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藝術的"多妻主義者",文壇的璀璨五彩筆

2021-02-07 貝邇佳Club


【美國貝佳Club】專欄作家:Rain Wang 摘編



余光中的詩《春天,遂想起》裡款款地詠嘆道:


「那麼多的表妹,走過柳堤(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1956年,28歲的余光中如願娶了一朵花兒似的表妹範我存。


伉儷情深,「身邊女人都愛」的浪漫詩人,卻專寵一個女人61載。


新婚的詩人和愛妻範我存


「走過柳堤,那許多的表妹/就那麼任伊老了/任伊老了,在江南……」


歲月如刀,老了的,豈止是一朵朵表妹,歲月也不曾饒過表哥!


儘管,他!是「鄉愁」的代言人。


儘管,他!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文壇的「璀璨五彩筆」……


2017年12月14日,一枚鄉愁的郵票,把余光中快遞到天堂,中國詩壇瞬間塌了半邊天。


余光中與範我存、幼女


余光中(1928年—2017年),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親原籍江蘇,故自稱「江南人」。

 

餘先生馳騁文壇逾半個世紀,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他是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


文壇大師梁實秋曾盛讚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鄉愁像魔豆般在遊子心底滋長,上個世紀80年代,


余光中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下流傳久遠的鄉愁詩,文學創作顯示了由西方回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臺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

 

餘先生生前已出版詩集 21 種;散文集 11 種;評論集 5 種;翻譯集 13 種;共 40 餘種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集)及《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等。



鄉愁是一枚宿命的郵票,詩人的母親在那頭,詩人也去了那頭。

 

且讓我們浸淫了思念的冷雨,回味先生的經典散文名作《聽聽那冷雨》。願「安魂曲起自長江,黃河」,先生的靈魂「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溼溼,即連在夢裡,也似乎有把傘撐著。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


戴望舒《雨巷》

攝影:本訂閱號專欄作家王儉美


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裡風裡,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這樣子的臺北悽悽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的。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裡來的。


攝影:本訂閱號專欄作家潘平微


不過那一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捲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不能撲進她懷裡,被她的裙邊掃一掃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這樣想時,嚴寒裡竟有一點溫暖的感覺了。這樣想時,他希望這些狹長的巷子永遠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門街到廈門街,而是金門到廈門。他是廈門人,至少是廣義的廈門人,二十年來,不住在廈門,住在廈門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過說到廣義,他同樣也是廣義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兒,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時代了。再過半個月就是清明。安東尼奧尼的鏡頭搖過去,搖過去又搖過來。殘山剩水猶如是。皇天后土猶如是。紜紜黔首紛紛黎民從北到南猶如是。那裡面是中國嗎?那裡面當然還是中國永遠是中國。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然則他日思夜夢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裡呢?

 

在報紙的頭條標題裡嗎?還是香港的謠言裡?還是傅聰的黑鍵白鍵馬思聰的跳弓撥弦?還是安東尼奧尼的鏡底勒馬洲的望中?還是呢,故宮博物院的壁頭和玻璃櫃內,京戲的鑼鼓聲中太白和東坡的韻裡?



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裡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太初有字,於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託。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淅瀝瀝,一切雲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麼英文,日文,俄文所能滿足?翻開一部《辭源》或《辭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顏千變萬化,便悉在望中,美麗的霜雪雲霞,駭人的雷電霹雹,展露的無非是神的好脾氣與壞脾氣,氣象臺百讀不厭門外漢百思不解的百科全書。


攝影:王儉美


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下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雨是女性,應該最富於感性。雨氣空濛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薄荷的香味,濃的時候,竟發出草和樹林沐浴之後特有的腥氣,也許那儘是蚯蚓和蝸牛的腥氣吧,畢竟是驚蟄了啊。也許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許古中國層層疊疊的記憶皆蠢蠢而蠕,也許是植物的潛意識和夢吧,那腥氣。


攝影:潘平微


第三次去美國,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兩年。美國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裡乾旱,天,藍似安格羅薩克遜人的眼睛,地,紅如印第安人的肌膚,雲,卻是罕見的白鳥,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飄雲牽霧。一來高,二來幹,三來森林線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國詩詞裡"蕩胸生層雲"或是"商略黃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難睹的景象。落基山嶺之勝,在石,在雪。那些奇巖怪石,相疊互倚,砌一場驚心動魄的雕塑展覽,給太陽和千裡的風看。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



