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誤解曼德拉

2021-02-07 槽邊往事

前南非總統曼德拉逝世,這對於他本人來說,是苦難人世的終結,對於媒體而言,傳說才剛剛開始。


因為要了解一個人的一生實在太辛苦,所以媒體和微博上有各種香甜可口的段子。你只需要知道曼德拉就職南非總統時邀請了三個昔日的看守來參加就職典禮就夠了,你只需要知道香港Beyond樂隊的那首《光輝歲月》是獻給曼德拉的就夠了。加上和平主義和非暴力運動的兩個單詞,已經足夠足夠了。


不過,這些基本上和曼德拉無關。


曼德拉之所以成為曼德拉,完全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有太多種可能和太多次意外,本可以終結他的生命和事業,讓今天哀榮備至的葬禮化為煙雲。甚至是在他身後,今天如同潮水一般湧來的讚譽之辭,大多也都建築在真心或者無意的誤解上。


媒體說,曼德拉以和平方式終結了南非的白人種族主義統治,完成了南非的各民族平等,因而榮膺諾貝爾和平獎。這是真實的陳述,但只是歷史的部分真實,更談不上事實。


我們所知道的事實是:1、在1985年,南非總統博塔向曼德拉提出條件,只要曼德拉公開宣布放棄武裝抵抗,推翻政權,那麼就可以讓他立即出獄,曼德拉拒絕了。2、一直到2008年6月27日,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終於將年屆90的曼德拉從恐怖主義分子的名單裡去除。


這就是曼德拉的另外一個向面:非國大武裝力量「非洲之矛」的總司令。所有那些認為曼德拉靠堅毅的個人品質熬滿27年苦窯,靠和平仁愛獲得總統之位結束南非白人統治的人可以醒醒了,人類的歷史從來都不是由光屁股的小天使彈著黃金豎琴譜寫出來的,它的每一個章節都充滿了鐵與血。


曼德拉曾經相信過非暴力運動,起碼在1960年之前的一段時間裡的確如此。作為黑人中的精英分子,曼德拉擁有議會的一席之地。但正是這個白人控制的議會,通過了班圖斯坦法,要求黑人全部呆在保留地裡,隨時準備接受警察檢查通行證。


1960年3月21日,在南非沙佩維爾有5000黑人上街遊行,南非軍警開槍,射殺69人,180多人受傷。從這個事件開始,曼德拉就徹底放棄了非暴力的主張,而是自己親自組建了武裝組織「非洲之矛」,並擔任總司令,針對南非的白人軍事設施和人員採取了一系列的報復行動。隨後,美國中情局向南非政府提供了曼德拉的情報,導致曼德拉入獄27年。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2008年美國參議院才解除曼德拉恐怖分子頭銜的原因。


曼德拉入獄並不奇怪,因為他和他的同伴們勢單利孤,需要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支持力量。在曼德拉活躍的年代,非洲是美國和蘇聯冷戰角力的一個戰場。曼德拉傾向蘇聯,他所描繪的理想非洲圖景基本上是一個社會主義社會的藍圖。因此,曼德拉會引起中情局注意,並且聯手南非政府夾殺是非常合乎邏輯的事情。美蘇這樣的大型動物在角力,曼德拉是一顆太輕太小的棋子,隨時都可能在鬥爭的餘波中被震得粉身碎骨。而他竟然沒有死去,這才是最讓人覺得奇怪的事情。


原因是曼德拉擁有的威望和他手中的「非洲之矛」。如果曼德拉真的如同報章描寫的那樣,是個純粹的和平主義者和非暴力運動的擁躉,那麼他要麼會如同非洲大主教圖圖一樣作為吉祥物而存在,要麼一早就如同非洲學生組織創始人斯蒂夫·比科那樣被幹掉。南非政府清楚地知道,如果曼德拉在獄中不明不白地死去,而此前他又堅稱不會放棄武裝抵抗,那麼整個南非會陷入曠日持久的騷亂和暴力。


