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中的魔教長老曲洋為什麼能在蔡邕的墓中挖出廣陵散

2021-02-07 正道書院公號

說明:

本文為金少武先生的講課口述。(括弧)中字為聽課群友的插言

管平湖先生版本的廣陵散


《笑傲江湖》本身就是一首曲子,是魔教的曲洋和泰山派的劉正風倆人共同創作。

根據劇情的交代,這曲子並非完全原創,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改編,從《廣陵散》改編的。

但是,劇情交待說,《廣陵散》在嵇康死後,就失傳了。嵇康是魏晉時期的人。曲洋和劉正風,是明朝時候的人。就是說,《笑傲江湖》故事發生時,《廣陵散》已經失傳一千多年了。

如何能讓失傳的曲譜重見江湖呢?

好在曲洋有個特殊的技能——盜墓。既然嵇康之後沒有廣陵散,那嵇康之前可能有,比嵇康更古的人,可能會收藏《廣陵散》。

曲洋說是挖了29座古墓,終於在蔡邕的墓中挖到了。

那麼,這個情節為什麼這麼設計呢?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1000多個人。誰的墓不能挖,金庸為什麼偏偏設計成是蔡邕呢?

我覺得,偏偏就是蔡邕,這個情節設計得好。有這麼幾個原因:
(笑傲江湖?)
是,幹嘛不挖曹操的而要挖蔡邕的。

在這個設問之前,我先交待一下,《廣陵散》的版本問題。因為,根據《笑》的交代,嵇康之後,《廣陵散》失傳了。事實上呢?

歷史學家也說廣陵散在嵇康之後失傳了的。

《廣陵散》其實從古至今一直都有。

(不是香港的黃沾譜寫的嗎?)
這兩種互相矛盾的說法,到底誰是誰非?
對廣陵散的考證,有人做過比較仔細的功課,就是明朝的皇室。明朝的皇室,兩種修養特別出色,一是煉仙丹,二是音樂。

(還真有廣陵散秘傳下來了?)

一直都有,黃沾譜寫的,可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改編的。

考證《廣陵散》這個學問,有個特點:版本太複雜了。到頭來,結論還是沒頭緒。

所以,我認為 「廣陵散在嵇康之後有沒有失傳」  這個問題,說失傳的有道理,說沒失傳也有道理。嵇康版的可能真失傳了。其它版本,都是不統一的,黃沾版可能是諸多版本中的其中一個。

即便在今天,不同的歌手唱的同一首歌,都可能產生版本差異。那麼在古代,曲譜的傳依賴手抄,紙質版還有發黃的問題,產生版本差異的可能性更大。

那麼  為了給曲洋面子  我們暫且採納  廣陵散在嵇康之後(至少是嵇康版的廣陵散)失傳了。

再說蔡邕。要在某人的墓中得到廣陵散,首先這個必須是音樂家,或者發燒友  曲洋為什麼能盜到,是他選墓選得好。

(做一個好的盜賊,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呀!)

蔡邕的音樂造詣有多深呢?蔡邕有一次路過一戶人家,人家在做飯,燒的是土灶,燒柴火的。木頭燒的時候,啵啵會發出聲音的。蔡邕根據木頭燃燒發出的聲音,斷定這塊木頭音質好,就買了過來,做成一把琴,這把琴音質果然很好  叫「焦頭琴」。因為一端已經燒焦了。

(制琴師,也是音樂大師!)

蔡邕的女兒,在中國音樂史上是有裡程碑意義的!

蔡文姬,中國歷史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曲譜,是蔡文姬寫的。那也就是說,曲洋挖到蔡邕的墓之後,把中國最古老的曲譜,刷了新紀錄了。

蔡文姬把她的身世,寫成《胡笳十八拍》。這是目前最古老的存世曲譜。

《胡笳十八拍》與《廣陵散》有個共同特點,都是敘事長曲。就是一首歌裡面  包含著一個完整曲折的故事。

現在這類流行歌曲也有,比如《黑蝙蝠中隊》,也是說了一個故事。

跟一般流行歌曲不一樣,一般流行歌曲,有可代入性,常見的歌曲都說,愛你愛得死去活來啦之類的。這種歌,人人都能感受到這事在我身上也發生過。而敘事的歌曲,比如《黑蝙蝠中隊》,根本沒法代入自已。