不過要領略"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的境界,仍須來中國。臺灣溼度很高,最富雲情雨意迷離的情調。兩度夜宿溪頭,樹香沁鼻,宵寒襲肘,枕著潤碧溼翠蒼蒼交疊的山影和萬賴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樣睡去。山中一夜飽雨,次晨醒來,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靜中,衝著隔夜的寒氣,踏著滿地的斷柯折枝和仍在流瀉的細股雨水,一徑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彎彎,步上山去。溪頭的山,樹密霧濃,蓊鬱的水氣從谷底冉冉升起,時稠時稀,蒸騰多姿,幻化無定,只能從霧破雲開的空處,窺見乍現即隱的一峰半壑,要縱覽全貌,幾乎是不可能的。至少上山兩次,只能在白茫茫裡和溪頭諸峰玩捉迷藏的遊戲。回到臺北,世人問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問,故作神秘之外,實際的印象,也無非山在虛無之間罷了。雲縈煙繞,山隱水迢的中國風景,由來予人宋畫的韻味。那天下也許是趙家的天下,那山水卻是米家的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筆像中國的山水,還是中國的山水上紙像宋畫,恐怕是誰也說不清楚了吧?


攝影:潘平微(下同)


雨不但可嗅,可親,更可以聽。聽聽那冷雨。聽雨,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颱風暴雨,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悽涼,悽清,悽楚,於今在島上回味,則在悽楚之外,再籠上一層悽迷了,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再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三打白頭聽雨的僧廬下,這便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裡,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他曾在一場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該是一滴溼漓漓的靈魂,在窗外喊誰。



雨打在樹上和瓦上,韻律都清脆可聽。尤其是鏗鏗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樂,屬於中國。王禹偁在黃岡,破如椽的大竹為屋。據說住在竹樓裡面,急雨聲如瀑布,密雪聲比碎玉,而無論鼓琴,詠詩,下棋,投壺,共鳴的效果都特別好。這樣豈不像是住在竹筒裡,任何細脆的聲響,怕都會加倍誇大,反而令人耳朵過敏吧。

 

雨天的屋瓦,浮漾溼溼的流光,灰而溫柔,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黯,對於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至於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簷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下雨了",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縴手在屋頂拂弄著無數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



在古老的大陸上,千屋萬戶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來這島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黯了下來,城市像罩在一塊巨幅的毛玻璃裡,陰影在戶內延長復加深。然後涼涼的水意瀰漫在空間,風自每一個角落裡旋起,感覺得到,每一個屋頂上呼吸沉重都覆著灰雲。雨來了,最輕的敲打樂敲打這城市。蒼茫的屋頂,遠遠近近,一張張敲過去,古老的琴,那細細密密的節奏,單調裡自有一種柔婉與親切,滴滴點點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時在搖籃裡,一曲耳熟的童謠搖搖欲睡,母親吟哦鼻音與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澤國水鄉,一大筐綠油油的桑葉被噬於千百頭蠶,細細瑣瑣屑屑,口器與口器咀咀嚼嚼。雨來了,雨來的時候瓦這麼說,一片瓦說千億片瓦說,說輕輕地奏吧沉沉地彈,徐徐地叩吧撻撻地敲,間間歇歇敲一個雨季,即興演奏從驚蟄到清明,在零落的墳上冷冷奏輓歌,一片瓦吟千億片瓦吟。



在舊式的古屋裡聽雨,聽四月,霏霏不絕的黃梅雨,朝夕不斷,旬月綿延,溼黏黏的苔蘚從石階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到七月,聽颱風臺雨在古屋頂一夜盲奏,千層海底的熱浪沸沸被狂風挾持,掀翻整個太平洋只為向他的矮屋簷重重壓下,整個海在他的蠍殼上譁譁瀉過。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煙一般的紗帳裡聽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撲來,強勁的電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彈動屋瓦的驚悸騰騰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牆上打在闊大的芭蕉葉上,一陣寒潮瀉過,秋意便瀰漫舊式的庭院了。



在舊式的古屋裡聽雨,春雨綿綿聽到秋雨瀟瀟,從少年聽到中年,聽聽那冷雨。雨是一種單調而耐聽的音樂是室內樂是室外樂,戶內聽聽,戶外聽聽,冷冷,那音樂。雨是一種回憶的音樂,聽聽那冷雨,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溼布穀咕咕的啼聲,雨是潮潮潤潤的音樂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吧那冷雨。

 

因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樂從記憶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樂器灰濛濛的溫柔覆蓋著聽雨的人,瓦是音樂的雨傘撐起。


戴望舒《雨巷》

攝影:王儉美


一位英雄,經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額頭是水成巖削成還是火成巖?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蘚?廈門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與記憶等長,一座無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盞燈在樓上的雨窗子裡,等他回去,向晚餐後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記憶。