在27年的牢獄之中,曼德拉始終走在鋼絲上。這條鋼絲繩的兩邊,既有美蘇這樣的暴雨,也有來自南非黑人內部和南非白人的狂風。而曼德拉作為優秀的政治家,他的素質在這條鋼絲繩上獲得了完滿的體現。


27年中,他都絕對不放棄武裝抵抗,這是他的底線,也是和南非政府談判的根本籌碼。另一方面,他又對白人釋放和平空氣,宣稱他的目的並非是要建立一個黑人的南非,而是多民族共治的南非,爭取他們的同情和支持。對於黑人內部的分裂和背叛,我迄今為止不知道曼德拉當時的妻子溫妮.曼德拉在監獄外做的那些可怕的事情,究竟是完全出於她自己的決定,還是因為忠實地執行了指令。


到了80年代末,非洲獨立運動事實上形成對南非的孤立,白人統治無法繼續維繫下去,雪藏了27年的曼德拉變成了能否實現和解的關鍵人物。唯有他才擁有足夠的影響裡和實力讓各方信服,能說服黑人不要對白人訴諸血腥復仇,也只有他的政治能力可以完成政權的和平過渡,同時維護好各方利益。


隨著曼德拉出獄,開展「真相與和解」運動,他順利地成為南非首任黑人總統,和溫妮.曼德拉果斷離婚做出切割,並且在一任之後帶著巨大的聲望和榮譽隱退,而他的後任們則繼續為了擺平黑人和白人之間的關係而焦頭爛額。現在,他的鋼絲繩走到了盡頭。


我並不因為曼德拉是個好人而去讚頌他,和一個理想中的好人相比,我更願意承認他是一個有頭腦有理想有手腕的偉大政治家。在爭取民族獨立平等的道路上,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最終問題的和平解決,並非是憑藉著他的愛和堅韌,更多的是現實主義的考量和各種利益的交換。和脈脈溫情的想像不同,曼德拉的勝出是實力對比的結果。看一看南非的鄰居安哥拉,在美蘇的「幫助」之下,獨立之後陷入了長達25年的殘酷血腥內戰。而南非卻得以順利轉型,國際社會地位不墮,在非洲擁有巨大影響力,這都應該多謝曼德拉。


而我們今天看到的種種盛讚,把他歸結為和平主義者,將他的牢獄生活視為非暴力運動的一部分,這真是莫大的誤解。世人需要這麼個精神偶像,需要這麼個故事,講述一個男人憑藉強大的精神世界,安然度過27年牢獄生涯,用內心的慈愛之光和寬恕力場籠罩整個南非實現民族和解。我得承認,這個故事要比我剛才講述的一切都要溫柔動聽。只是,世界並不是這樣運轉的。


願納爾遜.曼德拉安息,願他的事業在他身後得以延續留存,願人們記得獨立和自由的可貴,以及為此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多麼高昂,需要多少生命和鮮血才能達成一個過得去的結局。


