在孟加拉》的「葵花寶典」第一部總理謝赫·哈西娜今天說,詩人貝岡·蘇菲亞·卡瑪勒是孟加拉國婦女解放和民主運動的先驅之一
  • 「聽見花開」紅色季百年廣州婦女圖片展開幕
    攝影鄭爾奇為了向廣大市民系統展示百年來廣州女性的珍貴歷史影像,追溯廣州婦女運動的歷程,銘記廣州女性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時代蹤影,3月6日,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婦聯和廣州塔旅遊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廣東省文化學會旗袍文化研究專委會承辦的「傾情禮讚新中國 巾幗奮進新時代
  • 魅力蘭州遊 | 蘭州戰役紀念館——追尋紅色印記
    魅力蘭州遊 | 蘭州戰役紀念館——追尋紅色印記 2020-12-22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念「北京+25」】推動全球婦女事業發展的中國主張
    >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成為全球性別平等運動的又一裡程碑。在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到來之際,性別研究視界特推出紀念「北京+25」專欄,以《行動綱領》12個重點關切領域為主線,全面反映北京世婦會以來,特別是2015年全球婦女峰會以來,我國婦女發展與性別平等取得的進展,並對今後發展進行展望。本期推出第十六篇:《推動全球婦女事業發展的中國主張 ——學習習近平同志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的講話》。
  • 中國著名音樂家、作曲家、指揮家史志有仙逝
    他是我們親密的師長、夥伴、戰友、同事、兄弟,他是中國指揮界、作曲界的優秀導師和領軍人物。史志有老師,一路走好!斯人已逝,音樂長存!史志有,生於1956年1月9日,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指揮系。曾指揮首演中國歌劇《傷逝》《古蘭丹姆》,中國舞劇《文成公主》《劍》,以及《施光南作品音樂會》《喬羽作品音樂會》《谷建芬作品音樂會》,2008年在國家大劇院舉辦《史志有交響作品音樂會》,2016年原創大型音畫作品《白山松水圖》於長春首演。曾創作電影音樂《萬裡徵途》《心跳西藏》,電視劇音樂《司馬遷》《林則徐》《隋唐演義》《小小飛虎隊》等。
  • 訪談|從美國婦女史到中國女權運動史,女權主義如何改變世界
    其實中國歷史不一樣,中國有才女的這個傳統,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很多關於婦女的記錄,還有婦女自己的書寫,當然這個書寫並非完全能夠表達她的心聲,因為婦女的寫作一般是通過家裡的男人來資助出版的,所以還是有一個自我審查和刪減篩選的過程。美國歷史上女人要進入知識生產的渠道是很難的,過去學界的女老師很少,直到20世紀60年代下半葉開始,在女權運動的背景下,女性越來越多地進入了學界。
  • 傳播史志文化是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徑
    日前在滬舉行的「上海史志文化傳播與推廣」研討會上,學者指出,上海史志文化璀璨奪目,系統豐富的史志文獻為上海史志文化傳播推廣提供了有力支撐。傳播推廣史志文化是打響上海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徑。  「上海在百年前還是個小漁村嗎?」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地方史志學會會長王依群拋出了這個話題。
  • 「汽車文化」從0到1,解放印記初心——記解放CA10汽車
    由解放CA10改造而成的灑水車北京汽車博物館展示的由解放CA10改造而成的消防車解放CA10汽車的車型號中開頭字母C代表中國,同時也代表長春,A是英文中第一個字母,代表第一。車身印有解放車標,五星代表著中國,而展翅的雄鷹代表了一汽。這凝聚了當時開發者們無數個日夜奮鬥的心血。
  • 陰陽師二口女式神圖鑑 二口女培養攻略分析