 

前塵隔海。古屋不再。聽聽那冷雨。

 

*本帖原創,版權所有,歡迎整帖轉發,單文摘引請註明出處。除了標註,其餘圖片來自網絡,向原作者致敬。                       


從業22載,鑄就好品牌。美國貝佳天然藥業(Best in Nature)擁有強大的醫學、營養學、FDA專家陣營,產品多達100多種,功效卓著。美國專利/特效產品【骨精華】【加強型心血通】【益腦靈】【降脂1號】【伊美寶】【明眼素】【蝦青素】【貝佳腎寶】等「聖誕新年大回饋」進行時,請查詢官網 www.1688best.com ,或長按下圖二維碼 →_→ 進入微店【美國貝佳商城】選購。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進入美國貝佳天然藥業官網

相關焦點

  • 文壇「璀璨五彩筆」余光中去世 享年90歲
    原先只以為是天氣多變、氣溫偏低,到醫院檢查後決定住院靜養,沒想到疑似有些小中風,肺部感染、轉進加護病房;旅居在外的女兒們也從國外趕回,謝絕採訪,結果1天之隔,這位作品多選入課本、文壇的「璀璨五彩筆」就過世,親人與文壇好友都十分傷痛。
  • 朗誦/余光中《母難日》
    ▲點擊關注 | 文學依然神聖 余光中
  • 他是「璀璨五彩筆」,絕不只一首《鄉愁》,作家黃維樑談余光中
    對於余光中先生的文學成就,他曾經的追隨者,《臺灣文學史》作者陳芳明曾這樣評價:「以詩為經,以文為緯,縱橫半世紀以上的藝術生產,斐然可觀。」臺東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林永發也回憶說,余光中80歲生日時,自己畫了一幅臺東山水圖為先生祝壽。「今天卻傳來噩耗……縱使再不舍,也要祝福餘老師走得自在而瀟灑!」
  • 譚志剛的"淡"與"雅"
    "我當農民沒有土地,當工人又沒有崗位。所以,到了我這裡什麼都簡單了,留給我的路就只有藝術了。"譚志剛說話,總是如此淡然。        說到藝術,他用一句話概括:"形式是放大與縮小,內容是個人的行為與修養。
  • 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享年89歲,代表作《鄉愁》又一個中國符號在臺灣消失!!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教授  據島內媒體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醫院副院長黃尚志14日午間對媒體表示,因余光中家屬事前已籤署放棄急救同意書,且家人希望陪伴他最後一程,因此餘教授在13日晚上由加護病房轉出到普通病房,14日上午在未插管、未施行心肺復甦術、未急救的情況下,由家人陪伴在身旁,平靜離世。
  • "命根子"與"勞什子"
    "命根子"與"勞什子"      一 從賈寶玉性格的典型意義看曹雪芹人性之壯麗 說不盡的《紅樓夢》。
  • 「 茶爺"與 「 契約"
    "茶爺"筆名茶嘴   原名陳冰祖籍安徽蕭縣曾先後就讀於滁州師專中國藝術研究院美研所北京中國畫院   清華美院現為中國冶金美協副主席「 茶爺"與 「 契約"文/正穰"茶爺"畫畫,原來叫「 茶嘴",所落畫款都是"茶嘴",別人問為何叫「 茶嘴",他就不告訴你。
  • 余光中 | 不要給我打電話,給我一封信吧
    來電有時像催魂鈴,尤其在你需要安靜獨處的時候,寫信被視作最溫柔的藝術,成為那個遙遠緩慢的年代最值得被懷念的事。所以余光中先生說:不要給我一聲鈴,給我一封信吧。電話動口,書信動手,其實寫信更見君子之風。我覺得還是老派的書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的優雅形象不用說了,就連現代通信所見的郵差、郵筒、郵票、郵戳之類,也都有情有韻,動人心目。
  • 廈門壹問 這個月,廈門這些地方最有"逼格"
    時間:2014年12月20日票價:¥ 680 480 280 180 80簡介:一場重量級團隊打造的精美酣暢盛宴,一場飽含歷史底蘊與民族情懷的史詩巨作,歷經千年歲月鉤沉的中國藝術佳釀再次沉香湧動時間:2014.12.26場館:廈門宏泰音樂廳價格:80 120 150 180 220簡介:演員包括:第九屆"金鐘獎"鋼琴大賽金獎-鹿堯;第九屆"金鐘獎"鋼琴大賽銀獎
