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零敲牛皮糖戰法成功挫敗美軍磁性戰術

2020-11-19 中國軍網

零敲牛皮糖VS磁性戰術

——抗美援朝戰爭中破解相持局面的戰術對決

■顏 慧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是,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創造出全新戰法,以劣勢裝備戰勝裝備技術佔絕對優勢之敵。在防禦作戰階段,志願軍創造出「零敲牛皮糖」戰法,對敵實行戰術小包圍、打小殲滅戰,積小勝為大勝,成功挫敗了美軍所謂的「磁性戰術」。

朝鮮戰場陷入相持局面

經過五次戰役較量,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於1951年6月中旬,把「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以南地區。由於敵我雙方力量趨於均勢,朝鮮戰場進入相持局面。

此時的志願軍加上朝鮮人民軍,總兵力達到112萬餘人。但志願軍僅有2個坦克團共80輛坦克,且剛剛入朝還沒來得及參戰,輕迫擊炮以上火炮(連同火箭筒)共8500餘門(具)。志願軍空軍僅有1個殲擊機航空兵師在進行實戰練習,尚未正式參戰。由於沒有制空權,志願軍的大口徑火炮和坦克難以發揮應有作用。

「聯合國軍」方面,有坦克1130餘輛,輕迫擊炮以上火炮3720餘門,裝甲車490餘輛,3.5英寸口徑火箭筒7080餘具,不僅具備強大的火力優勢,還有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其空軍共有23個大隊另8個中隊,各種飛機1700餘架;海軍第77和第95兩個特種混合艦隊,編有5艘航空母艦等各種艦隻108艘。總兵力增加到69萬人,其中美陸軍6個師和1個海軍陸戰師、1個空降團共25.3萬人,兵力佔到美陸軍18個師的三分之一以上,要「補充到接近於作戰的員額,必須實際上調光國內的正規軍,但連這樣做都不夠,還不得不動員後備隊」。此外,美空軍已將其作戰力量的五分之一、海軍將其近半數作戰力量投入朝鮮戰場,均無力再往朝鮮增派援兵。

志願軍有兵力優勢,但後勤供應是短板。當時,志願軍出國作戰,所有物資均由國內運輸供給。「敵機的瘋狂擾亂破壞,一般白天不能運輸,橋梁山洞經常被炸,物資大量損失……許多物資運不上來。」參戰部隊僅能依靠「肩上後勤」,自己背負糧彈作戰,但一般只能保持5至7天的供應。許多有利戰機因供應無法跟上被迫放棄。隨著戰線拉長,物資供應更加困難。

剛剛上任的「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摸清了志願軍的弱點,將志願軍的進攻稱之為「禮拜攻勢」和「月夜攻勢」,制訂了「磁性戰術」——利用志願軍白天作戰和機動困難的弱點,以一部兵力和志願軍保持接觸,掩護主力迅速後撤,建立新的陣地,並依靠機械化和摩託化裝備每次後撤的距離為20~30公裡,這個距離正好是志願軍徒步追擊一夜的行程。當次日凌晨志願軍迫近時,「聯合國軍」早已佔領新陣地,而志願軍徒步行軍疲勞,難以獲得殲敵戰果。志願軍之前以戰役突然性和戰術新奇制勝的優勢難以發揮,進行運動戰的難度大大增加。

研究提出「零敲牛皮糖」

第五次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規模最大的戰役,敵我雙方投入大量兵力。志願軍雖殲敵6.7萬餘人,但自身也付出較大代價。這樣的戰果讓毛澤東等領導人對既有戰略設想、戰役指導方式、戰術原則等問題進行新的思考。

1951年5月26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為了打落敵人的這種自信心以達最後大圍殲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打美英軍「只實行戰術的小包圍,即每軍每次只精心選擇敵軍一個營或略多一點為對象而全部地包圍殲滅之」。次日,彭德懷復電:「軍事方針指示是完全正確的,當按照執行。」

5月27日,毛澤東召見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和志願軍參謀長解方,著重了解為什麼在朝鮮戰場上難以達成大的殲滅戰,進一步加深了對這場戰爭特點的認識。他在談話中指出:在打法上同意不斷輪番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即「零敲牛皮糖」的辦法。每軍一次以徹底乾脆殲滅敵一個營為目標。一次戰役使用三四個軍(也可多一點),其他部隊整補待機,有機會就打。