    值得培養嘛?本篇帶來二口女的圖鑑資料介紹,包括技能屬性、覺醒材料、御魂搭配、陣容選擇等攻略。 式神信息 1個子彈印記,最多存在6個印記。二口女初次出場會立即獲得4個印記。二口女大招是多段的,那麼帶針女最合適,打御魂大蛇,鬼王效果不錯。 御魂位置: 2號位:攻擊 4號位:攻擊 6號位:暴擊   式神點評 二口女大招傷害不錯,但攻擊目標隨機性導致她的鬥技價值不高,不推薦培養。當然用在御魂10層也是可以戰鬥的。
  • 從危文繡改嫁風波看,中國婦女解放的艱辛歷程(下)
    全文共4164字 | 閱讀需9分鐘孀婦再婚的艱難與困苦,更表現出中國婦女解放之艱辛歷程,其本質可以說是民國法律與舊禮教之間的激烈碰撞。前文連結:從危文繡改嫁風波看,中國婦女解放的艱辛歷程(上)社會爭鳴,女界聲援1935年2月初,危文繡專程來到《申報》報館申述冤苦,請求救濟。適逢該報「婦女園地」專欄開辦一周年,為此,該專欄遂以危文繡再嫁為題發表了十幾篇文章,社會各界以此為陣地展開激烈爭鳴。
  • 【大家】為何中國盛產女漢子
    許多人把中國婦女今天的這種地位,歸功於五四以來的婦女解放運動。然而,這種地位真是完全拜婦女解放運動之賜嗎?近代的婦女解放運動(即女權運動)起源於西歐。1789年10月,法國大革命爆發後,一群巴黎婦女進軍凡爾賽,向國民議會要求與男子平等的合法人權,從此揭開了女權運動的序幕。1790年法國女劇作家高爾日發表了《婦女權利宣言》,提出17條有關婦女權利的要求。
  • 品讀紅色經典 築牢初心使命
    品讀紅色經典 築牢初心使命 2020-06-17 0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朱麗安·摩爾、艾麗西亞·維坎德主演美國女權運動先鋒格洛麗亞...
    朱麗安·摩爾、艾麗西亞·維坎德主演美國女權運動先鋒格洛麗亞·斯泰納姆的傳記片《格洛麗亞在路上》發布新劇照,9月30日亞馬遜上線。 朱麗·泰莫(《黑澤明的道路》《弗裡達》)執導,託尼提名劇作家Sarah Ruhl(《在隔壁房間》《新世界》)操刀劇本,基於斯泰納姆的同名自傳,講述她如何從記者、活動家成為平權、女權運動的先驅者。
  • 「紅色思政課」進校園 聽開國將軍後代講述「別樣課堂」
    吳岱,開國少將,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吳志民用幾個小故事串聯起一位從「從少共國際師走出的模範政委」的光榮一生,「一把炒米飯和三根火柴」「心心念念的『花機關』」……一個不懼艱險、不畏犧牲、始終懷揣一心向黨堅定信念的政委就這樣從歷史中「走」出來,「走」到了孩子們身邊。
  • 走進愛與自由,先鋒女性電影盤點
    節日的誕生追溯到19世紀末,隨著工人運動的發展,覺悟的女性摒棄長期以來歧視婦女的陳腐觀念,高舉爭取婦女自由平等的旗幟。無產階級女權解放靈魂人物克拉拉·蔡特金率先倡議以每年的3月8日作為全世界婦女的鬥爭日。由此,國際婦女節成為世界婦女爭取權利、爭取解放的節日。
  • 【哈爾濱革命史志】「一一·九」運動與四川保路運動之比較研究
    哈爾濱革命史志系列文章一方面為紀念九十多年前發生在哈爾濱的「一一·九」運動而撰寫,另一方面通過比較研究,建立保路運動、五四風雷與「一一·九運動」、抗聯鬥爭的內在關聯,梳理出愛國主義精神統攝歷史事件的紅線。作為歷史邏輯中承上啟下的「一一·九」運動發生已迫近百年,愛國呼號猶在耳畔,青年學生的奮鬥精神永志心間!
  • 龍華區「百年先鋒」紅色經典電影展系列活動開幕
    市民參觀「百年先鋒」紅色經典電影展。  11月4日,由中國電影資料館、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共同主辦的「百年先鋒」紅色經典電影展系列活動暨龍華區文化名家申曉力工作室在龍華區上圍電影博物館正式揭幕。  據悉,「百年先鋒」紅色經典電影展系列活動包括「百年先鋒——電影裡的中國」經典電影展、「電影裡的深圳」分享活動、「銀幕上的總設計師」經典電影展映暨特型演員盧奇觀眾見面會、「中國面孔」《大眾電影》封面展等,主辦方希望以電影文化為載體,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激勵人們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取得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