  • 余光中:這個「身邊女人都愛」的男人,獨愛一個女人61年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寫作的「四度空間」。文壇大師梁實秋稱讚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先生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余光中與妻子範我存結婚61年,去年剛剛慶祝過鑽石婚。兩人相知相惜,互信互補。 範我存小名叫咪咪,是余光中的遠房表妹,兩人相識超過70年。
  • 【娜一聲】余光中 《鄉愁》
    【1928.10.21~2017.12.14】余光中,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祖籍福建永春,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詡「四度空間」,譽稱文壇「璀璨五彩筆」。
  • 浪漫溫情的話語,我的余光中都是你
    余光中老先生,是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餘老先生的語言之浪漫是我們有目共睹,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浪漫的話語。
  • 劉曉慶與潘虹:誰才是"一姐"?答案是:兩人不分伯仲!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影壇可謂是群星璀璨!在這些耀眼的明星中,有兩位堪稱是「雙子星」!這就是劉曉慶和潘虹。劉曉慶首次獲得"百花獎"是在1980年。她憑藉電影《瞧這一家子》獲得「百花獎」最佳女配角殊榮。她在這部影片中扮演了女營業員張嵐,演得很出彩!當時獲得「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殊榮的是陳衝。1987~1989年,劉曉慶連續三屆獲得「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殊榮。三連冠!使她獲獎的電影分別是《芙蓉鎮》、《原野》、《春桃》。
  • 惹翻臺妹的香港"性格"小店
    這其中就包括,本地特產:"性格"小店。    現存最有名的當屬澳洲牛奶公司,一間名不符實,以服務態度粗暴,卻每天大排長龍的茶餐廳。影視作品中,最經典的當屬,周星馳和張學友合拍的《咖哩辣椒》中,對客人毫不妥協的捲毛茶餐廳老闆。   臺妹慕名而去高雄的香港甜品店,老闆先是堅稱"太極"為"黑白",更在甜品中敬奉中指圖案,令臺妹憤而網絡撻伐。
  • 他從湘西來 ——"鳳凰小子"與他的畫展在襄陽
    再見時,是時隔一天之後,在襄陽古玩城大聯美術館"鄂湘情文化交流----鳳凰小子毛光輝現代彩墨展"現場。他,就是此次畫展主人、享譽海內外的一代鬼才黃永玉的門徒,被黃老先生暱稱為"鳳凰小子"的毛光輝。走進"鳳凰小子"毛光輝的現代彩墨展的展廳,迎面而來的色彩衝擊感,對我而言就是四個字"攝人心魄"。大塊的紅、大塊的黃、大塊的翠綠、大塊的孔雀藍,仿佛是闊大的空間裡舞動的一條條彩練,即使零星穿插其間的黛青色作品,也充滿了豪邁與奔放的情感色彩,讓人滿心歡喜,又有一些迷離和慌張。
  • 楊冪"不雅視頻"風波,真相在這裡!
    "看到王思聰化身敬業的"技術帝",有網友調侃道:"看了九次才知道,看來不是真愛。"儘管此前王健林在採訪中宣稱,自己知道兒子王思聰"嗶——"狗的行為藝術,並"希望他穩重一點";但瘋傳網絡的楊冪醉酒不雅視頻事件一出,這位富二代還是自稱"權威人士",出現在網絡熱點的舞臺上。
  • 余光中:​吵鬧的人總是理直氣壯
    文 | 余光中七等生的短篇小說《餘索式怪誕》寫一位青年放假回家,正想好好看書,對面天壽堂漢藥店辦喜事,卻不斷播放惑人的音樂。
  • 鄭麗君:余光中是臺灣現代文學史上必須銘記的一頁
    鄭麗君:余光中是臺灣現代文學史上必須銘記的一頁
  • Emoji表情符號添72新丁:"打臉"、"流口水","孕婦"...你一定要試試
    你的手機裡很快就可以用上"與時俱進"的72新添Emoji表情符號。其中的"大神級"的表情符有:"在地板上打滾且大笑"及"一個在自拍的手"!蘋果和微軟反對"步槍"emoji制定新的表情符過程中一個值得玩味細節是,作為奧運會運動項目之一的"步槍射擊"emoji最後被踢出了列表。 "病毒式傳播"大神Buzzfeed News的透露的內幕是,只是蘋果公司和微軟反對的結果。這個消息在社交網絡上引起了討論。
  • 丁嵐:"牧羊女"的"少林"情緣
    "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打開唱機,鄭緒嵐的歌聲《牧羊曲》,不由得讓我想起2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