中國古代,有名的曲子好像這種敘事類型的也不少。唐代《秦王破陣樂》講的是李世民打敗突厥支持的軍閥,乘勝追擊了三天三夜。這首歌幾乎成了唐朝的國歌。過年過節必奏。而《廣陵散》和《胡笳十八拍》同屬敘事,但是比起《秦王破陣樂》,《廣陵散》與《胡笳十八拍》的共性更大。

蔡文姬被匈奴人劫走,當了壓寨夫人,但是白富美特別不習慣北方草原的生活,一心想回到中原。

好在蔡邕與曹操是好友,曹操就出錢把蔡文姬引渡回國了。

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蔡文姬的夫君左賢王提出條件說,你蔡文姬可以走,但是兩個兒子是我的,兒子留下。

蔡文姬左右為難。

藝術的偉大與否,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黑格爾說,文藝的絕唱之處,在於兩種倫理擺在主角面前選擇其一 ,這兩種倫理往往都對,但是主角必須忍痛作出其一的選擇,這時候,情節最為感人。

《胡笳十八拍》說的就是蔡文姬想回中原,但是捨不得離開她的「胡兒」。

那麼,回到主題,《廣陵散》說了什麼呢 ?《廣陵散》也是說了一件事,《廣陵散》的原型是聶政。

剛才說,《廣陵散》曲譜有很多版本,聶政的故事,也有兩個版本。先說《史記》的版本,史記中的《刺客列傳》,其中之一就是聶政。

韓國的嚴仲子以重金委託聶政刺殺韓國的宰相俠累,聶政不收錢,他說我還有老母在家。

過了幾年,聶母壽終,聶政為了回報嚴仲子的知遇之恩,就答應刺韓相俠累。

但是,行動失敗了。
聶政還有一個妹妹,他擔心韓國報復他的妹妹,就在刺殺失敗之際,把自已的臉皮給割下來,讓人認不出來。

(他妹妹去收屍了嗎?)

刺客自已死了以後,人家把你的人皮面具撒下來不就可以認出了嗎?

韓國果然要報復,把聶政曝屍街市,引誘他的家人來收屍體。

問題是,臉皮割了,韓國人認不出來,刺客的家人也認不出來呀!

然而,聶政的妹妹路過屍體的時候,認出了這是他哥哥,嚎啕大哭。人家街上的人都急了,這人是刺韓的重罪犯,你可別認呀!

聶政的妹妹跟路人說:我哥哥早就準備刺殺殘暴的韓相,但是他特別保護家人,家母在時,他不肯出手,現在家母死了,他去刺韓,現在失敗後割臉皮,都是為了保護我。然後在當街辱罵韓國王侯的時候,慷慨就死。

這是《史記》的版本。還有一個版本是說,聶政刺殺的是韓王,不是韓相,而聶政為了接近韓王,在山上苦練琴藝,投韓王所好,接近韓王后行刺。至於目的,第二個版本說,是因為聶政的爸爸為韓國製劍誤了工期交不出貨,被韓王殺了。

後者的版本,不是別人說的,正是蔡邕在《琴操》中介紹廣陵散的故事背景時說的。蔡邕當時把這曲叫《聶政刺韓王曲》。

廣陵散就是把這件事寫成一首歌。

(華夏精神)

所以,蔡邕有音樂修養,加上他特別研究過《廣陵散》,曲洋對墓地的選擇,是正確的。蔡邕的墓中挖出《廣陵散》,概率還是比較高的。

有一次,我一作曲的朋友,要做個MV,委託我剪輯一下,當時我就感慨,在藝術面前,電腦只不過是工具而已。電腦只是為了成就藝術而已,藝術在上,工具在下。

然而,在忠孝仁義這些中國傳統精神面前,藝術又成了工具了。

李叔同說,宗教在上,藝術在下,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宗教不如我們的傳統)

《廣陵散》的創作,就是以藝術為工具,承載可歌可泣的華夏精神。

(藝術,是有為法之一)

剛才為什麼提到《秦王破陣樂》呢?少年李世民讀到聶政的故事這一段,驚呆了,仰慕之情,肅然起敬。李世民捧著書去問他的母親:如果我去當個聶政,你會不會攔我?