為進一步了解前線指揮員的作戰實踐經驗,毛澤東又讓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率第一批出國作戰的四個軍首長劉西元、吳信泉、溫玉成和吳瑞林回國,詳細匯報戰況和個人體會。經過深入交談,毛澤東對如何同擁有高度現代化裝備的美軍作戰有了全新認識。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戰,美軍改變開始依賴公路、分兵冒進的打法,採取集中兵力穩紮穩打的方針,並且將師坦克營改編成坦克搜索團,團的突擊火力得到大大加強。志願軍如果再採取聚殲的辦法,把敵人壓縮在一起,無疑將增加分割殲敵難度。因為「手撒寬了包不攏,口張大了啃不爛,不僅無法殲滅敵人,而且有膠著的危險」。志願軍要完全殲滅敵人,必須集中優勢兵力火力,以營為殲滅目標。

在接見吳瑞林的第二天,毛澤東又和鄧華及四位軍首長談了一次話。毛澤東明確作戰指導方針就是「零敲牛皮糖」。抗美援朝戰爭的實踐證明,技術優勢和物質基礎前所未有地影響著戰略戰役計劃的實施和成敗,僅靠兵力優勢而無技術優勢,是不可能殲滅敵重兵集團的。既然大口吃不了就改用小口吃。毛澤東用湖南人習慣吃的牛皮糖形象地比喻,「零敲牛皮糖」也就成為後來打小殲滅戰的代稱。

6月3日,毛澤東在給史達林的電報中,對「零敲牛皮糖」這一作戰方針以及對戰局的判斷表述得更為明晰。電報指出:「不要做現在我軍還不能做到的事,不要企圖打大規模的殲滅戰,而應精心設計,尋找機會,多打小規模的殲滅戰。這樣就可能逐步削弱敵軍,振奮我軍士氣,並可減少我軍傷亡。」由此可以看出,毛澤東對抗美援朝戰爭前8個月運動戰的經驗總結,已經上升到規律性認識。後來,鄧華又具體地表述了當時確定的作戰方式:「運動防禦與反擊相結合的拉鋸戰,也即是積極防禦、短促突擊相結合的作戰方式。」

打出經典戰例

毛澤東確定志願軍實行「零敲牛皮糖」的作戰方針後,彭德懷認為:「這個辦法很好,但需要有一過渡辦法,使陣地穩固起來。站不穩腳就無法去敲別人。」 1951年秋,志願軍開始在前沿普遍修築以坑道為骨幹的防禦陣地,並在後方建成網狀運輸線,從而為實行陣地進攻創造了物質條件。此後,志願軍在發起進攻前,一般都利用前沿的坑道和屯兵洞隱蔽集結兵力,機動調集火炮,出敵不意發起攻擊。

1952年9月18日至10月底,志願軍和人民軍對敵60個目標進行了77次進攻。志願軍根據攻佔目標後能守則守,不易堅守則放棄的原則,經過反覆爭奪,以1.07萬餘人的自身傷亡共殲敵2.7萬餘人。這次秋季戰術反擊作戰,是以戰術的動作、戰役的規模,貫徹「零敲牛皮糖」、打小殲滅戰指導方針最為典型的作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特致電志願軍:「此種作戰,在若干個被選定的戰術要點上,集中我軍優勢的兵力火力,採取突然動作,對成排成連成營的敵軍,給以全部或大部殲滅的打擊……然後依情況,對於被我攻克的據點,凡可以守住者固守之,不能守住者放棄之,保持自己的主動,準備以後的反擊。此種作戰方法,繼續實行下去,必能制敵死命,必能迫使敵人採取妥協辦法結束韓戰。」

10月14日至11月25日,「聯合國軍」為扭轉戰局,動用3個多師共6萬餘人的兵力發動「金化攻勢」,對上甘嶺以南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我志願軍陣地進行猛烈攻擊。志願軍先後投入3個多師4萬餘人的兵力,依託坑道工事與「聯合國軍」展開激烈爭奪,最終將其全部趕出陣地。志願軍以1.1萬餘人傷亡的代價殲敵2.5萬餘人,創造了堅守防禦的典範。