最後,摩根.弗裡曼沒死,而且,他是美國人。


禪定時刻

相關焦點

  • 曼德拉的神話
    我們被南非華人稱為『不要命的國內記者』。」意思是,這樣的南非,你們也敢來。當時《南方都市報》記者發回的報導標題是:「犯罪率最高的國家——南非,永遠不要獨行」。但即使不獨行,當時還是有五名中國記者大白天被搶劫。    面對南非日益猖獗的兇殺犯罪,南非九個主要黑人部族領導人(在全國有相當的影響力)曾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恢復死刑;並要求南非政府就此舉行全民公決。
  • 曼德拉百年
    有些文章還起了驚世駭俗的標題,如「曼德拉:全世界的聖人,一個國家的罪人」、「曼德拉是如何搞垮南非的」。這些文章大多是簡單地羅列在種族隔離時期南非的經濟成就和當下的種種問題,然後就推論出這些退步,是曼德拉帶來的。且不說這種推論毫無因果關係,就是求諸於南非本國的民意和主流媒體,也得不出他是「罪人」的結論,他在南非的黑人、白人民眾心目中,依然是國家團結的象徵。
  • 佳片有約|曼德拉的光輝歲月
    但是,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也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影片《曼德拉》就定焦於曼德拉由少年成長為南非總統的跌宕起伏的一生,用鏡頭帶領我們翻開了那本厚重的曼德拉自傳——《曼德拉:漫漫自由路》。
  • 曼德拉效應
    這就是曼德拉效應。 這是原型曼德拉。2010年,一個叫菲安娜布梅的超自然(!)現象研究者偶然發現,在她的記憶中,曼德拉早在80年代就已經死在了監獄,她甚至還能記起曼德拉遺孀在葬禮上那令人哀傷而煽情的演講。可以想見她隨後在網上看到曼德拉還活著的時候有多迷惑。
  • 曼德拉效應!黃家駒的《光輝歲月》不是情歌,而是南非總統曼德拉
    黃家駒的《光輝歲月》是寫給當時在獄中的前南非總統曼德拉,正式因為這位極具話題的總統身上上演了震驚世界的大眾歷史記憶與實時不符合的事件,並用曼德拉的名字命名了該現象。曼德拉事件簡介:1.很多人印象中這位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獄中死亡2.並且有很多人能夠清楚的記得當時對於曼德拉死亡的報導
  • 什麼叫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到底有多可怕!
    曼德拉效應到底有多可怕,看到最後你一定會毛骨悚然,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大腦中清楚記得很久之前發生過的一件事情,但當你多年以後跟其他人描述起這件事的時候,要麼是別人的記憶和你完全不一樣,要麼就是周圍的人,明明和你有著一樣的記憶,但真實的歷史卻並非如此,也就是說,有相當多一部分人對同一件事產生了錯誤的記憶,但他們自己卻毫無察覺,這種現象就可以被稱為曼德拉效應
  • 曼德拉效應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是什麼意思,本文我們將簡單了解「曼德拉效應」。」
  • 親歷曼德拉出獄事件
    依據判決,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1990年,致力於和談的時任南非總統德克勒克決定釋放曼德拉。  本文節選自本社新書《德克勒克與曼德拉:用妥協和寬容重建南非》,作者是美國《華盛頓郵報》的駐外記者戴維·奧塔韋,他在中東、非洲和南歐工作了35年,是資深非洲問題專家。
  • 南非曾是經濟強國,曼德拉上臺後開始衰落,曼德拉該負責嗎?
    當時南非總統都是從議會議員當中選舉產生,議會成員都是些白人,由於種族歧視的原因,在曼德拉當選總統之前,南非都是由白人出任總統。1994年,根據憲法規定,南非廢除了種族歧視。由於曼德拉一直致力於消除種族隔離和歧視,被南非人民視為「南非教父」,因此獲得百姓認可,當年(1994年)被選舉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
  • 曼德拉效應 Mandela Effect 的由來
    上很多人與Fiona一樣,表示自己清楚記得曾見過曼德拉於1980年代逝世的新聞,不單電視曾播放他的喪禮片段,南非更因此出現過暴動及其他相關事件,證明他們不可能記錯。可能你會想,事件已經距今這麼多年,很多人記錯並不出奇。但當 Fiona 將事件寫上博客後,引起極大關注,數以百計的人留言,指他們清楚記得,1980年代已經有新聞或校內報導,刊登曼德拉離世的消息。
  • 後曼德拉時代,南非站在十字路口