你們說母親該如何回答?

(肯定攔著)

李世民的母親竇後是個很有智慧的人。她的舅舅是北周武帝,武帝不喜歡他的突厥老婆阿史那皇后,不肯寵幸。少年竇後就怒斥她的舅舅說,現在國家內憂外患,你居然不寵幸阿史那皇后,這是置國家危亡於不顧!眾臣聽後大驚。

我去當聶政你會不會攔著,母親回答李世民說,如果你敢當聶政,我就敢當聶母。

(聶母又有個故事?)

沒有,意思就是你敢我也敢。

無論是唐朝,還有近代,都有聶政精神在中國的傳世。陳其美死後曝屍,蔣介石冒險前去收屍,這都是聶政遺風!

(這裡很令人感嘆,為什麼《聶政刺韓王曲》會變成《廣陵散》呢?嵇康是曹家的姑爺,但到嵇康這一時期,被司馬家綦了權,當時揚州地區,曹家舊部官兵造司馬家的反,很諷刺的這場造反是被諸葛家的被滅了。嵇康到處演奏這首兵戈之曲,並冠名《廣陵散》,其實就是寄託哀思並宣揚反抗,不過被司馬察覺,砍了他。)

補充得好!

我今天主要談這些,希望能對大家在品味影視劇的時候,能幫助大家得到更多的隱藏性劇情,享受更深的影視文化。

(古人,所謂德行高潔,就必然家國情懷,浩然之氣,絕對不是離世隱居,風花雪月。這就是華夏精神。)

吳景略先生版廣陵散

忘了說個事,《秦王破陣樂》,在中國也失傳了,後來在日本發現了唐朝的《秦》曲譜。

上海音樂學院的教授,根據日本的曲譜,把《秦王破陣樂》演奏出來了,所以  現在又能聽到這首唐朝的宏大之曲了。

我聽了之後,感覺就是,有霸氣,但是談不上「好聽」。

我在想,為什麼嵇康版的《廣陵散》會失傳?剛才說,藝術在傳統精神面前,只能充當下層工具。之所以嵇康版的《廣陵散》會失傳,我覺得有可能是古人認為,這首曲子藝術造詣一般,不足以承載聶政這段可歌可泣的傳記。

所以,乾脆說它失傳了,再把它放上神壇……

(元首的、金朝的、天朝的大型頌歌舞,老祖宗就是秦王破陣曲。玩宏大

中散不偶世,本是餐霞人

神仙玩政治,上不到天,下不著地

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訓

今人看廣陵散,與聶政關係不大了

反而感嘆鸞翮有時鎩,佩服龍性誰能訓

感嘆和佩服嵇康)

 每一筆善款都用於助學,筆筆皆有明細公示,接受去向查詢。有心此項公益者,煩請加小編微信號:zdsy2018

來吧,親愛的朋友們,一起來吧,參加公益助學活動,奉獻一份愛心。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助人成長,快樂自己。請願意參加我們公益活動幫助貧困學生的朋友,掃一下下面二維碼,進入我們助學微信群。期待您的參與!


