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的果報

2021-02-08 準提會

佛說一切眾生如果往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的路上走,當墮三惡趣中,下地獄,變畜生,作餓鬼。在三惡道的眾生中,尤其是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的眾生特別多,都是以此為根本而來。鬼道中的慳貪嫉妒更厲害,所以我們經常聽到罵人的話:「你這個傢伙怎麼啦?撞到鬼啦!」那個鬼跟人有什麼相干?嘿!他偏要整你一下,為什麼?嫉妒啊!沒有其他原因,習氣上嫉妒。所以他們在三惡道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極大的苦楚。 

    說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的人死了以後,墮地獄、餓鬼、畜生道中受苦受罪。我們只要想一想,現實人生在慳貪嫉妒中,當下就已下了地獄,非常煩躁,非常痛苦,怎麼想怎麼不對,睡也睡不好,總想辦法去整人、害人,挑撥是非,搞些明堂,此人的心理就已在鬼道中,畜生道的樣子和性情都出來了。姑且不論身後的果報,人有這種害人的心理,一望而知。現代心理學已和醫學結合,人的心理有了重大改變,血液細胞立刻跟著變化。尤其發大脾氣的時候,當場抽出他的血液來檢驗,血液都會變色,具有毒性。所以,修行的人不殺生,不吃葷,任何生物在殺它時都會起嗔心,血液含有毒性,吃多了就中毒。 

  人的心理如果有各種壞心思,久了以後,生理上神經細胞必定跟著變化,不過他自己並不知道。過去在大陸上看到許多死刑犯,他們的樣子的確不同。所以從前作官問案,要先學會看相,犯罪人的樣子就是不同。為什麼如此呢?心理影響生理,現身就下了地獄。 

  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恆被鞭撻,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 

  在地獄、畜生、餓鬼道中受報完了,「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來到世間還不是做人啊!來這個世界還要經過牛馬駝驢的過程,而且還是不好的。畜生道的生命也有好壞之分,在印度作牛,永遠不會挨打,也不會被宰來吃,跑到人家家裡拉屎拉尿,人家還得馬上供起來拜。印度人崇拜牛,把牛當聖牛看,要作牛也要到印度去投胎,果報總是好一點嘛! 

  所以作牛作馬也有幸與不幸,作良馬的話,一天到晚喝白蘭地、高粱酒,吃黃豆,那舒服得很,當然跑起路來也很要命,日行千裡,五百裡不走,三百裡也總要走的;你看作那種拖東西的笨馬,真是可憐哪!你們大概很少見,我們都親眼看到,拖東西的騾瘦骨嶙嶙,瘦得和我一樣還要拖,我現在也變牛變馬了,瘦成那個樣子,每天還要拖。我也知道自己下了地獄境界,我給自己的評語「牛馬精神」就是這個意思。你以為真要變成畜生才叫牛馬駝驢啊! 

  「牛馬駝驢恆被鞭撻」,永遠挨打,為什麼挨打呢?果報嘛!因為過去生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的心理所得的果報。譬如婦女們的嫉妒,那還得了!歷史上皇后嫉妒妃子,什麼花樣都想得出來,乃至把妃子的手腳剁了,放在酒缸裡用酒淹死、醉死,叫醉妃,因為你漂亮嘛!要陪皇帝喝酒,把你醉死。你說那些是什麼果報?你說現在不會這樣,現在各種不同的花樣都有,人的嫉妒心理真是無法形容。 

  因此,即使地獄罪受完了,還要變成動物被鞭撻,還找不到東西吃。同樣是牛是馬,同樣是動物、生物,如果養在動物園可舒服得很,撞到我們這裡來算不定就被宰掉吃了。 

  「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沒有吃的、喝的,也沒有好的地方住,又要常常載負重物。佛說由於過去生有自贊毀他、慳貪嫉妒等種種心理,而得到這樣的果報。這種因果報應是宗教的迷信嗎?你仔細研究看看,當一個人有慳貪嫉妒、整人害人、言語傷人等種種思想行為出來的時候,令對方遭受到比牛馬被鞭撻的痛苦還要痛苦數倍,是不是這樣?是這樣的話,這個迴轉來的果報是很自然的。 

  什麼是果報呢?就是中國文化中所講的四個字:「天道好還」。「還」也就是迴轉來,你怎麼樣付出去就怎麼樣收回來,不但回來,連本錢加利息一起回來。中國易經的道理是:「無平不陂,無往不復」,一條平路走久了一定是下坡;也沒有永遠向前走而不迴轉的,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因果的道理是什麼呢?就是這個宇宙、地球的物理法則。人到了太空就知道這個原理,把一隻手錶扔出去,它自然浮一圈又回到原位。人在地球上丟手錶會落在地上,那是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果報就是迴旋、輪迴的道理。當你起一種心理,慳貪嫉妒,自贊毀他,使人家心裡難受,給人家痛苦,你已經開始自嘗變牛變馬被鞭撻的痛苦果報了。 

  因果報應是誰作的主?沒有人作你的主,都是你自己造的,這叫自作自受。

 

