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熊強 李永琴)內江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以下簡稱:全會)強調要加強對外開放平臺建設,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我們將平臺建設作為推動開放的工作重點,一批重要開放型平臺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內江市商務局機關黨委書記蔡碩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內江對外開放迎來了RCEP協議籤署實施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為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成績:一批重要開放型平臺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
蔡碩介紹,「十三五」以來,內江堅定實施全面開放合作戰略,積極推動開放型經濟提質增效,加快形成「一點三線」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十三五」以來,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67億元,今年1-11月,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8.2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0.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9.4個百分點,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蔡碩介紹,內江始終將平臺建設作為推動開放的工作重點,「一批重要開放型平臺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蔡碩說,一是全力開展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江協同改革先行區建設,二是持續推進內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建工作,三是加快建設「蓉歐+」東協國際班列內江基地,推動班列常態化運行,四是豐富對外交流合作新載體。
蔡碩介紹,目前,內江成功獲批全省首批自貿區協同改革先行區,實施面積132.33平方公裡,並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將圍繞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金融開放創新等重點領域,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今年1—11月,先行區內籤約引進項目91個,投資總額375.06億元;外資企業達14家,進出口實績企業達16家;新發展市場主體1742戶。」蔡碩說。
蔡碩介紹,按照邊申報、邊建設、邊招商「三邊」原則,內江加快申建內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目前,省政府已同意設立內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積極向海關總署申報。項目主體工程正在加緊施工,預計今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蔡碩說,同時與新華集團、通宇物流等14家企業籤訂入駐協議,倉儲租用面積達70.6%。
積極推動內江國際物流港鐵路專用線項目設計建設工作,開行「蓉歐+」東協國際班列內江基地班列。就在12月20日,我市又發行一列「蓉歐+」東協國際班列。「這是內江打通南向通道,促進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的重要外向型平臺。蔡碩說。
「在豐富對外交流合作新載體方面,川威集團與德國法蘭克福足球俱樂部合作建設足球學校正式籤約,新華全球購、德國「三方共贏」城市聯盟商品體驗店相繼營業,食品、輕奢品等1.5萬餘個進口商品進入內江。」蔡碩說,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向德國巴伐利亞州、日本綾部市等12個國外城市和地區發出FFP2口罩4.8萬隻。
發展:新的歷史起點,為開放型經濟創造更多、更難得的機遇
蔡碩介紹,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內江對外開放迎來了RCEP協議籤署實施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為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創造了難得的機遇。「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精神,著力在加強對外開放平臺建設、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上尋求更多的突破、取得更多實效,加快建設成渝開放新高地。」蔡碩說。
堅持以促進外貿創新發展為抓手,穩住外貿基本盤。支持提振外貿發展信心,研究制定培育、扶持外貿發展系列政策措施,通過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實現穩外資、穩外貿。組織外貿企業參加進口博覽會、線上廣交會、防疫產品國際貿易促進會等,主動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塑,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促進外貿創新發展,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堅持以自貿先行區建設為引領,構建更高能級的開放平臺。強化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江協同改革先行區開放帶動作用,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加強與其它先行區橫向溝通,提升互聯互通水平,全力創建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加快內江國際物流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東協農產品交易(分撥)中心、中歐創新產業園等開放平臺建設。積極對接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天府國際貨運機場等國際物流大通道,做大做強「蓉歐+」東協國際班列內江基地,暢通四川至北部灣、成都至昆明接泛亞鐵路大通道內江節點,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樞紐,打造南向開放橋頭堡。
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要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為開放型經濟發展賦能放權。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入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入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深化政務公開。健全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機制,持續開展開放發展的工作激勵和開放環境的綜合評價。深化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機構改革。構建親清政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