相關焦點

  • 曲之師長——敘說《廣陵散》
    曲終,嵇康發出「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的沉痛喟嘆。一代奇才慘死於司馬氏的屠刀之下,使「海內之士,莫不痛之」,玄風散盡,琴音空落,那已成絕響的《廣陵散》從容給了歷史一個雋永的背景。一曲《廣陵散》,聶政用身體、嵇康用古琴為我們傳達了曲中所蘊含的反抗精神和戰鬥意志。
  • 《笑傲江湖》之「金盆洗手」(四)
    能說出這等可愛的話,定然是位十分可愛的人,我們不難理解劉正風與這樣的人會一見如故傾蓋相交,我們也會相信劉正風說的——「曲大哥雖是魔教中人,但自他琴音之中,我深知他性行高潔,大有光風霽月的襟懷。劉正風不但對他欽佩,抑且仰慕。」……可惜《笑傲江湖》的世界裡容不下太多這種可愛的戲份,還有曲非煙以及陸大有,如果他們能活下來,我們也不至於只能聽桃谷六仙的群口相聲取樂。
  • 笑傲江湖曲的原作者,可能是中國古代僅有的大音樂家
    按小說的說法,曲洋和劉正風譜寫的《笑傲江湖之曲》大大的參考了嵇康的《廣陵散》,他們為什麼會挑中嵇康擅長的曲子?
  • 有一種失傳,叫《廣陵散》
    事情的所有頭尾加起來就是這麼一段話:康容色不改,索琴彈《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但短短三十四字,內中著人尋味的地方無盡。《廣陵散》是很有名的。因為有名,也入了金庸之心,《笑傲江湖》第十九章「打賭」寫道:向問天道:「在下有一部《廣陵散》琴譜,說不定大莊主……」他一言未畢,黑白子等三人齊聲道:「《廣陵散》?」
  • 《笑傲江湖》:你真的能找到懂得自己的知音嗎?
    昨天有人問小巖喜歡,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的哪個主角,小巖的回答是令狐衝,今天就講講《笑傲江湖》好了。小巖讀《笑傲江湖》時年紀很小,重讀時,正是讀書的年紀,沒錢上網,不怎麼都找不到第一冊,只好把後面的故事讀了個爛熟。直到很久以後小巖尋回第一冊,才想起貫穿全書的《笑傲江湖曲》。
  • 失傳的《廣陵散》被復原,真的很好聽!
    🌿點擊關注丨每天學點新鮮知識很多人都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笑傲江湖》,小說中提到,古代名曲《廣陵散》曾經失傳多年,後來被日月教的曲陽長老盜墓得到。 向問天道:「在下有一部《廣陵散》琴譜,說不定大莊主……」他一言未畢,黑白子等三人齊聲道:「《廣陵散》?」令狐衝也是一驚:「這《廣陵散》琴譜,是曲長老發掘古墓而得,他將之譜入了《笑傲江湖之曲》,向大哥又如何得來?」隨即恍然:「向大哥是魔教右使,曲長老是魔教長老,兩人多半交好。
  • 「笑傲江湖」向問天的梅莊營救計劃,到底是誰策劃的?
    6.4、任盈盈這是《笑傲江湖》中非常經典的一個橋段,魔教光明右使向問天瞞天過海,利用令狐衝騙了梅莊的江南四友,把魔教前任教主任我行救了出來。事實上這個高明的營救行動,不是向問天單獨設計,他只是個執行者,這次梅莊行動的幕後大佬,就是任盈盈。要說清楚這個事,得從黑木崖第一次政變說起。當年任我行是日月教教主,向問天是光明右使,東方不敗是光明左使。
  • 《笑傲江湖》曲洋劉正風知己情
    令狐衝聽得「黑血神針」四字,心頭一震:「這人曾救我性命,難道他竟是魔教中的高手?劉師叔又怎會和他結交?」劉正風輕輕一笑,說道:「但你我卻也因此而得再合奏一曲,從今而後,世上再也無此琴簫之音了。」曲洋一聲長嘆,說道:「昔日嵇康臨刑,撫琴一曲,嘆息《廣陵散》從此絕響。嘿嘿,《廣陵散》縱情精妙,又怎及得上咱們這一曲《笑傲江湖》?只是當年嵇康的心情,卻也和你我一般。」
  • 笑傲江湖東方不敗 電視劇版本造型大盤點
    尤其是新笑傲江湖中的東方不敗(陳喬恩飾)完全打破了原有大家對於東方不敗的原有印象,本次新版笑傲江湖中東方不敗,更是安排了與令狐衝間的錯綜複雜的感情糾葛。下面就把笑傲江湖電視劇版本,各個造型的東方不敗來一個大盤點,你對哪個版本的東方不敗的印象最深刻?