相關焦點

  • 宣化上人:刻薄、慳貪的人的果報
    刻薄、慳貪的人的果報  暫得憶念藥師佛名,還生人中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爾時世尊」:在前邊釋迦牟尼佛說這一段經文之後,「復告曼殊室利童子言」:又不怕麻煩的  那麼你能布施,「及施果報」:那你能再講說這個布施的果報,好像《地藏經》上說「舍一得萬報」,這是布施的果報。
  • 刻薄、慳貪的人的果報(宣化上人)
    刻薄、慳貪的人的果報暫得憶念藥師佛名,還生人中宣化上人慈悲開示:那麼你能布施,「及施果報」:那你能再講說這個布施的果報,好像《地藏經》上說「舍一得萬報」,這是布施的果報。「愚痴無智」:沒有人給他講這個因果報應,他也沒有這種知識,這叫無知──愚痴無智,沒有智慧。
  • 佛教五戒:說四眾過、自贊毀他、吝嗔心毀、嗔心不受悔、謗三寶
    說道清規戒律,大家不要以為完全是給出家人修身,對於現世也有很重要的借鑑,下面介紹梵網經中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以戒為師,萬事可行好:十重戒分別指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酤酒戒、說四眾過戒、自贊毀他戒、慳惜財法戒、瞋不受悔戒、毀謗、三寶戒。關於十重戒,我們前面已經詳細講過前五戒,現在著重講後五戒,以此為提升個人修養。第六,說四眾過戒。「若佛子。
  • 十善業與十惡業的果報
    5,兩舌:就是挑撥是非的話,向兩邊,說是談非,令他鬥諍,挑撥別人起爭鬥。6,綺語:即花言巧語,輕浮無禮,說不正經的話,導人生諸邪念,或出言戲弄,胡亂開口,以為取樂,都叫做綺語。7,惡口:詛咒別人的話,謾罵,毀謗侮辱別人的話,惡言惡語。8,貪:就是慳貪,慳是自己有財物而不肯布施,貪是不屬於自己的想通過各種方法獲得,或者是看到好的東西就想擁有它。
  • 守戒菩薩的四種他勝處法
    若諸菩薩住戒律儀,有其四種他勝處法。何等為四?哪些是這四個呢? 1 若諸菩薩為欲貪求利養恭敬自贊毀他,是名第一他勝處法菩薩戒是心戒,特別重發心。如果你發心正確啊,你表面是犯戒實際是有功德的,是不犯戒的。你看他的這個發心啊:「為欲貪求利養恭敬」。什麼叫利養恭敬?
  • 慳貪吝嗇不等於節儉惜福,揮霍浪費不等於慷慨布施!
    ,將揮霍浪費當作慷慨布施,這是要自害害他的!他覺得他是節儉,久而久之,你發現他那個行為完全不是節儉,不是惜福,而是小氣,是慳貪,是吝嗇,是捨不得;你說大熱的天,給自己和朋友買點飲料,自己和朋友都解渴,正是做布施的好機會,但是他不去做,還美其名曰,這是節儉惜福!哎呀!實在說,這是太笨了,這不叫節儉!這種人不受朋友歡迎,人際關係也搞不好,自己也沒辦法積累福報,大好的積累福報的機會,都抓不住!類似的事情,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
  • 淨空法師:為何魔王波旬不怕果報?
    他有嫉妒心、他有傲慢心、他有好勝心,有這三種心,修上品十善也變成下品。就好像什麼?這個杯子裡面裝的是醍醐,醍醐是最好的飲料,裡面有一點毒藥,醍醐是上品十善,加上一點毒藥進去就變成下品,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你要曉得,嫉妒、瞋恚、好勝、傲慢都是毒藥。你加了多少種毒藥在裡頭?
  • 因緣果報 如影隨形
    由於我們的業障、習氣及環境的影響、誘惑,在我們所思所想中都是貪、嗔、痴、慢、疑;在我們所做所行中都是殺、盜、淫、妄、酒。人們之所以這樣肆無忌憚,就是因為不懂因果,不相信因果。   我們先來看看造作十惡及所得的果報:   一.殺生:將人或動物直接或間接殺害,屬於殺生惡行,此惡行會得多病、殘疾、短命、多禍殃、骨肉分離等果報。
  • 因緣果報是真的嗎?
    假使有人因為無法忍受這一世之苦報,想要解脫痛苦而提前自殺者,在身壞命終 以後,這一世所未受盡之苦報,仍然必須於未來世因緣成熟時繼續承受,沒有辦法逃避;在這當中,如果 往世所修之善業大於這一世之惡業,那麼下一世將先受樂報,樂報受盡以後,再受其餘未報之惡業苦報, 仍舊是無法逃避的。
  • 《倚天屠龍記》殺人魔成昆:他對明教的恨,是得不到的嫉妒!
    他為了個人恩怨,投靠了朝廷,做了綠林好漢最不恥的事,而又為了復仇,他設計引起武林大亂,讓無數無辜的武林人,死在他的設計中。他害死了最信任自己的徒弟一家,讓謝遜成狂成魔,毀了他一生的幸福。而且,他勾結朝廷,打算將他恨之入骨的明教毀屍滅跡,儘管明教的左右使,與他並無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