 

相關焦點

  • 志願軍雞雄山「零敲牛皮糖」
    尤其是第七十七師二三〇團一營二連的阻擊與反擊戰鬥,被編入我軍步兵分隊戰術教材和教學戰例選編,也被美國西點軍校列為步兵戰術研究課題加以分析和研究。二連的打法,就是運用毛澤東提出的「零敲牛皮糖」戰法破解李奇微「磁性戰術」的成功實踐。
  • 抗美援朝戰爭中破解相持局面的戰術對決
    零敲牛皮糖VS磁性戰術——抗美援朝戰爭中破解相持局面的戰術對決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是,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創造出全新戰法,以劣勢裝備戰勝裝備技術佔絕對優勢之敵。
  • 針對李奇微「磁性戰術」,志願軍也有高招,零敲碎打讓敵防不勝防
    就在李奇微準備按照指示撤離朝鮮半島的時候,盯著地圖的他忽然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那就是後勤補給問題,原因在於前幾次戰役中,志願軍只能連續追擊8天,時間一到,就只能休整補充,在發現了這個秘密以後,李奇微著手制定「磁性戰術」,在志願軍進攻前8天裡有序撤退,到了第8天以後再展開反攻。
  • 志願軍智破「磁性戰術」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之後,聯合國軍被志願軍「神兵天降」的戰術打得節節敗退,損失慘重,一路退至37度線以南,還丟掉了漢城,軍隊士氣降到了最低點。屋漏偏逢連夜雨。到了1950年12月23日這一天,戰場上一觸即潰的韓國軍隊運輸車,與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的吉普車相撞,沃克將軍當場就死了。
  • 回望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軍事創新
    原標題:回望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軍事創新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志願軍將士面對陌生的戰場、陌生的敵人,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把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創造了依靠劣勢裝備打贏現代戰爭的一系列新經驗、新戰術、新戰法。軍事創新成為志願軍制勝抗美援朝戰場的重要法寶。兵力運用方略創新。
  •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所獲得的作戰經驗和戰術總結有哪些?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長期的對以美軍為首聯合國軍的戰鬥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這些經驗都有哪些呢?戰忽局的大可觀天下,總結了一下,分享給大家! 1,志願軍作戰不像電影裡那樣,一個挨著一個,堆在戰壕裡,而是分成若干個戰鬥小組,分散配製,與敵人糾纏。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雲山之戰,中美兩軍初交鋒,志願軍出手即重創美軍王牌騎兵團;長津湖之戰,全殲美軍「北極熊團」和德賴斯代爾特遣隊;漢江50晝夜、上甘嶺43晝夜,志願軍頂住美軍暴風雨般的火力衝擊,做到了寸土不讓。無數志願軍將士血灑戰場、埋骨異國,用鮮血與生命踐行了保家衛國的錚錚誓言,定格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威震敵膽的英雄精神。
  • 在志願軍的「冷槍冷炮」運動中,一個野戰炮連為何中了「大獎」?
    毛主席向吳瑞林提問了一系列問題後,為志願軍制定了一項新的戰略方針,就是「零敲牛皮糖」。所謂″零敲牛皮糖」,就是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戰鬥中不再謀求全殲美軍一個師或一個團,而是集中優勢兵力,一次「敲」滅美軍一個營或一個連為目標,逐個「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積小勝為大勝。
  • 小米加步槍趕走了日本人,我們用什麼戰術打敗了美國兵?
    韓戰被美國稱為「被遺忘的戰爭」,因為這是美軍歷史上第一次沒有取勝的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的突出特點是敵我雙方經濟力量和軍隊武器裝備優劣極為懸殊, 這給志願軍作戰造成了嚴重困難。
  • 鐵原血戰:5萬美軍突不破志願軍2萬人的防線,宣告磁性戰術失敗