  • 達難兼濟天下,窮亦不能獨善其身,《笑傲江湖》告訴你真實的原因
    金庸而這部《笑傲江湖》,看起來,這裡沒有真實的歷史人物,沒有明確的時代背景,使你根本無法明白這個故事發生在哪朝哪代;而書名為《笑傲江湖》,書中人物與故事又都是些純粹的武林人物及江湖上事令狐衝和嶽不群師徒笑傲江湖與一統江湖《笑傲江湖曲》是根據晉人嵇康名曲《廣陵散》改編,《廣陵散》是一首古典雅致的隱士之曲。
  • 《笑傲江湖》2001李亞鵬版在線觀看
    笑傲江湖(2001版)產地:中國大陸集數:40集類別:古裝,武俠年份:2001
  • 《笑傲江湖》|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江湖幾人回?
    》中曲洋(林正英飾)和劉正風(午馬飾),兩人在江中琴簫合奏《笑傲江湖》曠達灑脫,好不自在逍遙。令狐衝剛開始武功平平,卻得天造化遇到原來華山派宗師風清揚,並傳授其獨孤九劍;自此能和武林中的高手一決高下。最經典的是遇到魔教長老曲洋與衡山派劉正風,兩人決定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在江湖上伯牙絕弦,彈起了大氣磅礴的《笑傲江湖》曲,兩位前輩在放歌中不免感懷曾經的江湖百態,遂放下塵世的紛紛擾擾。
  • 笑傲江湖中令狐衝為什麼不肯加入日月神教?
    理由有三個:第一、令狐衝本是華山派弟子,是江湖人稱的名門正派,雖然令狐衝並不認為魔教之人都是壞人,但是在從小耳濡目染之下,還是對所謂的魔教有所牴觸。假如他加入魔教,又會被江湖人士辱罵,那他背叛師門的罪名就落實了!到時,又將惹一身麻煩。
  • 《笑傲江湖》的局中局,誰才是背後最大的黑手?
    《笑傲江湖》顛覆了讀者對名門正派的認知,所謂的名門正派和魔教沒什麼區別。青城派的餘滄海歹毒,嵩山派的左冷禪奸詐,華山派的嶽不群陰險。左冷禪處心積慮,想合併五嶽劍派當盟主,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被嶽不群得逞了。
  • 《笑傲江湖》中的權力遊戲
    魔教中有東方不敗和任我行的明爭,正派中有左冷禪和嶽不群的暗鬥。明爭和暗鬥的,都是為了權力,可這四個人本身已經權力極大,為什麼仍要爭來爭去?那當然是在追求一種更大的權力,也就是所謂的「千秋萬載,一統江湖」。要說起來,這八個字也算是言簡意賅內涵豐富。
  • 《笑傲江湖》中的政治世界
    從原著來看,不同於刻畫人生而疾苦、無人不冤的《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結構並不複雜,場面並不宏大,沒有廟堂之高,卻道盡權力爭鬥中的百態;沒有具體時空,卻是發生於任何時代的循環。不談民族大義,看似遠離家國,卻實實在在描寫了一個武俠背景中兩派相爭、內鬥不斷的政治世界。
  • 盤點最經典的武俠電影,《笑傲江湖》排在第二!
    通過3D技術和創新特效,將古龍筆下這個悽美奇絕的故事講述得更加精彩和引人入勝,令觀眾仿佛做了一場有關江湖和俠客的夢。《笑傲江湖》的武俠文化有二,一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二是豪氣任俠,笑傲江湖。這二者,在現實世界中也存在,無非就是現實對人的約束,以及人對現實的反抗——即對自由的追求。
  • 琴文賞析 《廣陵散考》之一(附徐君躍演奏)
    多貼蔡邕五弦,通為九弄。」明鈔本《琴苑要錄》引《琴書》云:「秋聲、淥水、幽居、秋思、坐愁;以上蔡邕五弄。長青、短青、長側、短側;嵇氏四弄。通為九弄。」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五十九「蔡氏五弄」下引《琴議》云:「隋煬帝以嵇氏四弄蔡氏五弄通謂九弄。」宋陳暘《樂書》卷一百二十《琴操》云:「漢末太師五曲,魏初中散四弄,期間聲含清側文質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