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研究中國網絡語的日語辭典,剛上架就「打敗」了《三體》?

2021-02-18 BB姬

mumu丨文

你們知道的,《三體》最近在日本很火,火的沒邊了。

這兩天新海誠為了新片在日本各地四處奔走時,就被人發現他在新幹線上看《三體》。

(照片的左下角,出現了日文版《三體》)

很難想像第一部就這麼火了,日本人看到第二、三部又會是怎樣的盛景。

然而前陣子我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則消息:

日本內山書店的7月銷售量排行上,《三體》竟然被一本名不見經傳的書籍打敗了!

這本書叫《中華阿宅網絡用語辭典》,它也曾一度登頂日本亞馬遜中文書類的銷售排行。

內容主要是向日本人科普bilibili、AcFun、微博上的一些常用流行語,比如「射爆」,「AWSL」,「DD」等。

並且書中詳盡給出了讀音、詞性、意義、同義詞、派生詞等。

考慮到日亞買中文書的人本身就少。那間與魯迅頗有淵源的內山書店,原本就以經營中文和亞洲書籍為主,顧客多是中國旅客,《中華阿宅網絡用語辭典》被買爆也就不奇怪了。

畢竟中國人《三體》看得多,新鮮勁早過了,但研究中國網絡流行語的書籍卻很稀有,頗有種10年前《QQ聊天寶典》的味道。

這本書還是用日語寫的,那更讓人想要一探究竟了。

出於好奇,我託了一個「哥們」從日本帶回了這本工具書。實際到手翻看兩三頁後,卻感覺有些失望。

雖然辭典內容很好很全面,但並不是我原來想像中由日本人執筆,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是個中國學者。

空耳、鬼畜

發車

事實也正是如此。BB姬後來從日語網站的介紹中了解到,作者「八子」是「現代中華阿宅研究會」的會長。

來自中國江蘇,名古屋大學碩士畢業,如今在日本工作。

原本《中華阿宅網絡用語辭典》只是業餘時間的同人作品,最近才編集成冊,作為出版物發布,沒成想讀者的反響竟然意外的好。

作者感嘆,可能畢生就這麼一次機會能夠贏過大劉了

(雖然只限內山書店,也值得驕傲了)

這讓我想起去年年底的時候,日本推特上就曾有一個話題標籤引起熱議,叫做「看起來有用、但實際沒卵用的中文網絡用語講座」。(華而不實的中文網絡語講座)

推特的標籤類似於微博上的話題,活躍在這條標籤下的大多是海外打工的同胞,或是在日留學的學生,偶爾也會吸引一些正在學習中文的日本人。

這些日推中國網友們搞事不嫌大,他們秉承著「諄諄教導,誨人不倦」的精神,將中文網絡流行語統統翻譯成了日文。

配上豐富的表情包,並輔以背景說明,一句句安排得明明白白的,頗有種文化輸出的味道。

菜狗

綠帽子

看得多了,總讓人有種敘利亞都不缺人了,最近對面全是中國兄弟在打我們的感覺。(開個玩笑)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日本人發明的「偽中國語」,也算是文化交流的一種形式。

兩年前國產艦娘手遊《碧藍航線》在日本成為現象級遊戲,BB姬也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偽中國語」,以及走出國門的「射爆了」。

雖然《碧藍航線》在日本熱度已經退去,趨於平穩,但「偽中國語」一直沒有過氣。

偽日語相關的日本電視節目

日本外相 河野太郎 也是箇中高手。

幾天前中日韓三方會面,河野太郎就在推特上大秀了一把偽中文,報告了自己這次中國之旅,把日本網友驚得不要不要的。

日本人有「偽中國語」,那麼中國人自然也有「偽日本語」


俗話說的好,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

總有那麼一位德藝雙馨的老師,會用她那高亢的嗓音教你人生啟蒙的第一句「偽日本語」。那是男孩子們心底最熱烈的火焰,是青春懵懂時期最深刻的記憶。

就算沒有系統學過日語,看了這麼多動漫、小電影,哼哼兩句總是會的。

特別是在中國,有那麼一種商業現象,越是本土的商品名字越是洋氣,很多時候只要在包裝上添點不認識的洋文字,逼格立馬就高大了起來。

反倒是外國品牌進入中國,起名字都特別接地氣,比如說原來的麥當勞改名叫「金拱門」。又比如說,中華牙膏是外國貨,黑人牙膏反倒是國產貨。

大概是出於對日本工匠精神的敬佩(其實沒有),中國有不少假日貨。特別是「の」的使用頻率巨高無比。(の在日語裡和中文裡「的」意思差不多)

