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之後,聯合國軍被志願軍「神兵天降」的戰術打得節節敗退,損失慘重,一路退至37度線以南,還丟掉了漢城,軍隊士氣降到了最低點。屋漏偏逢連夜雨。到了1950年12月23日這一天,戰場上一觸即潰的韓國軍隊運輸車,與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的吉普車相撞,沃克將軍當場就死了。當然,朝鮮人民軍的說法是他們神出鬼沒的遊擊隊潛入敵後,往沃克將軍的吉普車裡丟了兩顆炸彈。日本還有人認為是美軍自己的坦克發出的炮彈,擊中了沃克的吉普車。總之,這個喜歡指著下屬腦門的將軍,沒有等到麥克阿瑟兌現「聖誕節前回家」的承諾,就死在了朝鮮半島。接替沃克出任第8集團軍司令的,是美國陸軍副參謀長,名字叫做馬修.李奇微。在他的回憶錄裡,他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述所見到的糟糕的情形:基層士兵表情呆滯、麻木,多數人只想著早點離開朝鮮;高層軍官,所有的軍長、師長都已經喪失了重新組織進攻的信心,認為無論何種進攻方式都會歸於失敗;美國政府也對戰爭前景表示了悲觀預期,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通知麥克阿瑟:「中共軍隊現在十分強大,如果他們全力以赴,完全可以迫使聯合國軍撤出朝鮮。」
馬修.李奇微:聯合國軍司令員李奇微要怎麼改變這種局面呢?他深知,現在聯合國軍完全被志願軍的打法給打懵了,不知道取勝之道,所以任何的戰場動員都不會有效果。如果要給士兵們信心,那麼就必須要找到破敵之法。李奇微是一個善於思考的將軍,通過對以往戰役的復盤分析,他漸漸地了解了他的對手的一個顯著而且致命的弱點:攻勢迅猛而不持久。志願軍的戰法,有三個特點:1、缺少重火力。志願軍戰士打的勇猛頑強,戰術穿插動作嫻熟,求戰欲望強烈,但是由於沒有重火力,往往把殲滅戰打成擊潰戰,雖然戰線一直在往南推,戰果卻不是很大。2、機動和後勤補給能力不足。志願軍的強行軍速度是非常強悍的,但是行軍和追擊的速度建立在徒步基礎上,是有承受極限的。志願軍戰士隨身攜帶的糧食和彈藥只能維持一個星期的作戰消耗。後方的補給物資跟不上來,志願軍的攻勢就會減弱下來,不得不退回修整和補充。3、戰場協同能力差。志願軍在組織進攻時如猛虎下山,可是在撤退時,有的部隊就不能及時接到命令,最後被圍上來的敵軍包圍而遭受重大損失。李奇微發現的志願軍的劣勢,果真是眼光兇狠毒辣,看準了新中國貧弱的後勤補給能力,制定了針對性的打法:磁性戰術。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聯合國軍認定志願軍發起的攻擊是「禮拜攻勢」,而且重火力不夠,後勤能力堪憂,他們就不會因為被志願軍穿插分割包圍而惶惶不可終日。他們穩住陣線,在遭到志願軍攻擊時,先頂一陣消耗一下志願軍的彈藥和時間,然後一邊阻擊、一邊撤退,始終和志願軍保持接觸,但又保持一定距離,像磁鐵一樣粘住對手。在一星期後志願軍的攻勢減弱,聯合國軍再順勢轉入反攻,仍舊像磁鐵一樣粘住志願軍。這樣的戰法,讓志願軍攻得上去,卻不持久;攻得上去,卻不能擴大戰果;攻得上去,卻撤不下來。
志願軍打光彈藥後用石頭砸同時,美軍還會發揮空軍優勢,封鎖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線路,讓志願軍的後勤保障時斷時續,持續削弱志願軍的戰力。由於缺少重武器攻堅,美軍一旦被圍,也不再像以前那麼慌張,而是就地依靠坦克、卡車形成環形防禦陣地,固守待援。磁性戰術一經祭出,超出了志願軍的預料,在戰略、戰役和戰術上都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坦白來說,這個「磁性戰術」在戰法上也沒什麼新奇的,只是美軍依靠著機械化程度欺負農業國經濟基礎的志願軍的後勤補給,在本質上仍然是一線平推的戰術。可是,就是這樣簡單的一線平推戰術,卻讓志願軍吃了很大苦頭,當真是打的上去,卻撤不下來。獲得的戰果越來越少,損失卻與日俱增。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們怎麼辦呢?「磁性戰術」能夠奏效的前提條件有2個:一是空中優勢破壞志願軍的補給,導致志願軍攜帶的彈藥糧草只能打2周;二是靠機動和火力強大的坦克部隊粘住志願軍後撤部隊。這兩點只要打破一點,就能破解這個戰術。志願軍指戰員發明了反坦克網狀陣地,破解了美國的坦克陣;志願軍又發明了坑道作戰,大大削弱了美軍的空中優勢。堅固的坑道工事,迫使美國軍隊一個個地去啃硬,降低了美軍的機械化部隊的機動性優勢。如上甘嶺之戰,就是美軍「磁性戰術」破產的經典案例。美軍損失慘重,用了數不清的人命和彈藥,激戰40多天,僅僅只佔領了表面工事,主峰五聖山近在咫尺卻遙不可及。坑道作戰還發明了另外一種打法,毛主席管它叫「零敲牛皮糖」,冷槍冷炮造成的敵人損失積少成多,也是不小的戰果。這些戰術的發明,並不是最高指揮官的靈光一現,而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基層指戰員在戰鬥中學習戰鬥總結經驗發明出來的。在國力懸殊到讓人絕望的地步,志願軍指戰員並沒有怨天尤人,止步不前,而是充分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巧妙設計,硬生生將戰場不利態勢給扳了回來。
上甘嶺:磁性戰術的破產志願軍戰士雖然能夠利用戰術反擊美軍的「磁性戰術」,可是志願軍的劣勢和短板在後勤補給領域的現實並沒有改善。從1951年之後,志願軍痛定思痛,將洪學智將軍調往朝鮮專門負責抓後勤保障,這些問題慢慢得到改善。如今的解放軍在後勤保障領域的投入和成果,更是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了。打仗,拼的是前方將士的血,拼的卻是後方的錢糧。英勇無畏的志願軍指戰員,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擊敗了聯合國軍,用鋼鐵意志擊敗了鋼鐵軍隊,成就了人類歷史上輕步兵的戰鬥力的巔峰。中國藉由此戰甩掉了鴉片戰爭以來舊中國的「積貧積弱」的帽子,東亞病夫從此成為了歷史。方帝國主義列強在海岸架起幾門火炮就能強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這場戰爭也鄭重莊嚴地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不好惹的。要是惹翻了,是不好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