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中國智慧

2021-01-12 中國貿易新聞網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面對全球增長動能不足、經濟治理滯後、發展失衡三大矛盾,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峰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等國際場合,多次闡述我國對推動經濟全球化、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主張,為世界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途徑。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要求世界各國全面對外開放,實行全方位互聯互通和密切的良性互動,不斷推進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其核心要義是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構建互利共贏的全球價值鏈和全球大市場,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充分發揮其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這是世界經濟擺脫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近幾年,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化有所退潮,與許多國家特別是美歐日等發達國家「以鄰為壑」、高築貿易壁壘直接相關。如以全球自由貿易「旗手」自詡的美國大搞貿易保護主義。根據國際權威機構不久前發表的《全球貿易預警報告》,從2008年至2016年,美國對其他國家採取了600多項歧視性措施,數量位列世界第一。發達國家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導致近些年世界貿易萎縮,直接拖累了世界經濟。2015年,全球貿易同比下降12.73%,創下2010年以來的最大跌幅,導致當年世界經濟僅增3%,亦為2010年以來最低。

在貿易投資不振的背景下,中國提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主張,秉承開放共贏理念,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為提振全球經濟做出了有益探索。

一方面,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在外商投資、「走出去」戰略、外貿和國際經濟合作等領域提出了相關要求,以發展創新的眼光對接開放型世界經濟。與此同時,2016年G20杭州峰會推動世界經濟從復甦乏力走向可持續強勁增長,並以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進程的裡程碑載入史冊——打造G20貿易部長會和貿易投資工作組等機制化平臺、發布了G20歷史上首份貿易部長聲明、批准了《G20貿易投資工作組工作職責》《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等三份文件,還就加強多邊貿易體制,幫助發展中國家和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達成重要共識。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國對外開放。中國正從國際經濟秩序「追隨者」轉變為全球治理「引領者」。4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各國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合作層次不斷提升,拉動各國經濟增長,促進產業合作和技術傳播。2014—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截至目前,中國企業在沿線20多個國家建設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22.1億美元稅收和20.9萬個就業崗位。沿線國家的產品、技術、服務、資本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中國製造」「中國建設」「中國服務」受到越來越多沿線國家的歡迎。

2017年以來,世界經濟出現恢復增長、就業擴大的積極跡象,同時仍面臨由發展不平衡、貿易壁壘增加、金融脆弱性等帶來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一些國家相信「文明衝突論」「修普底德陷阱」,大搞貿易保護主義。面對全球經濟貿易發展的新情況,中國著眼於構建新的全球經濟治理格局,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引導各方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改善全球投資政策環境。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個新起點,就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新起點,就是中國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的新起點。作為最主要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堅定維護和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努力引領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發揮在穩定世界經濟、改善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作用,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貢獻中國力量。