明明看著像日語,卻讓日本人摸不著頭腦,中國人讀起來反倒沒有障礙。感覺就像是MUJI碰上了名創優品,說不出來的奇怪。

(類似的偽日本語在香港街頭巷尾也挺多的)

這種似懂非懂,因為中日語義環境不一樣而發生誤會的情況,往往會鬧出笑話。

「草(中日雙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幾星期前,任天堂剛註冊了「草」的商標)

在日文環境中,「草」代表開心、微笑的意思。

因為日語裡「笑」字的羅馬音以w開頭,故在日本視頻彈幕網站裡,w經常被用來表示高興喜悅的心情。

又因為w連起來的形狀酷似草坪,所以wwwww=「草」,在日文網際網路中就有了「笑」的意思,類似我們用hhhhh表示「哈哈哈」笑聲。

然而在中文網絡環境下,「草」字卻是一種粗鄙之語,通常和F*ck聯繫在一起。

不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同一個字單拿出來換個語調,也可以用作感嘆。

「草」在不同語意環境下,衍生出截然不同的含義,更令人驚奇的是,兩種含義相互融合,又誕生了「新詞」。

草(中文)+草(日語)=草(中日雙語),既能表達驚嘆之意,又有被逗笑的情緒。

「偽中國語」「偽日本語」的流行,其實與中日間互相好奇有很大關係。

就像前段時間小島秀夫推薦《三體》的新聞,本來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經過中日間相互翻譯轉載,最後卻變成了「套娃」:

→小島秀夫力薦《三體》。

→國內媒體報導小島秀夫力薦《三體》。

→日本媒體報導國內媒體報導小島秀夫力薦《三體》。

→小島秀夫得知此事,非常高興的發推「小島秀夫推薦《三體》在中國引起熱議」

拋開立場來看,其實中日網民在很多時候都是差不多的。我們有時會在意外界的看法,美其名曰「面子」。

日本阿宅也是一種「面子」生物,經常會偷偷觀察外界的觀點,看「國外」是怎麼評價他們自己的。

類似互相揣摩的情況,這些年因為社交網絡的便利愈發常見起來。

特別是《荒野行動》、《碧藍航線》等一系列中國手遊出海後,在日本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經常接觸中國遊戲的日本阿宅們,他們對於中國的認識沒有想像中那麼一無所知,但又處於似懂非懂的狀態。

很多時候,這種中外交流確實挺有意思的。

文章參考:

http://www.japohan.net/archives/20737

https://book.asahi.com/article/12491549

-END-

相關焦點

  • 《三體》日本發售遭瘋搶脫銷,老外看網文戒掉毒癮,中國文化正在走向全世界
    不用V姐再多介紹了吧前兩天B站剛公布《三體》動畫化的概念片就登上熱搜,網友們深夜蹲守期待動畫上線。幾家影視公司早早拿下影視版權,卻生怕拍毀而遲遲不敢開機。沒想到剛上市立刻被搶售一空。僅7天就加印了10次。
  • 首部潮汕人物辭典工具書首發 填補潮學研究空白
    編撰出版《潮汕人物辭典(古代卷)》的課題,是由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顧問、原汕頭市教育學院院長楊方笙教授在2015年初提出。陳荊淮開玩笑地說:「老實說,剛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覺得頭皮有點發麻,因為我深知這是一項系統且龐雜的任務,難度大、耗時長。」  這麼難的事情為什麼一定要做?
  • 小島秀夫提前拿到三體日語版,世界級製作人為大劉免費宣傳
    而且小島秀夫也自稱是劉慈欣的粉絲,但無奈像《三體》這種科幻小說巨著卻沒有發售日語版,但其實大劉早就有發行日語版的企劃。也許是大劉知道了自己在日本還有這麼一位忠實粉絲,也是提前讓小島秀夫拿到了還未正式發行的日語版《三體》。並且還邀請了幾位知名人士和他一起點評這一本書,小島秀夫對這本書的評價非常之高,並且表示本書引發的世界熱議也許會改變科幻小說的軌道。
  • 海峽兩岸語差研究與《當代港臺用語辭典》
    該辭典在1997年4月能梅開二度第2次印刷的事實本身也已說明其令人羨慕的業績。我本人曾經在同一領域進行了長達十年的研究,以過來人的身份就更能體會到編者多年辛勞的付出。我是1977級的大學本科生,1982年分配到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從事專業研究,特殊的工作環境、地域環境和閩南語言環境使我即刻著手兩岸語詞差異的資料收集和研究,並在1985年第7期的北京《翻譯通訊》(即後來的《中國翻譯》)上發表了《淺議臺灣對外國影片片名的翻譯》;在1987年第3期的山西《編輯之友》上發表了《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三地譯名談》等。
  • 《三體》已開啟整季預訂,將在全球上架,由網飛出品
    更為重要的是,網飛已經開啟了《三體》的整季預定了,接下來就是在全球上架了。柳林仔細研究了一下這個消息,可信度百分之九十九,應該是網飛先買下了《三體》的海外改編權,然後交給了兩個大導演,見上圖。柳林並不是在這裡潑冷水,如果中國影視公司與網飛
  • 日語:日本人說的「草」是在罵人嗎?了解以後,腦洞大開
    哈哈哈哈,我以為學習這東西,永遠不可能做到滿瓶的狀態,不消說日語了,就是中文,我都沒法滿瓶。畢竟每個語言,除了標準語(普通話)還有口語、方言、俚語、網絡語夾雜在一起的,很多時候你稍微不注意,就發現周圍的人說一些話題聽不懂,還需要別人給你解釋一下,問題是這還是中文啊。
  • 劉慈欣破誓籤約奈飛《三體》拍攝版權,三體迷心中五味陳雜
    然而,在前兩天最新的消息表明,在全球享有海量訂戶的Netflix奈飛公司,獲得了《三體》完整英文版的所有版權。而劉慈欣也表示,「現在只是一個開端,剛剛籤完合同,未來的道路還有很長,之後還會有很多事情要做」。對於奈飛接手《三體》電視劇版的製作,有人表示非常期待一部製作高精的佳作,而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美國佬拍不出《三體》的真正意義。
  • 瀘州:他走了30多年「長徵路」 自費編纂《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大辭典》
    這種「著迷」不僅是當時的他會擠出有限的生活費去買一本《西行漫記》,而是他以幾乎窮其一生的精力和金錢去研究「長徵」。 2016年10月進京,無疑是朱發平人生的高光時刻。作為一名基層九三學社社員,他受邀參加了九三學社中央舉辦的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座談會。在會上,他講述了自己歷時30餘年,自費30餘萬元編纂《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大辭典》書稿的心路歷程。
  • 改編自「星雲獎」最佳長篇,原著曾打敗大火的《三體》
    也越來越多為中國觀眾所熟知。在《三體》獲得「雨果獎」之後,一大批的中國科幻故事紛紛被影視公司搶購,形成了一股中國的科幻IP開發熱潮。不過現狀並不樂觀,像電影《三體》早在2015年就拍攝完畢,宣稱有多少多少好萊塢特效團隊加盟,但至今上映無望,遭到了很多原著黨的批評。
  • 出品方:《三體》電影版不會是一部接一部的爛片
    遊族影業副總裁、《三體》總策劃楊璐,導演張番番接受騰訊娛樂專訪,回應了諸多《三體》粉絲們關注的問題。楊璐表示,電影版《三體》不會是一部接一部的爛片,如果「第一部拍爛了,就不會拍下去了」。在此之前的11月27日,《三體》電影的出品方遊族影業召開發布會,CEO孔二狗略帶調侃的「有錢就是這麼任性」、「要毀也要毀在中國人手上」、「張番番(《三體》導演)就是中國的盧卡斯」等等言論,立刻引發了眾多《三體》迷的反攻。發布會上公布的首款《三體》概念預告片,也引來不少質疑的聲音。
