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遭萬億噸劇毒洋垃圾圍城 醫療針頭被孩子當玩具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由於長期人工分揀廢塑料,很多工人成為識別塑料種類的行家。

  原標題:中國遭萬億噸劇毒洋垃圾圍城 醫療針頭被孩子當成玩具

  【很多人都知道什麼是垃圾,可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洋垃圾是什麼,洋垃圾又分為多少種,進入我國又需要什麼手續。一個名叫王久良的攝影師前後用了三年時間,對中國沿海多個省份進行了調查,發現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進口洋垃圾的內幕。】

  「洋垃圾」分揀廠工人關節腫大無法伸直 醫療針頭被孩子當成玩具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生態中心垃圾回收部,每天都有大量的居民垃圾在這裡經過分類篩選,回收利用。回收部門經理丹尼爾稱,如果是塑料(8585, 200.00, 2.39%),那無疑會流向中國市場。因為中國的市場太好了。中國的買主能出別人兩倍以上的價錢。

  紀錄片《塑料王國》的導演王久良通過追蹤拍攝發現,每年進入中國的塑料垃圾遠不止來自美國一家,這些垃圾最終都進入到了大大小小的廢塑料回收廠。

  王久良:從東北到華北到華東,到華南,整個東北沿海地區幾乎每省份都有一些大型的、相對集中的廢塑料產區,更何況還有數不清的分散小廠。所以我就感受到首先這不單單是一個環境問題,而且是一個很大的產業的問題。

  在國內一個沿海地區,王久良拍攝到一個廢塑料園區,當地的一位塑料分揀廠的老闆老鬱說,全乾得是洋垃圾,全國各地都有塑料市場,誰也滅絕不了它。雖然說是垃圾,它能利用上,它能讓農民創造了財富,你也不能說它不好。

  老鬱:這個東西很雜,有幾十種,幾百種,甚至上千種。什麼是聚酯,什麼是聚氯,什麼是S(塑料),什麼是苯,什麼是聚甲醛,經過點火看煙,聞味辨別出來。比如聚氯,你看一點火它就發黑了,離開火就滅了,一種不好聞的氣味。

  長期人工分揀廢塑料讓很多工人成為識別塑料種類的行家

  長期人工分揀廢塑料讓很多工人成為識別塑料種類的行家

  廠裡的工人是來自附近村莊的農民,大部分為婦女。其中年齡最大的已經超過了70歲。

  分揀工人:垃圾東西,又不是新的,沒有味?什麼味都有。

  王久良:她一個月掙七八百塊錢,而且天天幹,她連續幹這個產業幹了20多年,自從有這個產業就開始幹,就不停地分揀塑料,一直幹了20多年,到現在每月收入七八百塊錢。你翻她的手,就關節,每一塊都是變形的,都是橫向的S型彎曲,關節腫大,而且它永遠是這樣。

  在這個廢塑料工業園,不僅可以見到來自美國加州的塑料,還可以看到德國、法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多個國家的塑料垃圾。這些分揀垃圾的農民並不認識上面的字,整個分揀過程也沒有有效的防護措施,最多帶上一副手套,一個口罩。廠房裡瀰漫著難聞的氣味,到處可見成群飛舞的蒼蠅。

