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長期人工分揀廢塑料,很多工人成為識別塑料種類的行家。
原標題:中國遭萬億噸劇毒洋垃圾圍城 醫療針頭被孩子當成玩具
【很多人都知道什麼是垃圾,可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洋垃圾是什麼,洋垃圾又分為多少種,進入我國又需要什麼手續。一個名叫王久良的攝影師前後用了三年時間,對中國沿海多個省份進行了調查,發現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進口洋垃圾的內幕。】
「洋垃圾」分揀廠工人關節腫大無法伸直 醫療針頭被孩子當成玩具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生態中心垃圾回收部,每天都有大量的居民垃圾在這裡經過分類篩選,回收利用。回收部門經理丹尼爾稱,如果是塑料(8585, 200.00, 2.39%),那無疑會流向中國市場。因為中國的市場太好了。中國的買主能出別人兩倍以上的價錢。
紀錄片《塑料王國》的導演王久良通過追蹤拍攝發現,每年進入中國的塑料垃圾遠不止來自美國一家,這些垃圾最終都進入到了大大小小的廢塑料回收廠。
王久良:從東北到華北到華東,到華南,整個東北沿海地區幾乎每省份都有一些大型的、相對集中的廢塑料產區,更何況還有數不清的分散小廠。所以我就感受到首先這不單單是一個環境問題,而且是一個很大的產業的問題。
在國內一個沿海地區,王久良拍攝到一個廢塑料園區,當地的一位塑料分揀廠的老闆老鬱說,全乾得是洋垃圾,全國各地都有塑料市場,誰也滅絕不了它。雖然說是垃圾,它能利用上,它能讓農民創造了財富,你也不能說它不好。
老鬱:這個東西很雜,有幾十種,幾百種,甚至上千種。什麼是聚酯,什麼是聚氯,什麼是S(塑料),什麼是苯,什麼是聚甲醛,經過點火看煙,聞味辨別出來。比如聚氯,你看一點火它就發黑了,離開火就滅了,一種不好聞的氣味。
長期人工分揀廢塑料讓很多工人成為識別塑料種類的行家
長期人工分揀廢塑料讓很多工人成為識別塑料種類的行家
廠裡的工人是來自附近村莊的農民,大部分為婦女。其中年齡最大的已經超過了70歲。
分揀工人:垃圾東西,又不是新的,沒有味?什麼味都有。
王久良:她一個月掙七八百塊錢,而且天天幹,她連續幹這個產業幹了20多年,自從有這個產業就開始幹,就不停地分揀塑料,一直幹了20多年,到現在每月收入七八百塊錢。你翻她的手,就關節,每一塊都是變形的,都是橫向的S型彎曲,關節腫大,而且它永遠是這樣。
在這個廢塑料工業園,不僅可以見到來自美國加州的塑料,還可以看到德國、法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多個國家的塑料垃圾。這些分揀垃圾的農民並不認識上面的字,整個分揀過程也沒有有效的防護措施,最多帶上一副手套,一個口罩。廠房裡瀰漫著難聞的氣味,到處可見成群飛舞的蒼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