  • 《三體》日語版7天加印多次,在韓國只賣了400冊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這是我國作家劉慈欣2008年出版的《三體》在中國大熱,2014年被翻譯成英文版,2019年7月,出版日語版。這也是《三體》的第25種語言,還是這麼火熱,還是這麼受人歡迎。其實,早在2013年日本讀書界就有《三體》的民間譯本,甚至比英文版還早,由此可見該作的受關注程度。
  • 打敗劉慈欣《三體》的一部科幻片,這些情節細思極恐!
    美國科幻星雲獎之前曾經有過一個頒獎,當時是把劉慈欣的小說《三體》放在了第二名的位置,而第一名,是美國本土的作家傑夫·范德米爾創作的小說《遺落的南境》。這部電影以典型的西方克蘇魯神話體系為背景,講述了一隻探險小隊去一個被稱為「X區域」的地方進行勘察,以確定外星人是以何種方式入侵地球。
  • 《桐城派大辭典》在合肥首發
    7月14日,《桐城派大辭典》新書首發式暨研討會在安徽省合肥天鵝湖大酒店召開。這部辭典是首部以一個文學流派為內容的文史工具書,填補了中國文學史和中國辭書史兩個領域的空白。
  • 【享讀】夜航星|三體與後三體時代的中國科幻(下)
    誠然,相比《三體》這樣的硬科幻作品,《上海堡壘》更像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言情小說,全書與科幻相關的僅僅是故事的背景設定,其他情節更像是一部言情小說。我讀完《上海堡壘》後對江南「新言情主義掌門人」的稱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2016年8月21日,中國作家郝景芳的科幻作品《北京摺疊》獲得第七十四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
  • 2014年老片居然打敗《1917》,《三體》電影該對標《星際穿越》嗎?
    一部6年前的老片重映票房竟可以打敗奧斯卡獎加持的新片,這個看起來有些科幻的設定,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星際穿越  近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發展中國的科幻電影,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下一個《星際穿越》嗎?  《星際穿越》是科幻電影巔峰嗎?
  • 2014年老片居然打敗《1917》,《三體》電影該對標《星際穿越》嗎?
    一部6年前的老片重映票房竟可以打敗奧斯卡獎加持的新片,這個看起來有些科幻的設定,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星際穿越》做到了。近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發展中國的科幻電影,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下一個《星際穿越》嗎?《星際穿越》是科幻電影巔峰嗎?
  • 《章北海傳》口碑斬獲9.9的背後,不只因為「三體」這個大IP
    (圖片來源:《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海報)超百萬人追番提到國內較具市場影響力的科幻IP,《三體》絕對佔有不小的分量並在列表中排名前列。而在近段時間,一部依據原著《三體2:黑暗森林》改編開發的動畫作品《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也受到不小的關注。
  • 國內拍不出《三體》,為什麼不能給好萊塢拍?劉慈欣終於說出了真相
    為什麼《三體》不符合這兩個原則。劉慈欣沒有細說,我的理解是:一、三體的主題,脫離了低級趣味的黑白分明,上升到了哲學高度: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例舉書中的兩點。1、想要消滅地球文明的三體文明,是黑是白?三體文明,在發現了地球文明發出的信號後,毅然而然出動全部精銳部隊,想要佔領地球,並且消滅地球文明。他們錯了嗎?沒有錯。
  • 三體之章北海傳:希恩斯的超級計算機真的可以研究出來?
    希恩斯在三體中利用面壁者的身份調用全球資源,建造超級計算機。當他沉睡8年後,人類機器人的水平已經到達摩爾定律的盡頭。那希恩斯的計算機能實現嗎?摩爾定律是什麼?希恩斯一開始的計劃是通過強大的計算機輔助人腦進化,讓人類的大腦快速進化就可能打敗三體人。不過這個計劃應該不是希恩斯的真實想法,因為希恩斯不可能將這個計劃直接說出來,那樣就讓智子知道了。
  • 中國驕傲!《三體》勇奪雨果獎 現場實錄-劉慈欣,三體,科幻,小說...
    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英文版第一部)獲最佳長篇小說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該獎項。劉慈欣並未親自前往美國,作為譯者的劉宇昆代表上臺領獎。備受矚目的《三體1》進入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的最終決逐,所有懸念在今晚揭曉。在頒獎前,世界科幻大會的書攤上,英文版《三體1》和剛出版的《三體2》都銷售一空。記者走遍各個書攤,得到了同樣的答案:It's been sold out(賣光了)。甚至連補充的進貨也已經售罄。書商們感嘆:「我們低估它了」、「天哪這本說不定真要得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