責任編輯:蘇旭輝

相關焦點

  • 維羅妮卡:中國致力於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
    「這場疫情啟示我們,經濟全球化是客觀現實和歷史潮流。」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呼籲各國秉持開放包容理念,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 經濟大家談 | 推動長江經濟帶全方位開放,構建開放型雙循環發展格局
    一、長江經濟帶在構建開放型新發展格局中責無旁貸改革開放以後相當時間內,我國人均收入水平較低,我國發揮勞動力等要素低成本優勢,抓住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機遇,充分利用國際分工機會,形成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發展模式,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推動了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
  • 優化布局突出優勢 山東加快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
    □製圖:於海員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更加需要保持政策定力,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  「『十四五』時期,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山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德平表示,我省將著力幫助企業在諸多國際變化中尋找機遇,推動出口提質、進口增量,集中突破與日韓地方經貿合作機制,創辦中韓進口博覽會、中日進口博覽會,建設國際物流「黃金大通道」,推動山東開放大門越開越大。
  • 新華社評論員:為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題:為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重要講話新華社評論員這是共克時艱的中國方案,也是共創未來的科學謀劃。「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為新形勢下亞太合作指明方向路徑,宣示中國攜手各國向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不斷邁進的堅定決心。
  • 王岐山: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中國正以實際行動擴大進口,減少投資限制,建設更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推動經濟全球化向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贏的方向發展。  王岐山強調,世界經濟分工協作的邏輯並未改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並未改變。災難和困難不應是世界分化撕裂的邊界線,而應是攜手合作的出發點。
  • 為構建亞太健康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北大亞太經合組織...
    會議以「推動亞太協同發展,促進人口健康增齡」為主題。APEC HeSAY以優異成績通過評審。北大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陳寶劍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講席教授程京出席會議並分別擔任評審委員會主席和監審委員會主席,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主任、北京醫院原院長王建業和北京大學元培學院黨委書記吳豔紅分別擔任副主席。
  • 陳須隆:推進共同開放的中國智慧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人類已經形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面對全球性挑戰,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只有以各國共同利益為重,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才能建設一個開放包容、共同繁榮的世界。推進共同開放要求堅持合作共擔。
  • 德國學者:中國政府成績卓著 "中國智慧"為全球作出貢獻
    同時,中國政府在國家治理中取得了卓著的成績,其中體現出的「中國智慧」將為全球治理作出貢獻。  哈特穆特 呂寧是一位來自德國的語言專家,曾先後在德國和中國的廣播電臺工作,現聘為中共中央編譯局的外籍專家。今年,他作為外籍專家參與了政府工作報告德文版的譯校工作。談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他重點提及兩個方面:「一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比前幾年都要更加直面問題本身,讓人眼前一亮。
  • 習近平:攜手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
    這期間,亞太地區經受住了兩次金融危機的考驗,10多億人擺脫貧困,成為世界經濟增長中最強勁、最活躍的一個板塊,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引領經濟全球化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世界和亞太正在經歷深刻變革,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加速了這一趨勢。
  • 解讀⑥|加強對外開放平臺建設,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
    內江市商務局機關黨委書記蔡碩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內江對外開放迎來了RCEP協議籤署實施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為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創造了難得的機遇。發展:新的歷史起點,為開放型經濟創造更多、更難得的機遇蔡碩介紹,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內江對外開放迎來了RCEP協議籤署實施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為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 劉向東訪談(上篇):為全球減貧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中國國家領導人向論壇致賀信。賀信指出,消除貧困是人類共同理想。2012年以來,中國在之前扶貧攻堅的基礎上,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經過8年持續努力,今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已經全部脫貧,貧困縣已經全部摘帽,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減貧事業面臨嚴峻挑戰。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溫州: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爭創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窗口
    面對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必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平穩運行。在此背景下,做好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而緊迫的現實意義。
  • 聯播+丨消除貧困是人類共同理想 習近平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奮鬥目標,為此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努力。」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開幕。習近平主席向論壇致賀信指出,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減貧事業面臨嚴峻挑戰。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使命。
  • 思力網評: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的中國方案
    在《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這篇歷史性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針對世界經濟長期低迷,貧富差距、南北差距問題更加突出的狀況,為世界經濟「把脈」,強調「要有分析問題的智慧」,深入剖析全球經濟領域三大突出矛盾:一是全球增長動能不足,難以支撐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二是全球經濟治理滯後,難以適應世界經濟新變化;三是全球發展失衡,難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 專家談丨孫雅姍:優化營商環境 助推陝西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我省可從優化營商環境入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貫徹落實習近總書記開放發展新理念和擴大開放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放大自貿區示範帶動效應將陝西自貿區作為創新主體,探索改革途徑、發揮示範效應是我省高質量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核心引領。
  • G20峰會,中國為世界注入強大信心(環球熱點)
    王勇認為,「一方面,中國倡導,通過繼續開放國際合作,重組全球供應鏈,維護經濟全球化,以一種開放的方式為世界的經濟復甦提供動力;另一方面,強調加快新能源、綠色環保和數字經濟等產業的健康發展,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努力通過發展更好地解決全球問題。」 「在全球經濟整體下行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率先實現正增長,這對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具有示範效應,為各國戰勝疫情注入了更多信心。」
  • 福建:推動開放型經濟「借梯登高」、加速發展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外資、外貿企穩成為福建經濟在過去一年中的突出亮點。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得益於外資、外貿等主要經濟指標加快回升,福建經濟復甦態勢明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之際,在「十四五」開啟之時,地處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福建如何加快發展?
  • 經濟地理丨區域發展戰略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夯實基礎
    展望「十四五」,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將繼續向縱深推進,釋放出持續強勁的發展動能,為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堅實的基礎。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發展機遇和成果的共享。一幅波瀾壯闊的區域協調發展畫卷正在徐徐鋪展。■段樹軍2020年,註定成為世界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一個裡程碑年份,於我國也是如此。
  • 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作為「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系列第六講(總133期),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經濟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李義平,以「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為主題,對《資本論》進行導讀。
  • (中國答卷2020)【國際銳評】開放的中國為世界經濟復甦提供動力
    回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以來在國內外多個重要場合的講話,不難看出,一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中國,正向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邁進,推動各國共同開放,實現共同發展。 「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這是開放的中國帶給世界的最直接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