    我拿了一份南非的《明星報》,上面好幾版都是曼德拉去世的消息,內容有曼德拉的事跡、世界各國領導人向南非發來唁電、南非政府對曼德拉葬禮的籌備,等等。從報紙上看,曼德拉的國葬聲勢浩大,不少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都表示要參加葬禮。飛機抵達約翰尼斯堡坦博國際機場後,我打車前往旅館與站長會合,然後一同前往曼德拉位於桑頓的家採訪。
  • 齊澤克:曼德拉的社會主義失敗
    【編按】今天(7/18)是曼德拉國際紀念日,同時今年也是曼德拉的百歲冥誕。
  • 曼德拉,頂著聖人光環的罪人
    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鬥爭中……」beyond的這首歌《光輝歲月》,讓許多中國人知道了曼德拉的偉大,隨著經典歌曲的流傳,曼德拉也成了許多人「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圖騰。但曼德拉執政之後南非的社會事實表明,對曼德拉最公允的評價應該是:他是個頂著聖人光環的罪人。
  • 曼德拉效應,是誰動了我的記憶?
    最早聲稱有曼德拉效應現象是2010年一位研究超自然現象的「超能力研究者」——美國博客菲安娜·布梅(FIONA BROOME)。  她發現自己跟很多人一樣,記憶中南非總統曼德拉「應該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在監獄中死亡」,但現實是曼德拉沒有在20世紀80年代死去,後來更被釋放,還當上南非總統,直至2010年時仍然在世(曼德拉在2013年才逝世)。
  • 如果沒有曼德拉,南非在疫情中表現會咋樣
    既然如此,我們今天就挑南非來講講,這個國家在中文網際網路世界是受到極大誤解的國家,我們中國人說歷史喜歡說自古以來,但是南非是一個很難聊自古以來的地方,這裡長期被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蹂躪,社會形態非常複雜。從它的國名就可以看出來,南非,顧名思義,一個在南部非洲的國家,只能體現地理,無法表現任何民族或者文明。
  • 曼德拉真的「摧毀」了「發達」的南非嗎? | 循跡曉講
    ,不客氣地批評曼德拉「摧毀了整個國家」,說「南非就是個爛攤子」。可惜的是,中文網絡上對於南非卻產生了種種誤解,錯把曼德拉執政之前的南非當成了「發達國家」。更加可怕的是,殖民時代西方國家炮製出的種族主義觀念,今天在西方已經人人喊打,卻在東方獲得了大量的信徒。 白人政府交出政權之後,黑人一朝得解放,南非出現了一股由黑人主導的「打土豪」、「分田地」的風潮。
  • 【今天】有一種精神叫曼德拉
    在任職總統前,曼德拉是積極的反種族隔離人士,同時也是非洲國民大會的武裝組織民族之矛的領袖。當他領導反種族隔離運動時,南非法院以密謀推翻政府等罪名將他定罪。依據判決,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1990年出獄後,轉而支持調解與協商,並在推動多元族群民主的過渡期挺身領導南非。曼德拉1993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藝術影院丨《曼德拉》:通向自由之路
    這部《曼德拉》,取材自曼德拉的自傳《通向自由之路》,講述了曼德拉從一名社區律師成為南非總統歷時三十年間發生的故事。這首歌曲傳達了曼德拉充滿愛的自由觀:「自由,不僅是不懼肉身的囚禁,更是有能力越出仇恨的心獄。」艾爾巴全身心融入進曼德拉這個角色,模仿曼德拉獨特的走路姿態和肢體動作,本就和曼德拉相似的艾爾巴,讓觀眾分不清片中的曼德拉到底是演員還是他本人,艾爾巴憑藉片中出色的演技獲得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提名。
  • 南非的罪人曼德拉,是如何毀掉南非的?
    總之,曼德拉得到了跨意識形態、種族、宗教、文化的認同,成為21世紀初名副其實的偉人。曼德拉在南非,有一系列無以復加的稱號:南非國父、非國大主席、南非第一個黑人總統、民族和解締造者、南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是與甘地、馬丁·路德金齊名的世界偉人。
  • 曼德拉和政治題材體育電影
    曼德拉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有抗爭和改變現實的勇氣,也有寬容和接受現實的勇氣。他說:「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仍在獄中。」總統就職典禮上,他邀請了3位虐待過自己的看守到場,起身向他們致敬,那一刻全場安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