    一、李奇微的發明磁性戰術 李奇微在反思前三次大的戰役時,從一項作戰記錄中看到一組蹊蹺的數字: 第一次戰役(為便於理解,均採取我方通稱,即第一、第二、第三次戰役),1950年10月25日誌願軍發起雲山戰役痛殲美軍,至11月2日美軍潰退,歷時8天。
  • 鐵原血戰即使5萬美軍,也沒能突破志願軍2萬人的防線,宣告磁性戰術...
    一、李奇微的發明磁性戰術 李奇微在反思前三次大的戰役時,從一項作戰記錄中看到一組蹊蹺的數字: 第一次戰役(為便於理解,均採取我方通稱,即第一、第二、第三次戰役),1950年10月25日誌願軍發起雲山戰役痛殲美軍,至11月2日美軍潰退,歷時8天。
  • 毛澤東是如何指揮抗美援朝戰爭的
    他看出麥克阿瑟在戰略判斷上犯了一個大錯誤,就是未料到我志願軍會參戰,所以敢於兵分兩路前進。他斷定,這將是爭取第一個勝仗,開始轉變朝鮮戰局的極好機會。10月25日上午,南朝鮮軍一個加強營被志願軍第四十軍一個團,以攔頭、截尾、斬腰的戰術,將其大部殲滅,打響了震驚世界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仗。中國人民一直把這一天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的紀念日。
  • 電影《決戰上甘嶺》成功立項,這場68年前的戰鬥為何至今讓人銘記
    對中美兩軍的評價提到上甘嶺戰役與抗美援朝戰爭,得益於諸多將視角集中在志願軍基層部隊與普通戰士的報告文學、紀實著作、影視作品,也得益於諸多民間研究者、戰爭親歷者的口口相傳、口述歷史。甚至毫不客氣地說,低估了志願軍諸兵種在上甘嶺戰役中所付出的巨大犧牲,也低估了上甘嶺戰役在戰略上與戰役上之於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巨大意義。
  • 電影《決戰上甘嶺》成功立項,我們應怎樣認識這場68年前的鏖戰?
    對中美兩軍的評價提到上甘嶺戰役與抗美援朝戰爭,得益於諸多將視角集中在志願軍基層部隊與普通戰士的報告文學、紀實著作、影視作品,也得益於諸多民間研究者、戰爭親歷者的口口相傳、口述歷史。甚至毫不客氣地說,低估了志願軍諸兵種在上甘嶺戰役中所付出的巨大犧牲,也低估了上甘嶺戰役在戰略上與戰役上之於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巨大意義。
  • 毛澤東是如何指揮抗美援朝戰爭的?
    他看出麥克阿瑟在戰略判斷上犯了一個大錯誤, 就是未料到我志願軍會參戰,所以敢於兵分兩路前進。他斷定,這將是爭取第一個勝仗, 開始轉變朝鮮戰局的極好機會。10月25日上午,南朝鮮軍一個加強營被志願軍第四十軍一個團,以攔頭、截尾、斬腰的戰術,將其大部殲滅,打響了震驚世界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仗。中國人民一直把這一天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的紀念日。
  • 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抗美援朝精神何以偉大?
    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
  • 抗美援朝結束後,美軍檔案解密:志願軍戰鬥力強,實現了目標
    摘要:韓戰過去多年,美軍公開了解密檔案,上面記錄著美軍對志願軍戰術戰略的詳盡分析,美軍不得不承認,中國志願軍戰鬥力確實很強,並且總是能在戰場上實現他們的目標。在抗美援朝中,美軍的武器裝備水平遠超志願軍,並且還擁有幾乎百分之百的制空權。
  • 抗美援朝70周年|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喊出這些著名口號!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除了喊出「立功的時候到了!」「為犧牲的戰友報仇!」「人在陣地在!」「與陣地共存亡!」等以往戰爭中常見的口號,還有很多反映這次戰爭特殊性的口號……「打好出國第一仗」志願軍入朝後,各部隊指戰員情緒都很高漲,決心打好出國第一仗!
  • 影片展現的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史
    當時志願軍剛進入朝鮮不久,與朝鮮人民軍配合打贏第一次戰役,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此時的東北已是寒冬,氣溫在零下30攝氏度左右。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不甘失敗,發動「在聖誕節(12月25日)前結束韓戰的總攻勢」,企圖將志願軍一舉逐出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