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也寫過一篇文字:深切懷念國產情景喜劇
感嘆我對國產情景喜劇的熱情啊,願意花個幾天時間去研究道具布景上寫的字兒,為了腦海裡的一句臺詞一集一集地翻找,為了幾個聽不懂的梗牆內牆外地找資料.可我不得不說實話,中國已經拍不出好的情景喜劇了,這不能全怨政策和大環境讓喜劇不得不放棄有如她靈魂一般諷刺社會諷刺人物的意義。但更多地,觀眾和喜劇創作者都有各自的責任。
看劇治學態度也要嚴謹
近幾年國內流行的喜劇形式逐漸由相聲、小品、情景劇等演變成脫口秀,這使情景喜劇在電視銀幕前展現的空間一步步被壓縮。人們不再有心通過了解一些較長的劇情、一些較為複雜的人物關係、一段較為特別的世界觀背景等等去獲得笑料。比起需要了解太多故事背景才能get到大部分笑點的情景喜劇,脫口秀裡突兀出現的一個個獨立的段子,更能讓人在短時間內獲得笑料。
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只要這個段子能讓我覺得好笑就行,我不管它是搬運來的抄襲來的還是怎麼來的,也不管其語言內容是否低俗。
從喜劇創作者的角度來說,只有觀眾的笑聲才能為其謀得流量和贊助等等,所以只要能創作出讓觀眾笑起來的段子就好,哪怕只有一秒,所以我也不用管它是搬運來的抄襲來的原創來的還是怎麼來的,更不用管其語言內容是否低俗。沒有了諷刺,難道不就剩低俗可以引人發笑了麼?
慢慢地,需要稍微思考一下或是需要一點點相關知識的喜劇段子已無法引發她本該值得的笑聲和掌聲。觀眾可能不光不笑,還要問零星的幾個在笑的人「有什麼好笑的啊,我覺得一點都不好笑蠻。」有職業操守的喜劇創作者也沒辦法啦,我寫的東西觀眾不笑啊,那我就順著觀眾的意圖創作吧,甚至乾脆我就不寫了。
這幾天由於一部一直爭議很大的國產情景喜劇即將發行電影版本,而造成網上的一片熱議。有博主總結了該劇所抄襲過的美劇,人物結構,到劇情發展甚至到人物對白,統統都有十分明顯的抄襲跡象。
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人為該劇的抄襲行徑打掩護甚至可以說是洗白。
我們國家現在的娛樂產業,從廣告到綜藝到電視劇再到電影,抄襲可謂是根深蒂固。打開電視裡現有的綜藝節目有幾個找不到韓國的或是別的國家的原型綜藝?可怕的是國內觀眾以把抄襲看作影視創作的常態,只要是好的作品抄襲也無所謂。可我想說的是,無論一部劇季節了多少部好作品的優點於一身,只要它是未獲得版權的「借鑑」作品,它就起根兒上是部垃圾作品,給國人抹黑的作品。
當然,「借鑑」作為學習進步的一部分當然可以存在於任何形式的創作中。《武林外傳》中有《老友記》的痕跡,英達導演的拍攝手法等也都有外國作品的痕跡,但我們從不說這些優秀的國產情景喜劇作品抄襲,因為這些作品裡有創作者獨立的思考和大部分的創新,使作品更適應中國觀眾的口味。
《武林外傳》與《六人行》
有很多網友提到「aqgy是他們的青春」,我想這該有多少人為00後一代文化的缺失而道歉啊?!不止一個人,是數量可觀的一群人,認為一部過度抄襲的劇是他們的青春,請問那他們青春的其他部分是不是和這部分一樣都是fake呢?我想梁左先生現在要是還在世,看到這一幕,準要氣昏過去。
我愛國產情景喜劇,但現在的她卻一次次地讓我失望。我們曾有那麼多極其優秀的情景喜劇作品《我愛我家》《武林外傳》《閒人馬大姐》《東北一家人》《向陽理髮店》《炊事班的故事》太多太多,可現在呢?
我常說,國產情景喜劇生於1993年,死於2008年。從1993年英達和梁左通過《我愛我家》將情景喜劇這種劇目形式帶入中國,有很多演員導演作者參與了這一新興劇種的發展,知道2008年尚敬導演的作品《衛生隊的故事》之後我好像再也沒有見過優秀的作品了。
這15年是輝煌的15年,但是太短暫了,短暫到千禧後一代還不知道她的存在,她就已經消失了。
最後附上國產情景喜劇大事年表
——完——