相關焦點

  • 中國遭萬億噸劇毒洋垃圾圍城 醫療針頭被當成玩具
    【很多人都知道什麼是垃圾,可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洋垃圾是什麼,洋垃圾又分為多少種,進入我國又需要什麼手續。一個名叫王久良的攝影師前後用了三年時間,對中國沿海多個省份進行了調查,發現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進口洋垃圾的內幕。】
  • 億萬噸「洋垃圾」圍城!網購服裝「僅此一件」可能是「洋垃圾」!
    一個名叫王久良的攝影師前後用了三年時間,對中國沿海多個省份進行了調查,發現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進口洋垃圾的內幕洋垃圾在孩子口中變成玩具「洋垃圾」分揀廠工人關節腫大無法伸直 醫療針頭被孩子當成玩具紀錄片《塑料王國》的導演王久良通過追蹤拍攝發現,每年進入中國的塑料垃圾遠不止來自美國一家,這些垃圾最終都進入到了大大小小的廢塑料回收廠。
  • 天朝霸氣拒絕洋垃圾入境,米國慌了,腐國哭了,連隔壁的思密達國也戲精上身了
    高喊環保至上的歐盟,對於垃圾的最好處理辦法就是往中國倒,現在天朝不接收洋垃圾了,一個星期垃圾回收站就爆倉了。現在推出了洋垃圾禁令,我們有理有據!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通過走私渠道進入我們生活的洋垃圾,比如醫療廢物,帶血的針頭,不知感染什麼病菌的針管,甚至癮君子吸了半包的毒品;再比如舊衣物,
  • 中國拒做世界垃圾桶,洋垃圾何去何從?
    此後,相關主管部門也多次發文要求嚴禁洋垃圾入境,打擊洋垃圾走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也對固體廢物尤其是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汙染防治、新汙染物治理等提出明確要求。  03
  • 中國多舉措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中國多舉措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在垃圾處理場裡插入管道  麥園垃圾場建於1997年,是南昌市唯一的一家垃圾處理場。每天從各縣區匯集到這裡的垃圾超過2000噸,遇上節假日高峰更是高達2700噸,大量垃圾長年累月堆積所產生臭氣曾讓附近居民叫苦連天。2007年,南昌新冠億碳能源開發公司進駐這裡,將沼氣收集起來燃燒發電,每年消耗的沼氣達到900萬立方,發電量近2000萬千瓦時,每年電價收益1000多萬元。
  • 觀察:「垃圾圍城」的破局之路
    在修建之初,填埋場的設計標準為處理垃圾2000噸/天,然而由於人口增長以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每天產生的垃圾越來越多,造成填埋場實際處理垃圾為每天1萬噸-1.3萬噸,嚴重超負荷運營。-2-在西安,除了垃圾填埋場,還有一家能處理餐廚等易腐垃圾的環保科技公司。在這裡,工作人員能將餐廚垃圾進行過濾,利用發酵產生的可燃性氣體可以進行發電。但西安市的食堂、飯店每日產生的餐廚垃圾可達800-1000噸,而這家企業每日能處理的只有200噸。剩餘的600-800噸,依然只能填埋。
  • 從《垃圾圍城》感受影像的力量
    從2008年至2010年,王久良以自由攝影師的身份走訪了北京周邊四五百座垃圾場,拍攝了一組名為《垃圾圍城》的作品。他因此得獎、出名。這組作品也促使北京市投資100億元對周邊近千座垃圾場進行治理。  2014年12月,王久良攜新作《塑料王國》回歸公眾視野。
  • 「垃圾圍城」,收費能治?
    當下很多城市「垃圾圍城」嚴重,也跟這不無關係。以下是近10年中國生活垃圾清運量,從圖上可以看出,垃圾量並沒有因為收費而減少。如果這個不夠明顯,可以看看下圖近9年中國生活垃圾清運量增長情況,2008年和2007年相比增加了223.2萬噸,2011年和2012年增速加快,達到600多萬噸左右,2015年和2016年又上了一個臺階
  • 對「洋垃圾」走私保持高壓打擊 廣州退運數噸固體廢物
    在廣州海關所屬佛山海關駐高明辦事處現場關員的監管下,26噸「洋垃圾」日前在高明珠江碼頭退運出境。 中新網報導,據了解,此前佛山某企業申報進口一批品名為「白色透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PET)膠粒」的貨物。
  • 寧波市生活垃圾現狀調查 破解"垃圾圍城"迫在眉睫
    儘管成績喜人,但盛夏的寧波,垃圾瘋長現象仍然不容小覷:6月底以來,日均垃圾量接近5000噸,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同比增長近8%。  在寧波垃圾焚燒發電廠、填埋場,垃圾處理設施已超負荷運轉;在中心城區的居民小區,生活垃圾數量居高不下。  連日來,記者兵分多路,進社區、訪中轉站、探垃圾山,跟蹤生活垃圾足跡,尋求治理良策。
  • 臺灣|迫中國禁收洋垃圾 紀錄片《塑料王國》在臺上映
    促使中國展開禁收洋垃圾政策的紀錄片《塑料王國》近期在臺灣院線上映,導演王久良也隨片訪臺,並出席28日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包場的映後座談,他回顧拍片的3年時間內,與被攝者一起吃住,承受著廢塑膠處理廠造成的惡劣環境;如今對影片帶來的效應與改變感到欣慰,這一切是他拍片之初始料未及。紀錄片《塑料王國》劇照。
  • 學者記者與環保行者相聚北大 關注垃圾圍城
    中國青年網記者 盧冠瓊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6日電 (記者 盧冠瓊)「在中國十大環境問題中,垃圾問題,排名第三。」「據預測,2015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產量將達2.6億噸;到2020年,將達到3.23億噸。這些垃圾,將會給我們的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它會侵佔我們的土地、汙染農田、汙染水源、汙染大氣、傳播疾病。」
  • 垃圾圍城,沒有無辜者,懶惰正在毀掉我們!
    在那個垃圾填埋處理場,裡面的垃圾厚度有100多米,是三十多層樓的高度,十年來吸收了近1700多萬噸的垃圾,而這些垃圾經過填埋後需要近三百年才能降解。註:生活垃圾中,也包括了人們浪費掉的糧食。雖然與本文主題無關,但一組數據卻讓人無比痛心。據了解,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近1800萬噸,相當於2億人一年的口糧。
  • 中國一道禁令, 遭世界圍攻! 韓國燒山3個月、澳洲苦不堪言! 但這一次,我們決不讓步
    中國頒布洋垃圾禁令,全世界傻眼從去年7月,中國政府宣布,為了解決國內的汙染問題,2018年1月起開始禁止從國外進口24種「洋垃圾」。 乾淨的真相背後是無數人血汗,中國早已不是那個中國根據聯合國數據,自1992年起,中國接收了全球近一半廢品,這使中國廢物總量增加了10%至13%。中國進口這些"洋垃圾",用作提取製造新塑料產品的原材料。
  • 別怕垃圾分類麻煩,我在韓國留學,告訴你垃圾圍城有多恐怖!
    試想,你家附近,一國首都的城市中央有一條散發著惡臭、垃圾橫流的臭水河,是不是想死的心都有了?為此,韓國政府耗費巨資,採用了「覆蓋」的方法,從1945年到1971年竣工,整整歷時26年。而人,只有付出代價才會長記性。02「垃圾圍城」的亞洲各國說到韓國政府對於垃圾的恐懼,就不得不提一提垃圾的危害了。
  • 全世界瘋狂圍攻中國,只因韓國這場燒了三個月的大火!而我只想點讚
    一頂大帽子,就這麼橫生生地向我們甩來,韓國擺出一副受害者的姿態,可憐地控訴:「造成韓國一切的,就是因為中國的視而不見。」中國洋垃圾禁令,導致全世界崩潰還有很多很多國家,現在都垃圾成堆。在無數國家煩惱之際,卻把矛頭都指向了中國。韓國國內普遍認為中國的洋垃圾禁令和中國的空氣汙染物,是導致韓國嚴重霧霾的主因。
  • 《垃圾圍城》:對於生存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淺析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在2019年多個地區試行了垃圾分類政策,垃圾分類不僅僅是對於垃圾的一個分類,更是對於中國人民幾十年生活習慣的一個大的轉變。《垃圾圍城》講述的是存在於北京周邊的垃圾填埋場從興起到衰敗的一個過程。在《垃圾圍城》中,我們可以看到由於開發垃圾填埋場砍伐了大量的樹木,造成了該地區每年都會出現小型的沙塵天氣,河水是綠色的、黑色的、白色的。焚燒的濃煙是發臭嗆人的,甚至是帶有致癌物的。
  • 垃圾圍城無解? 專家:明確規定垃圾分類和投放方法
    門診專家: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張西峰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檢察院檢察官馬濤  專家觀點:  ◇面對垃圾圍城造成環境汙染的具體情況,我國關於城市垃圾處理的制度性規定不少,卻沒有足夠的威懾力。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張西峰和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檢察院檢察官馬濤。  垃圾圍城有哪些危害,為何得不到有效解決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垃圾產量急劇上升,形成垃圾圍城的尷尬境地。馬濤介紹,垃圾圍城的危害非常大。首先,垃圾堆積到一定數量,必將侵佔大量土地。
  • 【綠水青山新湖南】益陽:「垃圾圍城」紓解有道
    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記者 彭雅惠 人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產生垃圾。當前,我省城鎮生活垃圾產生量以5%至8%的年增長率快速增長,「垃圾圍城」危機日益緊迫。 22日,記者在益陽市環保局卻看到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在過去的464天裡,該市垃圾發電項目焚燒了37.3萬噸城鄉生活垃圾,儘管項目仍處於調試階段,發電量已超10960萬千瓦時,最終需要填埋的不可利用物從74萬立方米降至約2.2萬立方米,政府處理垃圾的成本僅50元/噸。
  • 解決「垃圾圍城」的「組合拳」
    文/黃伊彤 黃文雄原載於《現代物業·設施管理》2019年5期記憶中,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已經開展了十多年,分類措施和推廣方法眾多,政府公職人員不斷到社區宣傳教育、推廣示範。可是,不但看不到有什麼明顯的效果,垃圾量反而不斷增加,已到了「垃圾圍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